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国学典籍学习顺序及书籍目录参考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七岁前(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启蒙教育,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八岁~十四岁(小学到初中):《小学》《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十五岁~十九岁前(高中到大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二十岁后(大二以后):诸子百家、各类历史书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三字经》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朱熹

【译文】八岁的孩子,上自王公的子孙,下至老百姓的子弟,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待孩子长到十五岁,则自君王可继位的太子和其他儿子,以及公侯、大臣、官员之正妻所生的儿子,连同老百姓中的优秀子弟,都进入大学。教学的内容是穷尽事理、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在年龄界限和深浅难易上是以大学、小学来划分的。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所以,朱熹认为:其一,时间上,15岁之前为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小学”阶段,15岁以后为明礼修身的“大学”阶段。其二,学习顺序上,要根据各书的不同功用,先读《大学》,再读《论语》,再读《孟子》,最后读《中庸》。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三字经》

又根据《三字经》所述,《四书》学通后才开始读《五经》,然后是诸子百家,最后是历史书。

一、启蒙阶段(幼儿园)

1.《三字经》用简明易记的三三一句押韵短文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经久不忘,奠定后世蒙学读物的基调。其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而且像《三字经》这样用生动的口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个方面,传播“人之初,性本善”等积极人生理念,同时具有指导道德修养和学习次第顺序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完整明确的人生信念,被认为是古代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2.《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认祖归宗追根溯源,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百家姓》广泛引证相关历史资料,对500多个姓氏起源作了简明准确的注释,能使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

3.《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萧梁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

4.《弟子规》是清人李毓秀编纂的一部集中于儿童道德训示的蒙学教材,出世后风行海内,至今不衰。

二、小学阶段

1. 《小学》是一部传统的启蒙教材,一般认为宋代朱熹编写。

在朱熹看来,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教授的内容是“学其事”,即须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再教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使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具体行事上,熟悉伦理纲常,达到存养已熟,根基已深的程度。他指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儿童通过“兴其事”而知其然并养成习惯,形成封建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格。

《小学》完全是选录现成的文献编成的。全书6卷,凡分内外篇。

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以选录儒家经书为主,“萃十三经之精华”。外篇则有《嘉言》和《善行》,辑录历代贤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采十七史之领要”。

内篇的《立教》、《明伦》和《敬身》,说的是道理,《稽古》则举的是具体事例;外篇的《嘉言》说的是道理,《善行》则讲的是具体事情。

2. 《孝经》共有十八章,是一本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以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孝经》,要把《孝经》这本书的道理完全领会并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打下一定的学问基础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

三、初中阶段

1.《大学》。《大学》一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写,全书共有十章,主要内容是阐述一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论语》。《论语》是孔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主要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孔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以及为政行仁的言论,也有很多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

3.《孟子》。《孟子》共有七篇,是孟子的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讲的都是仁义道德之事,像崇尚王道、斥责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从政治国的道理。

4.《中庸》。《中庸》一书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则含有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的意思就是不偏于一方,不改变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也算是一种成功之道。

三、高中阶段

六经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而今《乐》已经失传了,或认为《乐》并非独立成书,而是包括在《诗》和《礼》中。所以又称“五经”。

1.《诗》:《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古代诗歌305首。

2.《书》:《尚书》,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相传是由孔子编选成书。记载有典章制度、谋略计策、政令训令、征伐誓言,文字深奥难懂。

3.《礼》:《礼经》,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

周公制定了《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吏部大冢宰的天官、户部大司徒地官、礼部大宗伯春官、兵部大司马夏官、刑部大司寇秋官和工部大司空冬官,都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周代的政体模式为后世留下良好的政治典范。

汉朝时有两位被称为“大小戴”的著名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将《礼记》删订为85篇,小戴则删订为46篇(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3篇合计为49篇)。其内容完整地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礼乐兼备。

4.《易》:《周易》,也称《易经》,相传是周人所作,通过卦形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推理性著作。

相传伏羲著有《连山》,黄帝作《归藏》,还有周公所作《周易》,从这三本书可知万物的变化运转。

5.《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籍整理删订而成的一本编年体史书。

《春秋》一书,文字简约,但意义十分深远,详尽地记述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240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贬抑恶行。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字,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榖梁赤所著的《榖梁传》,这三部书都是注解《春秋》的书。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只要是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及兴衰存亡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

四、诸子百家

只有当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如老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诸子百家的书。

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一书,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性中存有贪婪好利等本性,所以要特别注重礼节和教育,希望能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人向善,其中的“劝学篇”是非常有名的。扬子即扬雄,汉朝成都人,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充分地诠释了“天、地、人”的互动理念。

文中子姓王名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数千年,老子有《道德经》传世,其中心思想是倡导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历来备受统治者追捧。

庄子著《南华真经》,是一本寓言式的著作。

五、研读历史书籍

将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了。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史书记载了历朝历代兴衰存亡之事,从中可以看出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知晓各国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及治乱兴亡的原因,从而让自己警惕清醒。

THE END
0.《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不能丢,不妨来读一读这本孩子也能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从小就应该学习国学,近年来义务教育逐渐改革,语文教材里面增加了古诗词,还有古文以及各种经典名著​。甚至连幼儿园也开设了很多关于国学的课程,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国家还是非常重视儿童的人文素养的。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进行国学教育更jvzquC41yy}/lrfpuj{/exr1r1j36k62;e;:4j
1.小妙招大智慧2.孩子要从小就建立规矩; 3.只要学习,其实好多事情都可以兼顾; 4.点亮一盏灯,整个屋子就会亮起来。 (明辨组刘晓静分享) 1.召开家庭会议时要扬人之长,责己之短; 2.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坚持给孩子读经典,家里4台国学机不停的播放经典,做到了家中经典声环绕; jvzquC41yy}/onnrkct/ew45zxv:j
2.书籍知心合一孩子一读就懂的历史漫画故事书国学经典课外阅读书籍王阳明心学全集6册正版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知心合一孩子一读就懂的历史漫画故事书国学经典课外阅读书籍[11-14岁]收藏 高美著 ¥ 累计评价0 降价通知 商品系列 【3册】漫画趣味系列书 【5册】古文观止 【漫画中国文化1000问】 【2册】雷锋日记+故事 【8册】王阳明+鬼谷子 jvzquC41kvkn0si0eqs03<>448;60qyon
3.去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再次证明,孩子必须要阅读四大名著近年来,国学成为国家、教育部提倡的文化内容之一,因此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而作为国学经典的四大名著,不仅成为鼓励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更是诸多考试中的国学代表之一,首当其冲的出现。所以,家长们要将安排孩子阅读四大名著,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98621368:<7;84>`39<:54?74A3ujvsm
4.11岁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六七岁能读诸子百家余父查阅过很多资料,也听过一些教育名家的讲座,最后选定从国学入手,每天陪孩子读经典1个小时,前30分钟让孩子读,后30分钟给孩子讲经典背后的故事,并联系生活实际,把几千年前的道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最先是从读《三字经》开始,别看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读了近1年时间。”余父告诉记者,之所以读这么久,是因为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38272;8y423<13:>a74728>=480yivvq
5.鲍鹏山:青少年一定要读经典原著“孩子读《论语》的过程,就是在跟着孔子进行价值判断的学习,经典诵读已经影响到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行为,原本调皮的孩子经过传统文化经典的滋养懂得了更多的礼仪和道理,也点亮了未来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最让知林班廖一冕爸爸感慨的是,经典诵读,让儿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长。jvzq<84o0lc0ls1toz{is~d14632:61v4632:63:a986>6:aygq0qyon
6.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国学教育在某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一位三年级老师分享了教学困惑:"让学生背诵《三字经》时,孩子们只会机械跟读,完全不理解'昔孟母,择邻处'的深意。"这恰恰反映了当前国学教育的痛点——脱离语文教学实际的国学灌输,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更可能让传统文化变成枯燥的符号。 jvzquC41yy}/srszwg9777hqo1lbppkc16<16B>0jvsm
7.论语「儿童诵读」在线听mp3全集主播:小清泉学国学 孩子读给孩子听的国学【童声诵读】 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伴,更可陶冶性情,养其品德。 展开 节目(20) 批量下载 01 论语 学而第一 04:22 2019-2-20 02 论语 为政第二 05:02 2019-2-22 03 论语 八佾第三 07:55 2019-2-23 jvzquC41o/vsg7vkpizjpp3ho1|djjspgny04A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