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对上榜的百强企业分别进行了整体分析、横向对比以及纵向深入分析,形成以下主要结论:
一 总体分析结论
● 平均规模不大,个别企业表现突出
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平均规模较小。百强榜中,市值过千亿的只有汇川技术和用友网络,100家企业市值集中在10亿元-50亿元区间,榜单前二十强市值总和为10593.01亿元,占一百强总市值的72%;2020年,百强企业年营业收入总计2011.03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只有大族激光和汇川技术,年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下的有66家,榜单前二十强年营业收入总计808.86亿元,占一百强总年营业收入的40%;从净利润来看,2020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仅有汇川技术和宝信软件,85%的企业净利润在0-5亿元之间;从净利润率来看,百强企业2020年净利润率集中在10%-20%和5%-10%两个区间,30%以上净利润率增幅的仅有3家,分别是柏楚电子、绿的谐波和快克股份。
100家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2020营业收入占比分析
● 政策驱动 带动上市高峰
2015-2017年以及2019-2020年迎来了两波智能制造领域公司的上市高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2015年,我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之后,工信部又陆续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使得2015-2017年迎来第一波智能制造领域公司的上市高峰。2019之后的上市高峰,可以归结为2019年的科创板开板。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创板开板,科创板已成为智能制造公司上市的主要平台。
● 广东领跑 集群效应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作为全球极具活力的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省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大力扶持,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模范省份。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路上,广东省汇聚了汇川技术、大族激光、金蝶等知名智能制造领域上市公司。以江苏为首的江浙沪地区则成为第二集团军。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经济体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江苏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并汇集了先导智能、埃斯顿自动化、哈工智能等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上市公司。另外,广东和江苏在制造业上的优势,直接带动了两个省份智能制造设备与集成商的聚集发展,而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则集中在软件产业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
● 重硬轻软 智能装备及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居多,从百强企业的分类情况来看,做智能制造装备及产线集成的上市公司数量远高于做企业应用软件以及工控系统的上市公司,重硬轻软尤为明显。在智能制造热潮之下,制造业转型的主要聚焦点被放在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升级,智能工厂建设和自动化产线的升级改造成为企业首选,仅2015-2020年期间,就一共上市了24家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
100家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按核心业务分类
二 横向对比分析结论
横向对比分析是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和市场预期等多个维度对占比较多的五类智能制造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进行对比分析。这五类分别是: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33家)、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18家)、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16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13家),以及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提供商(7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的平均规模较大,其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净利润和平均市值普遍高于或趋近于整体平均值;而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虽然平均营业收入较高,但平均净利润和平均市值均低于整体平均值;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和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提供商的平均规模都不大,各项指标均低于整体平均值。
各领域市值横向对比分析
从企业盈利能力来看,100家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为9.47%,而只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的平均净利润率超出平均值较多,为13.85%;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和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提供商的净利润率均值与总体平均值基本持平;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和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的净利润率均值都不及总体平均值。综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盈利能力较强;智能装备类的供应商,属于重资产企业,其营业成本普遍较高,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强;而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如果完全依靠个性化的项目实施,没有标准化的软件产品,也很难提升盈利能力。
从企业成长性来看,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2020年的增长情况是最不容乐观的,其年营业收入平均增幅在五类之中是最低的,净利润平均增幅仅为12.4%,净利润率为负增长。原因可以归结为,2020年新冠疫情对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类供应商大部分不是工具类软件,需要到现场实施和交付,虽然下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平均增长情况仍然不佳。但是,疫情反而使企业积极推进少人化,促进了智能装备和产线的应用,同时,部分企业生产口罩机等防疫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使得智能装备类供应商普遍增长态势良好。
从市场预期来看,横向对比五大分类的平均市值增幅、平均市盈率和平均市销率三大指标后发现,证券市场对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和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更为看好,但是由于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平均市盈率较高,未来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各领域市盈率横向对比分析
三 五大核心板块深度分析结论
继续深入纵向分析以上五类智能制造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得出以下结论:
(1)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类提供商分析结论
核心业务为提供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的上市公司共计33家,其市值普遍在100亿元以下(占比85%);市值超过100亿元的有5家,而市值超过500亿元仅有先导智能,市值达到869.21亿元。通过分析本领域的上市公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专用智能装备及智能产线集成服务提供商 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
(2)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服务类提供商分析结论
核心业务为提供通用智能装备及集成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共计16家,其市值集中在40亿元-100亿元区间的有8家,占比50%;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6家,占比37.5%,其中市值最高的是大族激光(400.15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柏楚电子(357.06亿元),第三的是埃斯顿(278.66亿元),第四是华工科技(212.36亿元)。
从规模和增长情况来看,本领域发展较好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和激光加工设备领域,通过分析本领域的上市公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类提供商分析结论
核心业务为提供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的上市公司共计7家,其市值普遍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市值最高的是东杰智能,为40.57亿元。通过对该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智能物流装备及集成服务提供商 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
(4)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类供应商分析结论
核心业务为提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的上市公司共计13家,其中9家企业的市值在100亿元以下;市值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而达到千亿市值的只有汇川技术(1693.76亿元)。通过分析本领域的上市公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供应商 2020营业收入排名
(5)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类提供商分析结论
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 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