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巡礼之六——郏县堂街西村,重镇驻府之地凤凰网河南

堂街镇,郏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东依紫云山,北环汝河水,山水相连,风光秀丽,是郏县15个乡(镇)、街道办之一。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在全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临沣寨、紫云山、白象山、北汝河等名胜古迹美不胜收,“山儿西”烟叶驰名海内外……

堂街西村,为堂街镇党委、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1.49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组,470余户,1756人。因其建村历史悠久、人文历史丰厚、明清古建连片成群、交通发达、商贾云集而声名远播。是汝河南岸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家具交易和小商品交易集散地。2022年10月,被住建部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沿革

堂街西村始于东汉,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据郏县县志记载,明朝年间,因移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入较多,村名称“山儿西村”;后来村落逐渐发展壮大,三条主街道形成来了“川”字形,被称为“山儿西侧村”,是清咸丰年间郏县东南部第一大保——丰南保保治所在地。下辖几十个村落,镇内北部建有儒教、佛教、道教三大道场,故又叫三教堂。清末时期,因堂南大街商贾云集,又称之“堂前街”。后来,人们逐步去掉“前”字,便形成了今天的“堂街”。1966年分为堂街东村、堂街西村两个大队,1984年成立堂街西村村民委员会。

堂街西村地处交通枢要,古官道从村落内东西穿过,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物产丰富,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仅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中,堂西街的兴盛就已达五六百年,天南地北的商人们携带着各种土特产,来此经营贸易。在古代闭塞的农业社会中,地处东南隅的堂西竟然形成了三里商业长街,前面是门面房,后面是住房,大的商铺甚至坐拥几进几出的宅子。每至赶会,商铺连绵数里,甚是壮观。清朝末年局势动荡,堂街村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很容易遭到匪寇劫掠。商贾门为防止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宝被人抢去,便修建城寨来保护财物和村民人身安全,堂街寨形成一寨四门的格局,村庄历经沧桑,见证堂街发展的进程,今虽城墙不复存在,但村庄众多的古民居、古井、古墓葬无一不佐证了这里曾拥有过繁荣与昌盛。赋存丰厚的文化底蕴,沿袭数百的古农耕生活,使得村落散发着一种自然古朴的气息。

古建遗存

堂街西村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150多处600余间,见证了堂街西村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传统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原合院式建筑的特色,房屋大多为石木结构,基础以上多为内生外熟,即外脸用青砖,里边用土胚,中间由红石“跋石”连接。门窗过梁多为红石制作,亦有木制,门用红石门楣多由雕刻,图案有“二龙戏珠”,小灰瓦覆顶,脊饰精美,雕刻有祥花瑞草、五脊六兽, 门前有台阶。院落依势而建,重重院落相连,形成巷道交错、院落毗邻相接的机理形态,体现了人居环境的生态、形态和意态的有机统一。从民居建筑形式上看,大部分都是合院,它们大多占地宽大,院落方正,大部分是多进院落。主体建筑大多是双层建筑,显得高大威风,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整个村落呈“井”字分布,村中道路东西为干,南北为支。有二条东西走向主街道与环村路相通,与南北路构成了阡陌交通。古民居、古井沿东西街道而建,多为前门面,后面住房,房屋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气度恢弘,朴实端庄。村落街道整齐,传统建筑集中连片,保存完好程度达80%以上。村落自然环境优美、树木葱郁,民居掩映于绿树之间,古风古韵与现代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名人传奇

祁建华,中国教育家、学者。1921年7月生于郏县堂街镇,1948年考入中原军政大学,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51年荣立特等功。

他创造了《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在1950年代广泛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教育,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毛泽东称他为“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当代仓颉”,陆定一称他为“中国第二大圣人”,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位风云人物。2000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祁建华搬进了位于堂街西村的新居,房屋上刻着“人民功臣祁建华住宅”几个大字。2001年,祁建华逝世,享年80岁。

商贾云集

堂街西村自古就是汝河南岸、郏县东南的交通枢纽和商品贸易重镇,农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三个固定物资贸易大会由来已久。同时,堂街西村也是堂街镇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里商贾云集、门类齐全,商业和第三产业发达。而且,银行、医院、邮电、通讯等行业集中,为全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截止目前,堂街西村内经营百货、糖烟酒、服装鞋帽、家具、家电、饮食等门店超过 家,让古老的堂街镇西村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网罗天下

襄阳东西轴线传重磅!西内环至长虹路段8月贯通!鱼梁洲隧道段重大进展

THE END
0.跨越世纪的精典[柳堡的故事]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进总政文化部电影处,1952年进八一电影制片厂,1953年拍成军教片"河川进攻",开创了我国女导演驾驭重大军事题材的先河。同年导演了另一部军教片《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957年执导她的代表作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奠定其朴实自然的风格。之后相继拍出了许多优秀作品。jvzquC41yy}/onnrkct/ew46fkiwnw
1.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记忆1952年8月,部队开展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教学运动。为了更好的推广“速成识字法”,尽快提高部队干部战士的综合素质,铁道兵团二师政治部从直属机关单位抽调了部分同志,集中在朝鲜“长上里”培训教师队伍,学习“速成识字法”的教学方法。学习结束后,所有教员分配到各团,下部队担任文化教员,开展教学扫盲工作。 jvzquC41yy}/onnrkct/ew47g66nzmi
2.祁建华文化大讲堂郏县开讲|平顶山新闻网7月30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字学会、祁建华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祁建华文化大讲堂——“娃娃神读”在郏县堂街镇王来湾村祁建华纪念馆举行。 祁建华,1921年7月27日出生在郏县堂街镇王来湾村的一座窑洞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大练兵中,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为此jvzquC41yy}/rmxzyy4dqv4424802@4521?:7A52;;4ivvq
3.黑板上写字,放呀放光明王祥德很想学文化,但一天学三个生字还要忘两个,非常苦恼。听说祁建华用速成识字法11天学会了一本8000字的字典,他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决定试试祁建华的这套神奇的方法。祁建华花了一天时间,教王祥德学会了注音符号,而后每天从一本《人民三字经》中挑50个生字。10天王祥德就学会了500字。 jvzquC41{|jtd7mgdpkxu7hp1rge1yfrgt5d1;5432;04=4eqpzfp}d:7:>80qyon
4.关于文字的作文“我们那时生活非常贫困,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上学,加上战乱使我们求学更加困难,为了识字、练字,我们就三五成群聚在河边、海滩、田间地头用棍棒往泥土上写,那时谁家有人从远方归来,带回笔和本,会乐得我们几天睡不好,建国以后,为了提高人们的认字能力,祁建华发明了速成识字法,开始简化汉字,我们又开始重新学习汉字,也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13;446:928@3jvor
5.张尚武|SemanticScholar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扫盲实验 喻本伐张尚武曾凡梅 1 April 2004 创建精品课程 夯实教学质量——中山大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刘济科张尚武张晓珠李莹曾毅斌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大学课程是大学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就中山大学十多年来在课程jvzquC41yy}/unrcpvodulmqncx/q{l1cwziq{4'G7+CE.F2'G;&D9*;C'K7'JI'C8522<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