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父当爹了,他竟然说不必让孩子太早学编程和说谎懂人知识库

这几年,随着AI的发展,咱们很多父母都在关心,要不要让孩子学编程,是不是从小就要懂AI。

生怕跟不上时代,以后被AI抢了饭碗。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我从没推荐过编程课程,我的决策很朴素:

抓变化,那是层出不穷,想跟风也未必跟得上(但人性确实喜欢跟风);能先抓住亘古不变的,才是被无数历史周期反复验证的最重要的事。

他刚刚做了父亲,采访时被问到,儿子学什么才不会被AI淘汰?才能在AI时代端上铁饭碗。

图源:网络

很有意思,我们以为他会提AI,结果他压根没有谈及,却提出了三个“反认知”的重点。

01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这是Sam提出的第一点,我可太认同了。

图源:网络

因为我一直觉得,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知识是最开放和易得的,AI可以成为全知的知识库。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元能力”。

那可以怎么做呢?

父母调整心态

这是第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当看到孩子成绩暂时落后,被老师叫家长,咱们可以先不慌,可以先不要应激反应地进入我们当年的老路:多刷题-报辅导班-把成绩搞上去。

而是按下暂停键,定位问题在哪里,先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策略,再配合适当刷题,而不是“傻”刷题。

图源:网络

培养“学习力”而不是“知识点”

这个话题算是我公号的主旋律之一了,再来划重点一下。

展示元认知:

孩子想学弹一首周深的歌曲(小D最近的真实需求),我就会和她一起拆解步骤:

我们先要做什么?(看谱/看教程)

遇到困难怎么办?(分段练习/查找原因)

如何知道自己进步了?(录音/拍照对比)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怎么学”的实践。

图源:网络

培养资源思维:

面对孩子问怎么办,不要直接给答案,但也不要总是喊口号地说“自己动脑筋”,而是问问孩子:

我们可以从谁/从哪里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批判性思维:

不管是网上看到的知识,AI给出的答案,阅读收获的视角,都可以引导孩子提问:

这个答案全面吗?

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如果我重新改写结尾,我会怎么做?

我们现在都能感受的这个世界变化之快,但最糟糕的应对方式就是通过“刷题答题”,希望可以穷尽可能性,而这绝对就是伪命题。

真正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就是学会“怎么学”,以不变应万变。

图源:网络

02

“懂人”比“懂AI”更重要

Sam说,AI再牛,也搞不懂“人到底想要啥” -- 你以为用户要的是产品,其实是安全感;你以为客户要的是方案,其实面子。

而这种能够理解人类真正的底层需求,才是未来最珍贵的,毕竟AI算不出来。

图源:网络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我的理解是,过去几十年,我们在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像机器一样强:记忆的知识更多、计算能力更快等等。

而如今,我们需要停下来认识到,当AI的出现,人类大脑再怎么训练都无法匹及AI的算力,那么这时候人更加像“人”,反而是我们的独家优势。

那可以怎么做呢?

识别情绪,与它相处。

这是基础,也是这个公号一直在聊的,今天文末也给大家放了专辑,这里就不展开了。

重视“无用”的闲聊

我家一直有个传统就是“家庭会议”,其实就是不谈成绩、不教育的闲谈。比如小D最近和好朋友有个不愉快,起因是她说好朋友“说谎”,好朋友觉得自己没说谎,而“说谎”这个词太重了,她不开心。

比起立马解释道歉,我其实更愿意和小D聊:你说谎、你说的不对、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这三件事有什么不同、具体场景是什么、说出这几句话对他人的影响。

而当小D明白了这些后,自己有没有伤害到好朋友,要不要道歉,孩子自然有判断。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这一次次和真实世界交互反馈带来的,比起“人机互动”,我更希望小D拥有“人人共鸣”的能力。

创造团队协作机会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优绩”成为单一追求目标后,就会养育出一大批“精致利己主义者”,这是我提醒自己在避免的。

我会刻意多去创造让小D体验团队协作的机会,讲真这并不容易,毕竟进入小学后,你去看看,周末小区里的孩子都少了,都在上辅导班。

图源:网络

但如果这是我重视的,我就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小到我们家的大扫除的分工协作,再到周末有意识地约教育观相投的“遛娃饭搭子”,还有兴趣班的选择。

比如小D上的戏剧班,她从没做过C位,一开始从人形道具,再到路人甲,到最近的三号角色,都是让孩子从小明白,很多事情“主角”只有一个,但大家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这时候每个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未来因为AI的到来,工作会无限被细化,更需要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每个人只需要把一小块做专,学会去联结,就能创造一个更大的结果。

图源:自己拍的

阅读文学和讨论人性

这是我曾经缺失的一块,如今补上了,我觉得收获很大,那就是多读小说、看优秀的电影,并讨论其中角色的动机、选择和困境。

“为什么这个角色会这么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探讨,是AI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懂人,就是懂需求、懂人性,而AI只是工具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去实现。千万不要把目标和手段搞混了。

图源:影视剧截图

03

“抗造”比“聪明”更重要

Sam说的最后一点是,“抗造”比“聪明”更重要。

我很早开始就意识到,小D这一代成长中会有更多的“黑天鹅”事件,所以做父母的我们无法确保孩子一定多么成功,反而是要在我们还能陪伴的时刻,多带着他们去体验,一帆风顺是例外,遭遇挫折是常态。

打造成长型思维

经常使用“还没有”这个词

“你不是不擅长数学,你只是还没有掌握这个方法。”

“我们不是做不好,是还没有找到最佳策略。”

表扬努力和策略,而不是夸赞聪明和天赋。挫折只是暂时的方法不对,而不是自己天生不行。

图源:网络

拉伸孩子的“舒适区”

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去体验一些“不适”,用左手刷牙、阅读一些需要难度的书籍、挑战更高级别的游戏关卡。

而且要允许更要舍得孩子遇到不适后哭泣,然后做孩子的伙伴,运用第一点里提到的,和孩子复盘,展现元认知和资源思维,想想可以怎么一步一步拆解,慢慢做到。

庆祝“失败”

可以重新定义“失败”,并不是只有成功了才能得到表扬,失败同样值得庆祝,这个在我们家是坚持了快6年的传统。

当我们都能大声庆祝失败时,慢慢行为就变成了思维模式,不管小D还是我们,都能脱口而出:

我暂时没做到,但我仍然在努力坚持没放弃,这值得庆祝;

真正的厉害不是不紧张,而是带着紧张照样继续;

尽管没有达到外界标准,但我通过努力,已经比自己以前强很多。

图源:网络

当然,我知道每次看到大佬的育儿经,总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家已经财富自由了。

相反,成绩已经是我们普通父母最关注的默认选项,那么我们多去看看别人的观点,找到一些立马可以做的“盲区”,那就是我们能获得的最宝贵信息差。

于我而言,写这个公号11年,从第一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的育儿方向始终没变过,那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成为一个:

自主的终身学习者(掌握了“怎么学”);

温暖而有力量的伙伴(深谙“如何懂人”);

打不倒的乐观主义者(拥有“抗造”的韧性)。

图源:网络

方向不偏,初心没忘,剩下的只是不同阶段的战略性调整而已,和你们共勉。

识别情绪:

建立心态:

元认知培养:

资源思维:

思维工具:

提问:

成长型思维:

“无用”的闲聊:

面对“失败”:

正在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玛塔编程&计算思维启蒙课孩子学编程,会不会太早? 编程教育低龄化早已是大势所趋:英国强制要求4岁起必须学编程; 在美国,奥巴马不但号召全美儿童学编程,还认为应该和字母一起学; 原因很简单,3-8岁是孩子思维发展的“黄金期”,8岁之后开始逐渐减慢。 所以在欧美国家,90%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通过编程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jvzquC41yy}/onnrkct/ew452|wj:=6
1.【夜读】你只管努力余下的交给时间八旬奶奶自学编程开发游戏 若宫正子是一位日本老奶奶,今年82岁。60岁从银行退休后,从未用过电脑的她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科技产品都不适合老人用,于是就萌生自学编程、自己动手编写应用程序的想法。 老奶奶的自学之路并不顺利,但她一直坚持。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全球著名的软件开发者,专为老年人开发了一款游戏。她说jvzq<84o0pkxu7hevx4dqv4o1c5jpmjz0unuouDkf?GSVRutTVtEn]f[6VxYWnQYE|783:53
2.香港一暑期班教4岁儿童写编程称练逻辑(图)时政记者质疑4岁之龄学习编写程序会否太早,周小姐则指各小孩能力有异,年纪较大的小孩得益或更大,建议家长报名时应以孩子兴趣为主要考虑。 强调属编写指令 非写APP 负责人周小姐强调课程“不是写APP”,而是以平板计算机编排对游戏人物的动作指令,编写指令过程可训练小童创作力及运用右脑思考。她认为小孩子如对编写指令有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s1427619:471i82@83/4=17:5650nuou
3.编程这几个关于少儿编程的认知误区!家长们一定要了解!2、孩子还小可以以后再学? 少儿编程是通过可见的代码、工具、运行结果,去不断梳理抽象的逻辑思维,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思维具象化。因而,编程是可以开拓抽象逻辑思维。少儿编程主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开发孩子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在6到12岁,而6到12岁也正是适合学习编程的年龄段。学习少儿编程,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jvzquC41yy}/ijtvw0io1rshqtsbvrtp16634>813
4.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太早学Python?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太早学Python?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储备知识不足 Python编程涉及的数学知识远超简单的四则运算。像质数、公倍数、公约数、概率、圆面积、排列组合等初等数学知识,通常是孩子在四五年级才开始接触的内容。 例如,在编写一个计算圆面积的Python程序时,需要孩子理解圆面积公式,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正jvzq<84uj0vnxt0eqs0ynsvk1tfy|4564:777mvon
5.少儿编程真的很重要吗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文章资讯目前计算机编程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薪资水平最高的职业之一。仅在美国,计算机岗位的薪水就比平均水平高75%以上。预计到2020年,此行业会新增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机编程的就业前景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又怎么能不将编程作为一个必要的技能呢? 八、学编程就是学编程思维jvzq<84o04;9jxrg0pku1jwvkerf1=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