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怎么学国画

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

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

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

用帖时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

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

考虑还了,再下笔。

初学者可以边看边画,作画中也可以不断品味、体会用笔。

这时要脑、眼、心、手并用。

作画时要找手上的感觉、体会前面所讲执笔法中的用笔之内涵。

这个过程是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找到技巧,并成为自己的东西。

关键还是在用脑、用心。

只有反复思考、品评,才能有提高。

再谈谈写生。

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

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首先需要选景。

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要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

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

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

选择构图的方法可以用木框或将手指框成一个方形,将所选景物置于其中,观察品味是否合适,进行筛选,确定所画对象。

作画时首先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

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

但对于初学者,主要锻炼其对景物刻画的能力,还应尽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景物处理。

临摹和写生要点就简单提一下,关键还是在练习中自己感悟、总结,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但重要的是学会查阅“生活”这本大书。

生活是我们认识世界,创造绘画艺术的源泉。

艺术虽不等于生活,但生活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离开了它,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

不接近生活,只是漫无边际的遐想,玩弄笔墨,闭门造车,就无法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在平日生活中,就练习搜索一些好的场景、好的画面,记在脑子中形成素材,今后作画便可以顺手拈来。

要练习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活,用构图、取景等理论来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不断熟练,不断提高。

1,初学国画的必需用品

首先,画画的工具材料。

其实很多网站和书本都有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较多,但对初学的朋友来讲,只要准备一些必须的就行了。

买什么工具材料就要看你先确定学什么,工笔的工具和写意的工具材料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笔和纸张上。

(1)工笔首先要选1、2支左右的勾线笔(一般为硬毫),要求有笔锋、有弹性,比较细。

比如一般店里的衣纹笔、叶筋笔之类的,以能画出流畅而细匀的线条为好。

其次工笔还需要2、3支晕染用的笔,买一般的白云笔(兼毫)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用一些羊毫笔,如果需要大面积的晕染可以准备一支底纹笔!纸张工笔以熟宣为主。

(2)写意画的毛笔相对要求并不严,勾线笔可选长锋的,比工笔用的要粗,根据习惯可选羊毫和狼毫都可以,一般初学的选硬毫为好,比较容易把握;其他可备3支左右大小不一样的笔用来点写晕染,以兼毫和羊毫为宜。

纸张写意以生宣为好!

(3)不管工笔还是写意,选笔的时候都要把握“尖、齐、圆、键”的原则。

“尖”就是要有笔锋;“齐”就是笔锋的毛打开后看起来比较平齐,不会参差不齐;“圆”就是笔锋聚拢后比较圆润,“健”就是笔锋要有弹性,不能软弱无力。

其中的“尖”和“齐”尤其重要。

当然,还有一条就是笔杆要直,不要弯曲。

(4),还要准备:国画教材、国画颜料、调色磐,墨、宣纸、毡垫(旧毯子也可)、笔记本,铅笔.

2,必须练好基本功

书画中的基本功较多,但最基本的基本功,就是画交叉线和圆线.

为什么要画交叉线、圆线和波浪线?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就是线条,线条造型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象去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这就是通常所说国画的“以线立骨”。

中国画中的“骨”,乃是支撑艺术形象,使之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

单纯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轻重、疾徐、刚柔、强弱、浓淡、光毛等变化去表现物象的神态、形体、质感、动势、节奏、空间等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

使线融于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

这是以线立骨最基本的具体体现。

3、“临摹入手”是必经之路。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之一,经过数千年历史的熔治,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表现形式。

它经古往今来无数画家师法造化,并以自我的审美理想意趣加以熔铸而成。

这为中国民族所特有,因而具有鲜明强烈的民族色彩。

如线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是最初为了表现不同质地的衣着、花鸟等,经过画家长期的潜心体察、琢磨,或从表现其他对象获得启发借鉴而形成的一些表现手段,是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的主观创造。

其本身已具审美价值,不因时空关系而独立存在。

它便于人们应用这些程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由于人有性格、趣味、修养的差别,应用时便出现千差万别,不尽相同。

又有人不满足现成的程式,并加以变化创造,于是又出现各种新的表现程式。

如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并为人们所确认,那么老的程式被取而代之,成为历史的陈迹,而新的程式又将为以后的人们接受或改变创造。

因此,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中国绘画正是如此不断地交替往复向前发展着。

只要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审美标准,通俗的讲就是大家认为好看漂亮的作品,就能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保存流传下来,这就是国画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客观规律。

我们讲绘画有程式的表现方法,即表现某个画材,应当这样画而不应当那样画,这是前人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作画经验,也是艺术的结晶,为我们学习绘画带来借鉴之便。

有借鉴与无借鉴的艺术品,就有高雅粗俗的区别。

所以,学习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程式,就成为入中国画之门的“敲门砖”了。

对于一个真心喜欢国画的初学者来说,有效的捷径当推“临摹入手”。

古往今来,所有的国画大师均是从“临摹入手”,才得以成为一代大师的。

临摹是初学画者入门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名家名作的临摹。

学画者通过临摹可以学会和掌握艺术特色特点与技巧。

临摹名家作品,要先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耐心揣摩作品的运笔方式,掌握作品的事物表现形态,认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气质。

4、选择临摹范画十分重要

“临摹入手”就必须要有样画,有条件的初学者能直接对照老师的真迹揣摩临写最为理想,但没有条件的用复制品或印刷品也是可以的。

总之要选择艺术水平较高,有临摹价值的古今作品,用以学习掌握传统笔墨技巧,体察古人今人的用心。

但对待临摹不能抱实用主义态度,一般从临摹到掌握及至应用,都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有现成的拿来套用。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临摹一个完整的作品,难在上色阶段,最少要画一百张以上,才能真正基本初步掌握临摹技巧。

面对一件临摹范本,首先要认真进行读画。

分析一下范本的技法特点,是属于苍劲刚健一路还是圆润浑厚一路,找出其笔墨有哪些规律,进而研究临本的布局以及程式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闭目如在眼前。

具体作画时,不可看一眼画一笔,因水墨写意画笔势连贯,虽笔断而气连,拘泥每笔皆与临本吻合,必定斤斤以形似,而忽视领略临本作者如何冶心情流动与笔墨生发寄兴对象于一炉的精神所在。

就是工笔画也一样,特别是一些必须一气呵成的笔划,如花的叶片、鸟的形线,都必须如行云流水一样的一笔画出,不能有一点犹豫,更不能出现停顿.通过临摹掌握一定的笔墨技法,仅仅依靠临得象是解决不了的。

关键在于入我心境,变成自己的东西。

古人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今人学习的,每看到一佳作,但不能拿回临摹,身上又没纸笔,无法面临就只有用心默记,回到家后一一加以追摹,直至感到有所得而方休。

只有反复细心琢磨,不如我自为我,才能从临摹中收到应有的效果。

什么是读画?就是先要认真仔细观察范画,看这张画的整体构图是什么?画中的主体和背衬各用的是什么笔法?画中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如要对临应当从哪个部位画?等等.下来就要先给作品定位,就是找出主体部分,确定在画中的位置。

然后看是用的什么笔法,各种笔法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最后看有几种颜色,各颜色之间是用什么颜色过渡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渡色。

5,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

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

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

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

“画是无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一个动人的音符,组成美妙动人的质韵乐章。

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

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

用笔有“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

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

别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

中画书画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

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书法,真、篆、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据各种用笔的技巧。

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

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

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6、国画的技巧

常有人对我说:老师,您真接给我们教一下画画的技巧。

不可否认,做任何事情都有技巧。

国画技巧有二:第一就是多画,正可谓“熟中生巧”!第二才是技巧理论。

就是将教科书上的理论技巧倒背如流,也不一定会画;只要天天临摹几张样画,就是没学过一句理论技巧也会画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为证。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酷爱国画,但因家贫,迫于生计,就以木匠为生,每晚临物自画。

30岁时,随师外出干活,见到一客人家有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原先所画用笔,多不合章法,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竟然临出了16本《芥子园画谱》。

从此,他以所学画的笔法和技巧为据来做木匠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据说真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

著名书画大家李可染,是'李可染学派'创始人。

一次,有名学生问他画画有什么捷径技巧,他说:我有一方图章,叫做'废画三千',是我在画坏了三千张画后为自己刻的,就是要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只有画的多了才能摸索出画的技巧。

书上说的技巧,不亲自去画,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自己的深切体会是:国画的真正技巧就在自己的多学多看多想多练多悟之中!

小孩子初学怎么学国画【1】

1.经研究表明在国画熏陶中的孩子观察能力对全景的把握比其它孩子更能把握到细节。

2.国画可以培养孩子的神韵,陶冶情操。

启发孩子的价值观,使孩子学会自主地评价事物并且在心目中形成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

3.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讲究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

4.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可以随时修改;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

所以可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

培养孩子“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5.学习国画需要耐心,所以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儿童国画如何入门。

很多家长都认为国画是入门很难,其实不然国画也可以寓教于乐唯一体。

曾经我在东方童画听过沈原一老师讲过一堂课。

老师讲到国画中水法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比其它教学模式更加生动、有趣的掺入出国画的笔法基本功。

水法教学方式:

用2张不同的纸让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玩,不同的水份玩,看谁能玩出与众不同的“新花样”通过一节课的反复尝试,总结,学生基本了解了水墨中水与墨的关系,基本掌握了水墨画中水于墨的运用,创作出各种只有限宣纸上才能出现的水墨效果。

点、线、面是组成一幅画的三个重要部分,在水墨画中,一般一幅画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不同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点、线、面的形状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水墨画教学中,利用游戏可以使儿童轻松地体会各种用笔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不同的用笔方法及不同用笔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水墨兴趣。

在“点”的游戏中让学生体会不同大小、形状、浓淡等点的画法:在“线”的游戏中让儿童体会不同出粗细、曲直、正侧、逆顺等线的画法和效果;在“面”的游戏中让学生体会不同形状墨块的用笔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这种在游戏中学习基本功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探索,更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更多的用笔方法和生动有趣的笔墨效果,从而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促进观察能力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沈原一老师在本次座谈会中依旧提出儿童心理学观点:

我们要以儿童的观点去了解儿童,并根据儿童的能力去教导儿童。

“创造性的活动是极为复杂的意志活动”因此在国画教学中,我们必需同样重视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孩子敢于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

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同样一棵树。往往太费力的构思细节常常失败,而随意为之却较为成功。”所以我们要积极启发孩子发散性思维。

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形象思维的启发,让孩子知道雪融化后不仅仅是水还有春天的脚步声。

1.让小朋友了解有关国画的知识。

2.激发小朋友对国画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国画培养小朋友神、定、慧。

具体方法

1.先由老师指导前来听课的小朋友正确地使用毛笔,继而发挥墨汁、国画颜料、宣纸等材料的特性。

2.教小朋友学习简单的国画笔法,让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一幅赏心悦目、情趣盎然的国画。

建议先从书法入手,先熟悉掌握运笔和控笔。

孩子学的话可以从小写意入手,先从花卉以及小动物开始,例如,麻雀、金鱼、螃蟹、荷花等。

熟悉线条、笔墨的运用。

大写意对笔墨、意境要求很高,线条都在笔墨里,不适合初学者。

工笔对形、线的要求太高,笔力不到的人是画不好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开始就画不好,他们就失去了绘画兴趣,先学小写意和书法吧。

THE END
0.古琴大师都几岁开始学琴?你一定想不到!江苏先生李祥霆:17岁 李祥霆,1940年出生在辽源市的中医之家。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学古琴,从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从吴景略学古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 龚一:13岁 龚一生于1941年,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登台演奏古琴,获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好评,被誉为“小古琴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72B887;?5a:7334:85>
1.孩子在国画学习中健康成长是我最诚挚的期望国画山水作品 小学员风采-汪发强 汪发强,成都龙泉驿西河中学学生,今年14岁。自幼爱好绘画、写字、唱歌。3岁开始学儿童画和线描画,5岁开始学习国画山水和花鸟,期间无论寒暑,始终坚持。2014年拜师万建成先生,开始专攻国画山水,提高很快。已通过全国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国画花鸟10级”、“国画山水9级”,曾获成绩: jvzquC41yy}/ullqq0io1yttvcr/rquArX7NPK3iqx4dpJ6uzzG'cri?7;<2(vtf?xofy/ucigC2
2.美术学院2021级中国画专业线性素描教学结课观摩展疫情的来临,无法在学校学习,在家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我自己感觉在家这几周的素描课程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通过这周的学习刻苦专研,努力提高我的绘画水平,为以后的水墨人物画打好基础,同时我也学到了全身像如何用线的形式表达画面,中国画的线和西方体面的结合,通过点,线,面的方法表现。这几周jvzq<84ouz30rrce0kew7hp1jznn6ruz{80dtx|r1814;5639528>=40unuou
3.而立之年攻鱼画从艺经历助成功自小于知永学素描、水粉、油画以及国画和书法,没太多时间顾及画鱼。40岁之前他特别喜爱钓鱼,白天钓,夜晚钓,练就了特别好的钓技,甚至痴迷!他跟别的钓鱼人不一样,每钓到一条鱼,他都会扶摸着鱼,跟鱼对话,仔细观察不同鱼类的形状特征,对各种鱼的造形色彩了然于心。 jvzquC41yy}/lwykogy/ew4lpys04975275u4975277:a@>664?60|mvon
4.美术学院2022级中国画《结构素描》结课课观摩画画的随时老师随时指导。好景不长,疫情的袭来我们封闭期宿舍,因此我们开始了“我的室友”的速写画作,画了室友画画时的样子,吃饭时的样子……这段的素描课虽然短暂但学到了很多,期待下次的素描课。 于柯 学习心得: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绘画并不是拘束的,绘画是自由的。抛弃原有的应试的套路式的绘画,jvzq<84yyy4jojh0gf{/ew4jvor.o|}{41hluƒu142833:7213>:29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