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will get more than Chess
对于一个棋手而言,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顺序学习国际象棋?
对于这个问题,传统俄罗斯棋手给出的答案是先从残局入手-然后强化中局-最后准备开局。但随着引擎的飞速发展,国际象棋很多传统的理论和认识被颠覆了。越来越多的棋手选择了先强化开局、然后通过实战和精细分析强化中局、最后再学习残局的路径,他们在成绩上也完全不逊于尊重传统训练模式的俄国棋手。
如何理解这种差异?背后有规律可循吗?
我个人认为这和棋手的风格有很大关系。
*局面大师Karpov
假如是一个比较喜欢复杂计算的棋手,他的开局准备一定不会少,因为他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将局面导入自己擅长的领域。而相反,如果是一个局面性棋手,他们往往不会过多纠缠复杂的变化,只是准备一些比较坚固和封闭的开局过渡到中局较量对局面细节的理解。还有一些棋手就是喜欢把局面简化到残局进行缠斗,甚至历史上还出现过所谓“无后世界冠军”,也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流的棋手。
如果想加深对于国际象棋训练方法的理解,我们不妨过滤掉棋手的个人风格和训练偏好,也不聚焦那些一流棋手的思考(力所不逮),通过分析业余棋手和一般职业棋手的局面认识来得出一些启示。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凭借自己的揣测,大致对ELO 2400分(职业棋手)和ELO 1600分(业余棋手)对国际象棋开局、中局、残局阶段的认识进行了数量模拟。
*不同阶段、不同水平棋手的精确度需求线
蓝粉折线分别代表的是2400、1600分棋手对于国际象棋6个阶段(开局前五步、开局5-20步、中局初期、中局战斗阶段、多子残局阶段)每步棋的精确度需求。
备注:我此处提及的精确度需求并非是棋手达到的精确度
我的划分阶段和数据赋值主要依据下面的分析。
*国际象棋在开局前期选择很多(e4 d4 甚至a3都有超一流棋手采用)
前五步属于布局选择阶段,客观说明前五步对局面质量的影响并非很高。对于职业棋手而言,前五步的选择是很多的(通常不止会一个变化),而且具备一定的局面理解能力;而业余棋手则需要较高的注意前五步的精确程度,以防止出现脱谱,而如果自己或对手脱谱,可能瞬间陷入被动。
因此,在前五步的精确度需求层面,业余棋手远大于职业棋手。
*国际象棋在开局中部阶段的精确度需求很高
一般职业棋手的布局准备至少在20步,有的变化到了30步甚至更多。为什么在具备了很强的局面理解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如此深入的准备?因为当布局的雏形形成之后,任何一个次序的不慎很有可能导致局面的被动;同样的道理,业余棋手也会更加对于5-20步的精确度十分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棋手在业余比赛能出成绩的原因:你研究的深入,而对手普遍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收益就大。
同理,因为对于不熟悉局面的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业余棋手的精确度需求更高。
*国际象棋在中局初期阶段客观精确度要求降低
当开局结束,双方或多或少赢得了一些局面上的东西(中心可能被平分,子力多半出动完毕)。在经历了初期的子力运作之后,双方都需要时间确定进攻方向。这个时候往往是留有几步空闲时间的。
因此在这一阶段,精确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计划性才是取得优势的关键。计划性是业余棋手的弱项,一定程度上也会拉低精确度的评分。
*中局战斗阶段精确度需求大增
很大比例的国际象棋比赛,包括职业棋手在内,都会在中局分出高下(一方确立永久优势或者取胜)。在第一次大规模剑拔弩张的冲突之中,无论是业余棋手还是职业棋手都会对精确度需求激增。同样,除了进攻一方需要精确度支撑,防守也需要十分精确。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业余棋手的精确度需求更高,因为他们迫切需要进攻和防守的准确,但往往却做不到。
*残局初期阶段子力较多考验计划
如果中局的较量未能分出胜负,双方很可能就过渡到无后的残局阶段(区别于有后的重子残局)。这一时期,双方仍然有足够的战力进行争斗,因为简化的存在,双方需要修整和重新寻找计划。所以对于每一步棋的精确度需求都降低了,即使走了一两步缓棋,也不会直接影响结果。
*少子残局异常考验精确
这一阶段,比如王兵残局,往往是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当子力逐渐消耗,虽然进攻的难度大大提高,但是防守的能力也被减弱。如果不注意这一阶段的精确度训练,那么很有可能痛失好局。
一个棋手的上限往往取决于在这一阶段的处理是否到位。我们观察世界超一流棋手比赛,他们的对局往往能够“和平”过渡到这一阶段。比如一个象兵残局、马兵残局可能会周旋很久。因此,这一阶段的精确度需求是随着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开局、中局、残局的不同阶段,棋手们都有对于高精确度的需求。因此,任何一种路径的训练都不是错误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业余棋手自主训练开局甚至中局已经不是难事。也许不久的将来,当所有小棋手都走得一手漂亮的开局之后,残局功夫又会成为竞争的新标的。
END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