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法才需要下跪,为何清朝行礼也要下跪呢历史故事

汉唐之际,大臣向皇帝汇报工作时,基本是跪坐,具体参考日本如今的坐姿。在唐朝之际,日本派遣遣唐使,从唐朝学去了这一坐姿,就一直沿用至今!需要说明的是,跪坐不是下跪,而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坐姿!原因很简单,当时没有桌椅!

宋朝之际,大臣向皇帝汇报工作时,基本是站着。当然,一些重臣或老臣,依然可以得到座位。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即:宋仁宗和包拯聊天,包拯吐沫星四处飞溅,宋仁宗只敢偷偷的擦一擦,当时两人就是面对面坐着聊天!

在以上这三个时代,大臣这一举动,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三个朝代,如果是皇帝面对宰相等三公之类人物时,还要给予相应的待遇,比如上茶等,而不是很随意的接见。换一句话说,要体现皇帝的“礼贤下士”!

然而,关于大臣如何面对皇帝,元明清争议最大,焦点就在于:明朝是不是跪着说话!

元朝之际,大臣基本都是跪着说话。文天祥被抓到“大都”之后,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礼,文天祥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即:南揖北跪!汉人是作揖,下跪是胡人!洪武四年,朱元璋的一句话说明了元朝的“礼仪”: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连饮宴行酒都要下跪,可见元朝跪礼之盛!

明朝之际,官方礼仪是什么呢?就在洪武四年,朱元璋说了上述之话后,革除利弊,规定:官民揖拜礼!(1)明朝上下级官员相见,七品县令和内阁首辅相见,也只需拱手即可,(2)草民见官,也不需下跪,只要拱手,除非犯法了!当然,如果皇帝代表天子,比如在奉天殿祭拜上天时,大臣还是要下跪的!

清朝之际,甚至到了无处不跪的地步!清朝还制定了一整套“跪礼”,仅跪拜就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之分。草民见官,下官见上官,官见皇帝等,都要下跪。可以说,中国人的跪,到清代才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对跪礼非常重视,非常固执,甚至因此和英国使者闹了矛盾!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是跪着汇报工作呢?原因很简单,关键有两个!

(1)下跪代表了一种臣服!清军入关之后,代表满洲对“传统中国”的征服,所以就要求跪拜他们。需要注意的是,下跪不仅是对身体的打击,也更是对精神的摧残!当一个人跪惯了,估计也就离“奴隶”不远了,也就习惯奴隶身份了!所以,清朝前后众多大臣,包括曾国藩等人,为何没人敢造反?因为都成了精神奴隶了!

(2)下跪是一种奴化教育!和其他王朝不一样的是,清朝是“小族临大族”,想要维护统治,就必然要奴化别人,让别人成为很听话、不反抗的奴隶,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元朝对“传统中国”的统治,也给了清朝启示,所以让“中国人”下跪,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坦率的说,从下跪这一小小的举动种,却可以折射出很多内容,最典型的有两个:(1)天下精英是不是有独立人格和精神,如果连大臣都没有这一点,那么还能指望这个社会健康吗?(2)民族的精神状态,一个无处不跪的社会,民族何谈生机勃勃的精神?

有人认为,如果明朝处于清朝时代,遇到西方列强时,可能表现的更差劲。但笔者认为,至少明朝在和世界交流时,不会存在“礼仪之争”——即英国使者该不该下跪。更为重要的是,如今虽然不怎么下跪了,或者说下跪的恶习不常见了,但奴才思想却一直存在,甚至还深藏人心!

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死刑犯了,你让他跪下,他如果不会跪的话,有很多手段可以强迫他跪下去啊。

让死刑犯下跪的话有很多的讲究,因为许多死刑犯都是罪大恶极之人,让死刑犯下跪,更多的是进行一种认罪的仪式,这是在中国古代特别需要的,再者说,让死刑犯跪在地上这样也有助于行刑的刽子手操作,更方便砍下死刑犯的头颅。当然依我们的常理来推测,在行刑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人都是要有进行反抗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反抗的例子呢?

因为死刑犯在,赴刑场马上被杀掉的时候,大多都是属于那种情绪崩溃或者是没有什么思维的情况,上刑场,跟我们常人遇见特别紧张的事情,思维混乱其实应该是差不多的,都会出现自己不由自主的会乱想,而且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维。

这种时候一般来说外界引导自己做什么,很难会拒绝,基本上都是会服从,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就是就算站在死刑犯的角度来说,他自己也应该是更愿意跪下被行刑的。

你假设他一个人站着站得顶天立地的,然后被人挥刀修行的话,那种感觉自己心里面也不好受,就有一种特别潇洒的感觉,而且他如果说跪在地上的话就更有一种踏实,让自己让自己心里面很安定的那种感觉,会让自己生出一种豪迈的感觉出来,大不了自己这条命没有了,来世再做人对不对,就不会觉得在临行上路的最后一个生死关头,都还在考虑自己为什么这么惨,这么痛苦,这么倒霉之类的。

你是不是已经提过此问题了?我后来又查了一下 单脚下跪,对皇帝是不能单脚下跪的,就连皇子对皇额娘都是要双腿下跪双脚下跪1.接受赏赐,受封 2.行礼 这是对皇帝威严的接受和尊敬拂去袍子:为表自己的是真诚地接受,也就是说让皇帝看到自己是真的跪着,以表忠心双脚并拢:臣子不一定。当然女子是肯定要的 回答问题时要右手放在左手之上是规矩,就如同吃饭用右手,写字用右手,右手的作用是大过于左手 清朝礼节中单膝跪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仆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常见礼。动作是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另一种是“请安礼”,男女动作不同:男子一边屈右膝半跪,一边口称“请某某的安!”女子的动作是双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双膝跪地才真正叫跪,是比较庄严正式的礼节。据《清史稿》中“礼”的部分可以看出又可分为:1、跪:用于百姓见官,下级见上级,以及祭拜神灵时的迎、送、读听祭文、听取诏令、听审和判决等等,分别称为“跪迎、跪送、跪读、跪听、跪受”等等。2、除了跪还要叩头,就是先跪下,然后双手伸向头前头前按地,头部的前额碰在地上。又分为“一跪一叩”(又称“一跪一拜”下同),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等,而以三跪九叩最为隆重。 以上通称为“跪拜礼”,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宣布废除,改为握手和鞠躬礼。

跪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礼仪,也算是一大发明。据说外国以前无下跪,后来也学会了。它的意义深刻,单从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义。第一是褒义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贬义的,乞求、谢罪、忏悔。还有一种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在时代变化了的时候,自古产生了下跪,从参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随之而来产生了参拜帝王将相。过去大臣早朝见皇帝都要跪呼万岁,到了清朝尤盛。老外们是无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们的逻辑,即:下跪礼是君权至上的象征,是对帝王臣服忠诚的标志。原来威@权主@义,不仅仅是靠制度维持,还靠物化的礼仪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复的下跪中,培养臣民对下@跪主@义的自觉敏感性,时刻提醒。大臣们不但自觉下跪了,也自觉的强制外人下跪。这其实就是宗@教:它具备了宗@教的所有特征,即排他的教@义和拜@物的神器。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对神器的蔑视即是对宗@教本身的不尊。在官员看来,拒绝下跪都不过是异@教@徒,道不合不足与谋。大家看宫廷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剧中见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这是一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吗?纵观封@建历史,想必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无形体现。那么这种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敌立功难。但是交给叔孙通后,什么都制定的好好的。说起叔孙通这个薛县人,起初他是当秦朝的待诏博士的,学问自然是不用说的高。他很会说话。叔孙通曾在秦二世朝中为官,陈胜起@义,二世皇帝召人议论此事。人们都说是造@反,秦二世一听就发了火,脸都变了色。这时叔孙通走向前去说:“当今有贤明的君主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古代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孙诒让说:“凡经典男子行礼单言拜者,皆即空首,详言之则曰拜手,略言之则曰拜。”(《周礼正义》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礼,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这里的“公答再拜”指答拜两次空首礼。因此,“再拜”不仅是两次跪拜礼的泛称,也是两次空首礼的特称~

THE END
0.韫玉国学第五讲炎黄历史源远流长舜也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但是出身贫寒,年轻时没有做过酋长一类的官。他生性仁慈,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后以仁和宽厚治理天下。二十四孝故事里第一位就是舜。 据说,舜眼内瞳子都有两个,“重瞳子”,项羽也是。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jvzquC41yy}/lrfpuj{/exr1r1hfd<>6cg:6d?
1.《写给孩子的中华美德故事+这就是中华传统礼仪(2册)儿童国学经典文学写给孩子的中华美德故事+这就是中华传统礼仪(2册)儿童国学经典文学 少儿科普百科知识 小学生课外阅读[6-12岁] 牛林敬,雷子著 ¥ 累计评价0 降价通知 商品系列 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全4册) 这就是中华传统礼仪 写给孩子的中华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礼仪(2册) jvzquC41kvkn0si0eqs03;>5;3<90qyon
2.苏苏宝宝国学胎教启蒙故事在线收听mp3全集苏苏宝宝 国学胎教启蒙故事 主播:苏馆长 国学胎教、启蒙故事,中华文化优质传统礼仪教育,树立好家风。 展开 听完整版 节目(8)批量下载 苏苏声律启蒙六鱼 02:30 2018-4-22 苏苏声律启蒙七虞 02:30 2018-4-22 苏苏声律启蒙 五微 02:30 2018-4-18 jvzquC41o/vsg7vkpizjpp3ho1|djjspgny04=5;645
3.礼仪故事范例6篇礼仪故事范文1 故事一、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昌万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来保书记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54=267mvon
4.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五篇】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五篇】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五篇】#】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中华传统礼仪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985>10qyon
5.《礼仪故事(有声版,蜗牛故事绘)》(蜗牛少儿)简介书评关联商品 小侦探故事 节日故事 百科故事 幽默益智故事 国学启蒙故事 亲情故事 睡前故事 亲子故事 成长故事 历史故事 美德故事 名家故事 小公主故事 365夜故事 不挑食的故事 为什么的故事 智慧故事 海洋故事 谜语故事 俗语谚语故事 情商故事 安全故事 礼仪故事 彼得兔的故事 小王子故事 友爱故事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8759>:0qyon
6.文明礼仪教育教案(精选17篇)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内容。 2、引导幼儿看到垃圾怎么做。 3、培养幼儿从小爱护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引出故事 小朋友,看看地上有什么?看到香蕉皮和垃圾扔的满地都是有什么感觉? (小结)看到地上的垃圾会让我们很不舒服,而且有时候是会发生危险的。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5<>78;4ivvq
7.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文明礼仪孩子对“道理”的理解,永远来自“情感体验”。把课文里的故事和他们的生活勾连起来,礼仪就不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该做的事”。 三、课堂是“实践场”:把礼仪变成“每天都做的小事” 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其实都是礼仪练习的“微场景”。不用刻意花时间“教礼仪”,而是把礼仪变成课堂常规的一部分,让孩子在重jvzquC41yy}/srszwg9777hqo1lbppkc16<17>>0jvsm
8.迪士尼子读睡前故事:说话的礼仪天云文化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迪士尼子读睡前故事:说话的礼仪天云文化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锦园好书)》,作者:迪士尼子读睡前故事:说话的礼仪天云文化编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锦园好书)天云文化编 著,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6597907。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465=:4?7430nuou
9.儿童古装剧《孟母三迁》剧本剧本古装儿童剧国学儿童成语故事剧本古装儿童剧 国学 儿童 成语故事 人物简介: [展开] 简要梗概: 成语孟母三迁的故事改编的微电影剧本。 详细梗概:(440字) 根据成语故事孟母三迁改编而成,有孩子们自己演绎。 原文 孟母三迁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jvzquC41o0pvdns0rtu0C{yankyu0jxrAkj>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