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治进行时报道,近期,不少东城区的家长给法治进行时节目打电话,说自己孩子报名了一家语言口才的培训课程,结果就在前些日子,这家机构出问题了。
记者跟着孩子家长来到天元和平大厦二楼,一出楼梯,就看到了“语趣悦口才”少儿语言培训机构的招牌。这里大门紧闭,没有看到工作人员。
郭先生说,他给孩子交了13000元,可是一堂课都没上,机构就人去楼空了。
除了郭先生,在大厦门口,记者还见到了杨女士,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在“语趣悦口才”机构缴纳了13000多元,可是,课程上了还不到一半,培训机构就突然关门了。
杨女士说,她是接送孩子的时候听到了这家机构的宣传。机构主打 “包年卡”,缴纳一万三、四千元,一年220节课。离家近、价格低、孩子有需求、杨女士很快就为两个孩子缴纳了学费,经与和机构协商,两个孩子,一年内每人上110节课。
经查询,记者发现,北京卓悦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就刊登了简易注销的公告。而家长反映,从11月13日,简易注销公告刊登之日,到11月30日机构闭店,机构依然在收取学生家长的整年学费。随后,记者电话联系到语趣悦口才机构的一位教务老师了解情况。
在11月30号晚上选择搬家离场,在当天下午4点钟还收取了我们家长的学费,学费既没有承担房租成本,也没有承担人工成本。那么这么大一笔钱到底去了哪里,目前仍然是一个疑问。
事主向培训机构转账的截图,总共是4笔。那么我们的事主为什么不一次性将这一万多元转过去呢?下面我看一下2021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其中提到: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而我们本次事件中,培训机构的售卖课时和收取费用都涉嫌违规。而且要求家长分三笔,每次不超过5000元钱转让,这分明就是知道相关规定,在刻意的规避。那我们请问刘律师,家长们提供了这么多证据,那这个事件还是合同纠纷性质吗?它有没有可能是商业欺诈或者诈骗呢?
截至目前,有的家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经初步调查,在培训机构购买课时属于合同纠纷,但不属于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也进行了协调。
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希望事情得到妥善解决,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提醒家长朋友,购买机构课程尽可能地不要购买大课包,以防陷入机构的陷阱,造成金钱和时间的损失!
看看邻居们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东西城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部分图片和内容整理自:法治进行时、东西城早知道
看东西城大事小情,搜家周边吃喝玩乐!
=======东西城的邻友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