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性
3、大脑的不同进化阶段,哪些部分急需进一步进化?
4、冥想为什么可以治疗精神疾病?
5、崔东红主任用冥想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
6、冥想和打坐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呢?
7、正念冥想是否可以代替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吗?
8、如何进行冥想训练?
5、崔东红主任用冥想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成果
2013年,崔东红在上海交大文理交叉和医工交叉两个重点项目的资助下,就开始研究冥想的脑机制和分子机制,以及它在一些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冥想不仅对脑功能有影响,而且它对脑结构都有影响,就是说冥想训练甚至还可以改变人的大脑结构。关于它的作用也有很多研究,比如说首先它对注意力的作用,它能够增强人的注意力,而且对情绪调控的作用,对睡眠调控的作用。冥想对蛋白质组学的作用,发现它对免疫相关的、糖脂代谢相关的和心脏保护相关的这些蛋白,都发生了影响。另外,还能够干预人的代谢、内分泌,它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化指标。
2019年的一项回顾研究表明,不管是只采用正念冥想或与更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相结合,都对缓解抑郁症的症状有帮助,这些积极影响可以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这项研究还表明,尽管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冥想仍可能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的症状。
崔东红团队做了一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了60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个月的冥想训练,另外一组接受8个月的医学教育。8个月以后,发现这两组在症状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接受冥想训练的人,他们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分数都降低了,和接受医学教育的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冥想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冥想可以去缓解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相较于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方法,冥想对于精神疾病的调控的效果如何呢?崔东红团队做了科学的实验,对一些长期用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幻觉妄想仍然存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他们进行了8个月的冥想训练,发现妄想和幻觉这些症状都有所改善。
崔东红团队从2016年开始冥想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到藏地去访谈了500多个人,其中包括150多个僧侣和300多个当地的健康对照。在访谈过以后,筛选出来85个平均的冥想时间在19年以上的僧侣,还有和他们在生活方式、饮食等等相匹配的大概57个健康对照。采集了他们的脑电信号、心电信号,然后采集了他们的血液样本以及生化指标等等。回来以后分析了这些珍贵的资料,做了他们的脑网络分析。
发现一个是心电和脑电的互动,大脑对心跳的影响是通过θ波网络重构完成的。除此之外,还发现冥想其实并不是放松,在冥想的过程中,一些高频脑电波是活动的,所以这说明它是一个警觉的过程,并不是放松的过程。这和冥想的定义也是相关的,所以崔东红尝试着对冥想做了一个定义,冥想是通过止和观的精神训练而达到的某种平和、觉醒的状态。
所以冥想它是通过对注意力的调控而发生的作用。对于一个初学冥想的人,他的大脑的变化是在他的前额叶,他的前额叶活动比较明显。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冥想的人,前额叶反而没有激活,而是他的皮层下的一些核团激活了。所以,冥想长期训练可以使人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状态,大脑不用太大的力量,不用太多的注意,就可以进入这种状态。这个可能就是我们说的一种入定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以后,很多精神疾病就解决了,精神疾病症状就消除了。
典型案例:
有一个中学的校长,长期失眠,长期依赖于促眠的药物。 他说他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来参加了崔东红团队组织的8周的冥想训练。在第4周的时候,他就很高兴地告诉崔东红说,“我过去全家九点必须上床,有一个人在床下走动我都睡不着,而且我折腾到一点都睡不着,很痛苦。现在我不仅能睡着,而且我在靠马路的房间都能睡着了”。后来崔东红做过几次睡眠障碍的培训班,发现大家都有多多少少的进步,有很多失眠的患者都去掉了促眠的药物。
另外一个小故事就是有一个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冥想治疗,一共做了两个多月,大概一周一次。9次左右时,患者严重的妄想消失了。而且更令人不解的是患者突然会画画了,他现在病好了,而且在淘宝上开了一个画室,给别人做漫画或者是网络其他画的插图。
崔东红简介
崔东红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卫生中心研究员,博导,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精神卫生系、耶鲁大学精神卫生系博士后。现任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985精神疾病样本库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组织样本库分会委员、上海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医学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基因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情志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病因机制;精神疾病生物标记物;语音信号预测精神疾病;冥想调节机体内环境脑体机制研究。先后主持过SZ相关的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号30670755,81171266,81271481,81671336)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主持一项科技部重点研发精准医学项目(2017YFC0909200)。她在国际上首次发表了AF1q、TXNIP、APC、ASAH1等精神分裂症新易感基因。她在Molecular Psychiatry、Psychoneuroendocrinology等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专著4部。
参考文献:
2. Lin GN;Guo S;Tan X;Wang W;Qian W;Song W;Wang J;Yu S;Wang Z;Cui D;Wang H;PsyMuKB: An Integrative De Novo Variant Knowledge Base for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2019, Aug :17 (4), 453-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