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在孩子识字的过程中,可能都发现过这样的一个现象:
同样的一个字,无论是中文汉字还是英文单词,明明在识字卡上都认识,可是换成妈妈手写,或者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孩子们就又不认识了。
有时候孩子会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字;有时候他们还会把这个字跟其他的字搞混。
着急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困惑:这是孩子不认真、不聪明吗?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常见的现象。
识字认读的本质
要想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先来讲讲识字认读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儿童教育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教授 Daniel Willingham,在他的著作《养育会阅读的孩子》(Raising Kids Who Read)中提出,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由多个部分组成:
儿童掌握单字的意义和发音
正确的句法和语法能力
对上下文的推测
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掌握单字的意义和发音」指的就是认字。这一简单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孩子要运用视觉能力辨别这个字;
其次,孩子要在大脑中处理解码这个字的形状;
第三,解码之后,孩子要调动记忆库,把这个字的形状和大脑中已知的知识进行连接;
第四,在成功建立连接的前提下,孩子还要进一步回忆这个字的读音;
最后,要运用发音器官准确地将读音发出来。
由此可见,认字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多任务能力,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Willingham, 2015)。
由于儿童大脑中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新字的时候,大脑为了减轻小主人的负担,将字形和发音与当时文字的载体(如识字卡片、课本)、字体、字号、甚至字的颜色等建立了联系;日后一旦字体字号或环境发生变化,就对孩子的重新认读造成了困难。
因此,不认识妈妈手写的字,就是因为妈妈手写的字体变了,或者颜色变了,打破了固有联系而造成的。
不过,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对具体形状的概括迁移能力也会很快提高,这种「换了地方和方式」就不认字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此外,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即使发生认读错误,孩子们也不是每一个字都不认识。对那些非常简单的汉字来说,孩子们几乎很少发生认读错误。
换个环境就不认识的字,总得来说都比较难,笔画比较复杂。
所以,这种「当时貌似记住了的难字」,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其实孩子已经完全忘记了。表面上看似是「不认识爸爸写的字,只认识妈妈写的字」,但是本质上是「不管谁写,孩子都已经忘记了。」
如何帮孩子识字
有些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孩子在认读汉字时,比认读英文单词时更容易发生错误。
这是因为,英文单词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本身就是「一看就能拼」,即使拼得不够准确,但也八九不离十。
可我们的汉字就难多了!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由一个个笔画组成的,它的字形和发音毫无关系,需要孩子一个个单独记忆,因此对孩子来说真的是非常高难度的任务呢!
那么,如果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家长们该怎么做呢?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好办法来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这种现象。
首先,我们一定要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让孩子认读汉字。
对小朋友来说,简单的汉字笔画少,不会对认知能力造成过重的负担,小朋友容易记住;即使在后来复习的时候迁移到另外的环境中,小朋友也很容易辨认出这些简单的笔画,不会发生不认识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容易建立起识字的信心,兴趣也会更浓,为后来认读较多笔画的汉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比如,在识字卡上学习新字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认读分别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写的同一个字;或者认读由钢笔、蜡笔、彩笔、铅笔写的同一个字;甚至可以再使用不同字体的识字卡,变着花样让孩子认读。
这样会给孩子创造一个「比对」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熟悉同一汉字的不同书写方式。
孩子见得多了,明白了文字可以用多种方式书写,自然就掌握了这个汉字。
第三,同一个汉字的认读-复习间隔不宜过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人类掌握的新信息,在头脑中会首先成为短期记忆,而短期记忆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会很快被大脑遗忘。
很多家长会一股脑教孩子很多汉字,然后过好几周才想起来给孩子复习。虽然学习的当天孩子记住了这些词,可是几周以后早就忘记了。
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汉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给孩子认读的文字一定要足够清晰,字号不宜过小。
如果家长要用手写汉字的办法让孩子复习,那么一定要确保写得尽量清楚、笔画顺序清晰、字号足够大。
一定要避免使用连笔字,给孩子的认读造成困难。
同时,字体太过花里胡哨的识字卡(比如奇怪的艺术字体),不建议给孩子使用。
最后,认读汉字应该和书写汉字相结合。
新知识的掌握,被动的输入是第一步,主动的输出才能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因此,孩子的认读只是第一步的输入。
在进行了一定量的认读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亲自去书写汉字,帮助孩子进行更牢固的掌握。对 3、4 岁左右的孩子,如果还无法握笔,家长可以购买沙盘,让孩子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4、5岁的孩子可以尝试用各种各样的蜡笔、粗粉笔、粗芯铅笔进行写字练习。
总之,「识字卡上的字换成妈妈写就不认识」的情况,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过于着急,责骂孩子,而应该耐心一点,用以上这几种科学的方法帮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建立识字的信心,最终顺利进入到独立阅读的阶段。
Willingham, D. (2015). Raising kids who rea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策划:老丁
监制:徐疯疯
审核专家 杨炀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