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岁宝宝如何早教

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小编为你整理了1岁至2岁宝宝早教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1到2岁宝宝的发育特点

1-2岁的宝宝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热衷于牙牙学语,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兴趣,喜欢模仿。此时期,正是父母带着宝宝进行早教训练的黄金时期。

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做好早教,能够有效促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1到2岁的宝宝,比起0到1岁,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1、语言方面

宝宝1岁之后,语言能力发展得很快,他们逐渐可以说一些不完整的句子。

2、行走方面

1岁之前,宝宝以爬为主,慢慢学习站立和行走;而1岁之后,宝宝喜欢上走路,即便老是跌倒,他们也会爬起来继续走。

3、手部方面

1岁半过后,宝宝非常喜欢用手去感知外部世界。

二、13到18个月宝宝的早教指南

(一)、认知能力训练

1、观察力训练:

分辨大小:用玩具或水果来练习,从中挑出两个大小相差较大的,让宝宝来分辨哪个大哪个小。

分辨形状:找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或其他东西给宝宝看,告诉他每样东西是什么形状,告诉之后让他来判断,从而培养他分辨形状的能力。

分辨颜色:让宝宝分辨最基本的一些颜色。带他外出看花、叶子、灯等,告诉他每样东西的颜色。

2、记忆力训练:

实物记忆训练:可用玩具或水果来做练习,拿出一样给宝宝看,之后把东西收起来,让他自己去找。

强化记忆训练:抓住宝宝的胳膊,告诉他这是“胳膊”,用这样的方式来强化训练他的记忆力。

(二)、动作能力训练

行走训练: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训练宝宝的行走能力,测试他是否能走得稳当。例如可以教宝宝踢球,先示范给他看,再把球踢给他,教他如何抬脚,如何边走边踢。

肢体训练: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较低的位置,让他走近并弯腰捡起,从而达到训练他肢体的效果。

手部训练:带领宝宝一起搭积木,教他绘画等,训练他的手部动作。

(三)、言语能力训练

问话训练:带宝宝到户外转转,看到某样东西,可以提问宝宝,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宝宝如果答得好,要及时夸奖。

故事训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宝宝听,宝宝喜欢的话,让宝宝跟着模仿说一两个句子。

(四)、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睡眠训练:睡前为宝宝做好清洁工作,可以讲故事给他听,为他换上舒适的衣服,让他愉快入睡。

饮食训练:培养宝宝定时进食,让他们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

小事训练:培养宝宝独立去完成一些小事,比如拿玩具、收玩具,自己脱袜子,戴帽子等等。

三、19到24个月宝宝的早教指南

(一)、认知能力训练

1、观察力训练

(1)方位训练:和宝宝做游戏时多说方位词,培养方位意识,比如“积木在盒子里”、“苹果在你身后”。

(2)数量训练:用糖果或小的玩具来做练习,把它们分成两半,问他哪边多,哪边少。

2、记忆力训练

(1)实物训练:拿出一个水果给宝宝看,让他看着你把水果藏起来,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2)词汇训练:宝宝喜欢之前听过的故事,在讲这些故事给他听的时候,可以在某处停顿下来,问宝宝诸如“之后怎么样了”的问题。如果觉得问句子太难,也可以在即将说到某个词的时候停下,让宝宝自己来补充。

(二)、动作能力训练

跑步训练:和宝宝做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训练宝宝的跑步能力,看他是否跑得稳当。

楼梯训练:和宝宝做上下楼梯的训练,在过程中要注意他的安全,并多多夸奖他。

手部训练:一起做手工、搭积木等,训练宝宝的手。

(三)、言语能力训练

多带宝宝去户外,让他多看多说。到家后,让他试着说说在外面看到的人或物。

(四)、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洗手习惯训练:经常告诉宝宝饭前便后要洗手,让他在多次教诲中养成良好习惯。

交流训练:让宝宝多说话,多与家人之外的人交流,在宝宝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家长要夸奖他做得好的地方,纠正他做得不对的地方。

睡眠训练:减少白天睡眠次数,尽量控制在1到2次。

饮食训练:教宝宝如何正确使用筷子、汤匙等。

13-24个月幼儿的特点:

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1岁多的孩子热衷于走路,即使摔倒了也要爬起来接着走;

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儿童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

1岁至2、3岁,儿童的语言开始产生,这一阶段被称为语言发生阶段。1岁至2岁,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的句子包括单词句和双词句。

诸多研究成果证明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使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真正需要,并采取适宜的方式促进他们在动作、认知、语言、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

13-18个月幼儿的早早教方案

认知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

①识别大小。选择大小差别显著的同类物品来练习,如大苹果与小苹果,大皮球与小皮球等。

②识别形状。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如圆皮球、三角板、方积木等。

③识别颜色。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告诉孩子气球是红色的、毛衣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

记忆力的训练:

①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儿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成人将球滚到小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②发展小儿走、蹲、弯腰动作。将玩具散放在各处,要求小儿收捡玩具交给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③训练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教小儿学习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将有孔玩具串起来、取物装物。

言语能力的训练:

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并简单说明物体的用途与关系,扩大小儿的认识范围,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给小儿看图片、幼儿书籍、带小儿到外面玩,教小儿认识物体的名称,对着图片或实物,询问小儿图片或实物的名称及用途“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引导小儿回答,小儿回答正确时亲亲他,以示鼓励。此时,小儿已开始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了,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开始要讲得慢而简短,发音清晰,富于表情,可根据故事的情节伴以动作,来增加小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孩子爱听讲过的故事,成人可多重复几次,还可将小儿目睹或经历的事情,编成故事。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

①教育孩子礼貌待人。家里来客人要教小儿打招呼、问好,接受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客人走时挥手说再见。鼓励小儿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给家里来的小朋友玩等等。

②睡眠。除夜间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2小时。不要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逼小儿睡眠,也不要给小儿讲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儿害怕而拒绝一个人入睡。临睡前清洗脸、手、脚、臀部,排好尿,换上宽松保暖的睡衣,会使小儿感到舒适,易于入睡,这不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便于孩子建立睡眠条件放射。

④训练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小儿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导小儿试着脱鞋、脱袜子,排完大小便试着提裤子,外出时自己戴帽、脱帽,爸爸妈妈下班进门可让孩子帮助拿拖鞋给爸妈换鞋,给孩子洗手时,教小儿主动将手伸到水里,玩完玩具后帮忙收拾起来等等。

19-24个月早早教方案

小儿认知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训练:

①训练: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里、在箱子外面”等等。

②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记忆力的训练:

①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②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扶栏上、下楼梯。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②跑步练习。父母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灵活的向前跑,转弯跑。

③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适合的游戏有玩积木、模仿画画、穿珠子等。

言语能力的训练:

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语言来源于生活,父母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①与人交往。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儿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数逐渐减为1~2次,可根据作息制度,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睡眠时间为1.5~2小时。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父母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制度过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训练: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要边玩边吃,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呛咳窒息,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避免呕吐。

④教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于幼儿来说,学会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掌握这些新技能的困难。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顺利地掌握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

THE END
0.儿童早教内容有哪些病情分析:儿童早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运动: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如爬、走、跑、跳等。 2.语言学习: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如说话、唱歌、朗读等。 3.社交技能:帮助儿童建立社交能力,如与人沟通、分享、合作等。 4.认知能力: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如观察、记忆、分类、比较等。 jvzquC41okv/rrsiiwumx7hqo1gtm8jhkmrohsi0jvsm
1.学满分官网培训课程团购平台学满分-全国很大的教育培训团购平台,在线预约,享低团购优惠价!每天上架大量抢购课程,上万家诚信认证学校,优质实惠的培训课程, 让学习变得简单放心详情请咨询jvzquC41yy}/z~jocplfp7hp1
2.早教主要内容是什么(早教的重要性)早教,意思是从出生到小学教育,也就是早期学习。 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通过早期的教育,它的大脑可以得到很好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更好的发展早期的教育换宝宝?这无疑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早教的需求不同 jvzquC41yy}/yjnyckzv0lto1kteg3rjrEd?|mqy(oe?>888
3.宝妈称给孩子报早教后悔了,崔玉涛告诉你早教有没有必要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早教,这个没有时间规定,早教一般就是带孩子学习提升认知和感知能力等,而早教主要也能尽早的让孩子脑神经发育,通常孩子一岁前就可以进行早教了。但对于有些家长而言,认为早教是没有用的,因此针对早教是否有必要,下面可了解崔玉涛医生是怎么说的。 jvzquC41yy}/k|mcpkt/exr1ctzjeuj1h6ig4m::f9:29@7ec6gb0qyon
4.幼儿启蒙早教汇总十篇早教老师:早教老师的教育群体是0-6岁的儿童。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教育群体是3-6岁的儿童。 3、专业不同 早教老师:早教老师的专业通常是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幼儿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等。 4、教育的目的不同 幼儿园教师:是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 早教老师:儿童启蒙教育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4;39B3jvor
5.早教课程教案(精选13篇)早教常用玩具 词的指代关系。 ②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c8=;3:980qyon
6.宝宝早期教育有哪些1.语言启蒙:宝宝在出生后就开始接触语言,家长可以通过与宝宝交流、读故事书、唱歌等方式启蒙宝宝的语言能力。 2.知识普及:适合宝宝年龄段的知识普及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一环。家长可以使用图书、玩具等方式让宝宝探索世界。 3.基础技能训练:如手眼协调、认知能力、创造力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宝宝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jvzquC41okv/rrsiiwumx7hqo1gtm85cfi6jkmn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