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会促使牙齿松动,这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生活中,也有很多老年朋友并不在意掉牙这件事情,但牙齿松动或掉牙,往往会对周围的其他牙齿结构造成较大影响,而经常去医院补牙或拔牙,也确实是一件令人“费神”的事情。
任何动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人类也不例外,这本就是一个自然规律,对于人类来说,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体内的各个器官及组织功能都会渐渐衰退,这不仅体现血管、心脏、肝脏以及眼睛等部位,牙齿老化也同样是机体衰老的一种突出表现。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大概多少岁会开始“掉牙”呢?
对此,其实是没有准确答案的。一般来说,受新陈代谢的影响,牙齿就会慢慢变老,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的牙龈以及骨骼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来说收缩,久而久之,就会促使牙齿松动、脱落。
对于人类来说,牙齿牙根的固定是要依赖于牙槽骨的,只有牙槽骨健康,才能够很好地保持牙齿的坚固性。而一旦牙槽骨丢失或出现了发炎迹象,牙槽骨就会出现萎缩,进而造成牙龈降低,并最终促使牙齿脱落。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老了以后,牙齿就会自然掉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好洁牙保健工作,那么即便到了一定年龄,也不会出现严重的掉牙问题。
如果在吃完饭后,没有及时清理或不清理牙齿,就会导致一些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以及牙齿缝隙之间,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牙菌斑,并促使牙龈以及牙周组织等部位发炎。
在这种情况下,牙龈就会肿胀出血或出现牙龈退缩现象,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及脱落。除此之外,牙齿脱落还与以下这些疾病有关,希望大家能积极预防。
1.牙周病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成人患上牙周病的概率是超过了80%的。其中,55-64岁之间的人群,其牙周健康指数大概在5%,而65-75岁的人群,其牙周健康指数则保持在9.3%。
在临床上,牙周病最为突出的症状表现就是牙齿红肿、牙龈出血、牙根外露以及牙齿松动等,并且发病诱因往往与老年人缺乏牙周健康意识、基础代谢能力下降以及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息息相关。
2.龋齿
龋齿往往多发于老年人群中,患者往往很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现象,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出现龋齿的概率几乎高达98%,而且多与患者的唾液腺萎缩、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此外,有些老年人口中可能会佩戴有假牙,而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牙齿进行清洁的难度,并促使自身患上龋齿的风险大大增加。
3.牙髓炎
牙髓主要存在于牙齿的硬组织结构中,而牙髓的主要功能就是给牙齿提供营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坚固牙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