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儿歌教学的论文(精选篇)

摘要: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儿歌教学;诵读;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盈着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强化诵读,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和内涵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形式来再现儿歌所蕴含的美。

如教学《秋天到》(二年级上册):“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橙橙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可以先让学生大声诵读,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诵,学生眼前似乎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田野画卷:雪白的棉花,翠绿的大豆,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丽和自然。

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下来,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中,真切的感受儿歌的内涵美,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诵读儿歌,教师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如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拼读儿歌,解决生字新词。

认识儿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儿歌的内容;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儿歌,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意目标:通过对儿歌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性情,进行养成教育。

确定了训练目标,再根据儿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考虑诵读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比如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老师范读、引读,轮读,赛读,配乐读,配动画读,配视屏读等等,每一遍诵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2.创设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儿歌

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歌的不同艺术形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游戏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课文中有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这是一首典型的游戏歌,节奏欢快鲜明,动作性强。

教学这首儿歌,可以用游戏法,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一边拍手玩乐一边说儿歌,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会不知不觉的记住儿歌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统一游戏动作,还可以激发孩子游戏时的兴趣和快感,寓教于乐。

再如《拼一拼》(一年级上)“三个圈圈,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这首儿歌虽然不是典型的游戏歌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法,让学生边读儿歌边用手势做动作,然后再动手玩拼图游戏,拼出图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套用儿歌的语言去描述,通过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其语言能力。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儿歌是教儿童认识动物的尾巴,所涉及的动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课本中有插图。

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

可以让学生先看插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儿歌的内容中来,然后再采取问答的方式。

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如“谁的尾巴长?——猴子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然后再连问连答,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因此,教学这首儿歌,老师只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就行了。——问答法

类似这样的儿歌,还有二年级上册的《谁和谁好》、《“红领巾”真好》等,教学时采用问答法,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能给小学生带来游戏的愉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儿歌,学到知识。

另外表演法。

通过动作、表情、神态或声音表达出儿歌的内容及感情,这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儿歌适合于表演,如《影子》、《小花鹿》、《走山路》等。

一年级上册的《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她顽皮地说:''我是冬天。

''”教学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将儿歌作为剧目,指导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分别让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艺术形象,变课堂为舞台,学生们扮演角色纷纷亮相,通过动作、神情、和语言的表演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儿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形式,会散发出钻石般璀璨光芒。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歌教学【2】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们接受的教育全来自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儿歌作为一种较易被“吸收消化”的文学形式,其教育方式,策略的巧妙设计,都决定了幼儿对儿歌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儿歌教学;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幼儿的思维正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亲近的同伴交谈,说话连贯性的比例逐渐上升,但还不稳定。

儿歌,曾给我们的童年带去了很多的欢乐,简单易懂的儿歌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够快乐又有兴趣地接受儿歌,教师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幼儿徜徉在儿歌天地中,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在考虑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实际水平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下,我在儿歌教学的时候注重以下几点:有交流、有结果、可表演、有创造。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味提出个人的观点。

一、选择适宜的儿歌作品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儿歌是众多文学作品中较浅显易懂的一种形式,而且儿歌往往结构短小生动,想象丰富,节奏优美,便于孩子进行最初的语言学习,又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为幼儿进一步发展语言奠定基础。

因此在为幼儿选择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幼儿的语言水平。

幼儿园的孩子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他们喜欢滔滔不绝地来跟你叙述许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但往往断断续续,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字词简单,通俗易懂的内容,便于幼儿的理解与学习。

2.注重生活化和儿童化。

幼儿的学习是跟他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他们的经验来自于他们的生活。

生活化、儿童化的儿歌使幼儿觉得亲切,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抓住幼儿的兴趣与热点。

幼儿对动物十分感兴趣,我们就在选择儿歌素材时,选择了许多动物题材的儿歌,有《虎和兔》、《小老鼠看电视》……

4.注重趣味性。

一些诙谐幽默的儿歌,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往往在欢笑声中就轻松学会了,并且会边笑边跟伙伴们、大人们说。

我们选择了《五只猴子荡秋千》、《打喷嚏》、《老虎坐上火箭炮》等儿歌。

二、快乐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1.儿歌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我们班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有些幼儿会出现挑食的情况。

《吃饭咯》这首儿歌就充分发挥了作用,每当阿姨开始分发午餐时,孩子们都会说:“吃饭咯,吃饭咯,大家吃饭咯。

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咯。

你高啦,我高啦,大家长高啦。”他们会说得特别高兴,饭菜也会吃得特别香。

我和孩子一起尝试把生活情节中的内容放进儿歌里,如:漱口、洗手等一些常规的生活行为,孩子们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念着相应的儿歌,使儿歌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样,孩子们不仅轻松地学习了儿歌,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2.儿歌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快乐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流,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所以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的本领记忆最深刻,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动静配合,而且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

3.在情景中进行儿歌学习。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并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在情景中进行学习,且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学习儿歌《秋天到处走走》的时候,我先让孩子们找秋天的景色,并且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同伴们分享,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在接下来的仿编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他们在蓝天白云,落叶纷飞的情景中进行创编活动,果然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创编出了许多精彩的儿歌。

三、幼儿在儿歌学习中语言水平得到了发展

1.儿歌学习促进了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发展。

儿歌短小精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全神贯注地聆听才能知道儿歌的内容,并理解儿歌的意思。

倾听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儿歌学习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倾听习惯,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2.儿歌学习促进了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热点以及儿歌的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

通过儿歌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生活化的儿歌,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等,也让孩子们在互动性的儿歌游戏中,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3.儿歌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儿歌的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儿歌留有仿编和创编的空间,孩子们在此类儿歌的学习中往往对仿编、创编的部分非常感兴趣,他们常常会编出一些让大人们吃惊的内容。

儿歌《家》中仿编部分孩子充分想象,思维产生了碰撞,众多的灵感迸发,达到了创新的效果。

他们还会将儿歌里学到的字、词、句子运用在讲述活动或自己的生活中,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主题,恰当的方法,不仅能引发孩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教学必须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条件、机会、环境,“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孩子对生活体验的反映,让孩子如何快乐地徜徉于儿歌学习中,是教育者应该不断总结和实践的。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3】

【摘要】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贴进生活,形象而富有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

【关键词】儿歌;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新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纯洁无瑕,令人喜爱。

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能尽快的溶入到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贴进生活,形象而富有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

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认知特点,我自编并借鉴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

来帮助孩子们学拼音、学汉字,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

2 巧用儿歌进行组织教学

低年级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一年级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欠缺,课堂上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举止,让老师措手不及或大伤脑筋。

一堂课四十分钟,既要向课堂要效率,又要向课堂要质量,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巧用儿歌组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既活泼又井然有序。

如上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背一背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坐正看前方”、“头正身直肩要平”,让孩子在儿歌的熏陶下自觉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再如在课堂中还可以随机穿插一些儿歌似的口令,如:“一二三四?,坐好姿势;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还可以进行师生问答式的儿整理课堂,如:“请你照我这样做?”、“我就照你这样做”;“小嘴巴 ”、“不讲话”,“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听声音”。

同时还可以把儿歌与律动结合起来,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伸伸手,弯弯腰,我们来拼音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巧用儿歌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 巧用儿歌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如果死记硬背地学拼音会让学生觉得很乏味,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我充分采用了儿歌的形式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拼音,学生们个个趣味盎然,在儿歌的海洋中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拼音宝宝。

2.1 巧用儿歌,帮助记音:

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这样在欢乐的吟唱中将拼音宝宝的音牢牢植根于学生脑海之中。

再如教学后鼻音时,教师如果机械地从发音方法讲述,学生不但听的茫然,记忆也不会深刻。

反之,为四个后鼻韵母巧编儿歌:一只山羊n n n,一盏台灯en en en,一只老鹰in in? in,一口闹钟on? on on。

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寓教于欢乐之中。

2.2 巧用儿歌,帮助记形:

拼音字母中,有一些字形非常相似,难以掌握,如b d p q,教学时如果利用儿歌进行比较学习,就能突破难点便于记忆。

“左下半圆d d d,右下半圆b b b,左上半圆q q q、右上半圆p p p”。

这样学生把四个抽象的字母化为具体形象的记忆,增强了记忆效果。

对于四声,很多孩子也总区分不开,老师也可以编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如:“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再配上手势动作,效果会更佳。

2.3 巧用儿歌,帮助标调:

①i的标调有些特别,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式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进而出现标调错误。

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

为更好的掌握这一标调规则,我又教给孩子们另一个知识――西方人爱戴帽子。

在与熟人,朋友相见时,总是先摘下帽子,深深的鞠上一躬,再互相问好。

在了解了这一知识之后,我指名让两个孩子上台表演小i见到客人摘帽鞠躬的样子,其他孩子给他们的表演配以儿歌和手势。

热闹的气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内涵。

②在学习复韵母时,到底应在哪一个字母上标调,学生总是犯迷糊。

怎么解答这个难题呢?我让孩子动起来,拍手唱起标调儿歌――“有a标a上,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短短的一句话,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他们学得很快乐!

2.4 巧用儿歌,区分形近字母:

形近字母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光凭说教学生易忘易错,利用儿歌学生就不会轻易混淆:“伞把朝下t0,伞把朝上f。

正6b,反6d。

正9q,反9p”。

2.5 巧用儿歌,熟记拼写规则:

如ü 和 j、q、x 的拼写,可利用儿歌: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j 、q 、x,三兄弟,从不和 u 做游戏。

总之,用一首首生动的儿歌去传递拼音,既能达到学习拼音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巧用儿歌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识字,巧用儿歌教学不愧为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夹夹牢,夹子站好来来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编成顺畅、高雅、通俗、简洁的顺口溜进行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再如教学形声字“清”时,因“青”的构字率很高,可以编成儿歌“青字加言组成请,客人到家我说请;青字加目就是睛,繁星闪闪眨眼睛;青字有心就成情,天天上学好心情;青加三点变成清,小河弯弯水清清;日出东海天气晴,池塘点水小蜻蜓”。

把“青、请、情、睛、晴、清、蜻”等都编进去了,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复习了“情”字,还同时学会了“请、晴、睛、蜻”,令识字活动妙趣横生。

一些会意字也可以根据字形来编顺口溜儿歌,如:一木是树,二木成“林”,三木成“森”;上不成,下不成,“卡”在中间多烦心;两个娃,一般大,土堆上坐学文化;上边竹,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左树木,右眼目,心里“想”着就记住。

编成了通俗易懂的儿歌,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汉字不再是一件难事。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孩子们找出识记形近字的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特点,编创出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加强对形近字字音的区分和识记,初学“那”和“哪”,孩子们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字的读音。

于是我引领孩子们找出他们的异同――后一个比前一个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再创编儿歌――“张口请问往哪走,nǎ-nǎ-nǎ”,让孩子们记住“哪”字比 “那”字多出的那个“口”,就是“哪”的声调――第三声音(“口”就是一个第三声的字)。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实践和推行这样的方法,每次的付出,我和孩子们都能捧回累累的硕果。

好的儿歌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传唱儿歌,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愉快地遨游着,优秀儿歌净化着学生心灵,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帮助低年级学生学拼音和识字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得儿童喜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全国中小学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也提倡“做中教,做中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到技能知识。而我们的唱歌课,很多时候,都执着于歌曲的技巧训练。儿歌表演唱,以唱为主,以演为辅,除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外,要懂得如何在幼儿园进行唱歌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开始部分就应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也让学生自主选择她们喜欢的儿童歌曲。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幼儿教师的审美品味就直接关系着幼儿们欣赏的品味。

(一)旋律。

一般来说,由于拓宽一个人的音域需要长时间的科学训练,歌曲的音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演唱的难易程度。对于幼师生来说,掌握如何判定音域进行选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音域的判定不止在于最低音与最高音之间的距离,还在于相邻音之间距离的远近。这两点都需列入考虑的范畴。首先,对于幼儿来说,声带发育不完全,音域较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次,肌肉协调能力较弱,导致很多大音程无法准确的唱出,因此,旋律起伏不宜过大,应以平稳为主。

(二)歌词。

儿童歌曲的歌词一般都赋予一定的意义,主题较为单一。如《洗手歌》就是通过歌曲的主题,告诉幼儿如何洗手,并且要勤洗手。相对于成人歌曲来说内容较少,形象生动、内容简单,一般以型态各异的人物或动物等形象模拟,增强描绘性与寓意性,迎合孩子们的童趣等特征。歌词与旋律的搭配在初期应采用一字一音的简单组合,同时尽量预留一定的空间想象余地,供他们消化理解诗化语言那优美抒情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那些象声词,副词衬词的作用这既是体现艺术完美的需要,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还可以针对幼师生进行歌词自我改编,如《请你唱个歌吧》当中,可以把小杜鹃的形象改编成任意动物,则一首歌曲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多种版本的演绎,发散学生思维,把课堂上“活”。除此之外,在音乐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适当加入流行元素。就目前幼儿教育的材料来看,大多数以“高雅音乐”、“正统音乐”为主线,并且由于幼儿歌曲的作曲毫无利益可言,导致20世纪80年代的儿歌依然“传唱至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流行音乐是功利性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幼儿作为普通大众的一部分,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这种需求。

二、发挥集体课优势

(一)集体讨论。

我们的课堂是一对多课程教学,在课堂中,要充分给予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天性被慢慢禁锢,这样非常不利于她们的成长。而解放天性则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打开心扉、发散思维,在集体课中会进行观摩,互帮互学。分组讨论,一个组在表演唱的同时让其他学生通过旁听,从中受到启发,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

我们的课程,往往在课程教学中都强调跟随老师去模仿,亦或是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回答出老师心中的答案,这种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也扼杀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自由、灵活的氛围,除了加强学生自主性和学会对比学习之外,再加强学生之间的情境再现、情景模拟的能力,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其他组员充当幼儿的角色,进行“幼儿园模拟上课”,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有效的提升了职业能力。

三、加强学生表演与创编的能力

(一)表演。

儿歌表演唱一般来说表演是辅助作用。但是表演的好坏会影响到幼儿对歌曲的欣赏与理解。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简单的动作,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活泼。这种表演需要幼儿教师首先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出得体的`动作与表情。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审美,加入舞蹈课中所学的儿童舞基本步伐等等,进行有机的组合。而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对幼师生进行表演方面的特定教学。包括表演的基础知识、表演的一切技巧、表演的禁忌等。同时有效的运用一些道具。幼师生在学校的美工课上会经常制作一些小饰品或者小道具,她们在手工制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引导。道具不仅仅包括头饰、化妆、服饰、还可以包括场景布置等等,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出简单又丰富的道具,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眼球,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歌曲大意。除此之外,教学应以综合音乐活动为主线,可用幼儿合唱、幼儿音乐剧的形式来表演。

(二)创编。

幼儿歌曲的创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音乐创作,在儿歌教学中要先进行试验创新,然后才教导学生,针对歌曲进行创编可以在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也可以在歌词的基础上再创编旋律。可以用不同的音色进行演绎,也可以变换不同的速度进行表演。初学者一般很难顾及到所有,更难以使各个方面协调一致,常常会顾此失彼,创作出的作品不伦不类。所以我们可以进行部分内容的创编,灵活处理歌曲,发展幼儿自身的创造力。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与学生共同分享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儿歌表演唱作为其中一个课程,是一个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在不停的发展,我们的理念也要不断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小学语文儿歌有效识字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儿歌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果能够将儿歌巧妙的融入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这会大大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增强低年级小学生识字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寻找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儿歌;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小学生识字,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兴趣,丰富小学生的识字经验。儿歌,是实施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方法,重视儿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可行性,积极利用儿歌改革识字教学,有利于识字活动的优化。

二、儿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从音、形、义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过于重视发音与书写,在无形中增加了识字学习的难度,也影响了小学生识字学习兴趣的形成。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与记忆能力都比较强,汉字的发音学习较为容易,但书写学习难度不小。把握好小学生识字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将儿歌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才能体现儿歌的教育价值。首先,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相比,儿歌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能够让小学生对汉字进行感性认知。在儿歌的帮助下,小学生所接触到的汉字更加直观,更容易记忆。其次,儿歌具有韵律与节奏感,其速度在小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跟随儿歌的节奏去学习汉字,能够提高小学生汉字记忆的速度与牢固度,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儿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方法

第一,合理安排儿歌顺序。儿歌,对于小学生的识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儿歌对识字教学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先引导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再让他们接触常用字,最后学习次常用字。在汉字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笔画与笔顺的概念,让他们在识字学习前先了解笔画的名称,为儿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引入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将汉字的笔画编成儿歌,像“点:由轻到重,往里收。横:起笔点点头,行笔轻快直,下笔回锋要有力。撇:起笔点头,尾巴稍稍向上走。平撇:顿笔平推平一些。竖撇:上身直立撇要尖”这样的儿歌,不仅能让小学生记住笔画之名,还能记住书写技巧。在常用字与次常用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帮助,引导小学生有效辨别与区别形近字或者同音字,减少以字书写的错误。像“辩论要用言,辨别加撇点,花瓣、豆瓣都用瓜,女孩用丝扎小辫”这一儿歌可以用来区分“辩、辨、瓣、辫”,“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可以用来区分“间、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开发与创造适用性强的儿歌,有利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利用儿歌激发识字兴趣。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十分重要。儿歌,是一种语言,具有节奏性与审美性,也正是如此,儿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形象化的.事物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儿歌的引入,会加长小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长,提高其学习效率。汉字儿歌具有一定的谜语性质,教师可以利用猜谜的形式引入汉字,让小学生成为汉字的第一发现者。在教学中,为了丰富小学生的汉字认识量,教师可以从一个基本汉字入手,让学生去发现与之相关的更多汉字。像“给它点儿水,就能养鱼,给它一块土儿,就能种瓜,走过来个人儿不是你和我,跨上了那马儿就走呀走天涯”就是从也出发而衍生更多汉字的儿歌。每一句儿歌,都对应着一个汉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儿歌让小学生在认识也的基础上接触“池、地、他、驰”这四个字,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掌握汉字的学习新方法。

第三,利用儿歌创设识字情境。儿歌,与汉字相比,更加形象,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每一首儿歌,都是对事物或者现象的描述,能够帮助小学生去理解汉字的意思,更能促进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画面。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探究周边事物具有较大的热情。但小学生具有有效注意力时长较短的缺陷,只有轻松与活泼的课堂,才能让小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利用儿歌去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与小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学习情境,能够让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让小学生爱上识字学习,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儿歌,对于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儿歌的引导比教师的命令更有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儿歌让小学生跟上识字学习的步伐,有利于识字教学改革。比如在讲解“晕”这个字时,教师可以用“太阳当头照呀,我的车儿地上跑,撑起一顶小伞儿,就呀么晒不着”这一儿歌引导小学生绘画。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儿歌的内容画一幅画,并说一说如果是他站在太阳下会有什么感觉,引出汉字的读音。用画,让小学生去理解汉字的意义,有利于识字教学的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来说,儿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朗朗上口与押韵的儿歌营造良好的识字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识字学习积极性。儿歌,不仅方便小学生理解汉字意义,更能促进小学生掌握汉字。将儿歌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工具,能够保障识字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冒继承.识字教学中教师曲解汉字现象及其矫正[J].现代中小学教育,(12).

[2]林桂芝.简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5(10).

[3]王宪华.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5(07).

儿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引导幼儿观察中学习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会用普通话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喜欢用肢体语言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向爸爸、妈妈了解家里来客人后,准备午餐的情形;

2、材料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客人来后,你的爸爸、妈妈、婆婆、爷爷等都在忙什么呢?

今天,动物王国也有客人要来,小动物们都在忙。那它们都在忙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初学儿歌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理解图意,为学习儿歌作准备。

提问:

①、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②、你能用动作表示这些小动物正在做的事吗?

③、你能学学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④、小动物们都在忙,只有谁在偷懒?你们谁知道小猴为什么要捂着嘴吗?(让生发挥想象。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引出儿歌

师:老师把动物们忙碌的情景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示范朗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

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你们想学吗?

①、分句教念儿歌,边教边指图。

②、幼儿跟念儿歌,可用动作表示。

③、齐念儿歌。

4、儿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们念得真好,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讲台上来念给大家听?(抽几名幼儿到台上念,鼓励他们做动作,师可做适当提示。)

三、延伸活动

师:刚才儿歌里的小动物们都在忙着作饭,我们也来学一学它们,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好吗?

(生分组玩游戏,自然结束新课。)

附儿歌:动物聚餐

鹅挑水,鸭淘菜,

公鸡推磨狗砍柴。

猫洗碗,兔拿筷,

小猪烧火羊炒菜。

马擦桌子牛端菜,

猴子偷嘴嘴汤坏。

1.儿歌变画教学设计

2.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

3.幼儿园清明节儿歌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4.一年级语文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5.《青花》教学设计

6.《公输》教学设计

7.《燕子》教学设计

8.《重力》教学设计

9.《人生》教学设计

10.看海教学设计

“入学准备”准备的是什么?教师必须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有清晰的概念。在教参的“学习准备期分析”中明确写道:“入学准备”的学习要求是“注重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

其具体内容是(1)学习适量汉字。识字依然在语言环境(词、句和配图)中进行,并注意了生字的复现。

(2)渗透一些学习汉字的方法。识字方法主要是联系生活识字、形象化识字、最简单的笔画识字,以及初步渗透根据象形、会意识字,使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3)培养语文学习习惯。教材通过学习内容和活动提示中的补充材料,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问、想等习惯。从内容来看,学习习惯的训练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

今天当我再次阅读这段文字时,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其实入学的学生们并非一张白纸,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对他们来说学字不是难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什么呢?是“炒冷饭”吗?当然不是!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准备”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实际上是为了习惯训练而设的,既然如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就应该是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落实学习习惯的训练。

通过这次的大组交流课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使我对“入学准备”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我将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有意思的儿歌》。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儿童阅读事业的推广人,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今年我接一年级的新班,忙过了黑色的九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儿歌如此之多,如何选一个议题将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在一节课里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过写动物的儿歌,写春天的儿歌,写秋天

的儿歌……但都没有一个议题很集中,在大量的阅读了很多儿歌后,突然发现其实儿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点,何不选择其中几种典型的、孩子们又感兴趣的儿歌让孩子们来阅读呢?于是我选择了《有意思的儿歌》这个主题。

围绕主题,我定下了学习的.目标:

1、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交流导入,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三、自由诵读,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思维很活跃,在读、唱、演、玩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导学部分的教学还不够。教学《小白兔》这首儿歌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儿歌后让他们想其他办法来读儿歌时,孩子说到“表演读”时就应该让孩子们马上来表演着读这首儿歌,也为后面的表演自己创编的儿歌打下基础,后面的表演会更丰富多彩。

在引导学生说《比尾巴》这首儿歌有意思在哪里时,没有让学生说得够,就急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答歌一问一答结构上的特点。

此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走进他们感兴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而我在创设“回家用这首谜语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妈妈”这个情景时做得还不够。

老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关注生成的问题,还要更充分的营造学习的气氛等。当然,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最后,用教科书教阅读,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长抓不懈,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

搞好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

儿歌《别说我小》在进行教学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虽然它是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但是我觉得单单以语言的角度去开展这次活动,我觉得比较有局限性,与中班孩子的主要思维特征具体形象思维不符合,为了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主动学习,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幼儿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整合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增加了第三环节,出示劳动工作,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看看、说说、做做中理解熟悉儿歌内容,从而掌握劳动技巧。如: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让幼儿边学儿歌边演示,这样孩子很快掌握了扫地的劳动技巧。《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孩子能初步适应了生活自理的环境,也能掌握一些自理能力,但是意识上还没有打到独立,因此,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们需要通过多项整合,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语言活动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中,获得劳动的技巧,从而形成服务自己,帮助他人,从而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亲一亲》是一首游戏化的儿歌。理解图夹文,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从生活中寻找关系密切的一对物品,进行创编,发准象声词。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我采用示范模仿、视听结合、探究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句型XX亲XX,XXXXX,我出示了相应的教具,利用已有经验“碰一碰”游戏,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象声词。

活动开始,我让小朋友把小手藏起来玩《小手在哪里》的游戏,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幼儿亲自感受了象声词:啪啪,啪啪啪、砰砰,砰砰砰等,并学习说一说。 接下来我根据儿歌内容出示了相应课件,让孩子感知了解了儿歌的内容。借助课件图片,很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和记忆了儿歌的顺序。在孩子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用语言并结合动作表现了儿歌的内容。在活动小脚亲地板时,孩子们情绪很激动,咚咚咚地亲个没完,活动秩序稍显混乱,于是我引导孩子继续观察图片,当时有些幼儿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个别幼儿看到小朋友都认真听讲了,也自觉地专注下面的活动。

为了使幼儿更好的进行创编活动,我借助多种玩具巩固幼儿对句型的学习,帮助幼儿玩一玩,编一编,让幼儿通过对玩具的探究、创编儿歌,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了练习。都有练习、讲述的机会,孩子们玩得愉快、学得开心。

活动最后,我让小朋友回忆,自己是怎样亲爸爸**的,会发出什么声音(啵啵、啵啵啵),孩子的激情一下子达到了高潮,因此我在儿歌《亲一亲》最后加上了一句“宝宝亲妈妈(爸爸)”,有助于帮助幼儿对儿歌的记忆和理解。加上最后的创编,我认为说课稿一年后,我們将收获友誼、理想。

年輕的我們不服輸,偶尔的失误与挫敗不會讓我們灰心丧气,我們會愈挫愈勇; 年輕的我們不再幼稚,成長的途中我們曾經叛逆,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將变得成熟稳重;年轻的我們將會昂首笑對每一天,今天不會虛度,明天的朝阳會更加灿烂。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自主识记“萤、裁、缝、肖、鼠、吼、抖、蛇、扭、肥”10个生字;能通过图片理解“裁缝、山沟、翻筋斗”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萤、裁、肖、鼠、抖、蛇”。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歌,选择喜欢的一首儿歌背诵。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重点】

1、用合适的方法分别识记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裁缝、山沟、翻筋斗”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萤、裁、肖、鼠、抖、蛇”。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歌,选择喜欢的一首儿歌背诵。

【教学难点】

1、背诵儿歌。

2、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读过哪些儿歌?能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有趣的儿歌。

3、板书课题:*38儿歌两首

4、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萤火虫》

1、猜谜语: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2、指名回答谜面,板书:萤火虫

3、学习生字:萤

4、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萤火虫飞到哪里?

5、接龙读儿歌,随机正音纠错

6、引读:飞到——。飞到——。飞到——。飞到——。

7、学习生字:裁、缝

8、师生配合读儿歌:

师:萤火虫,点灯笼,

生:飞到西,飞到东。

师:飞到河边上,生: 小鱼在做梦。

师:飞到树林里,生:小鸟睡正浓。

师:飞到张家墙,生:张家姊妹忙裁缝。

师:飞到李家墙,生:李家哥哥做夜工。

师:萤火虫,萤火虫,

生: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9、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10、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1、尝试背诵

三、学习儿歌《十二生肖歌》

1、交流:你们知道自己属什么吗?

2、板书:十二生肖歌

3、学习生字:肖

4、听录音,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哪12种动物?

5、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鼠、吼、抖、蛇、扭、肥

6、这些生肖有什么特征?(各种形式读儿歌)

7、媒体出示打乱顺序的十二生肖,学生排序

8、看图,尝试背诵

四、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说话训练:你还读过哪些写动物的儿歌?和同桌交流。

2、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萤、裁、肖、鼠、抖、蛇”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通过这两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了解了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儿歌,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哟!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首儿歌背诵

(3)预习第39课

【课后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消 肖 裁 栽

生 ()衣

()灭()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牛 一()龙 一( )鸡 一( )狗 一()马 一( )猴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生肖:

( )目寸光九( )一毛 狐假( )威

守株待( )一( )当先 亡( )补牢

( )急跳墙 ( )狗不如 ( )飞蛋打

板书设计:

*38 儿歌两首

萤火虫十二生肖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儿歌二首。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4、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萤火虫的特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知道自己以及爸爸妈妈的生肖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儿歌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儿歌?

2、补充课题:儿歌两首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儿歌

1、猜谜: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2、猜谜:生在天地玄黄,身穿珠宝夜光,不怕云腾致雨,只怕露结为霜。

3、出示谜底:萤火虫

学习“萤”:读准后鼻音,字形下面是“虫”字。

介绍萤火虫

4、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儿歌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一首儿童诗。

5、简介叶圣陶: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曾经写过许多儿童喜爱的作品如:《快乐王子》、《稻草人》。

6、出示第一首儿歌

7、指名读一读

8、学习“裁缝”

9、自由读儿歌,齐读儿歌

10、 晚上,萤火虫飞行的时候像什么?交流评议

11、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儿歌

12、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第二首儿歌

1、你知道十二生肖吗?下面我们学习十二生肖儿歌

2、出示儿歌内容

3、自由读儿歌,自学生字

4、学习生字

5、齐读儿歌

6、指名读儿歌

7、你能为十二生肖排队吗?

(出示生肖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排一排)

8、了解传说

(1) 为什么没有猫这一生肖?

(2) 老鼠怎么排列12生肖之首?

9、练习朗读第二首儿歌

10、试着背一背

11、做动作表演。

四、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背诵二首儿歌

3、说说十二生肖顺序

五、拓展作业

回家后,了解爸爸妈妈的生肖,以及他们有什么性格特点,明天课堂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1、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

2、收集有关12生肖的传说,讲一讲。

板书设计:

38儿歌两首

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萤火虫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活动目标:

会模仿动作并能躲避追逐

重点难点:

会模仿动作并能躲避追逐

活动准备:

1、CD《一只小老鼠》

2、宽敞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先慢慢地念一遍歌词,并配合做动作,表情要夸张,请宝宝欣赏。

二、边唱歌曲边做动作,鼓励宝宝跟着一起模仿小老鼠和老猫的动作。

三、播放CD,请配班老师扮演老鼠妈妈,老师扮演老猫,边唱歌曲边玩老猫抓老鼠的游戏。

1、开始几遍可以不抓住“小老鼠”,待宝宝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再抓住他们。

2、注意变换从不同的方向抓小老鼠,如慢慢走、停下来、快跑等,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带着宝宝做放松活动。

师:小老鼠跑得好快,老猫抓不到,要回家休息了。小老鼠也该回家啦!

摘要: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儿歌教学;诵读;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盈着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强化诵读,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和内涵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形式来再现儿歌所蕴含的美。

如教学《秋天到》(二年级上册):“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橙橙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可以先让学生大声诵读,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诵,学生眼前似乎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田野画卷:雪白的棉花,翠绿的大豆,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丽和自然。

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下来,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中,真切的感受儿歌的内涵美,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诵读儿歌,教师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如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拼读儿歌,解决生字新词。

认识儿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儿歌的内容;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儿歌,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意目标:通过对儿歌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性情,进行养成教育。

确定了训练目标,再根据儿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考虑诵读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比如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老师范读、引读,轮读,赛读,配乐读,配动画读,配视屏读等等,每一遍诵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2.创设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儿歌

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歌的不同艺术形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游戏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课文中有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这是一首典型的游戏歌,节奏欢快鲜明,动作性强。

教学这首儿歌,可以用游戏法,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一边拍手玩乐一边说儿歌,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会不知不觉的记住儿歌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统一游戏动作,还可以激发孩子游戏时的兴趣和快感,寓教于乐。

再如《拼一拼》(一年级上)“三个圈圈,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这首儿歌虽然不是典型的游戏歌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法,让学生边读儿歌边用手势做动作,然后再动手玩拼图游戏,拼出图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套用儿歌的语言去描述,通过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其语言能力。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儿歌是教儿童认识动物的尾巴,所涉及的动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课本中有插图。

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

可以让学生先看插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儿歌的内容中来,然后再采取问答的方式。

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如“谁的尾巴长?——猴子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然后再连问连答,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因此,教学这首儿歌,老师只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就行了。

——问答法

类似这样的儿歌,还有二年级上册的《谁和谁好》、《“红领巾”真好》等,教学时采用问答法,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能给小学生带来游戏的愉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儿歌,学到知识。

另外表演法。

通过动作、表情、神态或声音表达出儿歌的内容及感情,这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儿歌适合于表演,如《影子》、《小花鹿》、《走山路》等。

一年级上册的《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她顽皮地说:''我是冬天。

''”教学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将儿歌作为剧目,指导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分别让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艺术形象,变课堂为舞台,学生们扮演角色纷纷亮相,通过动作、神情、和语言的表演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儿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形式,会散发出钻石般璀璨光芒。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THE END
0.汉字歌儿童歌曲高音质在线试听汉字歌歌词歌曲下载外部播放此歌曲> 儿童歌曲 - 汉字歌 专辑:东方爱婴抱抱熊CD2 歌手:儿童歌曲 汉字歌 - 儿童歌曲 一撇一捺 天下人为大 横平竖直 山石田土 字字如画 向下点往上提 折勾变化 永字八法 音形义 方块字 甲骨篆隶 繁体和简化 汉字美 魔力大 中华智慧 jvzquC41o0qvixz0eqs0mprkzuuoi8v4t872:7mvon
1.变字歌:一变二二变三(拼音儿歌)思嘉姐姐高音质在线试听专辑:快乐学拼音 (01) (单曲30首) 歌手:思嘉姐姐 变字歌:一变二二变三 (拼音儿歌) - 思嘉姐姐 一变二 二变三 大字加横变成天 十字加横变成干 早字加横变成旱 火字加横变成灭 日字加横变成旦 帅字加横变成师 坏字加横变成环 古字加横变成吉 问字加横变成间jvzquC41o5}t0tziqw4dqv4miooyuxsi14>6zz5370nuou
2.《柳树》教案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jvzquC41yy}/f~fpogoxgw3eqo5gcw|gp1pjcxfp148279>80jznn
3.二年级语文上识字1场景歌集体备课教案(部编版)(116页)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识字一课《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滩艘军舰帆稻园孔翠队铜号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滩舰帆队铜 换一换:嫂----艘连----军从---队洞---铜 偏旁归类:艘---舰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滩舰铜园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24B4:34814=6452652=;0ujzn
4.《一分钟》教案(精选22篇)给大家一分钟,看看几桌子上的生字卡片,你能认识其中的几个字呢? 生汇报: 师:真棒,在短短的一分钟里,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分钟》,请大家齐读课题。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红苹果或绿树叶,借助拼音识字。 jvzquC41o0jj{rkcpyko0lto1lobqjs1lkgpcwrwdct09>>8494ivvq
5.有关月亮的谜语(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月亮的谜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月亮的谜语范文第1篇 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意义重大。七-九年级(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综合性学习活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892:20qyon
6.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1.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借助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点。 通过观察图片,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依据画面提示,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54:9:3
7.小学语文教案:aoe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习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w}fpsncqct0497523743;853;e74?56764ivvq
8.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精选12篇)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首儿歌《小小的船》。请拿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船是三拼音节,翘舌音。谁来读读课题。 上节课中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还认识了许多生字,现在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先来猜几个字谜吧! 【设计意图】 利用猜字谜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jvzquC41o0vynsok0ipo8okcq~vg|mglk532>687:4ivvq
9.《春风》教案一.歌曲《春天》导入。 1、师:我们前两天学过春天那首歌你们还记得吗?歌词里的春天有什么变化?你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副关于春天的图片,大家请看!(出示PPT) 二.观图,理解诗歌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美景,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师:边看图片边说“春风一吹,芽儿萌发。”师:让我们一起快看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wg|omkjt1lkgpcw45478227mvon
10.儿歌400首学拼音儿歌77首一二年级小学生课外趣味识字幼韩兴娥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韩兴娥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儿歌100首与课内海量阅读全儿歌400首学拼音儿歌77首一二年级小学生课外趣味识字幼 韩兴娥-谚语儿歌100首》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其他型号,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jvzquC41kvkn0si0eqs0396;93958B<;86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