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识字,当然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年级学生直观思维意识较强,而“汉字开花”的识字游戏,已经为学生的独立识字、联想识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用趣味联想识字的方式,学习形声字的归类识字,对本班学生来说很容易突破,并且,课堂上往往还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材分析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用趣味联想识字的方法,让基本字“青”字开花,由“青”字联想到“清、情、请、晴、睛、蜻”这些同类的形声字,这些字可以“开”出与之有联系的、一串一串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谜语)以及相关联的名言、警句和事件来……
第二部分是提供相应的儿歌和情境视频给学生阅读、观看。图画的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清澈的池塘映出了荷叶、荷花、小莲蓬的影子,一只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正忙着捉蚊虫。
第三部分是生字:两条绿线内3个字“蜻、蜓、蚊”只认识,不需要会写,下面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要求学生掌握音、形、义,田字格中红色的生字是供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田字格上面要求学生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忄”。
设计意图
《小蜻蜓》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主要采用趣味联想识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因而,课堂上,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风景、熟知的事物中,产生识字欲望,利用“汉子开花”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在80%以上,形旁和字义发生关系,“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是其基本规律。本节课,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规律,发现识字方法,从而轻松识字。
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把多识字作为重点的同时,不忽视对学生书写的指导,“青”字从笔顺到间架结构都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奠定书写基础,然后添加部首,讲解含义。
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彩图,吸引学生观察画面,练习说话,欣赏美;结合视频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大脑中描绘出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丽画面。对照视频内容,诵读儿歌,帮助学生领悟儿歌,达到理解字义、增加语言积累的目的。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探究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忄”。
过程与方法
1. 继续用趣味联想识字法学习生字。
2. 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2. 培养热爱汉字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伟大,懂得它是中华民族创造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趣味联想,探寻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形声字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形声字形旁和声旁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感受,进入情境,领悟韵文内涵
1.教学开始,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一起去郊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好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练读儿歌。多美的画面啊!小蜻蜓在忙什么?我们一起听听吧。想学这首儿歌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间可以互相听听,互相纠正。
3.检查词语和儿歌朗读。电子白板显示各种小动物、水果等动态的卡通图案,小朋友喜欢哪个就点击哪个,图案里藏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字、词语,如池水清、天气晴、蜻蜓、大眼睛、捉蚊虫。
方法:通过自读、自评、互评、纠错等一系列的自学检测活动,教师基本掌握了学生的初学水平,据此来安排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4.交流初读感受。(学生交流,教师指点)
5.小组比赛感情朗读,体会儿歌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次学习内容为形声字归类识字,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韵文中有4个生字的特点,本节课教学首先是从走进韵文开始的。根据韵文的内容创设了优美的郊外风光画面,使学生的心迅速沉浸在韵文之中,为后来在情感诵读中感悟韵文所蕴含的思想做了铺垫。
二、自主观察,寻找规律,感知构字特点
1.找出生字。儿歌中有几个字长得很像,它们是朋友,找一找,是哪几个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几个字带拼音依次点击出现在白板上,以利于学生观察与发现。预计学生会找到以下这几个字:青(qīng)、晴(qíng)、睛 (jīng)、清(qīng)、蜻(qīng)
2.探究识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写法,再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会有哪些发现?预计学生会找到:“右边都是一个‘青’字”,“读音里都有一个‘ing’”等,教师相继在田字格中出示“青”字的笔顺、笔画动态演示,并引导学生从偏旁、声调、组词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将这几个字的笔顺、笔画的动态演示设计成了环形,“青”字在中间,晴(qíng)、睛 (jīng)、清(qīng)、蜻(qīng)这几个字带上拼音,环绕在“青”字四周。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学生感知形声字的构造特点,突出重点领悟形声字的学习规律。
三、自主探究,寻找规律,发现识字方法
1.交流识字方法。这些字读音差不多,但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样。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呢?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方面观察,寻找联系。
2.小结:根据这些字偏旁的不同,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些字的意思也不同。通常,人们把这些偏旁叫作字的形旁。根据右边的“青”字,我们可以记住字的读音。“青”字是这些字的声旁。这些字,既有表示意思的形旁,又有表示读音的声旁,人们就把这样一类字叫作形声字。形声字是我们中国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字。
3.认识新部首。(范例“情”字)“忄”是“心”字变来的,就叫竖心旁,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竖空。思考:这个字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请”的言字旁表示字的意思跟什么有关?试着分析一下其他的字。
【设计意图】无论是形声字表音的特点,即生字读音与“青”字的联系,还是形旁表义的特点,即偏旁与意思间的联系,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出来的。教师的指点,不仅是对学生发言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同时也是在教给学生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即按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四、自主练习,加深认识,了解词语意思
1.游戏巩固——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每个梨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眼睛、蜻蜓、晴天、请坐”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能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2.创编儿歌。让学生试着编一首儿歌,用上“青”字家族的这些字,用得越多越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用游戏的形式,有效地调控了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学会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在遣词造句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究,敢于发现,并学会运用。
五、自主交流,互动评价,领略书写乐趣
1.观察生字的写法。我们来学写这几个字。观察一下,要写好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青”字,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电子白板动态演示“晴”字的笔顺笔画,学生竖空跟写,教师在白板田字格上示范书写,学生竖空跟写。
3.学生练习描红,描完三个后,同桌交流如何将这个字写得既规范又漂亮。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请完成的同学评价自己的书写,然后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评,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学生互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增强审美感,全面认识自我;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激励和赞赏。评价内容的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就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识字教学较阅读教学而言,显得略为枯燥些,而低年级学生又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教学效果明显。
1.巧用介质,创设情境。在教学一开始,我便利用课文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文里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用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引出生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时,学会识字方法,并在应用中巩固这一识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游戏贯穿,巧妙组织。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课堂上要有效、及时地组织教学,牢牢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游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巩固练习环节时,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讲解,兴趣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全过程。
3.形式多样,训练表达。《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我设计了组词、用词说话、编儿歌等多项训练,融生字巩固、自己理解、思维训练、语言表达于一体。
4.训练观察,规范书写。本节课,我十分注重写字教学,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我采用了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引路,老师板书演示,复习对田字格的认识,讲述要点,学生竖空训练,描红练习,书写训练。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鼓励性的评价相互穿插的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得写与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