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编程的“灵魂”,决定了你写出的代码是否高效、优雅。
学什么?
数据结构: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线性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
树形结构: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堆、AVL树、B树。
图形结构:图的各种表示方法和遍历算法。
哈希表:通过Key直接访问Value的数据结构。
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基本算法:排序(冒泡、快排、归并)、查找(顺序、二分)。
算法思想:递归、分治、贪心、动态规划、回溯。
为什么重要?
面试必考:几乎所有技术面试的核心环节。
写出好代码:比如,在100万条数据中查找,用循环(O(n))可能需要几分钟,而用二分查找(O(log n))可能只需要几十次比较。
解决问题的基础:很多实际问题都能抽象成数据结构或算法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
理解互联网是如何运作的,它是程序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什么?
网络模型:理解经典的OSI七层模型和实用的TCP/IP四层/五层模型。
核心协议:
HTTP/HTTPS:Web开发的基石,必须掌握协议方法、状态码、报文头、Cookie/Session等。
TCP/UDP: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可靠传输机制;UDP的简单高效。
IP/ICMP/DNS:IP地址、子网划分、DNS域名解析过程。
关键概念:Socket编程、GET/POST区别、CDN、网络安全(CSRF,XSS)基础。
为什么重要?
日常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做前端、后端还是运维,都需要处理网络请求、调试接口、部署上线。
面试经典问题:“从浏览器输入网址到显示页面,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涵盖了几乎全部网络知识。
排查问题:当出现“网络错误”、“连接超时”时,懂得网络原理能帮你快速定位问题。
三、操作系统
理解你写的程序是如何在计算机上被管理和执行的。
学什么?
进程与线程: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单位。理解它们的区别、通信/同步方式(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锁)。
内存管理:虚拟内存、分页、分段,以及为什么程序可以使用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文件系统:文件是如何在磁盘上存储和管理的。
I/O管理:同步/异步I/O、阻塞/非阻塞I/O。
实践平台:Linux。学习常用的命令行操作、文件权限、进程管理,并理解其体系结构。
为什么重要?
理解程序运行环境:让你明白你的代码在运行时,底层发生了什么。
解决性能问题:当程序出现内存泄漏、CPU占用过高、死锁时,操作系统知识是排查问题的关键。
Linux是IT世界的基石:绝大多数服务器都运行在Linux上,必须熟练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
理解如何高效、可靠地存储和管理数据。
学什么?
SQL语言:熟练编写复杂的查询语句(DML),以及数据定义(DDL)和数据控制(DCL)。
数据库理论:
事务:ACID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索引:索引的原理(如B+树)、为什么能加速查询、何时该创建索引。
范式:数据库设计规范,减少数据冗余。
锁机制:保证并发操作下的数据一致性。
数据库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MySQL、PostgreSQL。是学习的重点。
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内存键值数据库)、MongoDB(文档数据库)。了解其使用场景。
为什么重要?
数据是核心: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优化查询性能:懂得索引和SQL优化,能让你的应用从几秒的等待变成毫秒级响应。
保证数据正确性:在银行转账、商品下单等场景下,事务机制是数据不出错的保障。
学习建议
不要贪多嚼不烂:先掌握每个部分的核心概念,不必一开始就钻牛角尖。
理论结合实践:
学数据结构,就用手把链表、树实现一遍。
学网络,就用代码写一个简单的Socket通信。
学操作系统,就在Linux上多折腾,写脚本管理进程。
学数据库,就自己建表,写复杂的SQL查询,尝试优化。
循序渐进:推荐的学习顺序是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网络 → 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一定关联,但这个顺序比较平滑。
记住,把这些基础打牢,你在技术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更稳,而不是仅仅做一个“API调用工程师”。 当你基础扎实后,学习任何上层框架和技术都会感觉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