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利通三小 李乃华
依据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需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关注联系,关注发展,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的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整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的就是要进行单元整体解读,其次才是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解读好教科书,是真正使用好教科书的前提和基础。
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我交流的主题是——在想象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解读,如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特点
二年级下册延续二年级上册的编写思路和编排特点,继续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入中年级做好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可以说夯实基础,平稳过渡,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童话故事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世界充满真善美,阅读童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从中领略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坚强的品质,热爱生活的行为等等。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再次感受世界的美好,因此本单元童话世界的主题为全册教材奠定了基础。
从整册教材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对应的核心素养点:感受童话世界充满真善美,领略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坚强的品质,热爱生活的行为等等——审美创造,阅读童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应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语言的运用等。
那么具体到这一单元教材中对应的语文要素中如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呢?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语文园地四》安排了六个板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积累语言、丰富语汇,初步学习观察、表达和阅读方法。
围绕“想象”的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一语文要素侧重于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为了落实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4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都对此安排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具体体现在四个地方。
(一)文本内容中的想象
四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富有童心童趣,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这些内容贴近儿童的认知规律,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儿童本就具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从文本内容的选择上渗透了思维能力中的想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等核心素养。
各册教材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有在小学阶段出现了11次,对应的具体单元如下:
到二下为止,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了两次: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
(二)课文插图中的想象
插图是一种“有意味的视觉艺术”,借助插图想象表达可以促进二年级学生创造性语言形象思维的发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
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可以借助它们联系、图文对照比较、感受这些童话故事中美好,这里面就渗透着学生的直觉思维、想象等思维能力。
(三)课后习题的想象
课后习题渗透着核心素养,我来说一下在教学中如何借助习题落实核心素养和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就渗透着语言积累运用和思维能力中的想象能力)。教材在4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对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彩色的梦》一文中,“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可以说“大朵的草坪”“大块的野花”或“草坪红了”“天空绿了”吗?孩子们一读就会明白,但这样说不可以。这里不光是量词搭配正确,色彩搭配也是鲜艳恰当。在仔细地观察文字后,再让孩子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会有变化?仿照着文中的句式这样来说一说,孩子们就自然会在说中积累到词语。“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可通过师生问答游戏,回顾彩色铅笔画了什么:在葱郁的森林里画下了......在小屋的烟囱上画下了......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彩色铅笔跳蹦到“美丽的校园里”“盛开的花丛中”“丰收的果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呢?迁移到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放飞心灵,大胆想象,让孩子们仿照课文在充分地说一说的基础上,积累了词句,为课后第二题的仿写做好铺垫。
《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后第二题仿写题,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文中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有三次对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想象,学习想象的方法,尝试大胆展开想象,进行仿说和仿写。
《沙滩上的童话》课后习题:“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是本单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要求仿照课文中编织的童话故事,依据提供的情境和词语展开想象编故事。完成这个训练,关键是了解课文中编织的童话故事,即学生要先把分散的故事内容、情节提取出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再参照着编故事。这个练习题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学生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可以首先是让学生感知沙滩上的童话这篇课文的完整和有趣;接着引导学生梳理出编织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挥想象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请同学们也根据开头,用上提供的词语来试着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编童话的过程中启迪思维,培养习作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能充分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本身就是充满想象力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作者的想象,把小虫子的生活写得特别有趣。孩子们对“做一只小虫子是否有意思”有初步的感知,能从课文中提取相应信息,但概括能力较弱,更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小虫子世界的“不好”与“真不错”,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体会小虫子的积极乐观。最后回归本单元语文要素,给学生学习上的支架,例如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怎样,怎样”的句式训练,让学生学习有抓手,学会表达,能够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词句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四)字词句运用中的想象
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对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字词句运用第二题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练读,在读中感知句子的结构特点。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了几件事?是哪几件?引导学生发现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可以把短时间内做的几件事连起来说。再根据泡泡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可能在做哪几件事?孙悟空最会变,可能变些什么?最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情境还能用上"一会儿……一会……一会儿……”,拓展交流、评议。
(五)看图写话中的想象
语文园地中的看图写话也对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个核心素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学会观察,这也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在观察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让学生找出图中所表达的几个要素(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引导在交流中弄清图与图的联系和异同,弄清图意,找准展开想象的支点,为后续有序表达故事做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象是写好话的关键,可指导学生从“怎么做”和“怎么玩”两个视角引导学生捕捉图中关键信息,发挥丰富想象,活化画面。从想象到写话,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口头表达。这里要指导学生有序表达,借助提示词语“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按照时间顺序把4幅图画串联起来,完整地把故事先说清楚,将自己观察和想象到的表达出来,把故事讲得更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对写得好的进行大力表扬。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孩子们自主学习、感悟语言文字以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具体的表现是很生动,灵活,有画面感。形象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或图像作为思维媒介的思维形态,是人类带有本能性的思维活动。此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感知实物,建立表象,从而激发想象,引起联想,产生情感。想象是指人头脑中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标中诵读不同文体读物,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而在教材体系中,想象要素也是反复高频的出现,由此可见,想象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选材贴近孩子的生活,且富于想象色彩,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表达对事物的好奇。
教师在备课中,真实地面对“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目标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呢?
四、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内容及学情,制定如下单元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通过课文朗读,借助课后注音认识“盒、聊、坪”等59个生字,读准 “量、泡”这2个多音字;
2.按正确笔顺书写“彩、梦、森”等34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会写“彩色、脚尖、森林”等40个词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根据提示,写好三面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围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积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
【阅读与鉴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彩色的梦》《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默读课文《枫树上的喜鹊》;
2.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的梦》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说出《枫树上的喜鹊》中“我”喜欢的是什么;
3.就《我是一只小虫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自主阅读《手影戏》,了解内容,感受手影戏的有趣。
【表达与交流】
1.仿照例句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3.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4.认读有关玩具名称的词语,说出自己玩过的玩具;
5.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梳理与探究】
1.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
2.把自己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分类写下来。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课文朗读,借助课后注音认识“盒、聊、坪”等59个生字,读准 “量、泡”这2个多音字;
2.会写“彩色、脚尖、森林”等40个词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难点:
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六、单元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教材特点,单元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实施策略:
(一)识字教学
本单元既有学习课文时的阅读中识字,也有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借助字典,利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字,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中有“玩具名称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
1.阅读中识字
课后双蓝线里的字,是要求会认的字。要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教学环节,认读这些字的字音。以“多次见面、反复识记、整体识记”为原则进行指导,根据字形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如:字理识字、语境识字、分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
2.借助字典,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后练习第2题,8个词语中加点的9个字都是月字旁或者月字底的字,要求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利用偏旁归类识字,给学生自主识字增加了新的方法和形式。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月字旁的字有不少与身体的器官有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
3.认识事物中的字
“识字加油站”中的“玩具名称识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运用联系生活体验,创设游戏情境,看图片或者实物找出对应的玩具名称等方法,引导学生认字识词。
(二)写字教学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可以针对每课生字的字形特点,采用分类指导的方法,以点带面,提高写字指导效率。
如《彩色的梦》中“彩 拉 结 般 精”都是左右结构,可以一起指导,先发现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再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长短、大小比例的不同;“梦”和“森”都含有“林”,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林”在书写上的异同。
《沙滩上的童话》重点指导比较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的字在书写上的异同。帮助学生细致观察,总结方法,举一反三,提高识记字形的精确度。
书写时,还要抓住关键笔画,每个字的主笔,或者形态发生变化的笔画,帮助学生掌握部件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文本表达
感受想象力的丰富和独特本单元每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富有童真童趣,要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本或丰富、或独特的想象,学习文本表达,为落实语文要素打下基础。
2.抓关键词句,多法引导展开想象
(1)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在指导朗读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如《彩色的梦》第三小节,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景物“雪松、小鸟、太阳”,抓住“拉、请、留下、结”等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
(2)挖掘文本空白,补白想象
课文有不少的留白处,如文本中较为抽象的词语或省略号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补白想象。如《枫树上的喜鹊》,在学习写“喜鹊阿姨”的部分时,抓“说话”猜语言,引领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如《沙滩上的童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堆城堡的快乐画面。
3.迁移运用语言,进行语用实践
教学中,可以抓住有特点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将自己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彩色的梦》,出示第2、3小节句式范例,提供语言支架指导仿写,创设“在热闹的池塘边”“在盛开的花丛中”“在丰收的果园里”等语境,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
(四)朗读教学
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童话,内容不同,但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洞察他们稚嫩但细腻的内心世界,呵护他们的想象。譬如,指导朗读童话诗时,可通过想象画面、创设情境等读出梦境的美好,读出诗中的赞叹和喜悦。《沙滩上的童话》和《枫树上的喜鹊》则要读出对话的语气,还有问号表示的疑问和感叹号表示的快乐和兴奋。《我是一只小虫子》一文的语言如聊天一般亲切、自然,但又常用上一些关联词让语气和语意发生转变,朗读时可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并感受和尝试着读出这种幽默与风趣。
(五)写话教学
考虑到二年级孩子平时在写话中普遍存在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错别字较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不知道开头空两格等,所以我们在开始指导孩子写的时候,就要强调养成好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写完要检查。通过不断地强化以落实写话的规范性。总之,我们解读写话教材时要在整体关照下进行多方比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遵循序列,扎实起步,逐步提升孩子的写话水平。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以“文、图、想、问、画”为基础,从文本中体会到想象力的神奇以及童话背后的童真和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还要注意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优美的句子,让这些字词和句子扎根于头脑中,为写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单元任务群设计
任务一:通读四篇文章,发现特点
1.都是充满想象力的文章
2.文章体裁不同,《彩色的梦》是一首诗
任务二:细读文本,学着想象
1.《彩色的梦》在课堂上解决课后第二题,先让学生们仿照着2-3小节说一说,再去写,体会诗的格式。
2.《枫树上的喜鹊》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抓住第1-4自然段中的“我喜欢”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说说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他们会说什么呢?体会“我”对喜鹊阿姨的喜欢;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式,想象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会做的事,进行句式练习;抓住第10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中的“我懂得”,一个“懂”字从字的结构出发,怎么做才能真正地懂得,从而升华“我”对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喜爱之情,进而创设情境听懂对话。
3.《沙滩上的童话》一文结构简单,第一部分写垒城堡,第二部分写编故事。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尤其是编故事部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为实现自己编故事打下基础。除此以外,还要读好人物对话,可以用开火车式的方法完成故事创编。读一读《手影戏》。
4.《我是一只小虫子》中可以借助认识小虫子的身体进行归类识字——“月字旁”的字。围绕“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这一中心问题,从文中找出“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的描写,体会小虫子的苦与乐。除此之外,我还想提一点,本文生字中有“屁”这个字,之前的版本还有“屎”和“尿”,为什么会删除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也许会大笑,也可能会认为这几个字不文明、不雅,其实从字理来看这几个字真的能彰显汉字的魅力。
任务三:创编故事
1.先按顺序观察每一幅图片中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2.想象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可能会说什么,会怎么做。
3.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小动物们的一天写下来。
4.写完之后,与同学分享,听一听谁的想象更丰富更有趣。
任务四:日积月累
1.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2.积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
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纲,整合语文核心观念,这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变革性的挑战,足以让我们用 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探索。
静下心来,研读教材,才能有智慧地成长!
沉下身子,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才能真正感受教育的幸福!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