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编程能力对未来一代来说已经不可或缺。
以Scratch为代表的图形化编程,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和图形创作形式,正逐渐成为低龄儿童启迪编程思维、培养编程兴趣的主要使用工具。
通过对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近2000名会员家长抽样调查和问卷分析,小贝老师发现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寓教于乐的游戏化系统、激发孩子兴趣和热情的教学方式等优势,已成为大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图形化编程课程优先考虑因素。
2021年1月,全球知名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STEAM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六成受访用户认为有必要学习少儿编程,而关于图形化编程软件优势认知调查,简单操作、画面直观、提高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备受调研用户关注。(注:样本来源为草莓派数据调查与计算系统进行抽样调研,样本量N=1406)
简单上手,消除初学者学习恐慌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曾经将人对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区域,即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通常舒适区为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熟练技能,学习区为学习者正在练习的新技能,而恐慌区为学习者完全陌生的新领域。
对新鲜事物充满无限探索欲的小朋友们来说,如果新兴事物的学习门槛过高,超出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孩子的学习信心就会大挫,继续学习的意愿也会大幅度降低。所以新手友好,简单操作,对于提高编程初学者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借助Scratch图形化编程,化繁琐的编程语法为形象直观的代码块,即便是学前儿童也能通过图形拖拽完成程序编写的核心逻辑,独立创作出富于创造和想象的作品。
进入到Python代码编程学习阶段,Scratch图形化编程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用Scratch类比迁移Python代码,帮助小朋友顺利完成从Scratch到Python的学习过渡,从而实现编程语言的衔接和延伸学习。
进入学习区,扩大舒适区
当然,在培养孩子编程思维的过程中,“领进门”只是第一步,帮助孩子保持一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毅力,才是孩子养成长期学习习惯的关键。
有研究显示,当孩子处于他们能力所及的“学习区”时,练习85%的已掌握内容、学习15%的新内容,将会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这一阶段孩子非常享受学习过程,也会自发地努力学习,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基于上述学习规律,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借助游戏化教学系统和Puzzle闯关模式,将编程知识与西游故事相融合,通过帮助悟空不断完成挑战任务,孩子们可循序渐进解锁新成就。
将学习进度设置成类似于游戏通关的形式,既能帮助孩子们牢固掌握当堂知识并快速应用所学,同时渐进式、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式,可最大化兼顾学习趣味性和技能实用性,不断激励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
最终,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在符合自我认知水平的学习区间内,通过巩固已知、开拓新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兴趣引路,激发学习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方法都能成为他们最直接的学习动机。
在Scratch图形化课程主题设置上,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全方位涵盖了孩子们好奇的诸多兴趣点。无论是小女孩热衷的电子贺卡、特效相机,还是小男孩喜爱的猫捉老鼠、泡泡堂等经典小游戏,多元化的创作主题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灵感源泉。
学习编程期间,伴随着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小朋友们也在不断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新兴趣与新技能。
例如一些小朋友长期以来数学都是短板,但在编写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将四则运算、随机数、变量等数学知识熟练应用,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科乐趣。
从零开始设计项目的学习方式,让很多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的小朋友锻炼了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发状况,他们不再退缩,而是先试着找寻方法。
持续开发自我兴趣和技能,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潜质,自信心增加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在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只有把课程的实用性置于教学底层,通过趣学模式驱动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断降低孩子的认知难度,持续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