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再次强调要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适应性的增强。教育培训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不断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全社会人力资本投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意义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职业技能培训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改善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些传统职业则逐渐被淘汰或转型,劳动者素质结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能够帮助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适应新兴产业如数字化、绿色经济等领域的需求,从而缓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确保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的有效对接。

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必然要求。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与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劳动者受教育培训水平的普遍提高将促进个人收入普遍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但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大多数职业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终身职业已经成为过去式,学习和工作转向“学、做、学、做、学……”的循环往复过程,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缩小劳动者的技能差距,使劳动者从“有工作”转向“好工作”,进而提高其收入水平。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优化社会收入结构。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拥有广泛技能基础和高度灵活性的劳动力队伍,能够更快地适应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同时,这样的体系还能增强社会的包容性,确保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需在多个维度上综合施策,既要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又要兼顾培训的普及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问题。据了解,当前很多劳动者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要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劳动者、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准确反映产业链的实际需求。

二是培训与就业市场的有效衔接问题。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政府补贴类职业培训的重要目标导向就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但目前多数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和跟踪机制,许多培训项目结束后缺乏后续的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就业跟踪系统,无法准确评估培训效果和促进学员就业。

三是标准化与灵活化相适应的问题。培训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既标准化又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标准化意味着制定统一的培训质量标准、评价认证机制,保障培训的规范化和认可度。灵活化则是要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是政府引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的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既需要鼓励个人、企业等社会各方投资,也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提供相关政策保障。但政府培训补贴资金绝不是也不应该是主体,而是通过补贴资金撬动社会和劳动者的投入。目前,社会各方特别是企业因成本考虑、生产压力等原因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急需明确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建立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为培训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五是技术进步与数字化转型问题。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互动方式和交流方式。面对快速的技术迭代,培训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同时,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也需顺应时代发展,单纯依靠人工难以做到服务全面、服务精准和服务周到,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由粗放管理到精准管理方式转变。

建立健全与技能型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培训治理体系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与技能型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培训治理体系,使技能培训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以技能优先清单为导向,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为基准,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编制国家和区域技能优先清单。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规划和需求预测,明确技能的优先发展领域。同时,每3年或5年对技能优先清单中的内容进行滚动调整,以保证需求的时效性与敏捷性。此外,依托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健全技能人才需求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定期发布技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劳动者求职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助力解决人力资源错配、结构失衡等问题。

二是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联动、与就业衔接。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预警机制、培训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培训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劳动者队伍。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破除影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公平就业环境,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精准匹配、高效配置,使各类劳动者能够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三是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坚持人才贯穿创新活动、创新驱动人才建设的政策主线,强化行业企业、院校和政府间的技术交流,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持续发挥技能大师在技术研发、技能传承方面的作用,推动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融合。立足于满足产业用人需求、强化人才与产业匹配的政策主线,健全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核心战略产业的人才培育和人岗匹配。强化学徒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衔接,加大对急需紧缺重点技能、重点区域学徒培养工作的指导。

四是搭建多元共享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社会制度集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汇集各方资源,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职业生涯的技能开发体系。一方面要加强资源整合利用,进一步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训、技能竞赛训练、能力评价服务,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综合体。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和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大学、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职工培训,并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鼓励行业组织联合本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行业性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开发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发展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生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行业性供给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相适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对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过程等全链条的管理,为培训对象提供精准识别的服务,实现培训信息公开和透明、培训全程实时监控和事后追溯,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监督和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基础设施环境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实现新技术与培训机构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面融合。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劳动者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课程大纲,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教学手段,提升培训的互动性和沉浸感。

THE END
0.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统一的认证标准,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实现产业工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起阶梯式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构建产教融合型继续教育项目,并以此开发智能化学习平台和适应产业工人学习的课程资源。通jvzquC41yy}/eww0ep5k{8x{1uulK4424:24961v4636:723a;38B>699>/uqyon
1.我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意见》构建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中主体部分包括四个方面13项措施。内容包括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以及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 围绕8类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jvzq<84grcvft7mnlpkxu7hp1jrktk4423?13:5162849:3jvor
2.产业工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摘要】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在“供需错配”和“技能短缺”背景下,构建科学完善的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优化产业工人当前存量与提高未来增量的关键一招。本文通过剖析历史沿革,发现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存在制jvzquC41euyo0ls1ll~04976345u49763479a>=472:20|mvon
3.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稳就业促就业就业新浪财经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历经“以技术工人培养为主,到确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机制,再到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随后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发布《“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修订《职业教育法》等,从法规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7/245eql2kpe~{gw|;2:8:2:3ujvsm
4.“十四五”期间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原创日前,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目标。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还要遵循坚持立德树人、jvzquC41yy}/eny0eqs/ew4y|u0{l}y15678>840unuou
5.我国将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新浪财经4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我国将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完善贯穿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79/99/465eql2kh|wwx|f448:36:3ujvsm
6.终身职业培训体系10篇(全文)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第1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更离不开相关法律制度所提供的保障。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成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里程碑。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p5gjbl{u0jvsm
7.健全终身培训制度,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技能实训和创业实jvzquC41yy}/euxup0ipo872465198531ygqaB>539?20qyon
8.《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第十一条提出,健二、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四)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jvzquC41cj4iwjyw0eun1;5431693;4425913B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