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段监控录像,突然火爆了朋友圈。视频中,男孩正在写作业,突然,他摘下眼镜,狠狠地朝自己甩了两巴掌。耳光声响彻屋内,小编隔着屏幕都感到又辣又疼。
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对自己“痛下狠手”?原来,男孩今年五年级,成绩一般,可特别努力。那天,他看不懂一道作业题,觉得自己愚蠢至极,便情不自禁地自扇耳光。
事后,男孩说了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父母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将最好的条件都给了我,我不能在学习上懈怠,否则就对不起他们。”“如果学习不好,就不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一旦考不上名牌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
在男孩眼里,考不上好大学就等同于没有前途,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父母,小小年纪就形成了这样的认知,这种对自己的高期待犹如千金鼎,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02
被挫败失落冲蚀的青少年
这样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接受自己不优秀的现象,又何止在屏幕上,现实生活中更是数见不鲜。尤其是那些曾经在班级里是凤毛麟角,进入新的环境后却发现自己不过尔尔的青少年,这种失落感、挫败感就愈发强烈。
“在初中我也算是小有成就吧,整个年级成绩名列前茅,学校里几乎无人不晓,然后水到渠成地考取了我向往的重点高中。
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了这所高中,却意外发现在高一,我的期望全部落空,其实自己啥也不是… (说到这里孩子不停地搓着手,低着头,无比失落)
每次小心翼翼地打开名次条,好紧张,也对自己很失望。我这个曾经的佼佼者如今成了拖后腿的那一位,我不甘心呀,我拼命地熬夜刷题、做卷子、背单词,却发现越拼越糟。
(听到这里都让人心疼)
白天上课打瞌睡,努力控制自己,还是忍不住睡过去了,记忆力严重衰退,英语单词越来越难记…
(开始落泪)
......我弄丢了那个优秀的自己,我是不是不配来到这所重点高中,我是不是完了?我感觉未来一片黑暗!但我真的努力了,尽力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03
无法找到自我,不被接纳的童年
成年人、未成年人都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追求事情的结果,盲目地只想让自己做到“最好”,而无法接受自己真实、平凡的一面!
无独有偶,案例二中的中学生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却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开始失落、挫败,尽管拼命地熬夜刷题、做卷子、背单词,却发现越拼越糟,直到崩溃!
你或许会说,现在的孩子也太脆弱了,一点压力也经受不了,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但我却从他们的压力里、崩溃里感受到,他们背负了太多的期待,这些过高的期望如同磐石一般压得孩子透不过气。
其实每一个不允许自己不优秀的孩子,都有“不允许自己平凡”的父母;每一个无法找到自我的孩子,都有一个不被接纳的童年。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能心甘情愿地接纳孩子的平凡呢?
我们不妨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对孩子做过这些:
逼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芭蕾、钢琴、古筝、游泳、书法…
希望孩子处处拔尖,
孩子一旦没排上名次,便声泪俱下,骂孩子笨,
比起将如此大的压力施加给孩子,父母更需要学会欣赏他们的平凡。
欣赏孩子的平凡,不瞒你说,我也是挣扎着走过来的,我和先生都是别人眼里的不平凡者。
曾经的学霸,资深的班长,我从来不怀疑我的孩子会差到哪里去。
记得宝宝还在我肚里的时候,我曾经问先生,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家伙呢?
会不会正正得负啊,不小心被我言中了。
孩子虽然不是“负数”,却和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从来没做过班长,当众演讲的时候,他总是很紧张,经常嗯呀啊呀讲不出来。
写作文更是要花上大半天,让人看了着实着急。
我相信,也许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感受,可能也质疑过老天为什么会这样。
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顿悟,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是我们一直拿着世俗意义上那套价值观来评断孩子,如要求孩子雷厉风行,要求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要求孩子成绩名列前茅…
当我调整了看待孩子的眼光时,我收获了很多惊喜,也看到了孩子身上诸多的闪光点:
比如说孩子成绩虽然平平,但却画得一手好画,每周黑板报要画插图,总少不了他。
他很专注,喜欢乐高,坐在桌前研究图纸,搭建乐高,废寝忘食。
他虽然不善言辞,但很善良,愿意帮助别人,也因此收获很多朋友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期待孩子的出色本没有错,但前提是,即便孩子平凡无奇,我们也为他感到欣慰。
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之所以会觉得孩子不优秀,是因为我们不是在拿孩子搬个梯子也达不到的高标准在要求他,就是拿着成人世界的那一套在评断他。
当然,欣赏孩子的平凡,这条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能够放平心态,换种眼光,慢慢地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