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探索科学原理和应用,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01
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有趣的乐高积木拼搭中,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02
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03
寓教于乐
能力培养目标分层
基础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基本的空间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进阶能力
高级能力
通过更复杂的拼搭和编程挑战,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鼓励孩子们进行更复杂的创作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和创新做好准备。
适龄性设计原则
01
课程内容适龄
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和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挑战和成长。
02
积木适龄
选用适合孩子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乐高积木,确保他们能够轻松上手,并在拼搭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成长。
02
核心能力培养
通过乐高积木的自由组合,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想法变成现实。
创意构思与实现
创意作品展示
在课程中营造开放、鼓励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创意环境营造
创造力激发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路径
逻辑思维基础
通过乐高积木的搭建,让孩子们理解空间、结构、顺序等基本概念。
01
通过逐步增加搭建难度,让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
02
逻辑思维应用
鼓励孩子们将学到的逻辑思维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如数学、科学等。
03
逻辑思维提升
团队组建与分工
鼓励孩子们在团队中积极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沟通与协作
让孩子们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实践模式
03
教学模块规划
主题工作坊设计
创意工作坊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自由搭建乐高模型,表达自己的想法。
01
技术工作坊
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教授乐高模型设计、编程等技术知识。
02
团队工作坊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大型乐高项目。
03
任务驱动型课程结构
设置具体挑战任务,让学生通过搭建乐高模型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挑战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发现乐高模型的运作原理。
探究任务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设计乐高模型,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创意任务
跨学科整合策略
科学与乐高
结合科学原理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学、电学等知识在乐高模型中的应用。
01
通过乐高模型搭建,教授学生几何、数学等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02
语言与乐高
结合语言教学,通过乐高模型进行故事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03
数学与乐高
04
知识体系搭建
涉及物理、机械、工程等科学知识,培养孩子对科学世界的探索精神。
科学(Science)
引导孩子学习工程设计、建模和创造,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
工程(Engineering)
通过动手实践,让孩子了解并应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Technology)
01
03
02
STEAM知识融合
融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激发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艺术(Arts)
结合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玩耍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Mathematics)
04
05
结构原理认知层级
基础结构
让孩子了解基本的乐高积木结构,如砖块、板、斜坡等,学习如何组合这些基础元素。
01
复杂结构
引导孩子探索更复杂的结构,如杠杆、齿轮、滑轮等,学习这些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02
创意构建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不同的积木和结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03
工程思维培养框架
问题解决
引导孩子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