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次,当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成为妈妈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04-22 08:26

作者 | 久期

“精神病人就不该结婚生孩子。”这样的指责,朱矛矛听过太多次。

38岁的朱矛矛,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出生于一个有精神疾病史的家庭,父亲在她高二时自杀,母亲则因精神健康问题反复入院。

婚后,在经历了一次自然流产和三次人工流产后,她冒着“疯血”基因的风险(民间称有精神性疾病的人为“疯子”),毅然决定成为一位母亲。

五岁时,女儿被确诊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父亲自杀、母亲躁郁、女儿自闭、债务缠身……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人生剧本。但她拒绝把自己活成苦难叙事。

一些尖锐的问题始终存在:

精神障碍者,是否有资格成为一名母亲?

自闭症儿童,应该进特殊学校还是普通公立学校?

一个“不正常”的母亲和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如何在这个要求“正常”的世界里活出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朱矛矛聊了聊。

赌局

生产当天,朱矛矛更担心产房外的世界。

阳台上,花瓶里的六朵向日葵开得灿烂。朱矛矛熟悉这个信号——自从2003年父亲在办公室自杀后,母亲每次发病前都会购买向日葵。二十年来,母亲七次住院,几乎次次如此。

这一次也不例外。

朱矛矛怀孕后,母亲的反应过于强烈。她频繁囤积婴儿服和毛巾,做着迎接新生命的准备,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压住心里那股难以言说的焦灼和紧张。

她高兴自己即将迎来一个外孙或外孙女,却也担心:等女儿休完产假回去上班,自己能否独自照顾好这个孩子?

母亲的狂喜与焦虑轮番上阵,一直到朱矛矛生产那天——母亲的情绪再一次崩塌了。

朱矛矛本人

准确来讲,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是朱矛矛的第五个孩子。

结婚五年,她经历了一次自然流产和三次人工流产。经济拮据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层的,是她对“疯血”的恐惧——她的父母,都是精神障碍者。

母亲是重度双相情感障碍,父亲患有重度癔症。

“精神疾病是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她说,“我想让有可能致疯的香火从我这代断绝。”

关于家庭的幸福感,她过早缺失了。

高二那年,父亲确诊为重度癔症。发现时已是晚期。医生提醒:此类患者自杀倾向极强,需要家人全天陪伴和监护。

可母亲却变了。她时而冷漠,时而激烈,甚至经常当着朱矛矛的面,数落父亲的不是。她说他是伪君子,只会对外人装和善。可在那之前,母亲从未讲过父亲一句坏话。

父亲四十岁生日刚过,就自杀了。

朱矛矛对父亲最后的印象,是那块摔碎的生日蛋糕。由于疾病的关系,父亲四肢无力,他试图从冰箱中拿出蛋糕,手一抖,蛋糕落地。父亲瘫坐在地上,用手刮起奶油,一边吃一边流泪。

父亲去世后,母亲受到刺激,立马住进了精神病院。亲戚骗她,母亲只是去了“疗养院”。

那时,18岁的朱矛矛对母亲产生了恨意——为什么没有好好照顾父亲,为什么在父亲最无助的时候如此冷酷。

直到2010年,父亲去世八年后,她才知道,父亲病重时,母亲也在生病。她不是不照顾,而是已经无能为力。

她原谅了母亲。

朱矛矛一家

2014年春节,朱矛矛陪丈夫回四川老家荣县探亲。那里的日子拮据却踏实,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忙忙碌碌,生活过得很有奔头。

10岁的侄女奇娃聪明懂事,玩拼图游戏时,一脸认真地说:“我长大后要像妈妈一样,生个小奇娃,把她养大。”

这句童言,撕开了朱矛矛长久以来的心结。原来“生孩子”这件事,也可以是一个人自然而然的愿望。

她曾深信,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孩子才应该被带到这个世界。否则,父母就是不合格的。

但那一刻,望着侄女生机勃勃的模样,她的心开始松动了。

这次探亲旅程,让她意外怀上了孩子,也让她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母亲。

她早早为腹中胎儿取好乳名——“树儿”,寓意如树般平稳、正直地长大。

临走前,已陷入躁狂状态的母亲,朝朱矛矛甩下一句话:“你逍遥了这么多年,也是该让你吃吃苦头了。”

当“不正常”遇上“不正常”

生产前,朱矛矛在一家报社当见习记者。

树儿出生后,朱矛矛尝试重返职场。但在办公时,她频频出现幻听,总觉得耳边传来树儿的哭声。领导讲话时,她只看见对方嘴唇开合,声音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最终她不得不辞职。

她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有一次她生气,把几个月大的树儿放在地板上,拧开奶瓶,把整瓶奶倒了下去。小孩呛到,她吓坏了,惊觉自己的失控。

朱矛矛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她为产后抑郁。

树儿四岁那年,一个夜晚,她吞下二三十粒镇定剂。“当时也不是想自杀,只是很想逃避,想睡一场很久很久的觉。”

这种逃避似曾相识——大学毕业那年,同学们忙着考公、找工作,她却不愿点开招聘信息。上班后,频繁跳槽,一有压力便失联。她知道自己“肯定有点问题”,至少是抗压能力很差。

2018年,朱矛矛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母亲一样的病。

她第一次真正理解母亲的痛苦。她服的很多药跟母亲是一样的,承受同样的副作用:体重暴增、嗜睡、恶心、停经……她意识到,母亲是靠牺牲身体健康,换来情绪的稳定。

她开始定期做心理咨询。一次,咨询结束后,医生建议她,带树儿去看看儿童自闭症专家门诊。

她下意识地反驳,“我的孩子没有自闭症,幼儿园老师说她就是有点活泼好动而已。”

树儿

在朱矛矛眼里,树儿是个十足的“虎妞”——皮肤黝黑、身体敦实,总爱哈哈大笑。

她给女儿起了许多绰号:“土肥圆子”“老坛酸菜妹”“白云”……她几乎上瘾似地晒娃,朋友圈俨然成了树儿的成长相册。

树儿确实“与众不同”:3岁还在喝奶粉;近4岁才戒掉尿布;4岁了还分不清“你我他”;快5岁,说得最长的一句话也不过五个字;从1数到100怎么也学不会。

朱矛矛总觉得女儿像小时候的自己。她说话晚,两岁才会喊“爸爸妈妈”。她以为,只要等等,树儿总能学会说话的。

幼儿园老师反映,树儿中午从不午睡,上课不听指令,基本不听讲;她热衷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转动手腕;树儿拒绝别人参与她的游戏,也从不主动找其他小朋友玩。

2019年12月,树儿5岁时,确诊了轻度自闭症。

那一刻,她的世界沉了下来。女儿还是那个女儿,但她的爱变了,“混进了怜悯、嫌弃、鄙夷、内疚、愤怒……的情感。”

那些曾被视为可爱、与众不同的行为,此刻噼里啪啦地炸裂开来。“曾经治愈我们的哈哈大笑,一下子变成了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树儿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没有确定的答案。

据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孤独症孩子的出生概率已经达到近1/100。

对朱矛矛而言,这个统计学数字变成了百分之百的不幸。

丈夫开始责怪她,认为她怀孕时咖啡喝太多,导致孩子“生坏了”。甚至指责她,“你欠树儿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她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是自己的家族基因“不太好”,才导致了树儿患上了孤独症。

接触自闭症康复机构初期,朱矛矛被一种绝望氛围裹挟。“新手”家长们聚在一起,唉声叹气,话语中尽是灰暗。她也陷入“我的孩子是不是残次品”的自我审判中。

她放下了对“正常”的执念。所谓正常,不过是多数人制定的标准答案。而她们母女,或许本就不在标准之内。

得知树儿患有自闭症后,身边不少人劝她再生一个“好的”。

她和丈夫达成共识:绝不生二胎。她说,这对第二个孩子不公平,凭什么一出生就要承担照顾自闭症姐姐的责任?

“病态的”母爱

日子过得有点慌。

医生说,0至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黄金干预期,要尽快开始康复训练。这是一场持久战,不仅需要树儿的努力,更需要整个家庭的倾注。

树儿成了一个“碎钞机”。单康复费用,每月就7800元,残联补贴2400元。

关于康复投入,朱矛矛和丈夫始终意见不一。丈夫认为:“钱应该存着,将来留给她当后路。”而朱矛矛坚持,哪怕借钱,也要让树儿坚持去康复机构。

2018年,朱矛矛躁狂发作,开始冲动消费。她人生中的第一笔贷款,就是为缴康复费。到2023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利息一度高达每月1600元。夫妻因此频繁争吵,关系如履薄冰。

生活成了一根紧绷的弦,她站在上面,摇摇晃晃。

树儿小时候

她和丈夫在教育方式上存在诸多分歧。

树儿爸觉得没必要报兴趣培训班,朱矛矛却坚持让树儿尝试舞蹈、游泳、画画……她坚信艺术是有疗愈效果的。

从2020年起,她每周五放学后接树儿去上美术课,周六上午送去音乐疗愈。树儿跟不上团体进度,她就咬牙坚持一对一画画教学。尽管树儿爸嘴上常念叨“画画没用”,每期学费,他还是照付。

2022年,树儿的拼贴画《去月亮上滑滑梯》获得国际奖项。画里土豆小人儿、黄瓜小人儿、胡萝小人,飞翔在法国万斯城堡上空。

这幅作品,不仅被法中交流协会收藏,还曾在卢浮宫展出。

树儿的拼贴画《去月亮上滑滑梯》

朱矛矛几乎是独自带大了树儿。

从早教到幼儿园、小学,再到康复机构与兴趣班,她事无巨细地负责每一个环节。丈夫则承担家中的经济重担。

2024年春节,朱矛矛双相抑郁急发,连续五天无法与树儿共处一室。孩子看动画片、反复提问,这些原本再寻常不过的举动,在她耳里却像噪音,震耳欲聋。

丈夫接手照顾树儿一个月,父女关系意外升温。她开始反思以往养育树儿的方式是否存在“丧偶式育儿”的问题。

她回想起自己的母亲——一个能量十足的“超级妈妈”。

朱矛矛读小学时,母亲是家委会的常驻成员,跟老师关系很好,用无穷的精力和人情世故为她筑起透明温室。

一直到初中,母亲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随叫随到。“这种过度保护也让我失去了很多。成年后,我发现自己无论社交还是心智都不及同龄人。”

在物质生活上,母亲对她无微不至,几乎有求必应。但这份关爱背后,夹杂着强烈的占有欲——母亲曾偷偷复印她的日记,分发给亲戚传阅。

这种越界的”关心”,让她从小就对母亲紧闭心门。

树儿爸教树儿打麻将

如今,轮到自己做母亲,朱矛矛刻意走出了与母亲相反的养育之路。

她坚持让树儿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洗衣物、洗碗、做简单的饭菜、整理玩具……她希望女儿的生活能力足够强,哪怕未来无人照料,也能维持起码的生活质量。

她也尽可能用真实的情绪回应树儿,不会强撑“完美母亲“的形象。难过、生气、焦虑……她都会坦白告诉女儿。

2021年,树儿康复训练一年后,有天朱矛矛在家里哭泣。树儿看着她的眼睛很久,然后说:“妈妈不哭,哭不好。”

这句简单的安慰,是孤独症女儿给她的第一个情感反馈。

和女儿一起上小学

2022年9月,8岁的树儿入读家附近的一所小学,朱矛矛决定陪读。

“一方面,是想了解现在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看清楚树儿和她班里的同学到底差距有多少;另一方面,是想给其他孩子当保姆,讨好其他小孩,帮助树儿在学校交到朋友。”

陪读第一学期,她几乎天天“开发布会”。

课间,孩子们围住她,追问不休:她为什么每天在学校?孤独症是什么?树儿生来就是这样吗?树儿为什么随身带玩偶?树儿为什么总爱笑?

树儿带着玩偶上学

树儿的智商评估结果是62分,其中抽象符号理解与逻辑运算得分为0。普通孩子的智力下限是75,小学阶段若想不吃力,需达到90以上。

她和丈夫达成共识:学业目标仅设定为掌握基础生存技能——会查字典、识字、能算零钱足矣。

一年级下学期,树儿第一次参加语文考试,全班孩子都在猜她能得几分。成绩出来,她考了4分。“这次4分,下次考5分就是进步。”树儿的同学鼓励道。

辅导女儿功课时,朱矛矛常被气得哭笑不得。树儿的理解角度常常出人意料,带有典型的孤独症特征。

她试图向女儿解释清明节的意义,以及死亡的概念。

“假如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怎么叫爸爸妈妈,我们都听不见了,也不会动了,你会做什么?”

“我就可以一个人玩拼图了。”

“爸爸妈妈死了,你会去上坟吗?”

“我讨厌爬山。”

树儿学轮滑

小盛,是个好奇心重的孩子,隔三差五地问朱矛矛孤独症的问题。

有一回,他问道,“树儿是疯子吗,是傻子吗?”

这些字眼像刀子,刺痛了朱矛矛。她告诉小盛,树儿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只是心智发育迟缓,学得慢、长得慢。“疯子和傻子是骂人的话,正确的叫法是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人士。”

小盛被她的认真威慑到了,从此没有再说过那些词。

三年级时,树儿在小操场树林里不小心弄坏了宣传板。小盛特地来找朱矛矛:“阿姨,你不要骂树儿。她后来去小树林想把宣传板修好。千万别骂她啊。”

树儿的画《斯万堡的餐厅》公益项目义卖作品

体育课上,所有孩子都需要训练跳绳。

树儿跳绳无法连续跳两下。班长小汪急了:“阿姨,你不能放弃树儿啊!她跳得太烂,会拖全班后腿的,必须加练!”

朱矛矛秒怂,把这任务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小汪。没想到,小汪格外认真地对树儿展开一对一特训,一遍遍拆解动作。整个一年级时期,几乎每天都监督树儿打卡练习跳绳。

如今,树儿可以每天跳绳 300 下,一次性连跳平均达到 50 下,还学会了单脚跳、车轮跳和开合跳。

朱矛矛打心底感谢小汪。这场特训让她确信,树儿是教得起来的。

陪读结束后,朱矛矛写下了陪读日记。

今年出版成书《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

二年级时,朱矛矛撤出陪读,树儿开始独闯普通孩子社会。

她不再担心树儿会遭遇霸凌,反而担心女儿“被过度包容后摆烂”。课前准备什么书,同学会提醒;没带餐具,总有人掏出一次性筷子递给她。

“树儿在家都过不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学校倒过上了。”

班上有一个特殊小孩,对其他孩子意味着什么?也许不仅是被迫接受,他们还开始明白,“她和我们不一样,但是没有关系”。

在融合教育的试验场里,树儿就像一面镜子。

陪读这一年,朱矛矛深刻感受到:公立小学的融合教育对孤独症孩子康复至关重要。孩子在同龄人中逐渐建立的社交能力,是任何康复机构都无法替代的。

随着课业难度增加,树儿转入特殊学校也许是迟早的事,她想。但在国家还没有禁止融合教育前,她珍惜每一个让树儿与普通同龄孩子碰撞的时刻。

她和树儿爸不懂什么自闭症康复理论,但他们始终相信一个朴素的道理:

孩子从同龄人身上学到的,会比从大人那里学到的更多。会玩、肯玩的孩子,不至于太糟糕。

解药

“我没有抱怨过命运,我是那种后知后觉的人。”朱矛矛说。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里,有一个老头叫中田。童年时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了记忆,也失去了大部分智力。中田关上了现实世界的大门,变得木讷、简单、谨小慎微。他的影子,只有常人的一半。

朱矛矛给自己取的网名就叫——“只有一半影子的人”。

她是顺着命运走的人。父亲自杀、母亲躁郁、女儿自闭、债务缠身,这些常人眼中的不幸,她一一接受并解决。“只是这一切集中发生在一个家庭里,显得有点戏剧性,有点狗血吧。”

某种程度上,树儿的孤独症成了治愈她双相情感障碍的解药。

树儿穿着朱矛矛结婚时的婚纱

成为母亲的这些年里,她也开始逐渐理解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她依赖母亲,却并不真正尊重她。在她眼里,母亲只是父亲的附属品。

父亲是厂里的副总,母亲也在同一家工厂工作。她一直觉得,母亲之所以能干得顺利,是因为有父亲在撑腰。哪怕她内心喜欢母亲,也总觉得,母亲只是“当妈妈”这件事做得不错而已。

长大后,她对母亲有过误解,也有过恨。直到自己确诊和母亲一样的病,才意识到,母亲的自我要求太过苛刻,长期压抑的情绪最终爆发,到了极限。

谁也不曾真正懂得母亲。“她想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在家要贤良,在外要上班,事事都想做到最好。”

2021年,母亲确诊阿尔兹海默症。那个曾经雷厉风行的女性,如今走路都有点歪歪扭扭。阿尔茨海默病让母亲的认知开始退化,也让母亲变得安静,躁狂期明显减少。

母亲退回到家这个小小世界里,几乎不再外出。

如今,她对母亲有同情,但更多的是尊重。“我不能只把她当成一个渐渐失能的老人,我要先去尊重她,再重新照顾她。”

树儿看梵高展

“精神病人就不应该结婚生孩子。”这样的指责朱矛矛听过太多次。

她想说,精神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有精神障碍的人,是可以带着疾病一起生活的。只要一家人想办法团结一点,日子总可以过下去。

如今,树儿已经11岁了。治疗起效,她能说完整的句子,绘画作品还在国际比赛拿了奖。她个头高高的,有些微胖,长成了三年级的大孩子。她的眼神依旧清澈,笑起来依旧治愈。

这个曾经连”妈妈”都说不清的女孩,如今成了朱矛矛的生活小助手。她会收碗筷、洗衣服、扫地、倒垃圾、下楼打酱油。

当朱矛矛在使用精神类药物,感觉体力不支或者躯体化症状严重的时候,树儿会帮她拿各种东西,甚至帮她穿袜子。有时看她太累了,树儿会说:“妈妈你去睡觉。”然后静静地陪在一旁。

树儿和外婆,保持着特有的亲密。

每晚,朱矛矛分好药后,树儿会将药和水送到外婆房间。她在墙上乱涂乱画,外婆从不生气,反而夸她“有艺术气质”。无论是画画班里认认真真完成的习作,还是在家随手涂抹的潦草之作,外婆都一张不落地收进文件夹,在背后记下日期。

母亲总提醒朱矛矛:“你别老骂树儿笨,她很聪明,一点也不笨。她随你,从小自尊心强,骂不得。”

树儿

她把退休金交给女儿,“我每个月给你三千块买菜。妈妈以后去不了菜市场了。”

朱矛矛回想起,十五年前,她第一次去精神病院看望母亲。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母亲,在病房的洗手间里给她倒了一杯水,小心翼翼地递过来,说:“妈妈以后可能照顾不了你了。”

那时她只感到悲伤,现在才明白,这杯水从未停止流淌——从母亲到她,再到树儿。

THE END
0.认准这131家!潍坊市公布备案托育机构名单|安丘市|寿光市|山东|6爱儿群托育(潍坊)有限公司 新华路1421号玫瑰园 13258083218 7.潍坊市盛世未来托育服务有限公司 民生东街369号虞景嘉园 15866140011 8.新吾幼托育中心 新唯艺婴幼学苑 13853649333 9.潍坊市唯嗳一号托育服务有限公司 樱前公馆 18563618790 10.潍坊大有梧桐树托育服务有限公司 大有·梧桐树幼儿园 13355365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QY9TXWQH9:72G]S\7mvon
1.马桑树儿搭灯台(图文)贺龙的堂弟贺锦斋是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他与妻子戴桂香的凄美爱情故事,就融汇在一首著名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里。这首缠绵悱恻的桑植民歌背后,确确实实有一个凄美又凄婉的感人爱情故事哟。 马桑树儿打灯台(哟嗬), 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jvzquC41yy}/onnrkct/ew45cc8wt@6
2.38女王节3月6日:李佳琦、薇娅、烈儿、雪梨直播爆款预告清单3.616、乐乐趣宝宝入园准备早教书,¥145/4本 剧透口令: ¥aqvRczbnQVD¥ 17、童年时光钙镁锌液体钙47330.1 KK树儿童雨鞋男童女童防滑水鞋宝宝雨靴 剧透口令:¥MMbYczbaDQ0¥ 31、曼龙可折叠儿童地垫,¥13842.1、美赞臣进口港版安儿宝A+配方奶粉3段(1-3岁)1800g 剧透口令: ¥gSk5cz0GNoK¥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B;366>8;8
3.2025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因素家庭收入水平提高随着全球中产阶级的扩大,家庭对婴幼儿教育投资意愿增强。高收入家庭更倾向于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包括国际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以期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推动了高端婴幼儿教育市场的增长,也促进了整体市场的扩大。社会对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视全球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65B=:20nuou
4.“大手拉小手,一起去秋游”—2020年阳光树好儿郎学堂亲子秋游活动11月14日阳光树好儿郎学堂组织了亲子秋游活动 第一站《小小飞行员》,去探秘航空基地,近距离触摸直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此情此景, 爱了! 。 00:32 小小的飞机在天空中飞翔,带着我们宝贝那颗兴奋而1、情商蒙氏早教日托班 (1岁—4岁) 精英日托班(4岁~7岁) 学前班 2、阅读培育课(6月~7岁) jvzquC41yy}/onnrkct/ew45;f679?=
5.0【#婴幼儿# #0-1岁婴儿早教故事5篇#】早期教育对婴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0-1岁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早教故事可以让宝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0-1岁婴儿早教故事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长们,让宝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689?90qyon
6.儿童诗爱在祖母的牙齿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童诗教学第六单元:诗的写法(三) 七、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 1、如果我变了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id3>874:
7.《芳草》2023年第6期钱幸:收藏家新作品街道书记们爱往老百姓中间扎,找问题就地解决。大夫们怀疑他是穿便衣过来搞民意工程的什么书记。如此老牛家三面墙一面堂屋,天井里一棵枣树,挂的果子隔会儿就噗哒噗哒往下落。土坷垃地上搭一床草席,草席阿奔好像听到刺啦一声,那是在看到小树的眼泪后,心里碎裂的声音。 小树回去后不多时,阿奔休了假,回家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644;5d6;9533352:9;6;>/j}rn
8.《噗噗噗(精装绘本)爱心树童书宝宝儿童幼儿园早教启蒙读物绘本爱心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噗噗噗(精装绘本)爱心树童书 宝宝儿童幼儿园早教启蒙读物绘本爱心树绘本童书收藏 ¥ 累计评价0 降价通知 -+ 加入购物车jvzquC41kvkn0si0eqs03<;638?479:0jvsm
9.语文七年级上册1—2单元复习资料本文围绕“读书好,多读多,读好书”这一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 (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其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作了比较。 (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 (3)回忆了幼时jvzquC41yy}/qq6220ipo8~wygt03<>3:3=/j}rn
10.步步惊心丽:树儿呀,我是真的爱你步步惊心:丽解树回到现代通过画像记起自己在古代的一切,哭着对画里孤独的四王子说“很抱歉,把你一个人留在了那里”,四王子回头对天空说“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一定要找到你,我的树儿” …… 即使要重刷几遍都可以,剧里的插曲都很应景很好听,四王子与解树之间的爱情。真的深入我心。爱你就是眼里只有你…… jvzquC41o0jpwkfp0eun1vtxkg5sgngy1>68B;871
11.【成都孕婴幼用品地图】成都孕婴幼用品大全,成都孕婴幼用品分布图爱儿乐婴童SPA水育早教乐园 | 爱儿美(西江店) | 爱儿母婴平乐旗舰店 | 爱儿母婴生活馆 | 爱儿爱满格童装 | 爱弥儿国际母婴护理中心 | 艾米尔欧韩童装馆 | 爱米妮母婴用品 | 爱慕儿童 | 爱母婴jvzquC41rqo/ojudct4dqv4ejgthf~47645
12.物业小区活动策划(14篇)3、主办单位:xxx物业金牛服务中心 4、协办单位:xxx国际健身俱乐部、xxx太极养生研究所、xxx武警中队 5、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周日)19:30~21:30,活动当天早上10:00xxx健身相关人员进入小区布置活动现场并开展宣传活动。 6、活动地点及主要内容:活动在xxx小区内小广场举行,主要内容以健身项目表演、业主现场身体测试jvzquC41yy}/{~|gpoo/exr1hctxgw4jwqjppphgjwg05A:3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