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有关龙的成语。

2 了解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形象,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龙的故事,搜集龙的成语、装饰品或等……

1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一、激趣引入:

课件播放张明敏的歌曲《龙的传人》,学生猜歌名,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突出“龙”字)。

有人认为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也有人认为龙只是传说中的东西。结合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龙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各自资料。

二、了解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形象:

学生在班级交流资料后,引导他们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龙的。找出第二自然段读读,课件展示不同时期龙的形象,从而得出结论:龙只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和传说中。

三、探究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十二生肖中的龙深受人们的喜爱,更备受中国人崇敬,自称“龙的传人”,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自读四至七自然段,找出答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它集各种动物特点于一身,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中国人对龙的崇敬和喜爱。

四、学“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积累带“龙”的成语。

阅读“金钥匙”,同位互相出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积累带“龙”的成语:飞龙在天、真龙天子、金龙献瑞、

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的传人

六、拓展练习:

1 关于龙的民间活动:赛龙舟舞龙灯……

2 关于龙的壁画、工艺品、装饰:九龙壁双龙戏珠云龙纹……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

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教学模式

教具

教学方法

读、讨论、情景再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

2、板书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松树)教“松”(song)。领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教学步骤《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在实物投影仪的白纸上画座大山。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感课文(听光碟朗读)“小鸟”---欣赏

2、认读生字

①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②齐读认识的,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三、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1、自读课文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第一自然段。

②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从哪看出来?

②师生赛读

③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没生气,还笑,不跟它一般见识)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师贴白云图)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他在干什么?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师贴树、揭题,读题)

a、太骄傲---觉得自己能看得很远的`地方,大松树看不到(谈自己,结合小松树说的话来证明,读书小博士)

b、太得意---不好好地看大大松树,瞟(自己想象)

c、太没礼貌----喂!(动作、形象)

d、太认为自己了不起来。

教学步骤

a、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b、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c、读。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就用他们当时的语气来读读风伯伯的话。(严肃、温和、慈祥、亲切)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风伯伯真慈祥、真宽宏大量。小松树知道错了吗?你从这段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

②(惭愧)难为情动作、情景体验

四、总结、谈感受。

1、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大松树或者大山说些什么呢?讨论,反馈

2、送一句话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已经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谦虚的孩子了。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想送给小松树。

(出示):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读风伯伯的话-------(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盲目自大,看不起别人犯了错误不要紧,要能知错就改。当别人做错了事时,我对他要宽容。一个小朋友做错了事时,我们要像风伯伯那样教育他。)

板书设计8、小松树和大松树

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

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句,增长见识。

2、积累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指路。

重点

学习字词句。

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模式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背、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同座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3、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4、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5、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6、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7、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8、打开书,写不来。(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9、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1)自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平舌音:洒、藏;

翘舌音:水、车;

后鼻音:冷、藏、公、共、防。

(3)齐读。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一、教学法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2、指名读题。

3、学生自读成语。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呢?

4、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5、有感情朗读。自背,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2小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3、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左后右)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展示:一部分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评议。

再展示:一部分写得不规范的学生的字,生评议。

第三课时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个什么样的人?3、

(1)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如有学生会,让他们自己讲更多。)

5、

(1)生相互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伯、听、池:左窄右宽。

(3)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4)生描红色,仿写其他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步骤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同学们,对刚才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实践一下,弄清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到底怎么走。

5、现在都有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体验,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提示学生注意用礼貌用语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必要时师可作示范)

板书设计练习3

学用字、词、句

读读背背

写好铅笔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

朗读、感悟

学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理清课文脉络。

二、精读感悟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3、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4题。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导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导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导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说一说。

3.从课文中你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自主乐学,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二)合作交流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3、通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2)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

(3)泉水要流到哪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有关泉水的资料,或者实地考察泉水,说一说泉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2、搜集有关奉献与快乐的格言。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蜜蜂》一课,了解蜜蜂的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清甜美

我们喜欢爱护她

导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良好的品格。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的资料,字词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读词语: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2、课前交流搜集的资料,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说一说泉水的特点。

4、实际感受泉水的特点,说说怎样爱护她。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自学生字词。

指名2—3生背诵。

卡片认读生字词: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这些词语中那些字是要我们学会的生字?找出来之后再读。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学习生字

注:小组内的学生选取两个以上的生字自由记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瓦: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然:左上角要和“夕”区分。

脆:注意左下角的.写法。

鹃:“口”字上没有一横。

注: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只对易错部分做精要讲解,其他的尊重学生想法。

3、指导书写

瓦:最后一笔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

然:四点底要写规范

股:右上角没有钩。

教学方式:(1)先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结、股、脆、塔

(2)同桌互查,教师巡视找易错典型范写

(3)自由写,小组互查、改写。

4、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学生说出本课收获,为别人付出是最快乐的。

课堂检测:

1、加偏旁组字组词

吉——————土——————

2、照样子填空

火红的杜鹃花()身影

()大镜子()山谷

()歌声()果子

3、读一读“我会读”。

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5、泉水

山腰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园

山谷画眉鸟

为别人付出是快乐的

导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导学重点: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导学难点: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导学准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2、歌曲导入。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自主乐学

小组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并检查(面向差生)。

重点强调:“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3、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4、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朗读

1、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表演感悟

学生表演情节,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指导书写生字

1、“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课堂小结:检查朗读熟些情况。

课堂检测: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又()()()()辶()()()()

钅()()()()氵()()()()日()()()()

2、填空。

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

蒙蒙的()温暖的()鲜艳的()

板书设计: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助人为乐

抱小孩背大娘

课外拓展:

1、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做一些助人为乐的好事。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露珠与绿叶》、《两只蚂蚁》,了解两只蚂蚁、露珠与绿叶互帮互助的精神。

导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6个字。

2、学习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2、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导学准备: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读词语: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晶莹的露珠

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鲜艳的花朵

2、说一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了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导学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互改并订正错误。

二、自学感悟

1、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三、合作交流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3、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四、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

五、积累

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六、书写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1、“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1)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1)第一笔横要短;(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

课堂检测: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背诵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和名言,读摘抄本子。

3、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

蒙蒙的()温暖的()鲜艳的()

板书设计: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抱小孩背大娘

争当小雷锋

课外拓展: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

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

导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熟读课文,用各种方法认记生字。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

导学案:

一、游戏导入。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组内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课文朗读情况。

二、自主乐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合作交流

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指导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要像萨沙那样,有一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课堂检测: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7我不是最弱小的

关爱保护保护

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外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吧。

3、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谁的本领大》,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含的道路。

导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导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读词语:关爱保护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大雨倾盆风和日丽

3、回答问题: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回答问题: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自主乐学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四、书写生字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扑),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书写了生字,多数同学掌握得不错,希望更加努力,同时我们要像萨沙那样,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好孩子,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THE END
0.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学习字、词、句的运用,以及十二识字加油站 1、这八个词语都是ABB式的词语,先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再联系生活,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以描述哪些食物。如甜津津的糖、酸溜溜的杨梅、辣乎乎的麻辣烫、香喷喷的米饭、油腻腻的肥肉、软绵绵的面包、脆生生的萝卜、硬邦邦的核桃。 2、会认的字。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7378681:726:753a717@:4:;;40|mvon
1.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类字拼音组词汇总下面的拼音组词,是今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类字的学习和复习材料。老师们和家长们可以放心使用,这是最新版本,完全和教材同步。 课文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shī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句) tóng童(儿童)(童话)(童年)(学童) chèn趁(趁机)(趁着)(趁势) jvzquC41yy}/lrfpuj{/exr1r1;36nh8eekd7A
2.二年级下册识字表.docxWord — — PAGE 1 —二年级下册识字表(精选多篇)第1篇:识字表+写字表、生字组词 识字表 1塘(水塘)(池塘) 脑(脑袋)(电脑) 袋(口袋)(袋子) 灰(灰色)(灰尘) 捕(捕获)(捕鱼) 迎(迎接)(欢迎) 阿(阿姨)(阿爸) 姨(阿姨)(姨妈) 宽(宽大)(宽松) 龟(乌龟)(海龟) 顶(山顶)(头顶) 披(披上)(披风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7711?6624842=:2267567xjvo
3.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0篇)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诵读谜语诗,认识“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十”2个字。(重点) 2.区分3组形近字。学习运用加减识字法和图文对照识字法识记生字。(重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重点jvzquC41yy}/{~|gpoo/exr1mghjcx4gtpobpsn413625:>60jznn
4.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三大表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全!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课本最后的三大表是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表格的内容。 1.识字表 识字表是需要学生能够认识的字,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共有450个生字,蓝色字是多音字,不计入生字总数。这些字包括课文中的和语文园地中的字。 2.写字表 写字表,是需要学生会写的字,二年级下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24882@>:a3714;<29;>/j}rn
5.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等7字,正确书写“丹、乌”等12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3、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难点:正确书写“丹、乌、丝”等字 jvzq<84yyy4vpsx0eqs0|86249=947mvon
6.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识字表).pdf0(0 ) 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0(0 ) 4 识字表一年级上册字帖 0(0 ) 5 绘本阅读《逃家小兔》 0(0 )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识字表).pdf 景霞 上传于2023-12-23 (0) 1066人浏览 2下载 暂无简介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最新jvzquC41uv{ekx3lpfph0ls1kpjfz7ujrAx>u}zfkq5sg|twtekt1rshq(yjfF65:3,sg|Nf?9hdcAk4c261e=kh4:<5c955fc714B:g5
7.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识字3》第一课时(通用17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识字4 课题《识字4》 设计 海安镇附小 作者:袁静 理论支持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7;3;6/j}rn
8.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精选13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篇1 《识字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B58367/j}rn
9.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案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案1 jvzquC41yy}/h€xkt0ipo8okcqgo1qyon1pjcxfpa46359827384;;6a46>8;B;0jvsm
10.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fpowhbp8<;:5:20qyon
11.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1.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识字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字理识字训练,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2.研究的实践依据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经验,形成具体实践研究的案例实证。本课题通过在远东实验小学低年级开展字理识字教学jvzq<84yyy4ycniw{wt/ew4u53z71jhqoouocyu1euoug8fdnqm0ekqqi1scnxlDtq}tg7iqAdrpiri?4e?1::;89;=6dkj923=:9Bg572lc2@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