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董**(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课题传统节日课型 讲读课文1个2课时教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 春节”等10个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1 两个节日,说 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过程与方法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 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 重点1 .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 春节”等10个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 难点了解我国传统
2、节日的相关知识。教学素 材1 .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2 .课件。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1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1 两个节日,说说自 己是怎么过节的。2 .朗读课文。教具 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新课教学()分钟由古诗句来猜 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积累。朗读指导,为学生诵 读本文,背诵本文打下 了基础。课伊始借“春节” 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 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 了快乐、和谐、互动的 气氛。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3、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2)生:重阳节。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 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朗读课文1 .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 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大家 仔细体会。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点评。2 .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课件出示4)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 节、重阳节。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
4、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 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 拜年、贴春联、 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 由说)1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 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 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的 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 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 国传统节日。搜集传统节日风 俗习惯和节日活动等 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传 统节日了解
5、,然后让学 生填表,系统地整理传 统节日知识,让学生在 心中有了比较系统的 了解。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一一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 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 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 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 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看看每一个传统 节日人们是怎么过的。J生:春节一一贴窗花,放鞭炮。生:元宵一一看花灯。生:清明一一扫墓生: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生:七月七一一乞巧生:中秋一一吃月饼生:重阳一一赏菊登高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 资料
6、,谁来和大家分享?(课件出示6-11)(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 传说、诗词)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诗词;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 饼、诗;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大家阅读后,填表。(课件出示12)节日风俗习惯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乞巧节牛郎织女相会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分钟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 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 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
7、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 节日,了解有关传统节日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 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1.把音节补充完整郎巷堂统菊宵饼贴课堂作业新设计2.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答案】1 . mgmg cn g cn g u i co in g i e2 .略。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1 .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 日、春节”等10个词语。2 .背诵课文。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新课 教学)分钟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识字写字1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课件出示14)出示菊花图,让学生认识菊。由 小船的图片,认识舟。2 .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课 件出
8、示15)占-贴、传-转、气-乞、市-闹。3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课件出示16)爱惜粮食是我们的 传统美德。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吃 团圆饭。闹钟响,我知道要起床了。星期大,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 扫大街。4 .写字指导。(1)巩固音、形。本课后鼻韵母的字比较多,如“统、巷、堂、郎、 饼、赏”等,学生一起反复读几遍。相近的字:股-船-舟扫-雪团-困 闹-闯传-转(2)观察发现。难写的字:街、闹。(3)重点讲解。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 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热”下的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
9、写成“竖撇”。转:写的时候要注意“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二、拓展实践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 具影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 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课外多去搜集 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吧。运用各种方法鼓励 学生去识字、记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检查学生的识字情 况,并巩固了学生识 字。对读音不同、字形相 似、书写困难的字重点 进行讲解,从而提高了 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由课文中的传统节日 延伸到少数民族的传 统节日,拓展了课文内 容,扩大了学生知识视 野。识字2.传统节日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春节贴窗花放鞭炮板书内容元宵节看花灯清明 扫墓端午赛龙舟吃粽子
10、艾香七月七乞巧中秋吃月饼重阳敬老赏菊登高课堂作业新设计1 .根据拼音写词语tu n du i r e n coddjie s O did y e2 .比一比,冉组词。团()舟()贴()转()艾()圆()船()占()传()父()3 .读一读,做后面的题目。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每当新春 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水,他们很有心计。这大,年来了,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原来年害怕牛鞭声!”阿山和阿水赶着牛
11、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 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 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 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 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 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12、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陇临 A. ji d ng B. xi a ng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凶恶()找反义词A.丑陋B.善良C.美丽故意()找近义词A.特意B.意思C. 有意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读了本文,你知道放鞭炮的来历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答案】1 .团队热闹大街扫地艾叶2 .略。3 .AB A 因为年怕甩牛鞭的响声,后来,人们用放鞭炮来赶走年。教学反思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 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 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
13、中秋节在吸引大家 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 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 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 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 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 含的文化,教师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 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来
14、历,以及有关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适时引出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在引导学 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 基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 课文。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学习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
15、形式,让学生在教 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 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 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 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 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部分传统节日的时间】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 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 夕(农
16、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有关节日的古诗】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桑子(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大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17、,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水调歌头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端午节的来历1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 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 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 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年,秦
18、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 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早。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 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 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
19、、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 国诗人屈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 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 申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 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 ”。大街小巷(xi dig h a ngffi挂起了红红的灯笼。过年时,全家团圆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