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教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村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村居》)

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四、学生创作

(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绝句》

活动内容:

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_@我是分割线@_@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板书课题)

二、交流分析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

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小组讨论: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2、交流汇报小组讨论意见,使其他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为古诗配画的兴趣。

3、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为《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构思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

(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①先画出主题与背景的轮廓。②然后分层次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4、欣赏教材上的古诗配画,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些古诗的配画吗?看完书上的古诗配画以后,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古诗配画?生:想。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古诗配画?

2、互评: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谁的作品,哪个地方修改一下会更好?

七、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收获?

2、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可以探索、尝试用其它新形式来表现古诗配画。如:剪纸、泥塑、水粉画等。或者把你这节课的感受与收获用文字的形式写进日记里。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2、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柳》(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咏柳》)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17课(46—47页)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5、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6、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重点:

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片的位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思路: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古诗吗?

那好,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男女赛诗会,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从同学们清脆的声音中,踊跃的态度上,老师看出了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了。大家知道,我国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每幅画对应着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让我们把对古诗的喜爱化作动力,共同学习制作古诗配画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型赛诗会、课件欣赏,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进行整合所创造出来的魅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勇士闯关。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诗,并打开。

2、小勇士闯关。

第一关:插入图片。

①自主探究。

我们怎样在古诗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②同学交流,解疑答惑。

③巩固练习如何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第二关:调整图片大小。

我们已经将合适的图片插入到了古诗中了,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如何将图片调整到我们满意的程度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交流:①单击已插入的图片,这时的图片被选中,看看图片边缘有什么变化。②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的小方点,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③分别拖动双箭头指针,图片发生什么变化?将图片调整为合适大小。

巩固练习:改变图片的大小。

第三关:调整图片位置。

根据图片的特点,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上面,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侧面,怎样将古诗与画融为一体,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画的位置呢?

再次自学P47的内容。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3、完善自己的作品。

经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老师布置给大家的小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你还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拦路虎都被我们消灭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美化装饰自己的作品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培养学生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展示作品。

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些组的作品,发现他们做得可真漂亮!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布置作业,寄予希望。

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欣赏名句,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漫步于学校的古诗长廊,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课下,请同学们自选一首古诗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语体现了本节课的完整性,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对学生的祝福,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信心。]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掌握图片编辑、设置图片格式等基本操作,但部分同学版面不够美观,应让学生多看语文课文中的图文混排版面,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咏鹅》)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

(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3.联系实际生活、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无”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哪个季节才会有呢?

2、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带去掉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借助图片了解“浮萍”。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4、讨论: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首”“”。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首”“”。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布置作业

1.把《池上》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充满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带去掉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教师: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我们读一下前两句诗,都有什么景物?后两句呢?

5、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起尽情朗诵吧!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无”“树”“爱”“尖”“角”。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无”“树”“爱”“尖”“角”。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布置作业

1、把《小池》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春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风》)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二、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

(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师范读古诗一遍。

2、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配乐朗诵古诗。

4、用动作来表演古诗内容。

活动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次活动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活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让幼儿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在尝试朗诵古诗的时候我也采用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兴趣跟着整个活动的流程走,对古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草》。(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草》)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3、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四、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THE END
0.给幼儿园小朋友的36个启蒙汉字图鉴1 人 2 日 3 月 4 山 5 水 6 火 7 木 8 林 9 森 10 大 11 小 12 羽 13 竹 14 门 15 云 16 雨 17 井 18 草 19 土 20 田 21 苗 22 伞 23 石 24 口 25 手 26 耳 27 目 28 禾 29 刀 30 弓 31 象 32 羊 33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73286214>5:@85a374;A7297>/uqyon
1.【心田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孩子启蒙的“家”心田——创办于2018年,秉承国际早教 托育启蒙教育体系――先爱孩子,再传授知识”,让幼儿在自然友爱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模式:蒙台梭利教学, 让孩子远离喧闹吵杂的大班级化 ,享受15人班级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风靡全球180多个国家,这就是国际蒙特梭利教育!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最符合孩子生命本能发展的教育! jvzquC41yy}/onnrkct/ew45ektwxx
2.北京6+1礼仪品格教育示范园――快乐宝贝幼儿园2021年春季新生报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快乐宝贝幼儿园垛庄校区哈佛园设计的课程有:礼仪品格教育 儿童全脑潜能开发 北京童心童画 奥尔夫因为 童乐泥塑手工 绘本阅读 安吉游戏 益智速叠杯等,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尊重赏识每一个孩子,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jvzquC41yy}/onnrkct/ew45egj4y={
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创意计划十篇1、严格把关摘抄质量。 摘抄质量包括:内容、字数、字迹。内容可以涵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优秀的文化结晶和智慧心语;字数每日不能少于200字;字迹必须工整大方。每周检查不合格者,将批评惩罚。 2、摘抄形式不限。 鼓励摘抄完毕之后写“心得体会”;鼓励从词汇积累、名人名言、优美语句、文化思想、古今诗文等多方面jvzquC41yy}/z~jzkng/exr1fqiy1ncqz{fnrzpkctkk‚zygppjcx}wgenvcwl{kloiwj3jvor
4.汉字启蒙的第一位老师,掌握这些方法,轻松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与能力🐽好妈妈是孩子汉字启蒙的第一位老师,掌握这些方法,轻松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与能力🤢小 进入小 1💫️男男 欧美 1🥟欧美做受 高潮a 1(V11.17.13)🅰️好妈妈是孩子汉字启蒙的第一位老师,掌握这些方法,轻松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与能力🍸jvzq<84j70}pzrsie0ipo8ytwn03:6216793>9a39:2;7mvo
5.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3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多个,会写其中的100多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qpm{wxokjwggcw|gp1pjcx}wgiuoiƒzglknvc872426649724368a;89;:;40qyon
6.【金阳光多佳教育】拼音识字篇虽说“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但最终汇成的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汉语。要想学好汉语,最重要的就要从汉语拼音做起,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汉语拼音的使用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使用汉语拼音的人群中,汉语拼音使用水平低下,错用、不会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学习汉语拼音最好的阶段,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学习jvzquC41yy}/onnrkct/ew45jj|62ƒl
7.开笔启智,立志树德,——烟台开发区第十一小学一年级六班开笔礼1. 正衣冠——古人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所谓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穿戴整齐、洁净,能展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正冠――整结――拂袖 2. 净手静心 已正衣冠,净手净心。在洁净的水中,洗涤双手,让沾染的污渍随水漂走,留下一片清净、明净、洁净,手中无尘,方能静心。希望同学们能jvzquC41yy}/onnrkct/ew45uks6;:o
8.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一、识字教学审美化的依据 1.汉字的审美特征 汉字本身是具有很高的美学造诣的。汉字讲求分布的对称,然而又不失灵动,汉字有繁有简,笔画繁复的汉字必然结构紧凑,笔画简单的汉字几何线条明朗、落落大方。无论在哪种文化中,文字的书写都讲求规范、美观,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最后能演变成一门经久不衰的艺术――书法,这不仅jvzquC41yy}/{xzhcdobq7hqo1nbq€jp15?58<3jvor
9.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5篇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lrmwc1<5:?<20jznn
10.高效学习汉字的方法精品(七篇)1.字音类聚,对比识记。 字音类聚是指一族汉字在字音蕴涵上同含一个母体字,由这个母体字的字音类推其他同族字的字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中声旁提示读音的特点。我校杨姗姗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丁丁冬冬学识字”中的《青蛙与蜻蜓》时,课前制作微课――《有趣的汉字“青”》。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这么多长得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5=:9;3jvor
11.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全11篇我国古代一些学者就很重视诵读的作用。梁启超认为:“儿童识字之始,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三字经》就具有了歌谣的特点。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jvzquC41{z{z7kcdkgp0lto0et0jjtygp5:;:=0jvsm
12.发展心理学五0赞1回应 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 2、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4、认知学说――语言是一种认知功能 代表人物:皮亚杰 观点: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源于智力并随认知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869=>2266
13.农村学校低年级识字教学8篇(全文)(远)每节语文课开始时开展五分钟的“识字游戏”。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的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种。a.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火车开动的“呜――喀嚓、喀嚓”的声音,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b.登山。准备一座大山,读对一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czn>lz@m0jvsm
14.识字教学经典案例范例6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授课人主持的校级课题《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阶段性成果,为适应微课教学需要,遴选其中“象形字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部分内容设计而成,属于跨学科教学。 【教学目标】 1. 感受象形字的直观、魅力,喜欢象形字。 2. 感知象形字的3个特点。 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448=987mvon
15.拼音学习材料通用12篇“2+2+W”外语课――在低年级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持久不够、遗忘过快的现象。鉴于此,学校可将常规课程设置的“每周的三节外语课”革新为“2+2+W”模式:即每周2节40分钟的常规课+2节15分钟短课+1节10分钟微型课。在学生学习英语课时间总和不变的情况下,这样长短累计,算起来有五次外语课,每天jvzquC41ovmel‚3zwgyiw7hqo1nbq€jp14>76;3jvor
16.百家姓通用12篇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训诲劝诫辑要》之一《蒙学――启蒙的课本》为底本,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作了初步的探讨。“三百千”的版本很多,用字也各不相同。如岳麓书社《传统蒙学书集成》所收《三字经》的用字字次为1123个、字为529个,《百家姓》的用字字次为472个、字为435个,《千 jvzquC41dly0zguj{/exr1jcuxgw45479/j}rn
17.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篇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jvzquC41o0vynsok0ipo8okcqgo1€zpkctkk87643>197mvon
18.妈咪爱婴网妈咪爱婴网为您提供丰富的育儿知识,早教知识,胎教知识,宝宝,儿童,幼儿园教案,儿歌,动画片,孕妇知识,FLASH儿童动画等,妈咪爱婴网,育儿专家!jvzq<84yyy4cck~8334dqv4
19.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推荐7篇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棉、杉、桂、壮、化”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jvzquC41yy}/zrsfg5<60lto1lobq|mkzkteg8737:?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