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充斥着整个社会: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虎妈教育,阿德勒育儿式,芬兰式育儿法......这些早教的理念和方法各有各的道理,所以很多父母都会去学,然而很多父母学了之后却发现没办法解决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教养问题。是这些教育理念水土不服?还是父母没有学到位?
关键出在父母的教育理念上和教养方式上。一般来说,教养方式分为四种:忽视型,放纵型,民主型,权威型和专制型。忽视型的教养方式里,父母对于孩子不管不问,只负责基本的物质上的满足,不重视也不参与都孩子的成长中去,有些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很多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年老的父母照顾,父母在体力和精力上没办法照顾好孩子的成长,主要 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有些父母尽管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或忙于工作,或忙于其他事情,也没放多大精力在孩子身上。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让儿童随心所欲,对儿童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民主型,父母关注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不会干预或干涉孩子的生活,他们以尊重孩子的态度,给予孩子足够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孩子未来的方向没有认为设置预期,任期自然的发展。权威型,父母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此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方向有预期,并在此过程中通过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比如规劝、引导等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方向,也不排除一定的控制。专制型的父母则是强调孩子的服从,以控制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发展中去。
无论是正面管教,阿德勒式育儿,父母效能培养,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交流,基于这样的理念的基础上衍生的沟通和教养方式更偏向于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而中国的家庭教养方式更倾向于权威和专制。权威和专制的背后有着一样的本质: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为什么我们国家更多的是权威型和专制型?这跟教育的回报率很高有关。在中国的大环境中,收入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而通过教育提升未来家庭的经济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也是阶层上升的一种主要方式,所以,教育的回报率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育的重视就很高,对于教育结果的重视也随之提高,相应的对于教育本身的控制需要也越高:无论是权威型的控制还是专制型的控制。
权威型的控制跟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正相关,因为权威型的教养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物质投入,相应的,专制型教养主要出现在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当没有资源投入又需要控制时,以惩罚为主的专制型控制就称为了必然。
所以,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诸如正面管教,阿德勒式教养,萨提亚式教养等,尽管看起来理念很好,工具挺丰富,但到真正用起来总感觉达不到目的,就在于这些教育理念更适合偏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强调尊重和平等,而我们中国的父母,由于教育回报率非常高,对教育的理念更倾向于控制孩子,这样的工具与目的的错位,达不到父母的教育期望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