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养娃第年,“妈妈学堂”必修课

家有33+3周出生的早产儿龙凤胎,还有几天他们就一岁了。

1. 克服新生儿带来的焦虑

2. 走出“完美妈妈”的假设

3. 学会放手给家人

4. 吃喝拉撒,随时调整

5. 接受养娃是由众多辛苦、琐碎的小事组成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7. 早教,和往后的教育,请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8. 和其他宝妈取经,但只保留那些适合自己的经验

9. 如果选择亲密育儿,多做抚触、拥抱,陪宝宝玩游戏、听歌、读绘本

10. 爱自己多一点

---------:)----------

1. 克服新生儿带来的焦虑

先说一件很好玩的事儿,我因为是剖腹产,加上早产。孩子一出生就被抱走了,老大在医院待了18天,老二在医院待了23天。所以呢,我生完出院的时候,一开始真心觉得“好像没生孩子”。因为身边没有多人,反而“球”不在了。

当然,娃娃没从医院回来,天天盼。老大从医院回来,第一反应是“像个猴子似的,尖嘴猴腮的。”老二呢,脸倒是鼓起来两个小苹果肌,但是眼神有点木讷,“是不是傻?”

不过我家俩娃一开始最让人发愁的是不太会吃奶,天天睡觉。老大生下来4.2斤,老二3.6斤。住院期间,因有新冠疫情,不可以送母乳进病房,于是,他们在医院就是吃奶粉催胖到接近5斤才准许出院的。有人说,一出生就给奶瓶、奶粉,孩子就不那么认母乳了。回过头来看,这个焦虑大可不必。我家俩宝出生前两个月,为了追赶体重,基本上只吃了奶粉。但是三个月开始,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他们在饿的时候还是很愿意吃母乳。

小结:

没错,如果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唯一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坚持饿的时候,先吃母乳,再喝奶粉。(虽然这会导致奶粉冲泡比较麻烦,经常冲多了吃不完。不过我们家算是节约并且不遵照配方奶说明,吃不完也会放冰箱冷藏,下一顿暖奶机加热继续吃。反正孩子都挺健康的,没有不适。)

而且一开始孩子还是拒绝的,贵在每天“应塞”乳头给他们,慢慢就好了。反过来,母乳喂养,换奶瓶也是一样,不要心急,一天天坚持引导。

说回每个老母亲最焦虑的就是母乳不够,宝宝吃不饱怎么办?

前面提过我家俩宝不太会吃奶,前两月总是睡觉。于是等到第三个月,忽然发现我用挤奶器只能一次吸出可怜的10毫升。和很多妈妈一样,立马干的事:追奶!

追奶期间,喝中药,喝白开水,喝粥不吃饭,喝各种汤……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补水。还是没怎么让宝宝吸,结果收下甚微。自己还无比焦虑、抑郁。天天忙娃,还要喝喝喝,喝到厌烦,真的。

后来问了老家做金牌月嫂和开奶师的两个亲朋,给出的建议都是:让宝宝多吮吸。

走过追奶的郁闷,现在我和其他新手妈妈的分享就是:其实母乳分泌有它的原理。其中心情好,睡眠好,宝宝多吸都是很关键的要素。母乳分泌大部分妈妈本来就不会一下子多起来,而是孩子吮吸,刺激乳头上的“感应器“,然后触发了神经向大脑传递信号,然后慢慢告诉大脑,宝宝需要多少母乳,最后尽量达到供需平衡。同时,母乳的构成成分有蛋白质和水,因此宝妈要多吃蛋白质类食物,多补水。别吃油腻脂肪,会堵奶。

还有一个二胎宝妈告诉我,你吃什么,宝宝就吃什么。尽量吃杂点,各种营养自然就到了母乳里面。

还有一个母乳分泌增加的妙事儿:多和宝宝亲密接触,并且脑子里想着要多给宝宝喂奶呢。亲密接触的方式也很简单,而且宝宝夜间吃完奶,妈妈要是太困或坐太久腰疼,还可以“懒“一把,省去拍奶。那就是让宝宝趴卧,头贴在你胸前,身子贴在你的肚子上。当然,还是要注意自己盖的被子别捂住宝宝口鼻哦。宝宝趴10分钟左右,还是放他去自己睡觉的地方。

除了吃奶以外,第二大焦虑是孩子哭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小婴儿是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一开始新手爸妈真的很不安,因为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你不知道他要什么。

好多育儿经验贴都是说哭声分多少种,怎么辨别。我分享点简单粗暴的:1)如果离吃奶时间近,那就考虑孩子是不是拉了?想睡?2)如果离上次吃奶时间远,那就是饿了。3)如果孩子持续哭闹,那就考虑是不是热了?冷了?或者是真有哪里不舒服?

另外要说的是宝宝哭闹要不要立马抱起来哄?3个月以前,脊柱发育不成熟,尽量能少抱就少抱。拍拍哄哄,告诉宝宝你在,给他及时响应,给他安全感。不过有的宝宝是天生的高需求宝宝,特别没有安全感,大人也只好辛苦多抱抱、亲亲、抚触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其实新手妈妈的焦虑,没有人逃得掉。除非你不爱孩子,或者你决定“生而不养”,把责任一股脑儿给老人或丈夫。

那么,新手妈妈或新生儿家庭要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接受焦虑。拥抱焦虑。慢慢尽量想各种办法走出焦虑。

还有两种观念调节情绪:一是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二是当你焦虑的时候,尽量做减法:就把宝宝的需求简化成“吃饱了吗?”“睡好了吗?““拉得屎尿正常吗?”至于穿暖和其他一些琐事,可以的话,交给家人操心吧!

2. 走出“完美妈妈”的假设

每个女人,要么不当妈,当妈以后就一定会第一时间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一旦你自己有这个观念,你就特别容易陷入全家人都希望你做个“完美“妈妈的漩涡。至少我是这样。因为娃是你生的,娃是你的作品,你要负责。

而且“完美”妈妈在孩子越小的时候,母爱本能吧,越纠结,心累。

嗯嗯,新手妈妈真的就是必经有些心路啊!

我没生娃以前就是个“手残党”,所以如何给娃换尿布,我是跟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他爸学的。每次换完俩娃,腰疼到瘫。九牛二虎之力搞定,我婆婆妈还嫌弃。这是我觉得自己不是“完美“妈妈的第一大魔咒。

后来佛了。只要不漏。只要换完孩子不哭。就说明他尿布方面没问题啊!

作为早产儿,他们从出生就需要每天吃维生素滴剂两种,还有一包铁剂,然后医生还要求尽量每天抚触按摩。然后我家二宝还查出来髋关节发育不良,每天要屈膝屈髋300下。加上母乳亲喂,兑奶,洗奶瓶……我有段时间,为了要求自己亲力亲为,真的是每天都没离开过放我家俩娃的卧室。累到有时候一点儿也不想照顾他们。看着先生每天正常上下班,看着朋友圈大家生活丰富多彩,真的好想去工作,把孩子给老人带就好。结果我被先生嫌弃:“我是看出来了,你生之前说爱孩子,现在舍不得花自己的时间陪他们?他们早产,护理复杂,双方母亲能搞懂吗?他们将来身体素质追赶不好,这也晚,那也晚,你才追悔莫及?”

后来佛了。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听从所有其他宝妈的建议,你的身体健康才是俩宝最需要的。于是,孩子最关键的事我来做就行。我累瘫的时候,孩子无论如何哭闹,我都狠心告诉自己,它们有外婆、奶奶、爸爸呢!你并非不可替代。

虽然我家俩宝总体算乖的。但有段时间真的感觉就是“总有一个在作妖。“没错!就是夜醒。尤其是老大。曾经有一个月每天凌晨1-2点多就是不睡。一放下就哭,一抱在怀里就清醒,有时候还会对你笑。那时候,自己困得不行,他还没心没肺哭哭笑笑,真的有想把它扔了的冲动!有一天,他一直哭个不停,那就是有想杀了的冲动。(还好后来有朋友宝妈分享,我不是一个人!!!)

后来没佛。我按照《崔玉涛育儿百科》上的经验,每天白天,预感他快睡醒的时候,提前抱醒。逐渐纠正黑白颠倒。

总之呢,我们往往忘记,我们在生娃以前就不完美,生完以后怎么一下子就可以“变超人”呢?

3. 学会放手给家人

我在过了漫长的“床边”生活以后,当他们5个月的时候,他们终于有了医生说的baby fat(婴儿肥)。他们再也不是两小只,而是像个人了。

我也渐渐走出了养娃焦虑。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两人不同的“脾气”,也比较清楚了。

我开始有新的焦虑:“他们能一天天健康长大了。我会不会守着娃就废了?”尤其是什么35岁职场定律。我生他们的时候已经35岁了。将来一岁断奶,我就36岁了。会不会真的不好找工作?

一开始我还要全程监督,指挥。这就导致我和老人矛盾冲突不断!心更累!

后来真的是吵也没用,由于语言不太通,天天像个怨妇似地找老公调解,……

直到我恰好遇到一份兼职,每天在邻居家上班。换了环境,换了心情,换了状态,逐渐才发现“孩子总归会一天天长大的。”“奶奶是很心疼孙子、孙女的。”“有些琐事,眼不见心不烦,你做你的,她做她的。”

想清楚了哪些事情我负责,哪些事情她负责,分工合作以后,我慢慢学会放手。

放手的要诀就是:老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育儿观念,思考方式等等。感恩他们在没有义务的情况下,尽心尽力!他们无论如何做,只要宝宝没生病,没哭闹,那就别吭声了。

4. 吃喝拉撒,随时调整

养孩子最大的修行是孩子会不断变化发展。

以前如果有人告诉你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你绝对没有养娃以后有更深切的感受。

老话说:“孩子小的时候,一天一个变。”的确如此。

吃奶方面:

孩子长到2-3个月,有段时间,孩子吃奶的变化是夜间入睡前那顿简直是“无底洞”。我们用奶瓶喂,可以统计毫升数,特别恐怖。有一晚,老二先喝了正常的180毫升一顿,结果她还哭闹,我们就试着给了40毫升,结果她还哭,我们又给60毫升,她终于消停了。算一算,好家伙,一顿喝了280毫升。食量惊人!

后来,询问随访的医生才知道,婴儿睡前确实会这样。可以一直喂哺。不用担心过量。

再后来,孩子又变了。会有厌奶期。怎么也不愿意吃奶。我家可能因为我们一直喂得比较克制,他们厌奶期比较短。所以呢,厌奶期的秘诀就是不吃就饿吧,饿了自然会吃。

到了添加辅食,如果宝宝一开始不吃,试着耐心坚持喂几天,慢慢接受。然后到底怎么搭配食物呢?除了一开始是2-3天添加一种,方便判断过敏源,后面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孩子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先不强迫。调整食谱。最终能把食物吃进去,营养吸收就好。不必给大人自己添堵。

我家宝贝可能遗传了爸爸爱吃甜。虽然书上说建议水果和米粉、蔬菜分开吃。我们分开吃就是不吃,混着吃,吃得很好。

粑粑和尿尿方面:

除了吃,孩子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粑粑和尿尿。

一定要多观察。一天拉得次数平均吗?比如,大概每天4-6次,那突然某天8-9次,这就不正常了。(次数每个小孩有自己的次数规律哈。我家因为吃得奶粉易消化,女儿一天只一次,儿子一天2-3次。)

如果不拉,也不对。这时候试试排气操。就是双手搓热,沿孩子肚子顺时针揉50-100次左右。

粑粑颜色的变化也是指标。

我家有次老大遇到便血。结果是因为铁剂不吸收,导致拉肚子,拉到肛门可能出血。后来喝了益生菌就不拉了。

如果是夏天,孩子大到6月份以上,注意尿尿是不是太黄。如果太黄,可以给孩子喝少量水。

孩子吃辅食以后,更容易便秘。这时候可以给孩子辅食里逐渐多加绿色蔬菜,逐渐把油加量。(儿童吃的油,推荐购买核桃油、亚麻籽油、牛油果油。和大人的油不一样,因为要少钠,降低对孩子肾脏的负担。)我家一直吃我发现的一款价格相对便宜的进口核桃油。因为我的原则是能力范围内,做自己经济能力的最优解。另外,亚麻籽油和牛油果油,自己不懂,也从没吃过,就不碰。无论所谓专家或育儿达人如何说,我都坚持这个观念:量力而行。(为了避免有打广告嫌疑,对哪款核桃油感兴趣的宝妈,加我私信:13564984445。加时注明:阮阮)

穿暖?还是穿薄?

哈哈,给孩子穿厚还是穿薄?永远是年轻的人和老人争论的焦点。

根据我家的经验,我只想说,如果孩子从小穿得暖,那就一直穿暖吧!如果孩子从小穿得薄,那就穿薄吧!

真的不用纠结。不用和老人争论了。也不用完全听育儿书。厚、薄因人而异。就是一种穿衣习惯。

5. 接受养娃是由众多辛苦、琐碎的小事组成

全职双胞胎妈妈的一天

7:00-8:00迅速搞定早饭,娃哭的话,兑奶粉、喂奶、拍嗝、换尿布、洗脸洗手

8:00-10:00 娃如果不哭的话,买菜、准备午饭、洗宝宝脏衣服、做清洁等家务(目前外婆代劳,马上她有事回老家了,好担心之后吃不上午饭🥣);见缝插针休息会儿/刷朋友圈、看资讯、发广告;娃如果哭或拉粑粑,洗屁屁、换尿布、可能换衣服,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该下顿了

10:00-12:00 洗奶瓶、兑奶/抱娃喂奶、拍嗝、换尿布,见缝插针吃个午饭;给娃做运动、抚触、亲子互动

14:00-16:00 天热的话,洗澡;天不热,给娃做运动、抚触、亲子互动

16:00-18:00 准备晚饭(暂时外婆代劳,外婆一走,估计绝对不会饭点开饭,晚21、22点甚至更晚吃饭会成为常态);进入新一轮喂奶环节

22:00-24:00 祈祷娃乖不夜哭;儿子是个高需求宝宝,2-3个月的时候每天这个点死活不睡觉、要抱或者要开灯陪玩,否则哭;还好后来强行纠正过来了,否则再次有扔娃的冲动🤦♀️

24:00-3:00/4:00 娃娃没拉粑粑、没夜哭的话,终于可以睡一会儿了

3:00-4:00 夜奶环节,祈祷俩娃不要同时醒来,否则妈妈只能亲喂一个宝宝,无比的忙碌又让人记不清到底今天该喂哪个,可能只好哭得凶的哥哥吃母乳,妹妹等家人兑好加热奶粉喂,偶尔内心会觉得对妹妹亏欠(现在奶水变少后,顺其自然,毕竟俩孩子都是奶粉为主。母乳为零食)

4:00-6:00 娃不拉粑粑,不哼哼唧唧不睡觉(总体而言,我家宝宝在这方面还比较天使,出生3个月后都乖乖吃饱就睡)妈妈可以再睡会儿觉

【因为我家宝宝是早产儿,所以早期医生和朋友都建议每3小时或每2小时喂奶一次,以免导致孩子低血糖。我们自己因为宝宝本来肠道消化不好,也一直坚持少吃多餐;马上打算在他们出生6个月(矫正胎龄3个月),胃已经变大,一顿可以多吃点的情况下,准备延长至5小时一喂,那么,每天只需4次-5次喂奶循环,祈祷娃们争气,然后就可以有稍微整块的休息或做事的时间了)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最近听看理想app上的育儿节目《豁然开朗》里面提及:“养孩子夫妻感情是否受影响,不敢说。生活受影响是肯定的。”

没错。养娃以后,大部分爸爸扛起了赚钱养家,赚奶粉钱的大任,因为奶孩子毕竟只有妈妈能做。

此时,带娃路上的重重困难和矛盾,妈妈最需要的支持来自爸爸。一定要夫妻多沟通,夫妻齐心。

因此,尽管奶奶、外婆在娃5个月前和我一起,我们三人带娃,观念各不相同。到最后,争执不下的时候,我总是和爸爸商量,和爸爸达成一致。然后照这个一致观念执行。

我把需要跟爸爸沟通的事列为以下几类:

1)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事,必须沟通,第一位。(因为很怕把孩子养病了。)

2)孩子早教方面的事,自己十分焦虑的时候,询问对方到底我们要顺其自然,还是早早引导?

7. 早教,以往的教育,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我是因为自身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然后从小就喜欢小孩。一直喜欢探寻教育的秘密。找啊找,发现学前教育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看过不少学前教育的理论书。最喜欢的几本分别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强调亲密育儿的是美国《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贴近中国的是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结果……3岁以前,如何养,我发现倒是两眼一抹黑。后来闺蜜推荐了《崔玉涛育儿百科》,清晰易懂。

早教玩具方面:

1-2月龄,黑白卡追视训练(黑白卡只有第1个月好用,建议买二手或找朋友要二手。)

大概5-6月龄,曼哈顿球,锻炼抓握能力

再大点,手敲琴,手摇铃,听觉、精细动作

7-8个月会坐以后:可以动的车子,餐椅上的转转乐

8-9个月:会唱歌、会发出声音的电子玩具

……

总之就是阶段性给他们新玩具,新鲜感,让他们可以玩玩具,“自己放点电”。

玩具方面,我和爸爸的观点是由于孩子天生会啃咬玩具,因此能买正版尽量正版,这样材料安全。

6. 经常换着法子和丈夫讨论育儿

最近听看理想app上的育儿节目《豁然开朗》里面提及:“养孩子夫妻感情是否受影响,不敢说。生活受影响是肯定的。”

没错。养娃以后,大部分爸爸扛起了赚钱养家,赚奶粉钱的大任,因为奶孩子毕竟只有妈妈能做。

此时,带娃路上的重重困难和矛盾,妈妈最需要的支持来自爸爸。一定要夫妻多沟通,夫妻齐心。

因此,尽管奶奶、外婆在娃5个月前和我一起,我们三人带娃,观念各不相同。到最后,争执不下的时候,我总是和爸爸商量,和爸爸达成一致。然后照这个一致观念执行。

我把需要跟爸爸沟通的事列为以下几类:

1)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事,必须沟通,第一位。(因为很怕把孩子养病了。)

2)孩子早教方面的事,自己十分焦虑的时候,询问对方到底我们要顺其自然,还是早早引导?

7. 早教,以往的教育,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我是因为自身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然后从小就喜欢小孩。一直喜欢探寻教育的秘密。找啊找,发现学前教育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看过不少学前教育的理论书。最喜欢的几本分别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强调亲密育儿的是美国《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贴近中国的是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结果……3岁以前,如何养,我发现倒是两眼一抹黑。后来闺蜜推荐了《崔玉涛育儿百科》,清晰易懂。

早教玩具方面:

1-2月龄,黑白卡追视训练(黑白卡只有第1个月好用,建议买二手或找朋友要二手。)

大概5-6月龄,曼哈顿球,锻炼抓握能力

再大点,手敲琴,手摇铃,听觉、精细动作

7-8个月会坐以后:可以动的车子,餐椅上的转转乐

8-9个月:会唱歌、会发出声音的电子玩具

……

总之就是阶段性给他们新玩具,新鲜感,让他们可以玩玩具,“自己放点电”。

玩具方面,我和爸爸的观点是由于孩子天生会啃咬玩具,因此能买正版尽量正版,这样材料安全。

早教知识方面:

这个部分就是妈妈擅长什么,你觉得你能给孩子某方面的启蒙,你就“播种”什么吧。

反正就是“我自己喜欢,带着他们玩”,我“乐在其中”。不考虑他们到底会不会有什么结果。

重要的事情值得反复强调:父母在教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多问耕耘,少问收获。

不是“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而是用你的坚持,参与到另一个生命的坚持。(我相信孩子天生就喜欢新事物的学习和吸收,尤其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他们自愿坚持。大人要做的,先帮她找,然后自己坚持监督或陪伴。先不要考虑成就,用先生的观点来看,看中成就,本质是一种功利心。)

早教游戏方面:

我相信孩子天生喜欢游戏的教育理念。

在众多书籍中,淘到了以下两本好书:

《美国金宝贝早教婴儿游戏》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和其他宝妈取经,但只保留那些适合自己的经验

当妈妈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妈妈”的“好”字没有深浅。

什么叫没有深浅?

特别是全职妈妈的“攀比圈”。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宝妈中大家非常认可的一对母子。母亲把孩子从0岁带到7岁,7年间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很棒以外,还学会了大量技能(钢琴、围棋、少儿编程……)。总之,孩子无比勤奋好学,妈妈没工作但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被大家津津乐道。“你看,谁谁谁被妈妈带,就是比老人带,更了不起啊!”

还有一次,我“遛娃社交”,虚心向一个宝妈请教辅食。她说自己每天给孩子吃不一样的肉类,猪肉、鸡肉、牛肉、鳕鱼、三文鱼、鲫鱼、昂刺鱼……吃各种谷物,藜麦、小米……吃各种水果,火龙果,牛油果,……总之,我当时忽然自惭形秽,因为我就给孩子吃米粉加普通的苹果、梨、香蕉。肉类也是就普通的猪肉、鸡肉、牛肉。

当然,后来和孩子爸爸商量:俩娃已经够累了,不必用辅食为难自己。还是两大原则:顺其自然和量力而行。

除了从大人的角度考量,还有就是从小孩的角度考量。实际上,孩子从出生就天生不同。

我家双胞胎体会特别明显。

哥哥总是比妹妹在一些大动作方面表现出“晚”一步或是“不愿意尝试”,妹妹是学会翻身就翻个不停,学会站立就扶着围栏特努力站十来分钟。

哥哥不会主动靠近妹妹,妹妹喜欢靠近哥哥,喜欢摸哥哥头,吃哥哥脚,喜欢亲近人,喜欢听人说话。

哥哥从来不喜欢安抚奶嘴;妹妹小时候一放安抚奶嘴就安静了。

哥哥一开始很高需求,饿了就哭个不停;妹妹后来忽然变成每次熟睡,熟睡后醒来爆哭,而哥哥是醒来不哭不闹,自己先吃会儿手;晚上入睡,妹妹现在快1岁时,忽然非要有人陪在身边才肯入睡,否则哭,而哥哥可以吃着自己的手,慢慢自己入睡。妹妹就是半夜还需要喝一次奶,哥哥从睡前喝完能睡整觉到天亮。

所以你看,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天生“脾气”。不必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不爱哭,也不必担心自己家孩子太难搞。我的感觉是孩子到了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事情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尽量观察和发现他们有哪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重新建立秩序和安全感。

9. 如果选择亲密育儿,多做抚触、拥抱,陪宝宝玩游戏、听歌、读绘本

现在很多妈妈是职场妈妈,因此你一定也听过一种育儿观:“鸡娃不如鸡自己。”

大家育儿路上,真的没有绝对的好坏。

选择一条你认可的育儿路,坚定地走下去就好。

做全职妈妈的人,估计大多选择相信的是亲密育儿的观念。既然你在家了,那就多亲密地陪他们吧!

享受这个和你接下来有几十年生命交集的新生命,与你相遇的奇妙际遇。把自己全身心交托给他们,也就是几年的依恋期。

亲密育儿可以做的事儿:

2)坚持每天或隔天陪他们玩游戏(参考前面推荐的《美国金宝贝早教婴儿游戏》或者感统游戏)

3)3个月以后,可以偶尔一起看看颜色鲜艳的绘本、卡片、识字挂图等

4)不同阶段按需给他不同的支持,比如买不同的玩具,听不同的歌或音乐,不同的哄睡方式等

10. 爱自己多一点

我以前听身边当妈的人说,有了宝宝以后,80%的精力都会围着孩子转。

我当时天真地想:我一定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

那么,当看到爸爸有孩子以后,还是有自己的工作、娱乐……自己郁闷的时候,那就不要被“负疚感”和“不管娃就是自私”绑架。

抽离。出去正常社交一下,约约闺蜜。把娃丢给老人,让爸爸带你过一次二人世界。娃睡了,不做家务,懒散地看看书,听听音乐,刷剧、看电影,做一切让你自己开心而愉悦的事。

总之,短暂地抽离。从“娃就是离不开妈妈”中抽离,从娃占据你心智中抽离,从“奶牛”的身份抽离。

因为只有你的身心健康,孩子感受到的安全感才是更充足、美好的。(吼吼吼,当妈的,最终还是眼里、心里必然是孩子。除非你家确定好分工是让另一半当“超级奶爸”。)

你爱说话,你的孩子也会较早咿咿呀呀。

你爱音乐,你的孩子听到音乐也会安静下来。

你爱笑,你的孩子也时常爱笑。

养娃,做好父母的准则就是:自己定义这个“好”字,然后自己要做到尽力。

THE END
0.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精选22篇)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knobq87725?40qyon
1.幼教随笔托班怎么写(例文10篇)幼教随笔托班怎么写(例文10篇) 【#少儿升学# #幼教随笔托班怎么写(例文10篇)#】幼教随笔的主题应围绕幼儿教育展开,可以是教学方法、幼儿行为观察、家庭教育、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无忧考网少儿升学频道整理的幼教随笔托班怎么写(例文10篇),欢迎参考jvzquC41yy}/7:yguv4og}4ujq}03:6259<50qyon
2.简短幼儿园教育随笔合集【10篇】简短幼儿园教育随笔合集【10篇】 【#亲子教育# #简短幼儿园教育随笔合集【10篇】#】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jvzquC41o0;2vnxv0pku1|mqy1718>63944ivvq
3.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大全10篇)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的预备教育,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篇1 又度过了紧张、充实而繁忙的一个月。这一个月虽然有点辛苦但也很扎实,感觉自己在各方面都成长不少。在jvzquC41yy}/z~jzkng/exr1{e5d3?537:?/j}rn
4.教育随笔:孩子,慢慢来教育随笔小班教育随笔教育教学随笔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等到放学,头发凌乱,衣服很脏。她写的字和她放学时的样子一样,邋遢的jvzquC41yy}/{sx430ipo8~174?19;90jvsm
5.宝宝学前教育(全彩图升级版)3中国古代随笔>四五快读全套共8册正版 宝宝学前教育 (全彩图升级版)3-6周岁幼儿收藏商品 四五快读全套共8册正版 宝宝学前教育 (全彩图升级版)3-6周岁幼儿早教育儿书儿童书籍宝宝识字书图书亲子共读正版 作者:杨其铎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5:88757@3jvor
6.教育感悟随笔,教育感悟本文共计203个字生命是教育的本,是教育的核儿,是教育为之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出无尽的魅力,正是面对了生命,教师才有了事业的高贵和灿烂的年华。我们的jvzquC41yy}/7;~wgt4dp8sgyu5kkwluck5e:Bid4;?6eBh335h:glf947j:cA623hj/j}rn
7.园务工作计划20××年幼儿园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为教育理念,围绕安全工作一条主线,突出金蒙早教及英语特色教育,抓好园所文化、教师队伍、家长、社区工作三项建设,规范管理,突出特色,促进均衡,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家的氛围,,jvzquC41yy}/;:880eun1|mk{qthynsfcpm0ixsi|wukkqzc16693;70jvsm
8.孩子到底该接受怎样的早期教育但是,今天,提起早教,家长想起的大多是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会背诗词、会认字、会弹琴、会算术,才是进行了早期教育。那么早期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何谓早期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研究员告诉记者,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人的影响深远,这也是我们的家长和社会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原因。而幼儿期正是人格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w|k~vp87233::0qyon
9.小班教育随笔(例文20篇)小班教育随笔(例文20篇) 【#亲子教育# #小班教育随笔(例文20篇)#】幼儿园小班教育是一个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它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促进孩子们在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您带来的《小班教育jvzquC41yy}/7:yguv4og}4ujq}03:587:630qyon
10.学前班教育心得随笔大全学前班教育心得随笔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班教育心得随笔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jvzquC41yy}/f~fpogoxgw3eqo5ykwig1lobq‚z147;87B70jvsm
11.幼儿教育随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通用17篇)篇15:幼儿教育随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理后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成功 关于成功,人们的说法不一。很赞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于成功的概括: jvzquC41yy}/5?5ygpsj0lto1h5gkujy37iofsm0jvsm
12.家园协商亲子早教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个人研究计划2、组织教师实地观摩幼儿游戏活动,细致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捕捉教育契机。 3、开展游戏活动分析研讨,由组织教师分享活动得失与困惑,研究小组成员共同剖析问题,探寻解决方案。 4、鼓励教师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撰写教育随笔与研究论文,促进教科研能力提升。 jvzq<84yyy4bk|mkdgo/exr1r1853;4454942<3jvor
13.幼教培训网幼儿教师培训网,学前教育专业综合信息门户,幼师培训综合门户网站,幼师培训网是成立最早的幼儿园教师服务平台,幼儿园教师在线教育网,幼儿园园长及教师交流社区。jvzq<84yyy4d{suz0eun1
14.早教老师工作心得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教老师工作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教老师工作心得1 一、教育教学方面: 1、老师能根据早教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各科教学,特别是以多种形jvzquC41yy}/opsz0eun1sncq{{03:;::54ivvq
1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由于幼儿园只有小部分教师曾经参加过0~3的早教员的系统培训,很多教师长期从事3~6岁孩子的教育工作,对0~3岁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够了解,活动指导形式,早教方案的制定都存在着很多不足。所以针对幼儿园早教活动的现状,幼儿园在本学期利用校本培训的形式,对全体教师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业务培训时间,由0~3指导员倪洁华老师进jvzquC41o0xvk€jp0eun1npfgzjj~n189613:>0jvsm
16.幼儿园个人年终总结简短(10篇素材稿件)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4、认真做jvzquC41yy}/|qfq|qthlrj0eqs0hjsygp5zg‚l||l55;9;990nuou
17.亲子教育论文大全11篇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亲子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渗透方法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jvzquC41enmd0ofdkcu/exr0ep5icx|gp1712@<0jvsm
18.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自办园以来,集体和个人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奖励近千次,累计在《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上海托幼》等期刊发表各类论文及随笔数百篇,在全国、省、市、区的论文及专业评赛中获各级各类奖项逾千次。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总结20余年教科研成果,与国内外幼教专家及高等院校合作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出版jvzquC41yy}/ejsgfw4ptp3ep1yjvn4eqpzfp}45667/j}rn
19.首页论文随笔 手工制作 环境创设 计划总结 优质课 专家讲座 闽南童谣 微课堂 园歌欣赏 莆仙戏曲 园所转让 我要招聘 求购园所 商家机构 搜索 搜索 热搜: 花巷幼儿园 涵江区 海沧区 园长 花巷 大田 个人简历格式 福州转让 远程 园长培训 集美 南平幼儿园 环境创设 学前教育专业 转让 泉州机关 南公幼儿园jvzq<84yyy4gllmknf4dqv4
20.一捧丹心育蓓蕾 扎根幼教砺初心怀着对幼教事业的憧憬,毕业后积极投身幼儿教育。工作中,她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当主角,坚守“做有温度的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温暖每一个孩子,为他们打造充满爱与知识的成长环境。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培训、研读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热衷于撰写论文、教育随笔、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并进行投稿。她说“jvzquC41yy}/||uv0gjv0ls1l{~z1rshq1713=44838/j}r
21.2024年学前教育工作计划(通用14篇)3、优秀教育随笔评比。 学前教育工作计划 7 一、学前教育专业概况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幼儿教师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且就业质量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xx年开始招生,在校生规模已达1280人,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二、主要培养对象和学制 jvzquC41yy}/{~|gpoo/exr1hctxgw4lkj{b1<87;69/j}rn
22.幼儿园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3篇)爱幼教,育幼苗。她坚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利用下班时间,积极参与同沟寺中心幼儿园老师们的环创活动;参与教师基本功考核。利用业余时间勤读书,书写教育随笔,加强练习绘画、弹琴、跳舞、手工等基本功训练。时时不忘做孩子们的榜样和领路人。 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2A4733799:3jvor
23.当代学前教育网经过精心的筛选,《第二十二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以下选手的获奖作品成功入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获奖作品图书,由于文章篇数有限,部分选手未成功入选,请您谅解!图书分上中下三册,预计6个月后出版邮寄,邮寄前会有校稿环节,请作者留意邮件通知。现组委会将入选名单公布如下: jvzq<84yyy4efvl{0ipo8rgicmbonIgvcomAvjpwKj>4/nf?7=68
24.关于幼儿教育工作计划集锦9篇(3)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将工作中的经验、反思提练出来,撰写教育随笔、总结、论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人每月至少撰写两篇随笔或论文,并纳入学期考核。 3、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素质。 (1)本学期,我园小班全面使用实验教材,并逐年递增对新教材的使用率,直至全jvzquC41yy}/;:880eun1|mk{qthynsfcpm0ixsi|wukkqzc16?15B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