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篇目及指导策略

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2、序渐进安排诗词常识简介及经典模拟训练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推荐篇目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第一部分课程标准对于经典诵读的要求教育部新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即汉乐府长歌行、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唐·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南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初中阶段增加了14

3、篇,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达135篇(段)。其中16年级的推荐背诵篇目都是诗歌。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背诵积累优秀诗文在“量”上的重视,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是因为,优秀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其中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知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灵的灵魂和智慧。“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

4、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在这些“阶段目标”中,不仅对背诵积累的数量作了规定,还明确提出了背诵积累的“质量要求”和“基本方法”。“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说明,对学生背诵积累经典诗文的教学

5、和评价,都应侧重于感悟理解、内化吸收、奠定根基。第二部分关于诵读积累经典的精碎论述党和政府在重要文件中的论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规划、报告中,都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师引领学生诵读积累古诗文正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

6、因为,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传世佳作,内涵丰富,意存高远,蕴含哲理。比如: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领悟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吗?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吗?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深情的感染熏陶吗?这说明,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智慧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所以,引导学生诵读积累经典,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

8、,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助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世世。”温总理的这一重要演讲告诉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诗文,是中华民

9、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纵观历史,横观现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就会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由此,可见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太重要了;同时对于开拓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的能力,人文文化也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通过引领青少年学生诵读积累经典,来维系中华民族精神,认同中国传统人文精粹;同时又要教育他们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情趣,促进青

10、少年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精辟论述一是关于在诵读积累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李作芳、段宗平,在他们主编的经典诵读本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的:“别样的文字,参差的名式,顿挫的语调,像口袋里的卡通画片、手中的麦当劳一样新鲜又时尚!一个个的方块字,载着先秦的传说,披着汉唐的月光,穿过宋元山水画,且歌且舞”。的确是的,当教师指导学生微微闭合双眼,轻轻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学生的胸中一定会涌动着阵阵春潮,朵朵杏花、片片桃红就会在他们眼前笑红了脸;同时,学生还可能看到风中的酒旗,南朝的塔寺,和那闪动着绿色的绵绵思念 这就是经典诗词的

11、魅力,学生穿行在飘溢着墨香的字里行间,就会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胸中朗朗如明月。比如:临水时,学生吟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登高时,学生吟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怀激烈时,学生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愁绪满怀时,学生吟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执子之手依依惜别时,学生吟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欢聚一堂意气风发时,学生吟咏“我是少年!我是少年!我有喷腾的热血和活泼进取的气象。我欲进前!进前!进前!”在青少年学生多梦的花季雨季,让这些智慧多情的文字铭刻在生命的底板上,亦如挂在他们头顶的星星,融入他们的血液,扮靓他们的

12、心灵!关于诵读积累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宋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清代章学诚说:“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这些名句都道出了诵读经典、积累语言对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青少年学生在求学阶段,言语仓库里积淀了大量的言语作品,何愁笔下枯涩?现在有不少青少年学生不会表达、不会写文章,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语文基础差。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就在文化经典当中,特别是这些优美古诗文中,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范文。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背诵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这些好语录、好文章,特别是经典诗词诵读积累多了,感悟内化了,

13、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的内在素养(能力)。久而久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关于引领学生有效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策略和方法在这方面古今哲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和精辟的论述。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

14、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摹,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面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不要担心学生是否全部弄明白了这些诗词文字的含义,也不必强求学生去煞费苦心地去考证每个字中的典故,每句话中的言外之意。就像北宋大教育家张载所说:“经籍亦需记得记得便说得,说得便行

15、得,故始学亦不可无诵记。”诵记,便是学习经典的精髓所在。“器成彩定,难可翻易。”童蒙时期的所习所学,会与青少年学生的生命相始终。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86岁后双目失明,凭着年幼时背诵的古代典籍,写出了皇皇70万字的晚学盲言。“少年读书如刀刻,中年读书如磨墨,老年读书如云烟。”所以,教师要抓紧趁早引领学生把一篇篇优美诗文吞进他们小小的胃里,它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感悟能力的提高,由当初的“不甚解”慢慢发酵、转化为他们自身血液中的文化因子,浸润着他们的日常言行。日久天长,他们的内心会变得阔大、敞亮、文雅、优雅、儒雅、高雅、典雅,绽放成他们如炬的目光,使他们凛然站立于天地之间!总之,树有根而成活

16、,根入土则繁茂。我们中国人犹如树木,而学生则如嫩叶,传统文化,经典古诗词就如大地。我们必须牢牢扎根入土(让经典溢满学生的心田,让经典释放学生的情感,让经典驱逐学生的疲倦,让经典提升学生的境界),树木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诵读古诗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中华学子亲近母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永远辉煌,始终做有根之人。第三部分必背优秀古诗词循序渐进安排一年级上学期(共20首)教材篇目(4首)1、咏鹅(P57) (唐·骆宾王)2、画鸡(P72) (明·唐 寅)3、静夜思(P74) (唐·李 白)4、悯农(一)(P100) (唐·李 绅)补

17、充篇目(16首)1、古朗月行(离别感悟类) (唐·李 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山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2、风(亲近自然类) (唐·李 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3、登鹳雀楼(珍惜生活类)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鹿柴(良好习惯类) (唐·王 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5、早发白帝城(亲近自然类)(唐·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6、江雪(热爱劳动类) (唐&#

18、183;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寻隐者不遇(热爱劳动类)(唐·贾 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8、池上(热爱劳动类)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9、忆江南(亲近自然类)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0、乐游原(别离感悟类)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1、蜂(良好习惯类) (唐·罗 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2、江上渔者

19、(热爱劳动类)(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3、送别(别离感悟类) (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14、绝句(一)(快乐生活类)(唐·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5、江村(快乐生活类) (唐·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16、夜宿山寺(良好习惯类)(唐·李 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下学期(共20首)教材篇目(4首) 1、春晓(P12) (唐·孟浩然)2、村居(P13)

20、(清·高 鼎)3、所见(P59) (清·袁 枚)4、小池(P60) (宋·杨万里)补充篇目(16首)1、相思(离别感悟类) (唐·王 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山中送别(离别感悟类) (唐·王 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3、秋浦歌(良好习惯类) (唐·李 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浪淘沙(良好习惯类) (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5、清明(良好习惯类) (唐·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21、,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6、暮春即事(良好习惯类)(宋·叶 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7、春夜洛城闻笛(珍惜生活类)(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春晴(亲近自然类) (唐·王 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9、题稚川山水(离别思乡类)(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10、秋词(珍惜生活类) (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

22、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1、饮湖上初晴后雨(亲近自然类) (宋·苏 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2、游园不值(珍惜生活类)(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3、初夏睡起(珍惜生活类)(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4、客中初夏(珍惜生活类)(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5、三衢道中(珍惜生活类)(宋·曾 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

23、鹂四五声。16、边词(亲近自然类) (唐·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令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二年级上学期(共25首)教材篇目(4首)1、赠刘景文(P15) (宋·苏 轼)2、山行(P16) (唐·杜 牧)3、回乡偶书(一)(P115) (唐·贺知章)4、赠汪伦(P116) (唐·李 白)补充篇目(21首)1、蝉(亲近自然类) (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梅花(亲近自然类)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杂诗(一)(离别思乡类) (

24、唐·王 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竹里馆(珍惜生活类) (唐·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弹琴(珍惜生活类) (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6、书院(良好习惯类) (宋·刘 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7、送灵澈上人(珍惜生活类)(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8、夜立阶下(亲近自然类) (清·袁 牧)半明半昧星,三点雨点雨。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9、月下独酌(离别思乡类) (唐·

25、;李 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0、遗爱寺(亲近自然类) (唐·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11、宿建德江(离别思乡类)(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2、题秋江独钓图(珍惜生活类)(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13、秋夕(亲近自然类) (唐·杜 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14、峨眉山月歌(离别思乡类)(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26、下渝州。15、采莲曲(亲近自然类)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6、早发白帝城(亲近自然类)(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7、赠少年(离别感悟类) (唐·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18、夜西寄北(离别思乡类)(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9、逢入京使(离别思乡类)(唐·岑 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20、蟋蟀(

27、亲近自然类) (清·李四维)山郭江村雨后凉,西风吹冷豆花香。疏篱草径行人少,蟋蟀吟时正夕阳。21、乡思(离别思乡类) (北宋·李 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下学期(共25首)教材篇目(5首)1、草(P5) (唐·白居易)2、宿新市徐公店(P6) (宋·杨万里)3、刺勒歌(P55) (北朝民歌)4、望庐山瀑布(P76) (唐·李 白)5、绝句(P78) (唐·杜 甫)补充篇目(20首)1、悯农(二)(珍惜生活类)(唐·李 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渡汉江(

28、离别思乡类) (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城东早春(亲近自然类) (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4、早春(亲近自然类) (唐·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5、晚春(亲近自然类) (唐·韩 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6、江南春(亲近自然类) (唐·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7、山亭夏日(亲近自然类)(唐·高 骈)绿树阴浓夏

29、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8、小松(良好习惯类) (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9、海棠(亲近自然类) (宋·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0、江南逢李龟年(离别感悟篇)(唐·杜 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1、饮中八仙歌(珍惜生活类)(唐·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12、春日偶成(珍惜生活类)(宋·程灏)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

30、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13、雪梅(亲近自然类)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4、竹枝词(珍惜生活类) (唐·刘禹锡)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15、论诗(理想追求类) (清·赵 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6、琴(良好习惯类) (北宋·苏 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里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7、绝句(离别思乡类) (唐·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8、月夜(春夜

31、感怀类) (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9、题都城南庄(珍惜生活类)(唐·雀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亲近自然类)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年级上学期(共30首)教材篇目(5首)1、小儿垂钓(P15) (唐·胡令能)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36)(唐·王维)3、夜书所见(P35) (宋·叶绍翁)4、望天门山(P84) (唐·李 白)5、饮湖上初晴后雨(

32、P85)(北宋·苏 轼)补充篇目(25首)1、长歌行(珍惜时间类)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夏西归。2、杂诗(二)(珍惜时间类)(东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此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3、今日歌(珍惜时间类) (明·文 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4、明日歌(珍惜时间类)

33、 (清·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滚,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5、昨日歌(珍惜时间类) (作者不详)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6、惜时(珍惜时间类) (作者不祥)三春花事好,为好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7、金缕衣(珍惜时间类) (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8、咏月(珍惜时间类) (唐·李建枢)昨夜圆非今夜圆,能

34、得几多时少年。一年十二度圆月,却疑圆处减婵娟。9、浣溪沙(珍惜时间类) (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0、一剪梅·舟过吴江(珍惜时间类) (南宋·蒋 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1、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其三)(珍惜时间类) (南宋·陆 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更躬行。12、江南(热爱劳动类) (汉乐府)江

35、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3、归园田居(热爱劳动类)(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4、无题(热爱劳动类) (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5、大风歌(离别感悟类)(西汉·刘 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6、塞上听吹笛(离别感悟类)(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

36、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7、别董大(离别感悟类)(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18、惠崇春江晓景(亲近自然类) (北宋·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9、西江月· 问询湖边春色(亲近自然类) (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悠。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20、观猎(离别感悟类) (唐·王 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

37、千里暮云平。21、示儿(离别感悟类) (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2、牧童(快乐生活类) (唐·吕 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23、秋思(珍惜时间类) (唐·许 浑)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24、谢亭送别(离别感悟类)(唐·许 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25、送梁六自洞庭山(离别感悟类) (唐·张 悦)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下学期

THE END
0.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集锦15篇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提高青少年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在全市初级中学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本活动自11月底接到文件之后,我们就立刻确定由初三备课组的王江红、张巧惠、卜燕燕、王银学等老师选拔本班七名学生进行训练,并由董红jvzquC41yy}/f~fpogoxgw3eqo5{qwllkg5hqwl|wq52:::8784ivvq
1.损:破财消灾卉欣妈诵读国学经典感恩日志第 260篇 读国学经典,让子成龙让家幸福 2024年11月10号 星期日 农历十月初十 读经典第260天 开心顺气法、五体投地功 读经人:妈妈和一组家人以及宝贝们,千里跟读 读经典内容:1、《易经》、2、《医学三字经》~3、《诗词精选》 jvzquC41yy}/onnrkct/ew47:e>zp~k
2.写了60篇《知否》影评,被嘲有什么好分析的,其实它隐藏了人性的3个首先,我问一下大家,你对国学经典怎么看?比如《老子》、《孟子》、《庄子》,或者《论语》、《孙子兵法》、《红楼梦》?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这是精粹。 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风潮,就是读经典。跟着经典学习,跟着经典为人处事,甚至跟着经典经商。 这事儿不是我瞎说的哈,大家看看外交部的发言,经常会来一句国学经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2785;19665=::7a?:;A9475;/uqyon
3.国学经典诵读(全六册)(豆瓣)《文本阐释的内与外》《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你听懂了没有》 目录· ··· 目录: 《国学经典诵读1》 第一单元 天地 第二单元 动物 第三单元 植物 第四单元 才艺 ··· (更多)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在线试读 : 豆瓣阅读 在线阅读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782;;7:1
4.千字文国学诵读纯净美读版儿童歌曲播客清晨诵读,哄睡启蒙!订阅专辑不迷路~担心孩子识字难、开蒙晚?希望孩子表达力强、出口成章?跟小雅颂《千字文》国学一分钟,启蒙真轻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启蒙读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蒙学三大经典, jvzquC41rqjdc|yu0cvqnn3eqo5dp8uqfegtv8*G7'>E'A8'G7+BF.>9'G<&;?*:9/+F7.>D'DJ&G>*CF'G7'N='CH+C7.J:'CL&DK2'G9+CC.FH'G;&:@*:2'K8'KJ':G+F:.FH'DH&G@*:;'>9/.J7'::&DO*G9'GC'J:'G8+BF.=E'G<&;K*D41oe3@;752>69:
5.普通话考试必备60篇朗读文章在线收听mp3全集《三字经》乃国学经典,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各年龄儿童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千古名句,能够滋养人的一生。值得我们用身心去品读。 16 说好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便是说话。如何说一口不夹杂地域口音,不被歧视,标准的普通话,是很多人的梦想。 20 当今社会jvzq<84o0szgo7hp1xiicwsgnu544<<79
6.中华传统经典诗歌模板(10篇)四是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和诗香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本次组织的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不仅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而且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诗香校园建设的重要jvzquC41yy}/jjthcdobq7hqo1nbq€jp1674893jvor
7.关于读书交流活动总结(精选29篇)加强教师读书成果展示交流,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沙龙、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典型事迹宣讲等活动,评选学习标兵,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开展与学生“同过一个节”(阅读节)、“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充分利用晨会课、阅读课组织学生朗读经典美文。教师在读书、学习、思考的基础上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pppwq|uoisng4178:=775:4ivvq
8.我的启蒙老师作文(精选60篇)我是在四岁的时候妈妈送我到青少年宫的经典诵读班的,在那时认识了我的经典启蒙老师——余老师,当初妈妈送我去学习的时候是因为想让我从小就要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为人处事等道理。 在我学习经典诵读的两年半时间里,余老师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东西,例如:“长者先幼者后”,意思就是说如果上楼梯,就要让长辈走jvzquC41yy}/{~|gpoo/exr1|y549:=940nuou
9.绽放经典之美前进二路小学读书活动成果丰硕荆楚网学生可以从国学作品、经典古诗词、经典童谣儿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美文作品,采取单人诵读、亲子诵读、多人诵读等富有创意的形式,配以适当的音乐,录制成mp3音频作品向学校投稿。每周五晨会,全体同学早已养成了快速入座、静心聆听的好习惯。这些美妙的声音在学校上空回响,学生们聆听经典、欣赏美文,感受经典魅力,汲取文化养分,jvzq<84gfw4dpqzdgk4dqv4zyzi04976/2=02A4e3:754A8:0jznn
10.沈阳酝酿编写统一国学教材小学生6年学39首古诗据记者了解,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包括铁路五校、浑南三校等很多学校都会在晨读、课间阅读中引导学生们诵读经典古诗词。 至于沈阳所用的语文教材今后是否会增加古诗词篇章,学校方面表示,这主要看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安排以及相关出版社是否会及时调整教材。本报记者 王若若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zn1462685;/3>08?5823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