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不适合小学生?这4个误区要注意
作者:新东方比邻
今年新课标大幅提升了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等方面的要求,加入了更多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安全等知识。随着教育部最新全国性中小学竞赛白名单的公布,少儿编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从“非刚需”转变为“刚需”。
在人工智能趋势和教育政策的双重引导下,编程在全国中小学课堂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把对程序员的固有印象带到少儿编程上,产生了不少错误认知。
所以,比邻编程今天详细讲讲少儿编程的几个常见误区!帮大家扫雷避坑,排错解惑!
很多家长对编程学习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编程就是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内容,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科,内容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孩子学习。
实际上,这是混淆了少儿编程和成人编程的概念。成人编程以专业知识内容为主,目的是为了就业。而少儿编程不同,它更多的是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编程学习的兴趣,并且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少儿编程大致分为两类:
● 一类是Scratch或基于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
这类编程语言适合低龄、零基础、启蒙阶段的孩子学习,用以培养孩子对编程的兴趣,激发编程思维。这种编程方式,就像搭积木一样,孩子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游戏和动画。
此外,还有机器人编程。完成机器人搭建后,通过编程可以让它动起来。
● 另一类是Python、C++这类高级编程语言的计算机编程教学
这类编程语言适合有一定数学和英语基础的孩子进行进阶学习。学习这种编程语言的孩子,将来可以参加信奥赛等白名单赛事,为后续的升学和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恰恰相反,6-12岁正是适合孩子学编程的年龄。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很难更大程度地开发思维能力。而少儿编程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要不断梳理抽象的逻辑思维,通过代码工具去具象化表现出来,例如机器人的行动指令、游戏人物的对话步骤、算法的顺序执行等等。
所以,抓住孩子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机,通过少儿编程来锻炼思维能力,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更稳固的基础。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智能设备无处不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编程就像写作一样,是我们和电脑沟通的媒介。如果孩子不会编写程序,很有可能会在科技稳步发展的时候掉队。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并不是要去成为老师或者翻译官,而是为了掌握一项沟通交流的基本技能。同样的,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并不是让他长大后去做一名程序员,学过编程的孩子,他们更出众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帮助他们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每天在学校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回家除了要完成课堂任务以外,还可能有各种兴趣班,如果再学编程的话根本没有精力,还会影响主课的成绩。但其实,从今年教育部推出的新政策来看,我们就能发现,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已经逐步进入校园。
而且,编程学习本身就涉及到了多个学科,结合编程工具来把知识点具象化演绎出来,反而能够更加直观的帮助孩子吃透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帮助孩子其他科目综合提升。
了解了上述的问题,各位家长是否对编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呢?编程学习宜早不宜迟,赶紧体验编程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