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名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10  绿

11  白桦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

单元作者

领衔名师

张淑英/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任山东省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第6期封面人物。出示的“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阅读课广受好评。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我眼中的名师》专题片。《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9年第6期刊登其工作室课程建设、教师阅读、儿童阅读推广等领域系列成果。

团队作者

戴媛媛/胶州市优秀青年教师专业人才,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班主任,最美胶州人,青岛市张淑英名师工作室成员,现任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曾多次出示研究课、公开课、城乡交流课,多篇论文发表。

巩秀秀/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十万家长进讲堂”优秀工作者青岛市张淑英名师工作室成员。现为山东省胶州市大同小学教导副主任。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选入山东省优课。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字教学的研究。

陶丕春/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张淑英名师工作室成员,现为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热爱语文教学,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承担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冷 妍/现为山东省胶州市铺集小学教师,青岛市张淑英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获一等奖,胶州市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市书法、作文等才艺大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研究。

吴 艳/现为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双韩小学教师,青岛市张淑英名师工作室成员,出示胶州市公开课、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致力于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单元说明

一、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主题单元。现代诗作为一种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的诗歌文体,有着形式自由、意涵丰富的语言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本单元编有《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阅读课文,一项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和一个语文园地。

二、单元内容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选入的现代诗为中外名家名篇,语言优美,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短小精悍、充满童真,赞美大自然的浩瀚宽广,歌颂崇高伟大的母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绿》艾青围绕“绿”这一颜色描绘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绿”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讴歌,可以边想象画面边感悟情感。《白桦》是苏联叶赛宁的诗歌,从多角度赞美了白桦洁白的外在形象和高尚的内在气质,洋溢着对白桦的喜爱之情。略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的诗歌,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勾画了一幅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学习本单元时,首先要注重朗读指导,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其次,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要减少对字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题,交流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对于理解难点适当予以点拨。最后,指导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搜集诗歌及相关资料,尝试创作诗歌。结合《短诗三首》和《白桦》两课课后活动提示,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诗歌,积累到摘抄本上,并学习分行创作诗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是对整个单元的总结和延续。在学生在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收集并创作了一定量的诗歌的基础上,举办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合作编诗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编排自己喜欢的诗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举办诗歌朗诵会,能够进一步体会诗歌节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 ,结合具体词句解读了现代诗“很有节奏感”、“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的特点。

“识字加油站”列举了八位古代诗人的名字,要读准字音,并结合收集整理的资料说说对他们的了解。

“词句段运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三句话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颜色,引导学生朗读并交流诗歌中对颜色细腻、独特的描写,体会句子的优美。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选取典型事物诗来抒发感情,学生仿写有难度时,教师可提供语境,启发学生思考,通过仿写,诗意的表达。

“日积月累”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撷取名言,引导学生朗读、交流对名人名言的理解,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三、课时统筹

(山东省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  张淑英)

9《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短诗三首》是现代诗三首,作者冰心在三首短诗中描写了对往事的回忆,大海的赞颂,母亲怀抱的依恋,感受作者对童真与母爱的歌颂和对大自然的咏叹,读后可以感受到短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融入深沉而细腻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现代诗韵律美和含义深刻,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本课选取的小诗极具有代表性。《繁星(七一)》围绕“永不漫灭的回忆”展开联想,并通过看到、闻到、听到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补白,让学生引起共情,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刻骨铭心。《繁星(一三一)》通过三个排比设问句增强的抒情表达效果,感受作者对大海的崇敬与深情。《繁星(一五九)》结合两个“风雨”的含义,用第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如同鸟儿躲进鸟巢避风雨一样,用这种自然地联想和巧妙类比,强烈的感受“风雨”来时,躲在母亲怀里得到慰藉的温柔情思,讴歌母爱的温暖和伟大。三首短诗让学生感受到短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绵长的特点,体会到作者冰心笔下的短诗诗意美和含义深刻。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8个生字,8个要求会写。其中,重点强调“漫、涛”读音,强调“繁”“膝”的书写。

2.品味语言,感受短诗韵味美。

《短诗三首》皆为现代诗,现代诗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围绕这一要素,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感悟情感、资料查找等学习、品味短诗的方法,体会作者的细腻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短诗哲理的深刻、语言的优美等,让学生感受现代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绵长的魅力。

3.整理收集材料,体会短诗丰富情感。

“根据需要收集材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学会整理收集材料的方法:能根据需要搜集材料,在理解搜集的材料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资料,选择符合要求的资料进行交流,并通过资料更深入的体会短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中“永不漫灭”等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短诗用词准确艺术、语言简洁等特点。

3.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理解并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资料。

4.感受现代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绵长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生活中你发现的美。观察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留住美。

2.“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短诗三首,感受短诗中向我们传达的美。教师板书课题:《短诗三首》。

板块二:学习词语,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纠正读音。

要点:“漫” “涛”

2.出示需要正确书写的生字,学生描红,自主小结书写要点。

要点:“繁” “膝”

指导:笔画较多注意避让,注意字体间架结构。

3.出示需要理解意思的词语。

要点:“漫灭”“思潮”

指导:理解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板块三:熟读成诵,感受韵律

1.指名读短诗,初步体会短诗朗朗上口的韵律美。

2.思考短诗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提示:诗句都是有规律,读起来有了韵律美。

3.发现短诗规律,感受短诗的韵律美。

(1)出示《繁星(一三一)》,感受音韵美。

要点:短诗的句子末尾的字分别是“光”“香”“响”,押韵“ang”,音韵相同。每句诗开头都有“哪一”,句式相仿。每句诗末尾都有“?”,排比反问,语气相似。

指导:朗读时注意反问语气,句尾上扬,感受音韵美感。

(2)出示《繁星(一五九)》,感受节奏美。

要点:短诗句尾都有“了”“里”,同样的字,让短诗有了节奏。

指导:朗读时同样的字读出变化,感受字韵美。

(3)出示《繁星(七一)》,感受停顿美。

要点:短诗第一句中破折号后要停顿,增加音长。短诗的句子末尾的字分别是“中”“下”“上”,都是表示方位的字,句式相仿,可进行想象补白感受丰富的画面。

指导:有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注意“中” “下” “上”以及破折号后的停顿。

板块四:了解作者,整理资料

你喜欢这样的短诗吗?这种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说到作者冰心,你了解么?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冰心和诗集《繁星》。

要点:将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整理,从中选取符合的资料进行交流。

作业:

1.朗读三首小诗,熟读成诵。

2.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板块一:词语练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投影学生词语听写,学生点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

板块二:想象补白,搜集资料,体会情感

1.出示《繁星(七一)》,指名朗读,感受韵律美。

2.思考这首短诗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3.出示“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思考“漫灭”的含义,并想想“永不漫灭”可以换成什么词语?通过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漫灭”是磨灭,模糊不清,这里可以感受到这些回忆对于作者的刻骨铭心。

4.读读作者回忆的部分,你仿佛看到、闻到、听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感受?

(1)出示“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例:月明的园中,依偎着父亲听他讲述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藤萝的叶下,和姑娘们一起将藤萝花别在头上,挂在腰间。

母亲的膝上,托着腮帮子倾听着母亲用甜甜音韵唱着歌谣。

师生分读,生读作者原文,师读想象的地方。

(2)对比朗读谈体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将场景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具体?

要点:作者这样写可以放飞想象,更有画面感。

指导:体会短诗的魅力,展开想象,让静止的语言有了生命。朗读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

5.出示模板,仿写短诗。

相信你和作者一样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让你刻骨铭心,学习作者的写诗格式,将让你“永不漫灭”的回忆写下来。

6.交流仿写的短诗,思考作者为什么首先想到这三个场景呢?

要点:体会这些事对于作者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于童年往事的回忆是深刻的。

7.其实作者的回忆又何止这些,在冰心的散文《往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为什么作者对于海有着这样的深情,让我们走进《繁星(一三一)》。

(1)指名朗读,感受排比反问加强的抒情效果。

(2)三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让你感受到什么?

要点:一次次的问,一次次的思考,思绪万千,体会“思潮”的含义。

(3)由这首诗进行想象补白,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爱。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例:“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指导:朗读短诗,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深情与赞颂。

板块三:总结方法,学法迁移

1.总结品读前两首短诗的学习方法,即感受韵律美,想象补白,结合资料感悟作者情感,反复朗读领略情感并进行学法迁移。

2.小组合作学习《繁星(一五九)》,交流汇报。

(1)小组朗读,说说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要点:作者对母亲怀抱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

要点:第一处“风雨”指大自然真实的风雨,恶劣天气;第二个“风雨”指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挫折等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3)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想象补白,体会“风雨”来时,“躲”在母亲怀里的情感。

要点:诗人巧用第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如同鸟儿躲避鸟巢避风雨一样,当儿女遇到挫折时,总要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讴歌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指导:用朗读感受作者对母爱的赞美。

(4)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板块四:拓展阅读,举办短诗朗诵比赛,鼓励练笔

作者冰心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写成一首又一首小短诗,收集在《繁星》这本诗集中。出示《繁星》,课下继续感受冰心的语言魅力,体会短诗的韵律美和深刻哲理。

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2.朗读《繁星》。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建立摘抄本将他们工整的抄写下来,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3.学习创作编写现代诗。

(山东省胶州市铺集小学  冷妍)

10《绿》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快乐。

本课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一首诗,“绿”字出现了17次之多,一个“绿”字串起了诗人所有的情感,字字句句中透射出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艾青先生笔下的“绿色”具有永恒的魅力。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首诗,把人带向远方……”诗歌,不仅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培养人敏锐的感受力,还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在学习第一课《短诗三首》后,初步习得了通过反复读诗,体会诗歌的韵味,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方法,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本课4个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注意“瓶”右边部首是“瓦”。“叉”读一声。

2.朗读课文。

课文语言活泼生动,有韵律,充满了诗意和情趣。指导朗读时,第一小节要读出“到处是绿的”的惊讶、喜悦之情,第二、三小节要读出“寻绿”、“触绿”的喜悦、激动之情,第四小节要读出“集绿”时动静结合的情态美感,第五小节要读出“舞绿”时的自在快乐之情、意味深长之感。

3.品味语言。

4.学习整理资料。

学习通过收集资料,丰富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边学边整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敏锐的诗感。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瓶、挤、叉、挥”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绿的不同层次、情态以及作者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舞动,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与奇特。

3.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营造诗教氛围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看到“绿”字,你能想到哪些描写“绿”诗句呢?(生交,引发一场关于诗歌的头脑风暴)今天我们走进艾青先生的诗歌《绿》,感受他笔下独特的美。(板书课题)

2.交流对作者的认识。

(1)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作者资料。谈谈你对他的印象。

(2)师补充介绍。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早年曾去法国留学。1933年发表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抗战时到延安,创作了《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1978年后陆续发表了《归来的歌》《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虎斑贝》等,写了《诗论》等。著有《艾青全集》。

板块二:初读课文,捕捉动人诗意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倒翻  重叠  交叉

3.交流生字要点,重点指导:

瓶:要注意“⺄”的写法。

叉:独体字,不要落掉“丶”。

4.交流诗歌大意,谈对诗歌的印象。

5.检查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抑扬顿挫,初步体会诗歌动人的声律美、节奏美、意蕴美。

板块三:品读课文,深深感悟诗情

1.师配乐朗读,后生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这样的开头,读了有什么特别之处?

(1)意料之外,读来比较特别,耳目一新。

(2)第一行诗,哪个词你觉得用得很传神?

(“倒翻”,既有动感,又有画面感,瞬间把读者拉进诗中去)

(3)“到处是绿的”,都有哪些地方变绿了呢?想象一下。

(4)指导朗读,读出惊讶、喜悦之情。

(5)小结: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字不在多,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3.过渡:在诗人艾青的笔下,一首诗用了17个“绿”字,却个个不同。让我们读起来吧!

4.自由朗读第2、3小节,品味哪些“绿”让你着迷?提示: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读,圈圈画画做批注。

5.小组交流、讨论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

出示第2小节: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的出奇。

(1)抓住关键词“到哪儿去”“这么多”体会此处的“绿”与众不同。出示不同句式进行对比:哪儿也找不到这么多的绿。效果有什么不同?

体会作者表达的独特诗感,引出下文。

(2)抓住关键词“墨绿”、“翠绿”感受绿之浓,“浅绿”、“淡绿”感受绿之淡,“嫩绿”、“粉绿”感受绿之奇。

(3)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出奇的绿?

(4)指导朗读,读出“寻绿”“的喜悦、激动之情,体会绿的色彩丰富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出示第3小节: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得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5)为什么刮风、下雨、流水、阳光都是绿的?(因为作者的心情使然,心里是喜悦的,看到的天地万物都绿意融融,充满了生命力。

(6)说话练习,思维训练:

(     )是绿的,

…………

(7)指导朗读,读出“触绿”的喜悦、激动之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8)小结:诗歌文字看似浅显,却内涵深刻,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力,值得细细品读。

7.朗读第4、5小节,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出示第4、5小节: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生交流感悟。

(2)第4小节哪些词用得特别鲜活?(“挤”、“重叠”、“交叉”,读着很有画面感,是静的,也是动的,每一个“绿”都是活的生命体,让人产生生机勃发的向上感。)

(3)为什么说“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呢?(景随心动)

(4)指导朗读,读出动静交融的美感。

(5)小结:好诗值得反复品读,好诗有千面,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8.诵读全诗。读中体味诗歌内涵,感悟结构技巧,尤其注意从中获得美的熏陶,引发对现代诗情致趣味的喜爱。

板块四:对比美读,品读诗内诗外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宗璞笔下“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2.阅读宗璞的《西湖漫笔》全文,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在阅读中引发质疑、穿插阅读、联系比较等,感知不同的诗歌、文章中反映出作者在环境、心境等方面的联系,悟出:诗文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化身。

3.诵背诗歌《绿》展示,体悟作者爱绿之情。

板书五:拓读经典,丰润诗意童年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绿》,体会大师对“绿”的不同感悟与表达。

板书设计:

艾青

捕捉诗意  丰富想象

感悟诗情  收集资料

(山东省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  张淑英)

11《白桦》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先总写“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然后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分别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在寂静朦胧中的美,在朝霞中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诗中的白桦“披一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披银霜,绽花穗,写出了白桦的高洁、挺拔,这是外在的美。在寂静中“玉立”、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这是内在的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19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1个要求会写。其中,“潇”“朦”“胧”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会读的字中,注意“徜徉”都是第二声。会写的字中,注意“潇”右边是“萧”,“穗”的右边是“惠”。

2.朗读课文。

诗歌语言优美,讲究押韵,通过自读、领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得朗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韵律之美。

3.展开想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白桦》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朗读,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一边读一边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诗的韵味。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材料的方法。

4.学当小诗人来写诗,为合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齐读课题,认识作者。

(1)指名读作者。

要点:一位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一位是优秀的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

(2)补充介绍。

叶赛宁是前苏联文学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他的诗作被奉为俄罗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仅仅在世三十年,却为世人留下了近四百首抒情诗和和十几部叙事诗。

2.了解白桦。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所描述的这课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文中的关键短语,指名交流整体印象。

2.学习生字词。

(1)读准音:潇洒  徜徉  朦胧

(2)理解意思:流苏  白雪皑皑

要点: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

板块三: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全班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白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

要点:白桦高洁挺拔,整体洁白,在雪花中的美,在寂静中的朦胧的美,在朝霞中的美……既有外在的高洁、挺拔之美,也有内在的气质之美,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白桦之美。

你能选择几个短语来描述这课白桦吗?

出示: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烂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4.带着感受再把诗歌美美地读一读。

板块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感的诗歌?请你回家后摘抄下来,为班级里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作准备。

第二课时

板块一:生词听写,复习课文

1.师报词语,生听写。

白桦  涂上  毛茸茸  雪绣  潇洒  朦胧  寂静  朝霞

2.自行批改订正。

3.指名练说课文大意。

板块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重点交流,教师点拨:

(1)感知总体特点。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棵白桦具有什么特点?

抓住“银霜”“雪花”,体会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出示图片,加深理解。指名读。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涂”“披”,想象白桦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请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

(2)雪花中白桦之美。

指名读,谈谈你的理解:白桦的枝叶有什么特点?

抓住“枝头”“雪绣的花边”“花穗”“流苏”等词语想象:披一身雪花,而枝头还有未脱离的积雪,而树梢尖儿却是白色,映衬着紫色的树枝的白桦的形象。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雪花中的白桦?(洁白高雅,美丽如画,潇洒……)

看到如此美丽的白桦,你还想到了那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美美地读一读。

小结:这两小节写出了白桦的外在美。

(3)白桦寂静的朦胧之美。

理解“朦胧的寂静”,感官相通,写出了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

“灿烂的金晖”感受色彩的绚烂辉煌。

“玉立”“闪着”动词,静中有动,突出了挺立的白桦特别的动态美。

再读。

(4)朝霞中的白桦之美。

“徜徉”“姗姗来迟”运用拟人,写出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及动态之美。

“白雪皑皑”“银色”“光华”体会白桦的色彩之美。

再读。

小结: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白桦的美,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

连起来再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生性耐寒,又通体洁白,气质高雅的特点,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饱含了对民族、对祖国的炽热情怀。

板块三: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小营造氛围,进入文中情境。

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

2.小组展示朗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配乐朗读,加上动作表演朗读。

板块四:单元回顾,总结提升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另外几首诗歌《短诗三首》《绿》,回想一下,诗歌有什么特点?

要点:进一步明确“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即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课文内容、写法、生活经验),并将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也就是最值得思考、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你还搜集了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先小组里汇报交流,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植物类别来交流,如描写松树的诗歌一组,描写梅花的一组,描写竹子的一组……按照类别来归类,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3.学当小诗人,我也来写诗。

写诗其实也不难,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长可短,写的时候注意分行。

写完后交流,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戴媛媛)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诗人以清婉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新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闲适与欢乐。

诗歌语言自然、明丽、有韵味。整首诗节奏舒缓,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子结构并不齐整却设计精巧,诗节的前两句运用回环的方式,既突出和强调了同一情感的抒发,又表达出诗人微妙情感抒怀的变化。

三个诗节之间情感联系紧凑:第一小节描绘了雨后小径中的景象,拟人手法巧妙又自然,作者的的想象浪漫又丰富;第二小节道出雨后散步的畅快感受,句式灵动、富有感染力;第三小节意象简明、寓意深刻,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要求会认读7个生字。“炫”是前鼻音。“涉”是翘舌音。“晕”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yùn”。

2.语言品味。

诗人巧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画卷。小径中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诗人想象丰富,每一个意象都饱含深意,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象征意。

3.要素实践。

本课是现代诗歌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学生应运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所学到的“现代诗歌策略”: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并根据需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帮助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

2.朗读诗歌,感受现代诗的音律美,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意象。

3.抓住诗歌中诗意的表达,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回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复习“现代诗”。

出示课题:《繁星》《绿》《白桦》

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现代诗歌。和古诗相比,现代诗歌有哪些独特之处?

要点:

格式上,分行,富有节奏感……

内容上,富含想象……

情感上,动人的情意……

2.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板块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分小节朗读?

(1)读准“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等词语。

(2)提醒多音字“晕”(yùn),根据字典释义,选择“晕皱”的读音;结合图片理解“小径”。

(3)指导读句子“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注意读出破折号的不同表达语气。

2.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邀请我们去哪里?

3.小径中有什么吸引着诗人?自由朗读,圈画出雨过天晴时的景物。

出示:小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

4.画一画,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看到的画面。

板块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对照绘画,在小组里交流,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为什么泥路会给诗人“凉爽又温柔”的感受?

经过雨的洗礼,一切变得澄澈,初晴时,会让人感觉清凉很多。拟人化的描写,雨水温润了泥土,让泥路也变得柔软。赤脚走过,泥路仿佛有了母亲一样温柔的情怀。请你来读一读这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你见过雨过天晴的小草吗?诗人的眼里小草有什么不同?

小草像人一样洗净尘垢,焕然一新,而拟人化的炫耀更进一步突显了雨后的小草绿得旺盛,生机勃勃。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草的炫耀?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经过雨的润泽,小白菊有了什么变化?

天晴了,低垂了头的小白菊缓缓地迎着阳光,挺直了身子,花瓣一一舒展,极致绚烂。寥寥数语,把小白菊“胆怯低头—慢慢抬头—试寒试暖—瓣瓣绽透”的过程描摹清楚,富有动态美和生命力。试一试,什么节奏可以把小白菊生命的力量展现出来?

(4)“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书页”指什么?

凤蝶儿自由自在,悠然闲适地飞舞。在阳光的映照下,那装饰了斑斓色彩的翅膀,水痕点点,格外耀眼。不,那不仅仅是翅膀,那一开一收的分明就是智慧的书页——在诗人眼里,雨后的一切都变得灵动、鲜活。

2.雨后初晴的小径,给你带来怎样的享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第一小节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

诗人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一切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板块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呼唤我们去做什么?

“到小径中去走走”,满眼是温柔的泥路,新绿的小草,绽透的小白菊,闲游的凤蝶儿……满心是赤脚踏过新泥的放松,携手涉过溪流的无忧……走走,是一种抛却烦忧的漫步,在这鲜活的雨后微晴里,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2.这样的呼唤在全诗出现了几次?

作者通过回环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在天晴了的时候”和“到小径中去走走”的微妙联系,前后两次的呼唤,让读者不由得对雨后的小径心向往之。

3. 让我们一起跟随戴望舒来到雨后那清新润泽的郊外小路。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或做什么乐事呢?

仿写

板块五:介绍背景,深化理解

1.诗人还看到怎样的景象呢?齐读第三小节。

板书  新阳  溪水  云

2.想一想,戴望舒仅仅在写在天晴了的美景吗?

3.小组内交流你搜集的诗人背景资料,认真倾听,注意精简自己的资料。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强调搜集的资料可以删减、概括,更有利于我们交流运用。

这首诗写于1944年6月,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作者怀有一颗心在静静等待——以一种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

5.说一说,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句有了什么新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新阳、阴霾、温风、云”的象征意,体会诗人热爱自然,歌唱光明和解放的思想。

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7.把《在天晴了的时候》积累在小诗集中。

(山东省胶州市双韩小学 吴艳)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一、文本解读

本次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安排了两个环节的内容: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从文本研读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借鉴,了解诗集的编辑过程,增强对于诗集的认识,加深对于诗歌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编辑能力、感受能力等等。同时,班级诗歌朗诵会的设计,也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锻炼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设计活动流程,提升组织、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突破学生学习的局限,以生活为主题,以活动为课堂,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集的体例、具体内容,增加对于诗歌的认识。

2.学会编辑简单的小诗集,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3.增加对于诗歌的兴趣,能够积累和喜欢诗歌。

4.了解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和内容,学会组织诗歌朗诵会。

5.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用表情和手势增加朗诵诗歌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回顾激情,感悟魅力

1.我们第四单元主要学习了现代诗,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对诗歌有了哪些认识?

2.出示本单元的诗歌:《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

3.学生交流感受,再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魅力。

4.朗读能够让我们更加触摸到诗歌的脉搏,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些诗歌或者自己创作的诗歌,让这些优美的诗句,美妙的诗境,成为我们的精神滋养。

5.学生朗读诗歌,相互评价交流。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朗读了课本上的诗歌或者是自己的诗歌,大家沉浸在诗歌当中,用声音传递出诗歌之美。

板块二:展示诗集,了解概况

1.本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一作家冰心奶奶、艾青、戴望舒和苏联作家叶赛宁的诗歌,那么,大家阅读过整本诗集吗?

2.学生自主交流。

3.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两本诗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浏览,看看一本诗集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集的具体内容。

(1)诗集包括名字,封面、封底、出版社、目录等。

(2)诗集还包括诗人的介绍,序言和诗歌。

(3)有的诗集还会有其他作家或者诗人的推荐语。

(4)有的诗集会把诗歌分为不同的章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诗歌。

6.小结:

7.同学们,《繁星·春水》和《泰戈尔诗选》给我们展示了一本优秀的,阅读性强的诗集出了诗歌本身,还会包含很多的内容。同学们已经收集了自己感兴趣的诗,还有自己创作的诗。如果,让你担任诗集小编辑的角色,你会如何编辑一本诗集呢?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吧。

板块三:集思广益,编辑诗集

小组1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小组编辑诗集的具体内容。

小组2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把自己要编辑小诗集的内容展示了出来。

小组3采用分工示意图的形式,把小组成员要负责的具体内容都列了出来,清楚明了。

2.小结:

3.大家的诗集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让我们回顾一下编辑小诗集应该遵循哪些步骤。

4.学生总结:一是首先想好编排哪些内容,其次要设计好怎样编排诗歌的内容,然后是诗集的名字和封面、封底和目录。最后,进行装订,一本崭新的诗集就出炉了。

板块四:合作出彩,评选表彰

3.同学们,让我们期待一本本精美、 精彩的诗集吧。

第二课时

板块一:最佳诗集,精彩亮相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板块二:小组讨论,朗诵添彩

1.同学们,通过朗诵能够让我们更加领略诗歌之美,让我们举行班级朗诵会,把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变幻成动听的朗诵吧。

2.小组交流:选择哪几首诗歌进行朗诵,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朗诵展示。

(1)可以选择名家名作,也可以插入自己创作的诗歌。

(2)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多人朗诵,配乐朗诵等等。

3.小组练习。

4.朗诵小贴士:

(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2)表情、手势要自然、大方。

板块三:班级朗诵会,声入人心

1.小组讨论如何开好班级朗诵会。

3.制作班级朗诵会流程图,熟悉朗诵会流程,精心准备各项内容。

4.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5.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颁发“小小金话筒”奖。

(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小学  陶丕春)

语文园地

一、文本解读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展开交流。旨在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感悟诗的意境美,情感美。第一项是通过朗读感悟意境之美,第二项通过品味感悟诗的情感美。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再读本单元几首诗歌,进行读一读、品一品活动,并且再给学生拓展其他诗歌加深理解。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古代文人的名字,历史跨度比较大,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识记这些名人之外,可以拓展名人的生平、佳作等来丰富学生的积累。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指导学生朗读观察句子的特点,体会这样描写色彩的好处,感受语言的美。第二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仿写短语,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短语的特点,前后有什么关联,再说说短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强调合理想象,大胆仿写。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借助拼音认读8组词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人及著作。

3.通过朗读,体会“色彩”在每组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4.能展开想象仿写诗歌短语。

5.积累关于“诗歌”的四句名言,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语文园地知识多,注重积累很重要,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诗歌,说说哪首诗歌让自己印象最深刻。

2.把印象深刻的一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出示“阳光也是绿的”“在朦胧的寂静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语言之美。

4.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5.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诗歌里面往往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我们走进诗歌,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这一组词语(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3.教师组织多种方式朗读,纠正读音,并检查过关。

5.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积累,可以是著作,也可以是典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如:屈原的《离骚》、端午节的来历。

陶渊明的《陶渊明集》,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6.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平日里多阅读课外书籍。

7.在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再次出示这些词语,小游戏:词语大闯关,竞赛形式检查认读。

第二课时

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书中句子: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的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的那么醉人啊!

2.学生自读句子中加点部分,初步感知“色彩”的别样表达。

3.先出示纯色块,让学生感受色彩,再出示描绘中的景色,感受色彩表达的魅力。

4.打开学生思维,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写色彩的美句子?并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5.出示第二组: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7.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作。

8.小练笔要求:

(1)句子要简短、字数对应。

(2)想像要合理、恰当表达。

9.评价交流:

(1)展台出示学生作品,大家一起品评优劣。

(2)根据讲解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3)抄写在稿纸上,书写正确、认真、美观。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先引导学生自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熟练。

3.小组内交流这三句名言的大致意思,选出代表发言。

4.全班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点拨: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音乐是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艺术殿堂中是相辅相成。

文学作品追求表达真情实感。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积累。

6.选择喜欢的名句抄写在本单元最喜欢的一篇诗歌旁边。

教学资源:

3.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THE END
0.二下语文园地五字词句的运用点拨口千舌燥:口舌干渴。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七嘴八舌 头重脚轻 耳濡目染 交头接耳 眉清目秀 昂首挺胸 2.朗读 点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哪些地方要重读,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第一句写了我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地下的学校要重读。此外,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长句子,还要注意停顿jvzquC41yy}/ewkktuz/pny1ctzjeuj138=::@783792;A750jznn
1.植物妈妈有办法通用12篇大白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杯熟的白菜汁中含一杯牛奶相等的钙质,它是冬季宝宝补钙的良好菜肴。栗子含有核黄素,对于小儿口舌生疮和口腔溃疡有预防作用。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活血止血,可见栗子烧白菜是宝宝冬季理想菜肴之一。 4 瑶柱烧萝卜: 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22:930qyon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进行简单的交流后进入诗歌仿写环节,可惜这么重要的部分由于我在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而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可以说是这堂课最大的遗憾了。 在课堂中,我比较重视鼓励学生表达出各自不同的阅读感受,课内外知识的搜集、积累和拓展,也尝试着结合课文学情渗透古诗教学,为学校开展古诗文考级打基础,也寻求着古诗教学的新途径。 jvzquC41o0jj{rkcpyko0lto1lobqjs1lkgpcwrwdct09:95734ivvq
3.《日月》教学反思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时,我先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jvzq<84vgciig{3twk}fp7hqo1yik‚tpiykofjsi1lobqzghcttk886;:;10qyon
4.课文《比尾巴》的优秀教学设计14篇(全文)如,讨论完以上各种动物尾巴特点后,同学们学习兴趣还是那样高涨,我趁势再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动物们比尾巴比得可认真了,它们懂得从多方面进行比较,有比颜色的,有比样子的,也有比用处的,等等。下面,我们也来比一比,好吗?那么,你准备和别人比什么呢?”经老师这么一点,孩子们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了,他们七嘴八舌地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8e:xyiq0jvsm
5.背影仿写初二600字奶奶作文(精选109篇)背影仿写初二600字奶奶作文(精选10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背影仿写初二奶奶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背影仿写初二600字奶奶作文 篇1 jvzq<84yyy4vpsx0eqs0|~tygpqv1;84;2>/j}rn
6.《纸船》教案(精选18篇)(师:风筝是竹条和线扎出来得,扎风筝的扎这里是平舌音它还可以念扎(zhā)表示刺的意思比如扎针扎花) 4、师:这些句子里有很多生字宝宝,这么多的.生字你打算怎么记住他们呢? 5、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每天头上一顶草帽=莓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吵土+不=坏……) jvzquC41o0pz3<:0eqs0lrfqcp593>95:0nuou
7.描写大草原的诗句通用12篇【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识,即识记字的音形义;二是写,即写规范,写端正,写整洁。本环节遵循先识后写的顺序,先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然后⑸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识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住字形,最后从三个左右结构和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各挑一个进行写字指导,真正将识字教jvzquC41ujjt{mo0zwktj~3eqo5icx|gp1>73>;0jvsm
8.八下语文重点总结汇总十篇比如在学期的结尾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三年级下册的知识进行总结,例如本学期学到的带有数字的成语有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百发百中、千变万化、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千山万水等,带有反义词的成语有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死去活来、大同小异、东奔西走等,关于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3776=3jvor
9.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模板(汇总8篇)教师能注重帮助学生积累识字方法,例如结构法、笔顺法、旧字记新字法等,另外注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字的构成,如本册书共出现24个基本笔画,五种结构的字(除全包围结构)。同时教师还积极向课外延伸,让孩子多阅读,多识字。教师还重视写字教学的指导,尤其是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复习难点。 1、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jvzquC41yy}/zofpygt/ew4ctv572B5;:;?59j6d0jznn
10.普通话小诗歌通用12篇教师以四季景色的儿童诗为课程内容,和儿童一起读写童诗,设立课程目标,规划课程进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写诗活动,让儿童掌握童诗的朗读、仿写的基本方法,促使儿童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从而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语言,不断丰厚儿童的人文素养。jvzq<84u{nizz7}wgunv0lto1jgpyns1:2;247mvon
11.小学语文教学小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少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明明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眼神涣散;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下次提问依然一片茫然;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最后变成少数几个孩子的独角戏。其实,语文教学的秘诀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用对方法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今天分享的这些小方法,都是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检验的"接地气"技巧,jvzquC41yy}/srszwg9777hqo1lbppkc16967=>0jvsm
12.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的jvzquC41yy}/f~fpogoxgw3eqo5gcw|gp1pjcxfp14>:9B;40jznn
13.田字格中书写的好句子聚集70句做动作识字:造展运 3.易读错字:蜻蜓(后鼻音)展(翘舌音) 4.多音字:藏间空结 5.应会写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1)写正确:间、迷、造、运、池、欢、网 间:“门”呈长方形,第二笔竖为垂露竖,长而直;“日”居中,横向笔画间隔均匀。 jvzquC41yy}/srfpygtx0lto1no{jrrkpibp8638;;2;7mvon
14.三年级上: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件出示: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jvzquC41yy}/uqtw{knvq7hqo1pjcxfp13<7396844949=6650nuou
15.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6》(通用15篇)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5.欣赏课文录音。(机动) 6.“我要做”游戏:“扬扬修理工”(连词成句)、“魔法镜”(看图片选出对应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韵文。 第二课时 1.进一步理解韵文、识记生字新词。 2.背诵韵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6》 篇2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6839?/j}rn
16.忆读书仿写作文(精选2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读书仿写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忆读书仿写作文 1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七八岁时,我喜欢看童话书,看各种公主故事,那时觉得公主们都好美啊!个个都 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52<498;?82A3jvor
17.忆江南白居易古诗通用12篇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jvzquC41f|g|7}wgunv0lto1jgpyns14;6567mvon
18.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一、引导仿写。走出创作第一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尝试让学生练习写诗。记得第一次要求学生写诗时,大家都惊讶不已。原来学生背了那么多诗,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可以作诗,没想到老师竟然叫我们自己写诗,能写出来吗?看出了学生的顾虑,我便因势利导:“曹操的儿子曹植在7岁的时候就可以七步成诗了……”还没等我说完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4ivvq
19.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二、学习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黄色卡片(会认):植物已经牛羊准备娃娃 山洼豆子炸开不信粗心 红色卡片(会写):已经牛羊准备甲信 2、学习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已经准备辛甲 (2)重点分析生字 jvzq<84yyy4rwwqw0ipo8okcq~vg8xjwqqfijt13;?7;:3jvor
20.《三味书屋》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jvzq<84yyy4icxoqd3840lto1lobqjs142832A7814;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