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 供图
杨霞所著的《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封面
孩子做作业慢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澎湃新闻:现在网上很多家长说,辅导孩子做作业很困难。有家长因为这一类问题到您这儿来咨询吗?怎么才能把孩子训练得写作业又快又好?杨霞:有。关于写作业困难,有少数孩子是因智力低于正常。多数孩子是因为另外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类孩子,可以要求他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不要吃东西,写作业时模拟考试状态,按时间完成。养成了这个习惯,孩子就能既在平时迅速完成作业,又在考试时不容易紧张。另一种是,孩子小时候感觉统合训练不足,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 Jean Ayres)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实际是人脑对于各个感觉器官,包括视、触、嗅、听、前庭以及本体部分感觉信息进行统一,进行解释、规划、概述的复杂神经心理过程,是进行一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脑部神经系统不能有效地结合外界的感觉刺激信号,导致机体无法协调地运动、作出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学习能力障碍,体现为写作业拖拉、慢等。但很多家长开始可能并不知道孩子有这一问题,也没有引导孩子做促进感觉统合的训练,而是在忙着发展孩子的业余爱好(如唱歌、跳舞等)。我了解到,现在有的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上经典阅读、外语、绘画等多个培训班。其实,过小就承担这么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孩子去锻炼最基本的能力——如三岁学拍球、五岁学游泳或者跳绳。上小学后,孩子就可能出现能力缺失,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脑—手协调性差,视力或听力发育不良,从而可能出现做作业磨蹭、看书写字串行、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情况。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要去训练感统能力。在基础训练和大脑高阶功能训练方面,比如跳绳、拍球、游泳和拉丁舞、钢琴、绘画、奥数,应该是先学跳绳、拍球等,而不是同时把学跳舞和跳绳等两方面的训练都做了。音乐、奥数需要孩子有相关的天赋才能真正学得出成果,不必人人都学。孩子在九岁之前有很多事要干,语言表达能力、与母语相关的各种认知能力,比如语言组织能力、认字、沟通、写作等等,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升。又比如,需要通过跳绳、拍球、游泳、骑车,以及干家务等各种形式来进行身体锻炼,促进感觉统合协调。孩子基础的感觉统合先训练好了,上学以后才能爱学习。业余爱好可以等孩子9岁以后再发展。现在有些家长的思维模式正好相反。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9岁之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掌握好母语。但现在的情况是,过早开始学外语的孩子特别多,并且严重影响了孩子思维能力发育。孩子上学后体现在: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应用题与阅读理解题的思考理解能力差,也影响作文写作表达。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过多地进行大强度的学习,尤其需要多玩、多活动。澎湃新闻:近些年来,一些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希望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请问各方面看起来都比较正常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吗?哪些类型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杨霞:智商测试有点类似体温测试。正常情况下,大家基本不会测体温,如果觉得有点发烧了,才会测体温。测智商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各方面都正常,认真学习、工作就行了;发现反常才需要测试、治疗。让孩子多锻炼、增强耐力,有利于提高孩子“逆商”澎湃新闻:一方面,当下专家学者都在提倡,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过多的肯定、鼓励,让孩子习惯了被表扬,很难面对挫折,“逆商”很低。如何才能将孩子培养得既自信,又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杨霞:12岁以下的孩子,自信心来自于父母的鼓励、肯定、支持,以及自身协调性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否定态度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会使孩子遇到困难就畏难,不自信,甚至产生无价值感;另外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孩子不自信,这需要加强孩子的协调性训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包办代办,而要鼓励孩子再尝试、再实践。现在很多孩子很难接受挫折,是因为从小经历的肉体上、物质上的困难与挑战太少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太少了,精神上的压力又太大了,心理上就崩溃了。如果孩子能从小坚持游泳、坚持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耐力锻炼会使孩子变得更能吃苦,更能隐忍,更能应对挫折。澎湃新闻: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各种问题也相对多,有时很让父母头疼。对于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您有什么建议?杨霞:孩子最早的逆反出现在1岁左右,然后是9岁、13岁左右,这些时期他们会要求独立,看待事物会有自己的见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该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孩子一些选择,而不是压制孩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问他是先写作业还是先拖地板,先练钢琴还是先帮忙做饭。无论孩子选择哪个都是有益的。家长要明白,给孩子现成的答案,或强制命令孩子都是不对的。同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谈话要有针对性,不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要讲大道理的架势。最好的做法是,家长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截了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决定沟通方式。一般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沟通,而不是做错事了就严厉惩罚。若将这两种方法的次序弄颠倒了,会适得其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交朋友。交朋友就是孩子做什么你做什么。比如,孩子厌学,那你就不上班;孩子不起床,你蓬头垢面躺三天;孩子不说话,家长也选择闭嘴。这样反而可以拉近跟孩子的距离,缓和亲子关系,包括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某些做法不对并去改正它。这个时代的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早教、业余爱好培训,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出人头地,却有时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难以走得远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