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段课堂指导中,雷娇老师注重朗读的训练。识字教学部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刘爱琳老师的课堂中,刘老师注重学习目标的落实。课堂中,刘老师围绕本课的识字目标,通过“圈”“读”“考”三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生字,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刘老师还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形近字比较辨析识字等方法,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强化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指导。
在中段课堂指导中,祝丹老师注重学生批注方法的指导。从批注的地方、批注的方法、批注的角度三个维度出发,让学生深入地落实了批注的方法和批注的步骤,祝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特别地落实;在陈栓栓老师的课堂中,陈老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陈老师引导学生看注释,结合注释对古诗进行理解,同时,陈老师利用观察的直观性原则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对古诗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高段课堂指导中,杨苑敏老师注重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课堂中,杨老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分解成了四个板块,包括字词检测、概括场景、聚焦场景、细读品味,每一个板块都围绕目标进行,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都非常清楚。在刘红老师的课堂中,刘老师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课堂中,刘老师将朗读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出节奏;第三,读懂表达。刘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六位老师对执教的内容进行了自主反思。低段的两位老师认为在写字部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写字方法的指导,强化写字方法的训练,争取能够做到“学一个,写一类”。中段两位老师认为要关注学法的迁移,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具体的学习方法,也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高段的两位老师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精讲点拨,讲内容不宜太多,应该努力做到“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讲清楚”。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迎小青年教师深耕课堂的风采,也为领航名师工作室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