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燕新小低年段识字教学专题研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依托学校趣创教育理念,围绕趣学课堂架构,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的老师们积极探索实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基于教师教学的难点、盲点、弱点,问诊课堂,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一、把脉问诊定方向

学期初,我们积极问诊课堂,经过一轮观察,发现低年段语文组当下的识字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限制儿童识字兴趣

2.教学目标不清,忽视儿童阶段特点

3.课堂设计不精,缺乏重点字理突破

4.训练策略不深,作业设置不够灵活

二、行动研究探方法

教学的进步从反思和行动中来,针对以上问题,全体语文展开了教学研讨。大家识字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科学识字。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联系语境识字等方法要灵活运用,教师教学设计每一处都要用心揣摩。

活动中,一年级组五位语文老师依次上台展示识字微格片段。她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座的老师化身学生,积极交流,一起审视课中的优与弊。薛璐璐老师为我们带来《吃水不忘挖井人》中“井”和“吃”的随文识字教学片段,她运用字源小故事和生字开花小游戏,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受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借助《四个太阳》这篇课文,张洁老师进行了“香甜”的识字教学片段,引入字理,借助实物,在充分的朗读中突破重点词“香甜”。

宋冬玲老师利用生字磁贴,引导孩子观察字形,通过词语里的两个“日”去感受太阳给冬天送来的“温暖”。

骆冬琴老师重点把握“太阳”一词,借助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和有趣小口诀帮助学生随文识字,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李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我多想去看看》中“告诉”的识字教学片段,她巧用魔法棒和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生字。

三、反思总结明路径

这样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引发了老师们热烈的讨论,自然生发出诸多学习感受。

韦嘉欣:在教学中,我们要读文识字,以读为主,以评促读,读中见悟,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繁琐的分析,在生动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汉字的审美体验,同时提升朗读技能。

吴雯雯: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汉字的字理、事理和儿童认知心理的关联性,并将其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和图像的关联,读图识字、提升趣味,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王朝晖:我们要关注多种识字方法,并依据学情灵活选用,重视学生字感的培养。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文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

张林波:老师们别具匠心的展示,来自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字理及学情的巧妙分析,有重点、有方法、有技巧的读、认、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方法值得深入、系统地研究、实施。

俞蕾:老师们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体现汉字的独特魅力,将识汉字寓于游戏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巧妙创设识字情境,灵活多样选择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识字过中发展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语文识字教学片段。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将符号世界由外在表相,导入深层的内在生命,是识字的境界生成。实施富有文化想象的识字教学,需要重审汉字部件整合理据,激活汉字的内在文化整合力,增强汉字的“影像”感,重塑有文化生活的课堂,这是我们的追求。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组团结并进、合作研讨的展示活动给我们起了很好的开头,相信在不懈努力下,我们会让语文识字教学朝着有理、有趣、有活力的方向不断迈进,课堂也会随之充满想象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喜欢这个春天又香又甜的教室

喜欢这个上午有理有情的课堂

喜欢坚持

喜欢想象

喜欢和你们一起

走近汉字文化的身旁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32.0px; font: 14.0px 'PingFang SC'; color: #ffffff}span.s1 {font-kerning: none}

主办单位: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曹后村28-1号 邮编: 21002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