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评课稿(精选篇)

【导语】“szha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评课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评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评课稿

一年级组打磨的这节课扎实有效且富有童趣,最后由基本功扎实的曹老师演绎,上得很成功!梳理之后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

整堂课创设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注重①习惯渗透有童趣一年级习惯培养很重要。曹老师做了很好地示范,在课堂上没有教条式的“你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是用游戏的形式渗透,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学生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培养书写、握笔、读书等习惯。②教师导语有童趣在课伊始教学“端午”一词时,在日历中认识端午的时间,老师采用拟人化语言“从农历的五月开始,走呀,走呀,走到了五月初四,初四之后就到——初五,端午节到了”多有意思;在复现词语环节,老师一句话“现在外婆的.粽子也熟了,让我们一起帮她把词语粽子放到盘子里与大家分享吧”,很自然地又把学生带回整堂课创设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了词语。③识字方法讲童趣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在教“端”和“粽”两字,老师把两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读一读,比一比,发现规律“立”和“米”做偏旁要谦让空间给右边的部件。儿童化语言记住“边上有人啊,就要有礼貌轻轻收一脚。”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学法清楚读好词“箬竹叶”、“糯米”;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教给方法“的”字轻读,最好藏起来读;做好“词组连读”;用问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

②读的形式多样有开火车读、同桌读、个别读、齐读

③习得方法读好读好第二三句,继续迁移运用读第一段的那句话。目标相当明确,层次清晰,足足用10分钟学的过程充分铺展开。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课伊始,让学生看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课结尾,在练读长句子“一……总会……”的过程中,“端午”自然地替换为“中秋”、“春节”,无痕地渗透爱家,爱亲人,有亲人付出,我们应该感恩惜福。这两个点的设计自然巧妙。

今天有幸听了马老师执教的《端午粽》一课。她设计的新颖,把“端”字的由来放到前面,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最后把吃粽子的来历以动画的形式播放,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又牢牢地记住了屈原。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特别爱看动画,所以同学们听的很认真。 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过渡自然。比如屈原是谁?人们为什么用吃粽子的方法纪念他哪?一起来看动画片吧!还有马老师临场发挥的能力也是很高,例如让学生夸夸外婆时,学生一时没想出来,马老师就笑着说“如果你不夸外婆,以后就不给你包粽子了啊。”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老师的自身素质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那积极参与的精神和课堂精神集中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说明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王凤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公开课《端午粽》。

王老师执教的《端午粽》一课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声音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各环节过渡自然,现将本课的亮点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

孩子们对端午粽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王老师从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课文中的“肉”字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出错,在发音中容易出现“1、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老师着重进行“肉”字的拼音教学,再与生活中的发音比较,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读音。检查学生识字的环节,王老师采用了游戏“煎鸡蛋”的办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王老师把识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先把字拿出来,学习之后再回到课文,领会字在句中的意义,做到了学习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课后,一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进行了评课,靳芹英校长和教导处的几位老师参加了评课。老师们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从导入开始,王老师以我国的传统节日图片粽子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尤其是游戏检查识字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识字教学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样。从图片导入到创设情境学字词,以多种形式识字认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词语,现场与学生连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层次的学词语,有认读,有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

这堂课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王老师在本堂课中有设计朗读环节,不过这篇课文偏长,不容易读,低年级应该如何更好地展开朗读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是不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难点?尤其在网课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这些还有待我们去研究。

最后,靳芹英校长对本次活动做点评。她强调了我们的网课要特别注意时间的限制,争取让学生二十分钟的在屏时间学完新知识,剩余的时间离开屏幕,完成读写的练习;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把孩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反复的强调“不准做什么”;养成良好的网课习惯,穿着不能随意,活动不能随意,不发言的同学一定要先关闭话筒,还要做好随时连麦的准备 ,保证课堂的秩序。

对网课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从导入开始,俞老师以我国的其它传统节日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俞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运用了四环节的识字教学多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

林淑媛:没错,我也有同感,俞老师在识字教学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样。从图片导入到创设情境学字词,以多种形式识字认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自由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有层次的学词语,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

林丽珊:整节课体现童趣。低年级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结构,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俞老师想法设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欲望。比如闯关和糯米粽来交朋友,精美的小组比赛奖励贴纸,童趣放松的课间休,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学生在美得感染下,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正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情感。

李丽梅:俞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当然,听了这堂课也有让我思考的`地方,俞老师在本堂课中有设计朗读环节,低年级应该如何更好地展开朗读教学?读词语、读课文有拖读现象,把课文读通读顺是不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难点?这些还值得我们去研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

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一说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吃粽子的,文中哪里体现出来了。

预设:端午节。

总会:一直,总是的意思

用“一到……总会”造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么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找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这句话描写是从里到外还是从外到里?

预设:从外到里。

借助图片讲解制作粽子的材料。

(找一找这句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青青的、白白、红红的,这样的词为AAB式的叠词。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2、这样的漂亮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吃起来又有怎样的口感呢?

预设:粽子的味道——清香;粽子的口感——又黏又甜。

(用“一……就”造句。

(又黏又甜。ABAC式的叠词。这样的叠词还有哪些?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口感,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自己手中正拿着这样美味的粽子,慢慢地剥开来吃。用这样的感情,加上动作,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强调长句子停顿)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好吃,除了好吃,还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花样也多。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用“除了……还有……”造句。

外婆做了这么好吃的粽子,我们是怎样品尝的呢?

预设:美滋滋地吃。

“美滋滋”生动地写出了“我们”一家吃粽子时高兴又满足的心情。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怎么做了?

预设: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这说明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开头说了,一到什么时候,外婆就会煮好美味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

预设:端午节。

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的呢?

预设: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四、课外拓展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腊月三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穿新衣。

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等。

五、作业

2、端午节快到了,回家和爸爸妈妈学习包粽子,包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端午粽。

六、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叶糯米枣

气味:清香

口感:香甜

好吃花样多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

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

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②去拼音读。

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④摘苹果识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节叶米真分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①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第4篇: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教学设计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孩子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童谣。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孩子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孩子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课件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xxxx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xxxx糯米,中间有一颗xxx枣。

②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童谣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阳光》评课稿

《阳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关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与识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 一段时教学难点。

首先,周老师用谜语揭题,激发学生兴趣,以初步感知课文,识记生字为主,用清新自然的教态,甜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那茂密的树林,碧绿的小草,像锦缎一样的小河就走进了孩子的'视野。

其次,周老师对孩子识字教学的把握细致而扎实,采用了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等方式,使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先把握字音,再把生字放进句子中让学生朗读,这避免了单调又有利学生的语言发展。

接着,周老师在识字教学之后着重选择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周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句子,在半扶半放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学得快乐扎实。

最后,我来提个建议,一年级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内容不能过多,教师重在扎实教学,学生也重在扎实学习。

本次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中,陆老师上了一下年级的《四个太阳》的第一课时。一接到任务,陆老师就着手准备起来,后来在备课组的活动时,我们小组又一起听了陆老师的设计意图,并为她出谋划策,当然这只是走出的第一步。第一次试教下来,我们总体感觉一是生字的教学出现了多而杂的现象,课文的学习则是统得过死,学生的思路没能打开,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不太成功的。于是陆老师又重新考虑新的方案,然而试了二次下来,陆老师自己也钻在圈里,左也不是,右也不行。后来,我们建议她抛开现在的一切思路,从头做起,这就形成了汇报课的教学思路。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践证明,课还是上得很成功的。

课一开始,陆老师以“如果你来画一个太阳,你会怎么画?”和学生进行课前谈话,引出一个小哥哥画了《四个太阳》这一课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初读课文,走入文本。

一年级的字词教学是一个重中之重,有这一块的处理上,陆老师也是有所侧重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字词的识记。如“季、该”采用了与过去学过的“李、孩”作比较;“伙伴”的学习则是采用了理解字义的方法;“冻、脸、甜”的学习则是采用了联系偏旁来记忆字的方法;“熟、街”等词更是采用了扩词的办法。在读的形式上也是采用了去拼音读,指名读,齐读,开小火车等办法,在字的巩固上还采用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小游戏“太阳升空”。

写字教学时,陆老师也体现了扎实。先是让学生看一看“园、因”,再让学生来读一读,然后发现这二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当然这些学生都能较好的回答,但是大口框的字学生写得还不多,笔顺的教学是一个重点,所以陆老师让学生一起和她进行了书空,再是让学生看老师范写生字,接着让学生进行练写,最后就学生书写的情况进行了反馈,把二位学生的书写作业拿到了黑板上进行展评,给这二位学生提出了意见,更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

课文的教学,也体现了层层深入,不露痕迹。在学生进行初读后,让学生来说一说,小哥哥画了四个怎么样的太阳,送给了谁。然后让学生喜欢哪一个太阳再来读一读这一个太阳,加深对喜爱的太阳的印象的同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通过学生的回答,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绿太阳,同学们说到喜欢绿太阳是因为绿太阳能带给大家清凉。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陆老师一直围绕着“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清凉”这一个问题展开。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很快抓到了“绿绿的太阳挂在空中”、“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等关键词。从对这些词的理解中,学生感悟到绿太阳带给大家的清凉,以及小哥哥的美好心愿。这时陆老师又进行了内容的提升与思想的深化,让学生来说一说小哥哥画绿太阳的原因,从而也达成了本课的一个情感目标,了解画太阳的美好心愿。

当然在本课的学习中,在体会绿太阳带给大地的清凉之时,如果把夏天的炎热讲得更透彻一些,更能对比出绿太阳的清凉。当有个学生站起来讲道他从“高山、田野、街道、校园”中体会到清凉时,讲到了这些地方在夏天时是多么多么的热,树、草、人们等都热得不行了,而后又对比地说道绿太阳来了,又是如何如何的清凉,当时这位学生讲得太轻,别的学生没有多少人听见,而且只有一人讲到,学生理解的面不广。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别的学生,“那么夏天里这些地方是怎么样的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行说一说夏天的炎热,加深学生们对夏天热的认识。然后再一起来想象,“这时有了一个绿太阳在空中,又是怎么样呢?”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一定对绿太阳带来的好处有更深的认识。

THE END
0.《常用独体字表》“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 的说法是不对的。 部首中的字大多数是独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如“比(会意)、穴(会意)、舌(会意)、齿(形声)、香(会意)、麻(会意)、黑(会意)、鼻(形声)”等都是能作部首的字,但它们都是合体字。 不少人认为象形字肯定是独体字,其实不然。 jvzquC41yy}/5?5fqe4dp8rkr1?77<5:4:>/j}rn
1.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1篇可以说,教师按汉字规律教,并将构字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就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和几个偏旁部首,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声字归类”为辅助形式 汉字中独体字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在合体字中有80%-85%的是形声字。我们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26;3jvor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最新生字卡片:偏旁部首、组词造句带拼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最新生字卡片:偏旁部首、组词造句带拼音.docx,chén 早晨 结构:上下 晨 音序:C 部首:日 书写指导:上边扁小下边宽 组词:清晨 月夕花晨 大,厂字下边两横中下横要 长,竖提在下横处起笔。 造句:我每天早晨都锻炼身体。 róng 绒球花 结构:左右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5127871?6533913;62248157xjvo
3.《小蝌蚪的妈妈》教案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马禾田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龟迎火 二、自学课文,检查效果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jvzq<84okr4xgwxjwdgoi7hqo1pjcxfp14;22;630jznn
4.关于一年级语文相关知识点大全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ktjcwok{w}fp8h37988;93jvor
5.小学语文常见独体字大全1、小学语文常见独体字大全a:凹b:卜、不、本、白、卞、丙、必、半、八、币、秉、巴、匕、办c:成、厂、尺、才、寸、出、亍、产、叉、虫、串、丑、斥、蚩、川、匆、车、长、乘、重、垂、斥、承、册d:刁、丁、电、东、丹、氐、刀、大e:耳、二、儿f:飞、甫、夫、弗、丰、方、凡、父g:个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4::660jznn
6.常见独体字大全独体字归纳.pdf常见独体字大全 丶 丿 义为 半 州丫 米 兰 丶 丶 头斗 火 乙 一 乙刁 尹 尸已 己 巳民 弓弗 聿 肃隶 乙 丨 了子 孑 孓也 丑 承卫 爿巴 乙 乙 乜乡 书 马幺 母 毋 乙 丿 乃刀 力 办女 飞 皮 乙 丶 习又 叉 一 乙十 厂 卜八 人匕 儿 几刀 力 又干 工土 大 寸弋 口 巾山jvzquC41o0zbqmteu0ipo8u/9:688B5280nuou
7.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代常用独体字汉字部首拼音正词当当风清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代常用独体字汉字部首拼音正词法标点符号用法异形词整理普通话异读音工具书》。最新《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代常用独体字汉字部首拼音正词法标点符号用法异形词整理普通话异读音工具书》简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A:22::39<3jvor@rxnpv?ipovjpvavpkwy
8.一年级语文在家里教学设计(出示)哪些要回独体字的家?哪些要回合体字的家?我们一起拍手送他们好不好?(指导学生拍手说“x,x,xx字”)合体字都是有偏旁的,我们来检查一下,合体字的家里都是不是合体字?(继续拍手念 “x,x,xx旁”)很好,都送对了,字宝宝们感谢你们,给你们送来了一棵苹果树?想不想吃苹果啊?jvzquC41yy}/{~|gpoo/exr1lkgpz~jujgpj1:>388?60qyon
9.汉字的五行属性——《康熙字典》汉字五行大全通过对汉字部首的五行划分,可以对大部份汉字的字义五行作出准确的划分,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少数字虽有表示某种五行的部首,但字义经“假借、转注”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按新的字义来划分其五行;而对一些无部首的独体字和有相同部首却字义演变较大的字,须据情划分。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1281;8671588;<<:6a=3:A8:6;
10.查字典,280个“独体字”你不可不知!(强烈建议收藏)您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辅导孩子查字典,一个字不断拆分很多遍,可还是怎么也找不到?最终还被孩子笑话“妈妈(爸爸)你也不会啊?” 从事教学工作十几个年头了,这种情况我常常听家长朋友给我反映。其实,各位家长都忘了还有一种没有偏旁的---独体字! 今天,我将全部的独体字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家长朋友更快捷的辅导孩子作业!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1a>::8:637@3jvor
11.千字文拼音范文一、掌握拼音,为识字奠定基础 心理学家说过:“任何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习哪门知识,只要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和丰富人的兴趣。”识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识字任务不能在某个阶段独立完成。汉字是方块子,很多字还有一字多义的特点,仅独体字就有上百个。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反复讲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26:4ivvq
12.小学生汉字汉字偏旁部首和笔画名称(带拼音)小学生汉字汉字偏旁部首和笔画名称(带拼音).docx,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偏旁名称例字两点水儿次冷准一秃宝盖儿附写军冠百子芳儿计论识厂偏厂儿厅历厚匚三匡栏儿三匡儿区匠匣立刀旁儿立刀儿歹别佥口同字匡儿冈网周单人旁儿单立人儿仁位你勺包字头儿勺勾旬私字儿允去矣工建之芳儿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73@4:26:24=5872643:60ujzn
13.《人之初》教案(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开火车读。 五、我会读(课后朗读) jvzquC41yy}/;:880eun1sncq{{gcw|gp1pjcxfp14928;;0jvsm
14.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日月水火》(精选12篇)所识的字大多是独体字。这些字不是作汉字的部首,就是作合体字的部件。为此,在这一单元,我们要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要认真指导写字,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同时还要担负巩固汉语拼音的任务。 看图读拼音识字是借助图和朗读拼音短文理解字义的。我们要利用图画、拼音短文和生字之间的关系,把识字和jvzquC41okv/{~|gpoo/exr1lkgpcw4{kpobpsn146757970jvsm
15.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反思14篇(全文)(3)学习生字木:音节:两拼音节,结构:独体字,区分“目”和“木”:读音一样,它们的不同点(“目”是目光,节目的木,和眼睛有关,木是树木。木头的木,和树木有关)。组词:叫学生说。 (4)学习生字火:音节:三拼音节,结构:独体字。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带拼音朗读生字 1、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oom?r|k50jvsm
16.《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课件出示“子”与“孩”)请认真观察,“子”字做偏旁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汇报,师强调(“子”独体字,占田字格中间写,做偏旁时在左半格,横变成了提) 看“子”字旁怎么写,(课件)认真观察笔顺,一起书空。在本子上描写后再写一个。 2、再请大家认真观察“孩”字笔顺,说说在书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ookjslk{{xgwokcqgo1@=544=/j}rn
17.汉语汉字大全11篇2.先教作为部首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独体字的合体字。 3.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 4.教写带有新部件的汉字,要一笔一笔的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然后让学生模仿。 5.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根据学生理解能力适当做字体溯源书写说明,以便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3=9393jvor
18.日月明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利用会意字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合体字的结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拼音卡片、PPT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拼音和熟字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音节 (课件出示,师带神秘语气) 师:刚上课,谁来了? (师出示声母、韵母,生读一读) 师:放在音节里,会读吗? jvzquC41yy}/t~nygp4dqv4lkcuywnxjglo05;6369:/j}rn
19.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10篇)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多读几遍。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始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3.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指名认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拼读两遍,如果读错了,我们就一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982880qyon
20.写字教案范文(通用17篇)(4)小结:独体字要写得不大不小,放在中间正好,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 3、学写“饱、泡、吐”。 (1)观察比较:饱和泡与“包”有什么区别? (2)“饱”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右边“包”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饱满,起笔要对齐“勹”的撇尖; jvzquC41okv/t~nygp4dqv4lkcubp88:379237mvon
21.《大还是小》教学设计(精选9篇)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9830jznn
22.五笔输入法口诀13D大犬三(羊)古石厂(“羊”指羊字底) 14S木丁西 15A工戈草头右框七(“右框”即“匚”) 21H目具上止卜虎皮(“具”指具字的上部) 22J日早两竖与虫依 23K口与川,字根稀 24L田甲方框四车力(“方框”即“囗”) 25M山由贝,下框几 31T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条头”即“夂”) 32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13?>792=/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