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的进行,我们看到一个个头部的机构日渐式微。
11月4日,新东方把近8万套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而学而思,在7月关闭了多地线下教学点后,把教学仪器设备都低价甩卖。
在感叹教培时代落幕的同时,也听见惋惜的声音。
985本科毕业家长
发帖怒斥学而思
事情是这样的:
在魔都,一位985名校本硕毕业的家长,家里有一个女儿上一年级,6岁开始就上学而思。“双减”之后,学科类的培训课程大部分转为线上,孩子周一到周五每晚上线上课结束,都在10点之前,学习强度就是996的状态。
最近学校的老师就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提问一问三不知,估计是因为学习强度太大,孩子累了,导致上课没精神。
而家长面对老师的反馈,家长很愤怒,觉得花那么多钱培养了一个学渣,甚至吐槽:玩外围女比上培训班性价比高多了。
帖子原文👇👇👇
在童妈看来,这位家长也是有问题的。
诈尸式育儿,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偶有问题就跳出来指责老婆。
妻子给孩子报班报得满满当当,他也不管不问,美其名曰:“不喜欢和女人计较。”一旦出现问题,他老婆就是焦虑的、矫情的、自私的,培训机构就是误人子弟、十恶不赦的。
另外,这位家长过于放大培训机构的作用。
对于培训机构,我们是绝对支持“双减”的,我们也是希望家长能放下焦虑,从容地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但如果要说,报了培训班就能当“甩手掌柜”,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推给培训班,那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培训机构毕竟是培训机构,在孩子学习中,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
最好,一个985的本硕毕业生,竟然能说出“玩外围女至少是花钱买享受,肯定比上培训班性价比高多了”这样的话,那就是个人素质有问题!
“双减”不减责任
“双减”政策出台后,在家长中存在一些质疑和不安的声音。在观望中,有不少家长开始更加焦虑地自行“补位”:有的家长花更多的钱选聘高端私人家教给孩子在家补课,有的家长千挑万选买齐各类复习资料。
我们理解家长的这些焦虑,但这些补位是有误区,非但没有达到“双减”的目的,反而变本加厉,这也深刻反映出内卷和焦虑已经成为家长的一种惯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明白下面四个道理——
1.家长事业的成功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2.良好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良好亲子关系,家长的任何教育方法可能都无法实施,或高效率实施。
3.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孩子一定有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一定是家长长期陪伴引导出来的。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回事,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催化剂,加速度,优秀老师能让优质家庭教育的优秀孩子加速优秀、更加优秀。
陪伴的重要性,哪怕我们强调一千次、一万次,依然有家长忽视。
很多人会问:
天天都说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挣钱,拿什么养孩子?
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过: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遗憾。
双胞胎出身寒门,父母一直打工供孩子读书,可从来没落下过对孩子的教育。
从小开始,两兄弟的生活就跟其他同学无异,不但有父母的督促陪伴,报辅导班、增加伙食开支等也会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