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间中国GDP增长93倍,全球第2名才33倍,并且第2-9名都是小国。
更神奇的是:1960-2021年人均GDP增速,世界前6名全是用汉字的地区!剩余7-117名都不用汉字。(因小地区数据不全,只统计人口前117个地区。)(2022年后数据不全)
你可能会说:韩国极少用汉字!其实,在韩国发展最快的70年代,汉字很普及。
汉字更像图形,更容易摆脱默念语言的思维习惯,激活图形思维。
由于日语不分声调,部分日本汉字发2个音节,再加上日本汉字的表音偏旁失效,使日文比中文更容易摆脱默念语言的习惯,激活图形思维。
繁体字更接近图形,更容易激活图形思维,用简体字的中国恰好排名第5。
台湾地区汉语人口比例相对更高。
80年代停用汉字的韩国,恰好排名汉字区末尾。
因东西方向气温相似,更适合种植品种和技术交流。东亚至北非的东西跨度最远,交流机会最多,因而诞生了4大“表意字”古文明。其中中国因高原阻隔,交流机会略少,文字诞生稍晚。
腓尼基人借鉴古埃及的表音偏旁,创造了表音字母。因为易学易写,识字率提升快,技术传播和进步快,多民族效仿。加上人类御寒能力提升,北方发展更快。最终,三大古文明陆续被北方表音字文明消灭,西亚领先变为南欧领先(希腊、罗马)。
原因1:距离:表音方法从西亚跨越高原,传到中国时,汉字已实现一字一音节,既能表意又能表音。
原因2:地形:中国农耕区域比三大古国更宽,更能抵御和同化北方民族。
原因3:字形:三大古国文字的图案逼真,制作更慢。而汉字起步晚,生产力较高,更追求快写,因而选择了线条字,竞争力更强。
原因4:声调:汉语是多声调,改声调就能区分新词,因而能实现一字一音节。
汉字与表音字各有2个主要优势,对应下图的4条曲线。它们在不同时期,价值不同,导致中国与西方发展速度3次交替领先。
汉字比表音字难写,但印刷、网络、智能打字等让手写频次锐减,易写价值持续降低。
汉字难学,识字率一直低于表音字。公元1000年以前,全球识字率<4%,2020年中国15-24岁识字率已达97.9%。可见,汉字与表音字识字率的绝对差距在前期和末期很小,在中期最高(见下图)。因此,易学价值曲线为倒U型。(见上图蓝线)
汉字优势随信息激增而加剧。
1、思维快
汉字更容易摆脱语言,激活图形思维。
2、阅读快
①汉字形状丰富,视觉密度大;
②比表音字更容易摆脱默读习惯。
3、易造新词
可提取单个字来组新词,例:直播(直接,播出)。
价值1:跨民族沟通(价值持续下降)
汉字更像图形,容易被周边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共用。公元900年以前,语言种类(民族数量)是现在的几百倍,冲突较多。共用汉字容易达成和解、交换、归顺协议,价值很大。
其后价值逐渐下降,原因1:交流和战争使语种持续减少。原因2:人类独立生存技能提升,国家对外争夺意愿减弱,对内管控变难,因而扩张减少。
价值2:人口多→信息共享成本低(价值持续上升)
信息时代,价值2大涨,与价值1叠加,曲线呈U型。
(西欧领先的其他因素:太平洋宽度是大西洋的7倍,让西欧比东亚更先占领美洲而获益。)
日文采用混合字(汉字+表音字),增速最快的时期恰好在表音字和汉字的最快时期之间!
1948年,韩国由汉字改为混合字【汉字+谚文(表音字)】,识字率快速提升。另外,韩文也是一字一音节,视觉密度接近汉字,因而比日文更适合与汉字混合。恰好在改革后,增速逐渐提升。
日本采用混合字上千年,混合的好处是:丰富、精确、灵活,容易激活图形思维。坏处是:需要反复切换图形/语言思维模式,难度加大,学习、交流减慢。日文阅读慢的证据是:日本书全球最薄最小。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慢的影响日益严重。笔者推测:这就是日本停滞的主因。
1945年、1948年分别从汉字切换为表音字,恰好在汉字的低谷期。
图形制作效率随技术暴涨,连带更像图形的汉字暴发。
为什么阿拉伯地区与西方隔阂巨大,战争多发?
全球仅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译员较少,沟通较难。
“世界语”惨败
“二战”后,全世界强烈渴求统一语言,掀起了“世界语”热潮,各国耗巨资,数千万人参与,而如今已无新人加入,统一梦想遭受重创。
“世界字”局部成功
数字123、公式÷≈、单位kg℃、部分标点?!和图标 :) ★等已经全球通用,贡献巨大。
那么,文字能统一,为何语言却不行?
从历史看,语言在交流中的占比,逐渐被文字和图形替代。
甚至有文字摆脱了语言,标点符号可以不发音:()!? “”,……,数字等符号各国的读音不同:123%×÷≈℃
1、接收和思维慢
人的视觉神经是听觉的7600倍,因此“看”远快于“听”,“图形思维”远快于“语言思维”。可惜,我们习惯用语言进行抽象思维,导致多数脑细胞没能深度激活。心算高手能快上千倍,就是用图形心算。
2、僵化、混乱
各语言来自原始部落,偶然约定某词发音后,新词只能选择剩余发音。新词叠加,使旧词被层层锁定。因此,语言都陈旧僵化、混乱臃肿。即使人造“世界语”削减了混乱,也仍会产生新混乱。
由于僵化,各语种无法融合,小语种只能陆续灭绝,向着“全球只剩一种语言”发展。
文字工具已从木棍、泥土进化到电脑,传感器即将取代键盘,未来打字就是拨弄飘浮的虚拟图形,动手比动嘴更方便。
全身关节同时参与打字,理论上打字可提速上亿倍。试想,说话500秒,打字只需5秒,阅读只需1秒,那时你还愿意说话吗?
世界首富马斯克认为:脑电波将很快取代语言,他甚至用符号给儿子取名。然而,就算能成功,思想的内容还是感官信息,主要是视觉信息。
由于视觉信息太庞大,必须精练为抽象的文字。新文字没有语言束缚,将回归天然的图形字。
我们尝试探索图形字,发现5大惊喜。(下面的图形仅供参考,欢迎提供更好的设计)
图形灵活自由,无论谁设计的某个字形、组词等,都有机会流行全球,因而能不断进化。
词量超过百万,如果都配图,则会复杂难辨、难记,因此必须拆分词义。
拆分后总共只要几百个基础词,分别配的简单图形就是“图形字”。
拆分让词的内涵表达更清晰、准确,使生词、专业词、古字、濒危语种更容易看懂。
无须按从左到右的语言顺序来阅读。
只需按类别选择即可输入,小孩、文盲也能学会。
在传统字上方,按词自动配上“图形字”,成2行并排,(还可以加上句子的配图,成3行并排)。
★不用专门学图,前期重点看字,余光看图,点击图或字,可查解释。这样,立即就能阅览各语种、各朝代文献。比传统翻译更准确,因为都是世界通用的基础词。
★可以不学图形输入法,照常打字,程序自动配图,立即就能跨国交流。
此过渡方案只需网站同意,加挂相应程序即可!
图形字是全新的探索,急需你的意见,你的点赞转发或许让人类的统一梦想尽早实现,挽救更多濒临战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