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利通街第三小学 马晓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小语同仁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将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进行教材分析。我将从教材编排、教材特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5个方面来进行教材分析。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教学侧重点是字、词;第二学段的教学侧重点是段;第三学段的教学侧重点是篇、章。本册教学的体系是本册教科书围绕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5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练习)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在第一单元后编排“快乐读书吧”。“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 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 书写提示”‘我的发现” “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写话”与“口语交际”轮流出现。
本册教科书不再全文注音,采取单字注音的方式,所注音为该字在字典中的单字音。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另外的读音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要求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
教科书有3个附录: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写的250个字及要求会写的词语。
本册八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第一单元“春天”,语文要素是读出重点语句恰当的语气和重音;第二单元“关爱”,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第三单元“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教学;第四单元“童心”,语文要素是运用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第五单元“办法”,语文要素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说简单的看法;第六单元“大自然的秘密”,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第七单元“改变”,语文要素是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的内容;第八单元“世界之初”,语文要素是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天性。
二、自然渗透立德树人,注重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三、关注方法、策略,鼓励发现、探究。
四、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与运用。
五、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
六、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第五单元编排了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其中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这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图书借阅公约”,要求学生能主动发表意见,学会在讨论时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教学要点是①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②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③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④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⑤能背诵《弟子规》(节选)。⑥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寓言二则》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小马过河》 旨在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口语交际》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发表意见。《语文园地》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积累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体现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根据八个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和教学的侧重点可以看出,这八个单元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二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年龄小,他们虽然明白上课的规矩,但难以做到,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生动,朗读的形式是要多样,评价语言也要有趣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梳理出本册的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 个,会写汉字250 个。
3.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习独立识字。继续学习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积累的词语说话、写话。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
(三)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本册的教学重点
1.巩固汉语拼音,利用多种方式识字,说好普通话。
2.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5.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学会借助字典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本册的教学难点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4个词语。
(二)阅读理解。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2.能说出“亡羊补牢”“堰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三)口语交际。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语文园地。
1.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2.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认识41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24个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3.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
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的体现,《寓言二则》中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个成语的故事。《画杨桃》中要求能说出看“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收到了什 么启发。《小马过河》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中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主动发表意见。《语文园地》中要求学生系实际了解词义,在运用中巩固。单元训练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习题中,例如《寓言二则》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重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懂故事。第二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体现了单元重点项目要求。第三题,阅读迁移,联系生活拓展交流,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画杨桃》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重视语感的培养。《小马过河》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课后练习题由表及里、从易到难 ,符合学生理解课文的心理,配合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识字教学。课后双横线里要求会认的生字:基本原则:反复再现读准字音。利用多种语境,了解字义,识记生字。联系旧知或补充新知,适度拓展,触类旁通,识记生字。
(二)写字教学。课后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指导书写:“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
(三)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
(1)理解课文的内容。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印象。找出故事发展的主线,如起因、经过、结果;找出说明课文内容中心的关键句子。其次,理解课文词句的内涵。对关键词句或不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厘清疑惑。对感受深刻,引发共鸣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思维角度引向多元,思维深度引向更深处。
(2)谈谈简单的看法。根据人物形象谈看法;根据故事情节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结合课后习题谈看法。
(四)读好对话的语气。理解对话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物形象,读好对话;借助插图,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心理活动,读好对话;根据提示语,抓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抓住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感受人物形象,读好对话;联系上下文,通过语言的对比,走进人物内心,读好对话。
(五)学习借助词语讲故事。了解词语的意思;弄清词语对应的课文内容,分部分讲述;借助词语的提示,讲完整的故事。
(六)阅读教学策略
1.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2.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3.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
4.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5.围绕单元训练重点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语言中的实力,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②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③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④结合课后练习题,课堂落实,解决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七)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要确定课程内容,明确交际目标,精选交际话题,创设交际情境,培养交际意识,重视育人功能。
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2.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我的教材分析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