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这几个年龄阶段不能错过

你本人就是你所做事情的积累,若你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成功就不再只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你亲手打造的习惯。——加里·勒

01.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每个人都有种种习惯,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一个人的习惯,直接影响未来的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就像转动的车轮,具有惯性,一旦开始转动,便很难停下来。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叫明明,她是个性格迷糊、容易丢三落四的女孩儿。在老师眼里,她是个让人“有点头疼”的学生。

不是今天落了数学作业,就是没带语文课本。

对此,老师没少批评她。

明明的校服总是脏脏的,班里的同学给她起外号叫“野孩子”,说她没人管。

当家长们正在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话时,他一脸抱歉地走进教室。所有人都对他行注目礼......

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好习惯。”

父母要在小时候,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要告诉孩子: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

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02.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做“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纷纷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只是第一扇破窗,人们的漠视与纵容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

人与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

如果第一扇破窗有人修理,第一个街边的垃圾有人捡起,结果会截然不同。

人的习惯也是如此。

偶然一次轻微的过错,如果能够及时纠正,就不会最终酿成悲剧。

一位少年犯在回忆过往经历时,讲到妈妈对自己的影响。

5岁的时候,妈妈带他乘坐公共汽车,当时他的身高已经超过购票标准线。他刚想提醒妈妈买票,还没开口,妈妈就把他的脑袋摁下去......

下车后,妈妈得意地对他说:

“今天上车没花钱,孩子你学到了吗?”

第二次乘车时,不用妈妈提醒,他就十分自觉把腿一屈,于是又没买票。

从此以后,这个男孩见便宜就想占,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最终走向犯罪了犯罪的道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轻视任何恶行,不要忽视任何坏习惯。

一个人如果不断做出恶行,日积月累,他的灵魂也会变得邪恶起来。

03.不同年龄阶段的习惯

从成长教育的观点来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个人要想更好地成长,就要在下一个成长期到来之前,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也就是说,不同年龄要培养的习惯不一样,习惯需要提前培养。

那么,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期中,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0-3岁婴儿期:

对于0-3岁婴儿期的孩子来说,最核心的成长目标是身体的发育,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饮食等生活习惯。

在此基础上需要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衣穿鞋洗脸等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全程代劳。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心里觉得自己是棒棒的宝宝。

◆3-6岁幼儿期:

对于3-6岁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生活让孩子开始更多的社会交往。

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孩子确表达情绪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

前两项是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后两项则是对未来要面临的小学生活所做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习惯培养好了,到了小学就很容易适应。

◆童年期:

孩子上学之后,如果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学习动机、坚持力、学习力等众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除此之外,独立思考的习惯、沟通表达的习惯、做计划和总结的习惯都是童年期的孩子需要培养的。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多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与其他人的观点等。独立思考是深层次的思考能力,这个习惯可以一直延续到人的一生。

◆青春期:

如果童年期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青春期就不会让父母太头疼。

如果青春期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会让孩子感到迷茫,甚至一生都在寻找这个答案。

对于父母来说,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导孩子不断探索自己、探索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成为一个习惯。

04.

如果把一个人的成长比作车轮,好习惯就是产生推动力的巨大引擎。

它让孩子的好行为自动化。

好的习惯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靠后天的家庭教育,靠父母的一点一滴的督促和引导。

有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各种好习惯的重要性——那就是带孩子阅读绘本~

在这里,我要向你强力推荐德国著名童书作家安娜·鲁斯曼~

她的作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深受广大儿童读者的欢迎,还曾获得奥地利青少年文学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她的三部经典之作《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皮肤国的大麻烦》,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十分适合低龄儿童阅读!

1、《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茱莉娅小朋友吃得太多、太快,所以她的肚子里出事了!饭菜一大块一大块地掉进肚子火车站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这可害惨了肚子里的小精灵们,他们冒着被砸晕的危险拼命干活......小精灵们能渡过这个难关吗?

这本独具创意的绘本会带领小读者们参观肚子火车站,以一种极其有趣的方式使我们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从而帮助小朋友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哈克和迪克这两个小东西看起来古灵精怪,其实是两个野心勃勃的危险分子——他们在人们的牙齿上挖洞建房。

就在他们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一把大刷子从天而降……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看完这本绘本之后,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知道,怎样做才能不让哈克和迪克这样的小东西在我们的牙齿上干坏事!

3、《皮肤国的大麻烦》

米基在海边玩了一整天,可到了晚上,他的皮肤火辣辣地疼!原来是米基被晒伤了,他皮肤上的各个国家损失惨重!

各国特使聚在一起,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他们最终找到对付炎热和晒伤的方法了吗?

这个充满想象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做才能保护皮肤不受强烈阳光的伤害。

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各位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的欢乐时光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吧!

在留言区聊聊你的经验——“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我们将根据留言的精彩程度,随机抽取三位幸运用户,送出安娜·鲁斯曼的一本正版绘本!赶快参加吧!

THE END
0.2到3岁的小孩怎么教育2.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的玩具、游戏和绘本等,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 3.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鼓励孩子说话、聆听和表达意见,逐渐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4.鼓励孩子动手实践:让孩子参与到一些简单的制作活动中来,如画画、涂色、拼图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jvzquC41okv/rrsiiwumx7hqo1gtm8xvy{~Cw€_0jvsm
1.23岁的宝宝可以学什么快速问医生2-3岁的宝宝可以学习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认知能力、社交技能、艺术启蒙等。 1. 语言表达:这个阶段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可通过亲子阅读、日常对话等方式,丰富词汇量,提升表达能力,鼓励其清晰表达需求和想法。 2. 生活自理:培养宝宝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洗手、吃饭等,不仅能增强其独立性,还能提升自信jvzquC41o0732jxm0eun1ƒmkujo0c{y1okv`3:6485
2.2培养勇气与协作以及领袖精神的佳作,尤其是本书最后一群小鱼在小黑鱼的指挥下排成一个大鱼的形状,并把真的大鱼吓怕时,我被作者的创意的深深震撼了。本书画面精美,情节动人,强烈推荐家长朋友对3岁孩子进行本书的阅读。 6、《我爸爸》《我妈妈》——做孩子心中的理想爸妈吧 jvzquC41yy}/{~|gpoo/exr1nk€ik8xjwlo05=<4394ivvq
3.孩子的压岁钱怎么安排?2024年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3、6岁-12岁教会孩子有规划地用钱 当孩子上小学后,接触的同学、朋友更多,可能受到的外界影响也会越多。这时,父母们不妨将重点放在怎么培养孩子正确金钱观上。 比如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孩子的零花钱,让孩子自由使用,但同时要规定限额,让孩子知道:“钱不能乱花,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钱就不能花。”当孩子越大,给予jvzquC41pg}t0tdcq4dqv4ctvodnn432;?96@<254=23A89594tj}rn
4.三岁前不需要朋友?培养社交能力早就要开始了1岁后孩子的社交圈会变广,邀请其他同龄孩子加入到玩耍,是帮助提高孩子的社交参与意识的重要过程。 如果父母很少外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多让孩子接触同龄的小朋友,例如,傍晚可以多带宝宝到花园散步,结识同龄的小伙伴;周末时间多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jvzquC41|j{bpsnc0ricck~0eqs/ew466:556A5;884ivvq
5.10岁前,抓住3个培养专注力的黄金期,孩子轻松变学霸!孩子有3个阶段,是专注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分别是0-3岁、4-7岁、8-10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培养方式。 有家长说,孩子在家写作业时经常容易走神,写不了几分钟就开始玩铅笔、玩橡皮,要不就扣扣桌子,一刻不停,导致每次写作业都是拖拖拉拉。 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总是走神、坐不住,别的孩子却能认认真真写jvzquC41zwkrk~3eqo552=6638614875;4=63?7
6.为啥说孩子到了3岁就要上幼儿园?背后“鲶鱼效应”,家长要知晓不少宝妈都在问,“孩子三四岁了,有没有必要上幼儿园呢?”其实,宝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稀奇。很多妈妈都是全职在家,有充足的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照顾好孩子。 相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去,不仅浪费钱,还要担心孩子在学校里不适应,或是被人欺负了。这种顾虑太多了,妈妈们自然就会左右徘徊,犹豫该不该送jvzquC41yy}/d}z0eun0ls1ygh0497313604@4CTVO28<:526725=<346?/j}rn
7.寒假期间怎样管理手机?1.(1—3)岁孩子,尽量不让其接触手机,多让孩子玩玩具,看绘本。 2.(3—6)岁孩子,可以用手机,绝对不能接触手机游戏,手机上不能下载游戏,一定都得是健康的应用。 3.(7—12)岁孩子,可能受身边同伴影响,想拥有手机,针对手机问题,家长要正确引导,不能给孩子配手机,如果确实联系需要,可以配电话手表,但家长不能jvzquC41gf{/iv|0ep532;7/235388hqpvkovh6524=8;?55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