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编程教育,很多父母都觉得,“如果不让孩子学学编程,就落后了”!但是,为什么要教孩子编程,多大年龄学编程更合适?很多人却是一头雾水!
针对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教育部答复称:“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编程机构繁杂 呈低龄化学习现状
“家长您好,孩子的6节编程课已到账,请于12月8号前确认,过期作废!”据家长反映,手机上会时不时收到免费体验课的短信。还有机构工作人员会直接打电话推销课程,宣称编程对孩子多方面能力都有提升——“编程是未来社会生存的基础能力、是发掘儿童天赋重要方面、是锻炼逻辑思维有效方法、是升学和竞赛有力砝码!”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编程教育的起跑线”,一些家长给学龄前孩子开始报编程班。也有报名的家长表示,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兴趣”使然。此外,还有一些家长持观望态度,觉得机构学习费用太贵,学习种类太多不知如何选择,希望能找寻到免费的编程学习资源。
据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科技教学部部长、全国青联教育界别委员张文龙介绍,少儿编程按内容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基础编程语言的代码编程,像C﹢﹢、Java等,面向基础较好、有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一种是图形化编程,将代码编程语句“打包”成模块,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进行模块拖拽及简单数据录入即可实现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程度较低、入门级的学生。近些年又衍生出了一些“无屏化”编程产品,用各种“功能卡片”按逻辑顺序向机器人里写入程序,最终实现控制机器人的编程效果,这种方法适合低幼年龄段的儿童。
张文龙提醒家长要远离“照猫画虎”的编程教育。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编程教育都是社会资本运作的产物,这会导致过分重视“表现效果”而非“学习过程”。在这类课堂上,老师们就是按既定步骤手把手教孩子完成小程序,孩子只参与了编程的过程,而没有真正学习到其语句含义、逻辑关系等内在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家长要理性对待。学习编程目的不在于学会编程本身,更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用更合理的逻辑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们在平时多注重引导,将学习内容渗透到孩子平时的生活中。比如用因果关系去分析一件事情、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去处理多件事情,思考若干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等等。”
中国儿童中心师资培训部副部长盛森鑫呼吁家长要理性地去看待编程教育“低龄化”现象。他提醒家长:“学习编程教育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身体锻炼和保护视力。低龄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实物无屏幕编程学习项目。儿童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家长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儿童编程是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真实需要,还是迫于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虚假需要。
学校开设编程课程 满足学生需求
为响应未来发展和国家号召,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进行编程教育和人工智能课程探索。
作为大兴区信息教育主管部门选定的试验校,北师大大兴附小自2019年开始开设编程课程。编程课程作为校本必修课程,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专职科技教师承担,在四至六年级开设。四、五年级学生学习积木图形化编程,六年级学生学习单片机编程。同时,四至六年级学生在兴趣课程中学习乐高EV3编程。
编程课程负责教师李蔚鑫表示,“小学阶段的编程课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编程与故事、动画、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性,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编程的兴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耐心;同时,也有助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好创意,用语言来表述他们的创意、想法,再进行试验看是否可行,不断修改设计使其更完善。这样使得他们更加专注想象和设计,真正实现了创意触手可及。”
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编程课程设置上还具备了连贯性。据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兼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主任冯晓亮介绍,作为十二年一体化的学校,学校很早就注意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计算思维放在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落实中,将这一培养进行了小中高的贯通设置,学校从2016年就在小学开设了图形化的编程课。
一些学校还不断创造人工智能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校园生活。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引人注目的校园内辛勤奔走送包裹的自动驾驶“小黄车”,就是由学生参与创造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智造中心主任范博昭介绍,从2019年9月开始学校面向直升高一同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计算机科学必修课程,让所有学生学习编程、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帮助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此外,针对学科基础能力出色的学生,通过与北京市青少年中心、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开展合作,推荐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师资培训 加大市区级层面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校表示编程师资问题是较大制约。
北京广渠门中学信息技术课师资充足,而且区级骨干教师比例很高。副校长邢颖表示,“未来,面对着教育新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师资队伍上先进行培训。区级教研会有设计,学校也会有针对性地对老师进行分批培训。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给教师开设选修课,促进教师的专业精修和兴趣选修,聘请的都是大学的讲师和教授。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会根据他们的工作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
在北京中学,除了专门开设了多样的社团场地与专用教室,还邀请专家指导、进行教师专业培训。北京中学副校长刘乃忠称,除3D设计与打印等场所外,学校联合清华iCenter建立人工智能探索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学校陆续对多名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支持老师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助力拔尖人才培养。
区级层面的支持,也促进了学校编程课程的开展。据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王戈介绍,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朝阳区所有中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得到编程教育,教研中心和朝阳分院共同努力,出版了多套具有朝阳特色的教程,免费提供给朝阳师生。以八十中、陈经纶、北京中学、人大附中朝阳、日坛中学等为代表的一类学校,在全体或部分同学中进行了C++语言教学。
针对一些初高中家长十分关注的信息学竞赛,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冯晓亮也给出建议:“目前,编程学习对于中考是没有加分的。高考生如果获得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可以获得一些大学强基计划的入场券,但信息学并不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学科之内,只有一些大学将信息学合并到数学学科进行复试。同时,取得国家二等奖的成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不是特别学有余力,在高中阶段不建议家长在外面报名。真正对这个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到大学选取相关专业不会太晚。”
专家观点
张文增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为孩子种下信息化、数字化
和智能化的“基因”
编程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开展编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端创新人才,更重要的是借用编程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包括三方面:动机、创造性和专业知识量。编程教育的开展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思考。首先,是让学生爱好编程学习。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如果能够引燃兴趣,将会事半功倍。其次,在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方面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已有的案例中学习模仿,同时还要注意提问,启发跳跃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一些经典程序的思路讲解启发学生从一个较高的视角俯瞰该程序算法,并通过一个问题的多个解法比较异同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最后,结合编程工具和装置,一点一滴地学习已有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了解编程规则,实践锻炼,先从一种语言开始,不宜操之过急,同时考虑兼顾其他科目课程的学习,各种语言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编程思维是相近的。
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要在教育上坚持继承与革新,不断将最新科技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大局观,种下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因”,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创新需求,为智能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文字:王小艾 郑祖伟
编辑:现教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