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国学有何实际价值

今天有幸拜读了《时代教育》月刊中刘梦溪老先生的《国学与“六经”的价值伦理》受益匪浅。他解读了马一浮先生的国学观,也阐明了“六经”中的现代价值取向,我认为值得分享,故进行了整理,分享给朋友们。

一、什么是国学?

马一浮老先生说:如果有一个学问可以成为国学的话,应该是“六艺之学”。

六艺就是孔子的六门学问。众所周知,孔子有两门学问都叫六艺。一个叫礼、乐、射、御、书、数。在孔门之教里,这个六艺是关于实践的学问。另一个六艺则是文本的教学:《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艺也叫“六经”。这六门课程的文本,实际上都在孔子之前就形成了,但这六门典籍都经过孔子的整理与校订。

周朝传下来的诗歌原本有3000多篇,经过孔子的删定整理,收录了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诗经》,后简称《诗》。这个是有明文记载的。

《易》比《诗》成书的时间更早,也就是有可能还在周朝之前。据说,孔子读《易》的时间也比较晚,但《易》有《十翼》,就是所谓的《易传》。很多人都在讲《十翼》可能是孔子直接写的,《文言》这一部分引用了大量的孔子原话。所以孔子对易学的贡献,一是他是读《易》的典范,另外是写了《十翼》,让人们离《易经》更近,学易稍微容易一些,否则就得靠天才了。

《六经》中的《乐》没有文本流传下来,所以六经实际上只剩下五经,跟四书合称“四书五经”。

宋代大儒朱熹把这些经典之作进行了归类,并命名为十三经。这十三经,很多人觉得不好记,其实容易。首先有三礼和三传。因为《春秋》直接读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所以你必须借助于传。传有三传:《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礼有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三传加上三礼就六个了,再加上《诗》、《书》、《易》,这九部合称“九经”。这个“九经”之后,加上《论语》、《孟子》、《孝敬》、《尔雅》四部,简称“十三经”。所以到了清代才有了《十三经注疏》。

二、“六经”的基本价值伦理及今天怎么运用?

《六经》之所以为经,就在于它的典范性很强,“六经”里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我们今天做人的基本规范和规则。那么,哪些是“六经”里的基本价值理念呢?

1.诚和信

《易经-文言》里有一句话:“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进德靠的是忠信。什么是进德?就是这个人整个的人生修养,你得到的专业以外的精神指标就是进德。而进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忠信。

第二句话紧接第一句“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还应该有一个“居业”,也就是要掌握一个专长,借助专长才可以安居乐业、安家立业。

“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春秋时已将“立德”看得重于“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列在“不朽”之首,认为“立言”要受到“立德”的影响。“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

所以《文言》里面的“忠信”和“立诚”这两个概念,就成为了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精神伦理价值。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来说,其实也具有现实意义——今天的人,如果你想在社会上立足,你能不讲忠信吗?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孟子讲“朋友有信”。信不可少!孔子都这样反思:“与朋友谋而不忠乎?”你不要理解为这个忠是臣子对皇帝的忠,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要有一个“忠”存在。这个“忠”不是忠于谁,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永葆初心。而外化出来以后,表现出的是“信”。并且,只有我们内心有忠外面才有信。

《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里讲得最多的就是“诚”。“诚”是天只道,而“思诚”就是想要做一个诚的人,这是人之道,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拥有诚的人,这叫立诚,也是人之道。所以,“诚”是天道和人道的的结合。并且,通过内在的诚和外在的信,这“诚”又和忠信连在了一起。这是人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最基本的价值指标。人生可以立足,不是靠小花招,而是靠立诚、忠信,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国与过之间的交往,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久远。成功者、大企业家都在于立诚。这个价值理念是永恒的。

2.爱、敬、志、孝

《孝经》里的“爱敬”,这是人道之极。

“敬”是什么?我们说尊敬师长、尊敬长辈,常使用这个敬,但是真正的敬是你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尊严,这是你的自性(本性),是你自性的尊严。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志”是什么?你可能理解为一种理想、一种志愿、一种追求。按照马一浮的解释,这个“志”就是敬。三军的统帅有可能被斩首,有可能被俘获,但是作为匹夫,一个单独的男子,他内心的志,这个敬是不能被夺的。反过来讲,如果你内心的尊严被人夺取了,你还能做人吗?人的庄严和尊严,高贵得不得了,他能使你昂起头颅,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与今天而言,这里的敬还是坚守本心,保持本心的一种尊严。而不是浑浑霍霍,苟活于世。

中国古代,“孝”这个概念也常用。子由问老师: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犬马也能养,没有敬何以别乎?”是啊,如果人的孝不讲敬的话,那跟犬和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后记

在今天,我们学国学不是复古,而是传承中华文化,对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行发扬。

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国学呢?

现在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国学课,也编纂了《国学》教材,就难易程度而言,六经还是国学的核心,而《论语》是进入六经的基本途径。因此,学国学,从《论语》开始比较容易。

本文涉及到的儒学大家

1.朱熹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3.刘梦溪

刘梦溪,原籍山东,生于辽宁。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61级中国文学专业毕业。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华夏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常设)执行理事。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1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5年5月被聘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本文为个人观点,部分文字来源网络,某些观点源自刘梦溪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THE END
0.“互联网+”,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教育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68129368h3279.4A7452;10qyon
1.文史丨孔子受过什么程度的教育?是什么学历?一起来涨知识孔子受过什么程度的教育,有什么学历,问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好像是在开玩笑,其实是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可望解决孔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自从春秋时代初期周天王举办国学、诸侯举办乡学、公卿大夫举办家学以来,至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已历经两百年左右,天下的学问已经好生了得,华夏大国的贵族们,无论是“先进”(于礼乐)还是“jvzquC41yy}/ezhd0eun1€jpujo31mfnkunj1;545/71/9<175>:;A:are4ivvq
2.人民日报深观察:传统文化教育当从书本走向生活观点教材良莠不齐,小学、初中等各学段学习内容重叠,国学诵读被呼吁却难以长期坚持等问题,是专家们谈到的当前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如何解决国学与当代教育之间的“排异反应”,让国学或传统文化顺利融入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4423;02=821e712<248;91;990jvsm
3.徐健顺:传统教育是一对一私密教学并不是教中国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就叫国学教育,而是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才叫国学教育。变换了课本内容,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在做中华文化教育了。关键是看用什么样的理念做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做教育。 就像用拳击的方法学习太极拳,最后到底学的是太极拳还是拳击? jvzq<84yyy4tjr}kw0tfv8iwlkth1|otvfp03>550jznn
4.国学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凤凰网国学频道 邮箱: guoxue2015@ifeng.com 凤凰国学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ifengguoxue 友情链接 一点资讯 | 凤凰网文化读书频道 | 凤凰网jvzquC41iwuywn3khgth0lto1
5.汲取国学育人智慧光明日报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十三经》中就有《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讲礼仪的书,《童蒙须知》《童子礼》等蒙学读物强调以礼仪教育来养成儿童的言谈举止。“开笔礼jvzquC41grgqg{3ioy4dp8lotd5ivvq1427:/:612;5oy7I332612prtda813B632;e4/: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