210Talk | 和大佬聊聊动漫23事
是210Talk的第五期,也是210Talk的第一次。首次线上公开直播,我们聚焦“一句话生成图片”的AI绘画,邀请了AIGC技术团队数字力场联合创始人杜政霖、AI绘画网站6Pen技术负责人碎瓜、AI绘画科普优秀贡献者@Simon_阿文 、CG艺术创作分享平台GGAC创办人林永民。
用精彩纷呈的150分钟,为大家带来新角度、新观点,也有解答你的疑问、你的烦恼。
* 阅读全文需18分钟
即便平时不关注画手圈子的普罗大众,也很难错过今年关于AI绘画的激烈讨论。今年9月,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美国某艺术博览会冠军,将话题热度推上高潮。AI与人类画手关系的讨论也曾多次登上国内微博热搜。“认清形势、放弃幻想”“AI懂绘画了,我们干什么”“AI绘画会让我996还是886”……不同观点隔空交锋。面对职业前路,画师们只觉得眼前一团迷雾。
· 在210内部,我们也进行了一次随机街采 ·面对新事物,作为动漫行业一员的我们,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干脆凑齐ACG、AIGC、AI绘画和AI科普,“4A”领域的7位大佬在线直播夜话,150分钟聊出超多好玩答案:"AI绘画就像一场抽卡游戏"
"AI绘画来了,最需要学的其实是英语"
"只要保持审美在线,就不害怕被取代"
"让普通人享受图像的乐趣,让从业者多一种实用工具"……
以下为本期210Talk“AI撞动漫:从未知到未来”直播文字版回顾。
· Simon_阿文用midjourney,以梵高&莫兰迪为参考制作的AI绘画 ·第三,希望有门槛足够低的,可以训练自定义模型的解决方案。Google开发了一款AI绘画应用Dreambooth,支持用户上传3、4张图片就能调教模型,让模型认识角色。但目前,Dreambooth搭载在Google的colab上,对普通用户来说,这是非常高的门槛。如果有门槛足够低的,可以训练自定义模型的解决方案就好了。我主要是这三点,不知道今天的技术大佬有没有别的想法?对,也想听听大家未来的解决方案会怎样?碎瓜 6Pen ArtAI技术负责人:你提到的Dreambooth,我部署过,还用自己的脸试过。我感觉Dreambooth能做的东西有限,它做出来的会有点像大头照。即便你上传了头部和全身的照片,上传10张、20张,但Dreambooth最后还是会生成大头照,目前想达到能训练模型的效果还非常难。
陈趙 两点十分策创总监:我想知道,AI绘画到什么样的阶段,或者诞生什么样现象级的产品之后,能真正进入成熟的生产流程里去?杜政霖 数字力场联合创始人:我个人觉得,AI绘画要颠覆掉的不是生产方式,应该是商业模式。作为动漫外行,我观察到,通常动漫内容的生产来源于两种情况。第一种,画师将自己的创作理念画成动漫,上传到网络平台或者寄送给杂志;第二种,视频平台买下IP,然后开发成动画或漫画,从而丰富平台内容,吸引流量和购买。有了AI绘画的辅助之后,我们会看到新的机会点。比如,画师可以自己用创作理念、世界观或者其他风格化的东西去训练一个AI,然后建立粉丝社群,让粉丝用粉丝自己的想法使用AI生成大量类似meme的东西,变成一种社群内部梗。这也是一种IP化。之前有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暴走漫画(简称“暴漫”)。暴漫的风格非常明显,普通用户能一眼识别,这个项目到后期,就会有非常多的普通用户用冷笑话、网络热梗去自发进行创作。还有些暴漫粉丝,他们有一个暴漫生成器,直接可以将生活中的瞬间做成暴漫。这些暴漫不仅会被粉丝和用户自行传播,也可以收录到暴漫网站上,也是一种IP化的过程,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画师们可以从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场景上尝试一下。也许画师就不再于依赖于订阅投稿,或者等视频网站买下你的IP再去开发。画师们就跳出了工业流水线,找到的一些新的机会。
高远 两点十分营运总监:欢迎飞行嘉宾林永民老师~ 林老师作为游戏行业从业者,对AI绘画有什么看法与感受?林永民 GGAC大赛创办人: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AI绘画最近真是话题不断。不止在游戏这个板块,AI已经冲击到我们生活的边边角角。上个月,有位上市游戏公司大佬调侃了一件事:他本来有几张场景设定图要找外包做,但试了一下AI绘画后发现效果还不错,就把这个外包单子取消掉了。你会发现一开始大家聊AI绘画还是图好玩儿,结果这么短时间内,身边已经陆续有了商业案例。前段时间台湾有一部独立电影,它的主海报就是AI画的。国内有独立游戏公司,把50%-60%的画面交给AI去塑造,降成本。据我所知也有TOP游戏公司在做AI的尝试性开发。它的进步速度远远超乎预料,这是最吓人的。所以说实话我会有点焦虑,是不是饭碗要被抢了?明年这时候AI绘画会怎么样都无法预测,那3到5年后可能会更惊人。所以我觉得可能未来5年后,小孩子在学校里都不一定要学画画了,学的是怎么训练AI或者怎么去用一些代码,用一些简单方式去出图。高远 两点十分营运总监:两点十分动漫也经历了从纸绘到数字绘画的过程,这中间有怎样的感触?黎平伟 两点十分产品总监:90年代是纸媒动画的巅峰时期,到02年国内才逐渐普及了数字绘画。那时候没有手绘板,一大波动画人学着用鼠标画画,很难想象吧?再往后有了数字艺术,发展出三维动画、Flash等等去替代纸媒的二维动画。再到现在,我们出现了AI绘画。将近10年一个大周期,出现一次技术突破,往后甚至可能带来指数爆炸级的改变,所以永远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向前。两点十分有许多深耕行业多年的动画人,经历了过去的年代,又跨入一个新开始,我们都是敞开胸怀以核心技术提升自己,希望能在学会新东西后做一个嫁接,去引领整个行业的进步。因为我们相信一句话:不变的是永远在改变。
高远 两点十分营运总监:
新技术的诞生,它一定会对行业造成某些结构上的改变。但改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拒绝改变。
高远 两点十分营运总监:AI绘画在动画创作方面,目前有哪些进展?黎平伟 两点十分产品总监:从故事脚本到整体视觉呈现之间,AI绘画能提供非常好的接入点。比如剧本里写“森林里有一个小树屋,小树屋下面有小花小草”,编剧老师用AI绘画迅速生出50到100张辅助图,拿去跟前期团队碰创意,哪种观感、角度画面、人物交互关系是OK的,对齐需求后给到概念老师进行二次创作。整个过程就很顺畅。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没有特殊要求的素材,也可以快速生产然后编辑。比方说我做一个朋克风场景,它需要大量荧光和广告招贴的素材,用AI绘画就能节省很多制作时间。陈趙 两点十分策创总监:其实群集某种意义上讲也算AI,因为它有大量角色是通过自我演练的方式来生成,而非靠传统的手动输入。另外我认为,未来内容跟用户之间的交互性会是大趋势。两点十分做的数字人就和抖音官方有过演练,用户通过发关键词或者打赏进到舞池里来,虚拟主播带大家一起蹦迪。这种类型的交互我们也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