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陵城区糜镇明德小学积极实践农村小学“以国学经典促师德养成”及“以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双向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农村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素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课堂模式的改革创新,契合了党和国家提出的“加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旨,并于2018年被列为陵城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基地”。
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经济重镇、文化名镇。秦汉时称“麋鹿镇”;西晋时为西平昌县城,隋朝这里是般县城。唐代在此建造了广觉寺和古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监修;北宋称为糜村镇,简称糜镇至今;据考证糜镇是糜姓和陆姓的发源地。
“育人先育德,立德先立孝”。2015年糜镇明德小学广觉班成立,全班29名学生,7名专兼职教师。广觉班与古诗结缘,又与感恩结缘,学校站在“传承中华国学经典,书香礼仪浸润学子”的高度,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植养国学古韵,打造品牌班级”,开展国学特色教育,主动担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使命,把孝德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孝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孝行校园”文明创建特色品牌,构建了“德育为先,以孝切入”的德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传承创新深化德育教育的新路子,经过两年的努力践行,如今,国学教育已融入学生的肌体,文明儒雅的班风已逐步形成,成为糜镇国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精心构建孝德沁校园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在孝德校园建设中,明德小学注重校园每个细节、每个空间的设计,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与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浑然一体,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物一景,一墙一楼都体现文化内涵。
镇政府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5间教室、办公室。学校投资安装了电子白板。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院墙的四周国学经典名句,诗词歌赋充溢眼帘,让学生在休闲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古色古香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
明德小学校长魏永跃介绍,在孝德校园建设中,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改造学校环境,三园一苑,一廊一道,连点成线,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个台阶、每一处角落都闪耀着孝德教育的光泽。
为弘扬孝德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班级不断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利用校园橱窗、文化墙、走廊、黑板报、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孝德实践“七个一”、孝德经典名篇名句等。
此外,学校为突出孝德文化的宣传作用,将孩子在家行孝的照片和家长对孩子的寄语做成精美的展板,悬挂在教室走廊,成为独具特色的“孝德之星”文化长廊,建立“孝德之星”动态调整机制激励和培养孩子的孝心。新旧二十四孝图、《三字经》、《论语》中有关孝的名言也都成了精美的展板,静静地立于墙壁上。每一面可以利用的墙壁,我们都张贴了孝道文化的宣传标语。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手抄报全部紧紧围绕“孝德”二字。
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为孝德教育创造了可能,身处孝美校园环境,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将根植于心的孝文化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润物无声孝德馨课堂
广觉班从2015年8月开始,每天开设“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每天20分钟的“晨诵”已成为全班同学的一种习惯;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是学生的“午读”时间,保证同学们人人有书看,本本有记录;“暮省”就是让孩子学会反思生活,写下读书感受。班级还每周安排一节课让老师教给学生吟诵经典,学生通过吟诵,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学校充分利用校园走廊、墙壁和班级黑板报、图书角,布置传统文化作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每学年组织大型国学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或吟诵。
通过四年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学生们非常熟悉,并且每个学生已会背100首唐诗。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老师对课程核心内容《弟子规》进行了分阶段的辅导讲座,根据弟子规相应的内容,根据光觉班实际情况,出台了《糜镇光觉班礼仪常规》,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还出台了《新弟子规》,简单明了,便于落实。学校还印发了1000份“明德小学文明礼仪问卷调查表”,包括学生篇和家长篇,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长对学校创建“崇尚礼仪美德,构建和谐校园”特色学校和《弟子规》进课堂表示支持。通过以上宣传和学习,学生在良好人文环境的影响下,真正感触到礼仪美德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传统美德。
广觉班开展经典吟诵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学校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让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做好积累整理,每学期进行总结表彰。
如今,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并能生动地讲出其中的许多典故并赋予行动,学生见了老师、长辈都自觉鞠躬行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传统国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净化心灵,培育道德。光觉班的学生参加了区教育局2016年元旦举办的“学国学、诵经典”文艺汇演并取得了一等奖,武术表演在第一届糜镇伍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课外实践孝德践行者
孝德教育,不止在校园和课堂,更在于课外的实践。广觉班开展经典吟诵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学校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让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月,学雷锋月;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感恩教育月;六月,艺术教育月;七至八月,孝行月,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九月,尊师爱学教育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结合重大节日、时间节点,光觉班开展感恩书信、孝心孝行月、“日行一善、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糜镇美德少年”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了“知孝、行孝、扬孝、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老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孝心、提升学生的孝能、引导学生的孝行,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孝德的践行者。
“7月9日,帮妈妈择菜。7月12日,为家人捶背。7月18日,给奶奶洗脚……”“7月15日,洗碗。7月17日,拖地。7月23日,擦凉席……”这分别是广觉班11岁的钰瑶,在《“孝行月”活动成绩报告单》所写的内容。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在全校“孝行月”活动中一直延续着。
光觉班老师格外注重学生的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建立家长联系卡,布置“亲情作业”等,从日常实践强化孝行的养成;组织青少年参与爱心活动和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献爱心,为清扫吉祥广场、社区保洁献力量等,使孩子们在乐于参与中提升爱长辈、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的美德美行。如今,在明德小学,践行孝德,俨然成为一种新时尚,一股孝德之风劲吹着这座古老悠久的城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明德小学广觉班正是有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才有了品牌的正扬!《三字经》、《弟子规》、定位操、书法美术、传统杂技等课本课程,让光觉班留住了“根”,守好了创新的“魂”,也让祖国的花朵深深根植于校园文化的沃土恣意开放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