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较难理解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准确的认识时间,二是感受一段时间的长度。今天先和大家聊认识时间的问题,后面再和大家聊下一个问题。
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不尽相同,所以一年级第一次带孩子认识钟表,他们的反馈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孩子因为之前有足够的积累,不用做过多学习,就能快速认识表上的时间,并灵活的解决一些问题。
但与之相反,有些孩子因钟表过于抽象,又缺少生活中的认知,总在认识时间的时候出错。甚至有些孩子到了三年级再次学习和时间相关的知识时,还会在最简单的认表问题上出错。
就像孩子最好的识字方法是在阅读中识字一样,孩子最好的认表途径就是在生活中认表。但很多家长都会忽视这样的机会,总是直接告诉孩子现在几点了,我们要起床了,或者直接让孩子看着电子表报时间。
生活中,我们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吧,其实很简单,平时说时间之前,有意识的提醒孩子看一下身旁的钟表:你看,现在表上显示的时间是五点半。
你们家要有一块“规范”的表
现在很多人家里为了达到装修的效果,购买了各种风格的表:
以这个表为例
即使是一二年级已经认识钟表的孩子,也很难判断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是指着几。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更快的掌握认表的技能,家中一定要有一块规范的表。
认识表上的三根针
时针和分针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别,孩子比较容易混淆,而这两根针又是认表的基础,所以要进行对比,让孩子自己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
时针又粗又短,走的最慢,通常我们盯着它看好一会,都感觉它没有动。
与时针相比,分针要细长一些,走的也更快一些。
除去秒针,短粗的是时针,用来判断现在是几点了,细长的是分针,帮助判断现在是几分。
结合认表的规则,熟练认表
孩子积累了一些认表的经验后,家长就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孩子发现总结认表的方法了。
每一次总结发现,都要让孩子看着表说,不要脱离实物。
①认识整点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点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点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1,就是11点整。
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12点整,这时时针和分针重合:
6点整,时针和分针形成一条直线:
②认识半点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3,就是3点半;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就是7点半;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10,就是10点半。
也就是说: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对于其它的时间,孩子可以用5个5个数数的方法,来确定分钟。分针指着1就是5分,指着2就是10分,依次类推,就是5、10、15、20...虽然还没有学习5的乘法口诀,但5个5个数数对孩子来说并不难。
能够分清分钟后,几点就比较好判断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了。
其中比较麻烦的是6点55分这种时间,因为时针此时已经非常接近7,很多孩子会误认为7点55分,此时如果能结合半点来进行判断,孩子就很容易明白了:6点半时,时针都已经走到6和7的中间位置了,所以6点55分,时针会非常接近7;反过来说,7点半时,时针应该在7和8的中间位置,7点55分,时针肯定在中间靠后的位置,不可能指着7。
孩子起初会经常出错,这样的分析让孩子多说一说,很快就能突破这个难点。
一起动手做一块表吧
动手做一块表,非常有助于孩子对表的特点做更加深入的理解。
①制作圆形表盘
剪出一个圆形对孩子来说有点难,但有了合适的方法,他们完全可以完成。
可以先选定一个圆形物品,比如说碗口或者盘子,扣在卡纸上,用铅笔沿着碗口就能画出一个圆了。
一个完整的圆就出来啦~
之后让孩子用剪刀将这个圆剪下来。虽然孩子可能剪的不是很规整,但建议让他们自己多尝试,这也是一个锻炼手部精细肌肉的机会。
剪好圆之后,就要在圆盘上写数字了,通常先让孩子标出12、6、3、9这四个数字进行定位。
之后再尽可能平均分的补足中间缺失的数字即可。
这样一个表盘就完成了。
②制作时针和分针
我们在制作钟表模型的时候只需要制作时针和分针两根即可,不要再制作秒针了,避免孩子后续认表、拨表的时候混淆。
这两根针的差别要做的明显一些,时针是短粗的,分针是细长的。
之后我们用一个图钉,扎在两根针上,穿透表盘,背面扎在一块橡皮上,一块简易的钟表模型就完成了。
③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在制作钟表模型的过程中,孩子已经对钟表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模型,玩认表和拨表针的游戏了。
家长在表盘上拨出时间,由孩子进行辨认。起初可以多拨一些整点和半点的时间,之后再拨出其它时间,家长在拨动表针时,也要注意时针所对应的位置。
家中最常见到的表应该是一块规范的表;
制作一个钟表模型,有助于孩子全方位的认识钟表。
END
因为我小的时候,家里只有老式表吧,所以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莫名就认识表,会算时间了,反正学校学这个知识时,完全没有成为过问题。所以在带六六看表认时间的事情上,我就忽略了引导,结果看电子表时间没问题,根据表盘认,到小学学到知识点时还会出错,于是当时就要带着六六带着强化记忆。
小周老师的这篇,应该主要是给学龄前孩子准备的内容,学龄前在生活中认知,在游戏中了解,等上小学后,孩子就能更轻松了。在生活中学,本来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昨天我分享了几本书《 》,因为他对自然界的问题感兴趣后,书籍是成本最低也相当高效的学习方式。但有些东西他特别感兴趣,为了让他更深刻的了解,我还是会让回到生活中去。给大家看看我最近买的东西:
书上讲化茧成蝶,我买了蛹,带他养大然后放飞:
《小脚慢下来》讲孕育珍珠,我就买了珍珠蚌准备让他看珍珠:
好吧,我承认,这些东西,还是因为我想玩,就以孩子之名买来,一切满足我们俩了。
讲这些,是想跟大家说,虽然我昨天推了书单,但还是想强调,生活中学习,对孩子来讲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学龄前,不用过于依赖书。
书香节到23号,咱们肯定不推新的书单了。这几天如果还能找当当要来优惠码,优惠券,我都会在晚上21:00的时候更新在自然教育书单的评论区,如果当天没要来,我也会跟大家说一声,就不用一天念叨码,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