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难还是作诗难

对于初学者,随便写首打油诗当然简单。但是写对一首五、七律比填词难得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诗、什么是词,诗和词区别是什么,然后再从创作的角度看,到底是写诗难还是填词难。

一、先有诗 后有词

大家都知道,诗和词不一样,但是能说清楚诗和词的区别却不太容易。我们先从诗词的源头说起:先有诗呢?还是先有词。

最早的诗在远古时就有了,东汉学者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了勾践卧薪尝谋划攻吴的故事,其中引用了这首民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意思是:砍下竹子做成弹弓,射出弹丸,驱逐鸟兽。宍通“肉”。这里要注意的是孝子做出的不是弓箭而是弹弓,放出的不是箭,而是弹丸,不是追逐鸟兽,而是逐走鸟兽。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艺文志》记载:

歌曰:刘勰《文心雕龙》云: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注:黄,黄帝也。”

古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是不知道是否真有确凿的证据, 从内容来看,应该是比较原始的猎歌。后面还有据说也是远古的《南风歌》 《击壤歌》《卿云歌》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后来陆续出现了先秦时期的《诗经》《离骚》、汉魏时期的古诗、南北朝的永明体,到了唐朝到了诗歌的顶峰。

词这种形式和最早的诗很相似,都是用来歌唱的,有的人说词来源于南北朝、有人说来源于唐朝的宴乐,顶峰时期出现在宋朝,总之词的出现远远晚于诗。

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二、诗与词都是歌词

上面说过,最早的诗和词都是用来唱的歌词,既然都是歌词,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宋赵令畤《侯鲭录》中记录了王安石的一段话 ,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诗和词的一种认识:

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注:永,歌咏。

王安石说,古时候的歌,现有词后来才配上音乐,今天的歌,先有的音乐,然后填词。以前是“声依永”,今天是‘永依声’。

王安石的今天是指宋朝,古时候的歌就是诗,今天的歌就是词。区别是先有词还是先有音乐,王安石认为先有词再配乐的是诗,先有音乐后有词的是词。

三、词也是诗 诗的分类

诗和词从广义来说其实是一类,词被称为长短句、诗余,完全可以把词看作是诗的一种。不过诗的两大类是必须要了解的:古体诗和近体诗。

1)近体诗

近体诗是以五言或七言为主的格律诗,必须是齐言诗(每句字数一样),必须符合平仄要求、押韵非常严格、粘连无误,除了绝句以外还有对仗的要求,例如:

七言绝句:四句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言律诗:八句,《秋兴八首之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五言排律:八句以上,《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古体诗

古体诗是不讲究格律的诗,可以是齐言诗(每句字数一样),也可以是杂言诗。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体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望岳》是八句的古体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体诗也可以是杂言诗,每句的字数很随意,可长可短,很多人搞不清楚杂言诗和词的区别,例如李白的杂言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四、古体诗与词分不清吗?

很多人分不清古体诗和词,因为很多词和古体诗很像,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也是长短句,而词里面《生查子》就是齐言的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红杏尚书宋祁的《玉楼春》也是齐言诗: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甚至有近体诗也被《钦定词谱》收录了,温庭筠的《杨柳枝》就是一首近体的七言绝句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那么诗和词的区别是什么呢?

五、诗和词最大的区别 在哪里呢?

诗中有格律诗(近体诗),有古体诗,其中古体诗也有很多长短句,所以分不清的主要是古体诗和词。

1、词与古体诗的区别

他们最大的区别是,词一定要依谱填词,字数一定、平仄一定、押韵一定,词都是必须符合格律的词,但是古体诗不需要遵守格律。

例如刚才的《 生查子》,钦定词谱注明:生查子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同时对于每个位置的平仄都有严格要求,“○”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表示必须押仄韵,△表示必须押平韵。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 ◎●○○▲ ◎⊙●◎○ ◎●○○▲

懒卸凤头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 ⊙●○○▲ ⊙●●○○ ⊙⊙◎○▲

2、词与近体诗的区别

1.平仄

近体诗要按照平仄规则填写,这一点词也一样。

2.押韵

律诗押韵按照平水韵,比如寒、元、删、先各有自己的韵部,除了首句可用邻韵,剩下的四个韵只能在同一韵部,绝不能混用。

词押韵用词林正韵(类似于诗韵合并了邻韵),例如寒、删、先和元部的一部分可以混用。从押韵角度,填词比作诗简单太多。

3.对仗

律诗对仗非常严格,标准格式中间二联必须对仗。且除非特意而为,一般不得有重复字。

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词的对仗灵活,三字对,四字对很多,平仄未必相对,可以有重复字,甚至有的地方可对可不对。

如: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老街味道

六、作诗难还是作词难?

从上面的比较来看,古体诗最简单,押韵对了就可以,填词次之,押韵比近体诗简单、对仗比近体诗简单,最难的是近体诗,

例如杜甫这首七律:《秋兴八首 》中的一首

押韵必须是一个韵部,这首5个韵脚都是【十五删】,注意在诗韵中 ,寒、删、先和元部不是一个韵部,不能混用,例如“弹残干先前千阡笺天元原源”都不能用在这首诗里(除了第一句),但是词韵可以。

中间二联对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近体诗的对仗极为严格,词的要求就比较宽松,经常可对可不对。

黏连无误:露、望;来、移,绕、卧,每一联对句第二字,必须和下一联出句第二字,平仄一致。

平仄不能出律,近体诗也是有平仄严格要求的,这一点和词一样。

因为词牌太多,800多词牌,2000多种词体,所以大部分词谱是背不下来的,填词需看着谱填。而律诗只有四种基本句式,因为有对仗粘连规则,很方便就记住了。

总之,用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会做律诗的人都能填词,能填词未必能做律诗。一般来说,作词入门时填长调会难一些,储备不够往往会显得内容空洞。

按照格律填词作诗只是入门的台阶,仅仅说如何做出一首诗或者一首词,那么从简单到困难的排列是:古体诗、词、近体诗。

但是,无论哪种格式,难的是作好诗,填好词。并不是按照格律做出一首诗来就是一个优秀的诗人,那只不过是小学生刚刚学会了用九九乘法口诀而已,同样是学生,有人能考100分有人却不及格。

七、词是一种别体格律诗歌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者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代。从广义上来说,词本和诗是一体的,然后,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过宋代无数的词人在此 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的晶莹、灿烂、温润、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逐渐呢,它与唐诗如峰并峙(zhi),各有千秋。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比较诗词体制的短长,也是对唐朝的诗和宋朝的词进行比较的,抓住关键,颇具特识,当然了,也不可能将两者特征全部概括。

王国维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miǎo)宜修”的。“要眇宜修”,是形容女子窈窕幽美而妆扮得恰到好处,“要眇宜修”的美,是一种最精致、最细腻、最幽微的美,是一种富有修饰性的、内外总相宜的美。

王国维所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如此一种美。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词能够表达诗难以表达的情感,但却不能取代诗的表达。也就是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也能言词之所不能言。二者不同,也只是不同而已,并没有优劣之分。

从形式上来说,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词的句法参差,错落有致,音节呢,流转荡漾,极尽抑扬,总是有一种节奏韵律的美感,适宜于表达“幽约悱怨不能言之情”。诗呢,它的句法整齐,合乎格律,铿锵可诵,一般多从阔处着眼、大处落笔,适宜于表达疏广阔大、典雅庄重的景象、意境。

诗呢,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呢,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言长”呢,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也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但是,诗也有含蓄蕴藉者,也有低回婉转者,也有言简意深、一唱三叹者。豪放之词也有包容阔大、意境深远的。

那么什么是词呢?

什么是词?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一)学词的前提是先要学好诗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和唐诗、元曲一样千古流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的圣殿,共同领略中华文学宝库中的这朵奇葩。当心灵栖息在宋词的悠然之境中,词牌呢,展示给后人 更多的是 温婉忧怨的古典情韵。

我们在品读 宋词优美隽(juan)永的篇章时,就常常会被它的意境,还有独到的词牌所吸引。词的美,或者含蓄、或者纤柔、或者多情,或者热烈、豪放、悲壮。就好像有好多曼妙多姿的情韵,都会让读者无限的陶醉。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为是合乐的歌词,所以,又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等。

说起词这个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也是以宋词作为例词来进行的,但宋词呢,不是词的全部。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和律诗、曲及唐朝以前的乐府、古体诗、楚辞、诗三百等等,在分类上是、处于同一个层面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裁。它始于南北朝的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而在宋代呢,最为兴盛。所以,俗称宋词。

宋词,还有个名称 叫律词

虽然,词和近体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词,首先,它也是一种诗体,是形式上有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因为它所遵循的语言规律,与近体诗具有很大的共性。

可以这么说:学填词,首先要学会近体诗,至少要先懂得近体诗,对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和规范以及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学填词的人必须具备格律诗基础的原因之一。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填词人,首先,他也应该是个优秀的诗人。所以,在这里再次强调,学词的前提是先要学好诗。

其实填词,并不是比写诗简单。不了解词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词里的平仄的音韵含义,不懂得什么样的牌子适合哪类的内容,不知道词的诸多概念、本质和内涵,就随随便便地填词,这样只能算作依葫芦画瓢。

词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所创造,因此,我们要学好词。首先就要懂得词是怎么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样独到的特点?它和诗的区别在哪里?具体的依什么法则去填词?如何赏析词作品?等等。

(二)词与诗(格律诗)的联系和区别

1、同源

诗(就是格律诗)与词都是对古诗的继承和发扬和光大。都始于南北朝时期。

2、分流

格律诗,源自古体诗,因为隋唐以诗取士用于科举,所以,规定了严格的格律以供考生们遵守。正因为其书面性(也就是卷面)的特征,所以一开始,它就不具备歌唱性。也就是说,格律诗原本是用来答卷的。当然也因为它的用韵、平仄的规定,使它具备了吟诵性。诗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文化人的特性。

词呢,它源于古乐府,在唐宋代主要是用于宴乐的。因此呢,词一开始就具有歌唱性。

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大量燕乐(西域音乐)、俚曲(民间歌谣)。还有好多的,是文人创作的歌曲,譬如很多文人根据自己诗作,创编的自度曲。

在南宋以后呢,大部分词的曲谱都散佚(san yi)了,也就是丢失了,这些词牌也逐渐失去了歌唱性,词呢,也就因此与格律诗,殊途同归,成了现在这样的、不能歌唱的歌词。词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大众化的特性。

3、倚声和倚声学

在这里呢,先提示大家:古人对于格律诗的创作统称为“作”诗;而对于词的创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词,今后我们不可以叫“作词”“写词”,而是叫做“填词”。

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样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个曲调(也就是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呢,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换句话说,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呢,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

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子来填上词的,所以,词学爱好者对此也称为倚声学。“倚声学”呢,出自龙榆生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倚声学”三个字。但实际上,在清朝,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说法,比如“依声之学讲”,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必须和每一曲调的构成,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相应。

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读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严格的音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倚声填词”。“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说,要以乐曲才填词,而不是填好词才定乐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清人宋翔凤在《乐府馀论》中有:“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呢,在声韵方面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理,那就是填词不可以随意就填,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你选择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你所要填内容。不可以随意拿过一个词牌来就想当然的填。我们要记住:词=“倚声学”要(倚声填词)。

4、句式的同和异

我们大家都知道近体诗的格式,主要为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两种。

让大家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词与诗之间的关系了。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大家看,乍一看不就是一首七绝吗?

——只不过是把第三句的七言变为三言对偶句,并增加一韵字而已。

又如韩偓(wo)的《浣溪沙》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下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迢tiao)

——又是一首七律,减去一联,或两首七绝,各减一句,平仄声韵都和近体诗、绝没有多大区别。

再看苏轼的这首《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u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li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藜li一年生草本植物))(蕖qu-芙~)

大家看,——除了第五句变成为三言对偶外,是不是又是一首七律呢

再看一首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也就变得复杂了一些。但是,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上,仍然和绝句没什么差别。不过上下阕前三句都是句句压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又韵,略转和婉,和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

以上几个例词呢,可以说明词和诗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有一些词牌来自于诗。

(三)诗和词的在创作手法上的差异

1、词言情 诗言志

别看这简单的六个字,做起来很难。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填词选材不当,很多人呢,可能会按照写律诗的意思选材:题目很大内容太壮观;东填一句景,西填一句景,句跟句之间毫无关系,这个是不行的 。

大家都知道,词,是多写闺怨离别的。这是因为最早的词来源于民间歌词,后来呢,专门是由文人写来。给歌妓们谱曲演唱的,听众也是三教九流,所以要求通俗易懂,词,可以填一件小事情,一段小情绪,叫听的人喜欢听。听的人,是普通的百姓,也没啥文化,所以,填词内容要通俗易懂。要美,描写要细腻。

大家记住,诗可以阳春白雪,词必须通俗易懂。当然这个俗并不是让你说白话啊。就像现在的唱歌一样,歌词一听就能懂的歌曲,总是流传很快的。这个大家都理解吧?

有人这样说:“我喜欢把诗比作男人,一种阳刚的美,肩膀宽宽的,腰板直直的,即使写点柔情蜜意啥的,那也是一个男人的那种柔情蜜意,总而言之带有一种男人气。

词,我喜欢把词比作娇滴滴的美女,穿漂亮的衣服,说话走路,看了就叫人爱、叫人怜 ,那有朋友就问了,词难道不可以写豪迈的吗?

当然可以啦,这个,要看词牌了,比如:满江红 这个词牌就是适合豪迈的、大气的。可把这类词比作女军人,那个英姿飒爽。那个威武。她也透着女性的柔中之刚吧?对吧?呵呵。

那么笼统地说,什么是诗呢?即无论写什么事情,或者大事,或者小事,总有一种劲在里边。就是我想要说点什么什么,我想要表现点什么什么,我想要达到什么什么目的,我想要怎么怎么样,或者激愤、或者高兴、或者快乐、或者哀怨,总之呢,就是要有一股劲它掩饰不住。再怎么含蓄再怎么样,它总是有点掩饰不住。换句话说,绷不住那个劲它要露出来。那一点露,露的恰到好处,这就是诗,露的多了,那叫啥,那就是打油诗、老干诗了哈,这个度只有自己揣摩。

而词是什么呢?感觉词就是比较细腻,比较委婉,所以说读词呢,必须要看作者的写作背景。

你不熟知他的写作背景,你就会看不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词,要你读,要你猜;诗与词相比较呢,诗更直接一点,更露一点,更白一点;词更含蓄,更深沉一点,更拐一点弯子。”

词,可以填一件小事情,但是要美,描写的呢,要细腻。要让听的人喜欢听,有美的感受。

2、格式上的区别:一词一格

词跟诗不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唱法,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平仄格式,每一个词牌:都有他独特的平仄格式,独有的用韵方法,独有的该填的内容情调。因此,在填任何一个词牌的时候,要先研究这些特点。也就是《审词牌》。

《钦定词谱》中共收录820个词牌,2306体,每个词牌,具体到每一体,都有固定的格律,如果每周学一首词,也要16年,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是要学会如何《审词牌》。可以自己会审查、每个词牌的填法。

3,用韵上的区别

律诗用《平水韵》,填词要用《词林正韵》。如果选定一个韵部的韵后,里面的韵通用。比如: 一东 二冬 就通用。希望大家尽快学会用《词林正韵》。

4,时空上的差异

诗写的地点时间要在一个范围。词填的时间、地点,不仅可以是一个范围,还可以九曲十八湾,可从山下写到山腰,再写到下山,可下了雨,再出虹。这个是词的特点。

5,诗不可有领字,词可以一领二领三领(以后会具体讲到)。

6,诗不可多用词组,词没问题,可以用词组。

7,诗不可犯韵,词可以,但是尽量避免在音节处用韵字。

8,诗的对偶是固定位置(中二联对仗),词呢,要按照词牌,审出哪里对偶,而且对偶的时候不论平与仄,只要字数一样就可以对偶。但是不是所有词牌都对偶,不同词牌会有不同的规则。

9、词的字句格式

词与诗相比较,最大不同便是诗是整齐的,词,则多是长短句错落。也正是因为词的这种参差不齐的格式,给了我们一种别样的美感。

词句最短有一个字的,最长的则可达十一个字之多。其中二字句到七字句最为常见,也就是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简单地说下有: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 等……。

10、名词介绍

(1)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首句;也叫起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2)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

(3)上阙最后一句叫 准备过片;

(4)下阕第一句叫 过片;

准备过片跟过片内容要紧密联系,不可断裂。

(四)词的写作技巧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单调,四句,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起句的第一个字,就是韵字,必须平声。

南宋•张孝祥

归 猎猎薰风飐绣旗 拦教住 重举送行杯

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平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飐zhǎn-风吹物体使颤动:)

南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chan)照客眠。人何在?月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三首

南宋•张孝祥

归 十万人家儿样啼。公归去,何日是来时。

归 猎猎薰风颭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归 数得宣麻拜相时。秋前后,公衮更莱衣。

(衮gǔn-古代君王的礼服)

十六字令写作技巧

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在短小的篇幅中(十六个字),要求意思完整就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一字句就是中心句,后面的句子要围绕这个中心句,不要脱离的太远了.这个令就两句半,得扣住第一个字,有新意最好。其实字越少越不容易出彩。

THE END
0.部编版四上语文单元教学计划(精选10篇)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jvzq<84yyy4vpsx0eqs0lrfqzwkkkqzc146349>177<69?<0jvsm
1.幼儿园英语教学计划(通用15篇)采取“热身/复习、情景呈现——交际性游戏——唱歌/歌谣”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前先调动幼儿的情绪、兴趣和积极性,复习所学过的内容,以旧带新;在情景中介绍新单词、句型和对话;引导幼儿进行模拟*际游戏或交际性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边唱边跳,通过歌曲和歌谣巩固所学的句型,培养幼儿自主jvzquC41yy}/l‚6570io1‚twujo0lrfqzwkkkqzc19?75:3jvor
2.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教案合集11篇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丰富自然知识的积累。 4.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教学重难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师:(多媒体展示图画)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中画了很多jvzquC41okv/qq6220ipo8~wygt0899;546/j}rn
3.鹿柴的诗意范文诗眼是指古诗中最为准确、生动、传神的字、词、句。它最能体现古人炼字的功夫。古诗词往往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教学时要重视抓住古诗诗眼。它可以是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如《赠汪伦》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至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的流露了对汪伦情意的赞美,故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864ivvq
4.《拍手歌》教案2、你最喜欢这图的哪儿?你最喜欢这图的哪儿?(幼儿回答) (00)这怎么办呀?跟着老师打打拍子。 3、幼儿听音乐点画出自己的节奏谱。 (六)活动延伸: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来为乐曲伴奏。 (七)听音乐律动走出教室。 《拍手歌》教案3 本课的拍手歌共十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wg|omkjt1lkgpcw4538?1:7mvon
5.示儿古诗通用12篇另外,老师教学时恰当适时地运用背景音乐,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四吟”,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王安石《梅花》,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自然地就会读出梅花那铮铮铁骨,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又如孟郊《游子吟》,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在反复吟咏之间即可体味到洋溢在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2;4730qyon
6.让“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马建明《月光启蒙》课堂教学实录”母亲用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的方式,不仅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还让我有了诗人的情怀,启迪了我的想象,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沉浸在马老师的课堂中,享受着母爱的甘甜雨露,忽然间我发现马建明老师的“启蒙”与孙友田母亲的启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用自己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让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y{okjslk{{xgwokcqgo1A;924?/j}rn
7.《帮我早读书》使用帮助帮我早读书新闻中心《帮我早读书》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声音、图像、语义、符号相似匹配起来,让孩子获得活的有深远价值的学习,其内涵比单纯的早期识字丰富得多。 《帮我早读书》重视早期阅读,讲求自然识字,奠定孩子一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基础。 jvzq<84yyy4iqrsi0eun0ls1pg}bdxzv1pkxu86639;/j}rn
8.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6篇)(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jvzquC41yy}/{~|gpoo/exr1lkgpz~jlkj{b1:9;:6<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