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上的学前教育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通常是指对胎儿至进入初等教育(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中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化、SOS国际儿童村等。近年来,中国的学前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培训整体版图中最亮的一颗明星,得到了社会、政府、媒体、家长愈来愈多的关注,在"教育消费升级"、"城镇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发展将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根据中国的学前教育办学模式,按照学校类别,幼儿园、学前班可分为教育部门办、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四类。
“幼儿教育”是从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对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教育作出界定,其主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且“幼儿教育”更为古老,人类早期对幼小儿童所施行的教育影响即为“幼儿教育”。
我国的“学前教育”更多地是从学校教育的立场对儿童的教育阶段作出界定。“学前教育”在近代出现“学龄”概念后才逐渐产生。“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关注的都是幼小儿童的教育问题(3—6岁甚或0—6岁),但“学前教育”是从当下的幼儿教育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前一阶段、是从有利于幼儿未来接受学校教育的立场考虑幼儿教育。比较而言,“学前教育”内涵更为丰富,蕴涵如下理念对儿童的教育“学龄前”与进入学龄后应整体地、有差别地予以考虑。因此,不能用“幼儿教育”概念取代“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主要指的是对1~2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两者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时间、学习目的、注事项等都不相同。
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一般按年龄分为托小班(1岁以下)、托中班(1-2岁)、托大班(2-3岁)。在中 的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的托儿所几乎遍布城乡,在大中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都能看到婴幼儿的身影。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企业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出生人口的减少等因素,在1997年-2005年间,托育服务体系走向消解。当中国从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时,托育服务已经成为衡量“生不生二孩”的重要因素。因此,众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托育服务的回归。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预示着中国托育事业开启的新的篇章。
早教机构的通俗含义是为所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引导教育孩子的家长提供上门式的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机构。科学早教机构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中国的早教市场在1998年开始萌芽,经过多年的发展,早教机构已经走过了一波迅速扩张期。如今以东方爱婴等为代表的本土早教机构和以金宝贝、天才宝贝等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共同占据着当前的早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