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最能涵养气质和智慧的部国学经典,此生必读

《庄子-养生篇》开篇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想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知识没有边际,无法穷尽。有限的生命穷尽所有的知识体系,这太危险了。”

毛泽东赞扬刘少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刘少奇也回敬毛泽东“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翻遍《资治通鉴》,随便浏览那些成事儿的大牛,都是在“阅读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例如:

秦始皇,穷尽毕生精力,希望读完天下之书。

刘邦号称没有读书,写的《大风歌》也气壮山河。

都说项羽不读书,“垓下一战”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绝句。

大概古人认为没有读书,应是指那些没有系统的读书,仔细品味刘邦项羽的诗句,不沉淀点读书气质和“江湖霸气”,断不会写出这样的诗篇。

这个时代,信息量日益叠加,一天信息量几乎覆盖古人几十年的信息量,甚至更多。

信息量泛滥,真会提高人的智慧吗?

我一位朋友专门负责某公司信息审核工作,其一天审核信息量大概几千份。

如此工作3年,与之交谈还是老样子,还在原有认知维度谈天说地,换句话说他没打破认知的“地牢”。

工作3年,继此以往30年时光,白发爬满了鬓间,也没办法提高认知。

一个人如自律性的要求自己,潜下来放下手机,收回浮躁的心,随便翻阅一下中西方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持续的熏染下,日复一日,不知不觉智慧的火焰,定能够成为燎原之势。

我受益于这部书最多,这部书是一部“百科全书”,1326年历史谈尽历史变迁,朝代更迭,人性冷暖。

古往今来,不管地球上这点事儿怎么变化,都不能脱离“做人”和“做事”两个环节,三百六十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要通过做人来做好事,在做事中展示做人。

一部《通鉴》包含君子,小人,奸雄,英雄,枭雄不同类别,不同做人模式投射在现实中又有不同的因果。

例如:

曹操自以为很聪明,巧妙夺取汉室江山,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懿轻松搞定,变成司马家族的江山。

司马懿千算万算,也没算明白为啥西晋王朝如此短命?

刘备自称汉室后裔,汉献帝还没撒手人寰,就急急忙忙披上了黄袍,让司马光怀疑他的汉室后裔身份,王夫之也批评刘备的枭雄嘴脸。

拓跋焘建立强大北魏,没死于对手的打击,竟然灭在亲生子的刀头。

刘义隆算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死在最宠的儿子手中。如此变幻莫测的人性故事,无不在“做人”和“做事”中交叉演进。

《通鉴》是活的案例,每一个朝代都有顶尖人物,他们或是儒家,或是兵家,或是法家,或是名家,或是纵横家,或道家,通过他们所学所悟,将诸子百家的智慧内核,立体演绎一遍。

我常说,读一遍《通鉴》可以激活《论语》《孙子兵法》《韩非子》《道德经》这些经典。

例如:

西晋杜预大将军,号称“杜武库”,比喻无所不用的意思。

今天阅读的《春秋左传》,比较权威的注解还是杜预的本子。

阅读《资治通鉴》,回到西晋初年,看到杜预大将军在“平吴之战”中,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获取全胜?

通过研究杜预的指挥作战,回到杜预注解的《春秋左传》,才能读到精髓,也能感受到杜预的注解不是书生之见,是以政治军事视角注解《春秋左传》,对理解杜预,深入阅读《春秋左传》助益很大。

四书代表儒家主要思想精髓,也反应孔子应世智慧。

我问过很多朋友,对孔子是什么印象?怎么评价?

大部分人觉得孔子是“迂腐”“呆板”“固执”,也缺乏幽默感。

这个形象多来自小时候的教育,总觉得孔子拒人千里之外,实则不然。

认真读诵几遍《论语》,能感受到活泼泼的孔子形象,他幽默,风趣,智慧,且智慧渊博。

每一句“论道之语”背后都凝聚孔子对人生智慧淬炼,8岁读《论语》,一直到80岁读《论语》,日日读日日不同,这也是中国文化魅力和价值。

《四书》是身为国人必读的书目,其中“修齐治平”智慧,加以“参禅打坐”之功,日日磨练心性为主,辅助以“克己复礼”“反求诸己”之省察,一个优秀的,且具竞争力的人不期而遇。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系统代表经典。

与儒家系统完全不同,儒家系统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关系中实现价值超越。

道家系统除了重视儒家系统重视的内容以外,颇为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天地关系,甚至宇宙变化。

一个人在40岁以前的确需要按儒家思想要求自己,持续“日日新”。

40岁以后经历“正道是沧桑”以后,需有的放矢,涤除“比较心”“分别心”“贪婪心”“嗔恨心”等私心杂念,摈弃多余情绪干扰,按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方式经营生活和工作。

老子教导人“蓄势”“隐让”“谦卑”“内敛”“藏锋”的切实功夫。

庄子教导人要“内心逍遥”“不将不迎”“胜物不伤”“用心若镜”“知忘是非”的心法修炼。

事实上不懂老庄,很难做大事,也很难在逆境中发展。

老庄思想不是消极的,强调一切事物会在对立中互相转化。

都说曾国藩是儒家半个圣人,实则曾国藩在后半生主要依靠道家功夫得以功成身退。

很多朋友希望我给他们开一个书单,当提到《传习录》,许多人对这本书很陌生,我接着说知道王阳明吗?他们说知道。

我说《传习录》基本代表王阳明心学思想,是王阳明弟子对他言行录的总结,类似《论语》。

不过大部分人读了王阳明的传记,并没回到经典本身,比如《王阳明全集》或《传习录》,通过读他的传记,可以了解王阳明传奇的一生。

如不进入《传习录》,不能窥探王阳明系统的思想。

真正要对心学有个体认,要去读一读《传习录》,针对王阳明几次思想升级,关键的“龙场悟道”,以及到底悟到了什么?《传习录》有系统的记录。

王阳明对日本人影响很深刻,在中国近几年又“风起云涌”,不管怎么刮风,不能高抬圣境,也不能妄自菲薄,还是要回到《传习录》本身,读个七八遍自有深深感悟。

床头上时常放四本宣纸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论语》《孟子》,睡觉前至少有一个小时会托起宣纸书,认真琢磨体悟经典中的智慧。

其中《孙子兵法》每天都会翻阅,每次翻阅十几句话,有了感悟直接写下来,积累了不少《孙子兵法》的笔记素材。

因为喜爱所以会收集,收集了古今注解《孙子兵法》的书籍,包括罕见的王阳明注解《武经七书》,也被搞到了。

《孙子兵法》收敛起来只有六千字,展开来无穷无尽,《孙子兵法》凝练高度普适性智慧,超越单纯的军事领域应用,在生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普遍性的指导。

每一年我都会读一遍《史记》,《史记》相对比《资治通鉴》而言,比较容易读,因为《史记》是传记形式,以人物为中心。

如果阅读《资治通鉴》有困难,也可以阅读《史记》逐渐进入《资治通鉴》,实则《资治通鉴》的文字也不难。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都是出自司马家族,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职场高管,或者是顶级精英,乃至是公司老大,这两部书不读实在是人生憾事。

《易经》是中国诸子百家源头,堪称华夏最伟大的经典,自古至今受益于《易经》的人数不胜数,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已经完全活在《易经》之内。

诸如熟悉的王阳明,不管是被大宦官刘瑾弄在监狱中,还是贬谪到贵州的路上,或者在贵州生活期间,几乎日日都在阅读《易经》。

王阳明深受孔子“韦编三绝”的影响,据日本学者考证,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他参悟《易经》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王阳明不管是在儒家系统,还是道家系统,都有比较好的造诣,包括对于纵横家也很欣赏,乃至对苏秦张仪给出正面评价。

王阳明不仅在诸子百家有很深的涉猎,对历史也是“念兹在兹”。

王阳明对佛学系统虽有涉猎,然并不深刻,仅为“浅尝辄止”,例如:佛家系统性的原典,也尚未深入阅读,这是很可惜的事。

虽热王阳明的《传习录》里,借助禅宗法脉法子开发弟子,借用佛家心法讲述心学的例子。

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易经》是他一辈子都在研读的经典。

一个人能够在这七部经典上下点功夫,基本上进入了华夏经典智慧的大门。可以进一步读读《尚书》《国语》《春秋三传》甚至《二十四史》。

THE END
0.国学经典国学简介:《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详细>>相关经典: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 增广贤文 中国历史朝代 诗词鉴赏 范文作文简历教案诗词国学散文励志jvzquC41o0jj{rkcpyko0lto1i{pz~j1
1.《国学经典(第三辑)》(中州古籍出版社著)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国学经典(第三辑)》,作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著,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最新《国学经典(第三辑)》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国学经典(第三辑)》,就上当当网。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74:;?60qyon
2.看央视,学国学CCTV节目官网《道德经》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解读《庄子》里的“养心术” 屈原因何在《离骚》中四次“穿越”,求婚上古美女? 凄美而缠绵 那些被写进《九歌》里的爱情故事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之所以长久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jvzquC41vx4de}{0eqs0uyjekcr0i~tzwg5l{|}iz1spdrqg1kteg3ujvsm
3.国学经典:《黄帝四经》四国学经典:《黄帝四经》四 《黄帝四经》是先秦时期道家的代表作,汉以后失佚,不传于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这部书的帛书写本,书中所述“道论”与《史记》所述史事两相吻合。 此书由:“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经文组成,展现了丰富的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它强调了“文武并用,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oxgkng5da;5:9;;10qyon
4.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豆瓣)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共72册),这套丛书还有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必读本)》《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线装大字本 传习录》《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名家诗词经典必读本:花间集》《本草纲目》等。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全部6 条 ) 热门 0 有用 一朵西蓝花 2023-04-19 16:39:06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8?:9@:91
5.国学经典《尚书》十条经典名句国学国学经典《尚书》十条经典名句 《尚书》记始于尧、虞舜,中历夏、商、周,终于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1500多年的历史,是来自上古祖先的声音,也是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一、刑期于无刑。 出自《尚书·大禹谟》一文,阐述了国家实行刑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杜绝犯罪。其中,“期”是期望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执行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应 jvzq<84i0{uvvq3ep1€0496;235u496;2363a:6:53?6;7mvo
6.[视频]北京:传承《孟子》精神唱诵国学经典新闻频道[视频]北京:传承《孟子》精神 唱诵国学经典来源: 央视网 2012年09月21日 03:16 内容简介 北京孟子精神 主要内容 编辑:王青涛 编辑:刘一 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CCTV-1综合 CCTV-2财经 CCTV-3综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育 CCTV-5+体育赛事 CCTV-6电影 jvzq<84vx0iov3ep1|jfnt1E3673?44g48b2lhf7dg5hA::;4k89B8d9cg:3o=
7.国学经典《老子》心得作文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的智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老子》心得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老子》心得作文篇一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jvzquC41yy}/z~jzkng/exr1iwuywn4iwq~vgsnpifobp87457<757mvon
8.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中庸既是对为人处世的精辟总结,又体现了做人的规范与智慧,因此,它对于人们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国学经典《中庸》名句及解释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95:5: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