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
有些专家在分析幼儿心理与成长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却越来越沉默,为此,专家们提醒: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是孩子们自闭、不善表达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6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 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
2021年秋季学期起,未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育环境。“十四五”期间,分期分批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基本解决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使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前儿童逐步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为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语言基础。
同时,3-6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口才对于全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习:塑造阅读语感,有效提升语文成绩;对家庭:沟通是万千家庭和谐的添加剂;对交际: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与人交流;
对未来: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技能知识,85%靠口才交际能力。
口才课程主要通过朗诵、故事、主持词等多种形式,学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并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律动节奏、语气变化等来辅助表演,从而锻炼孩子在公众场合自我展示的信心和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6岁孩子学习口才的意义
01
有效锻炼普通话
学习口才课可以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发音更标准,吐字更清晰。幼教老师进行纠音,引导孩子大胆、正确发音。
02
爱上阅读、学会写作
其实口才很好理解,口才=口+才。
口才训练的结果就会使同学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除此之外,锻炼口语还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为什么叫语文而不是文语?因为先语而后文。
03
让孩子勇敢展现自我
培养孩子敢于当众表达的胆量,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让孩子勇敢地表达。对于一些明明会说却又不敢说的孩子来说,学习口才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们大胆发声。
04
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多种方式学习口才可以培养孩子新兴趣,通过学习童话剧、小小主持人、相声、贯口等,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要求孩子声情并茂地完成角色表演,增强孩子强烈的表现欲望,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不论什么场合而不怯场,甚至轻松驾驭舞台。这也是释放天性,展现自我的表现。
05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得到认可,这不仅仅是生活中和学习中,还有与人的交流中,有自信的孩子会更加如鱼得水,这就好口才的一大魅力。
06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孩子良好的思维逻辑与随机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角色的扮演,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学会用肢体动作来辅助语言的表达,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
07
形成良好的语感
口才的训练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口才注重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口才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朗读,勇敢的表达,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
08
有利于开发右脑
口才实质是让孩子在用自己的情商和说话的技巧与人交流,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声音的欣赏,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右脑的开发,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09
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
口才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运用,是一门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要想实现“巧说”,就要不断调动脑海里学过的知识,不仅加深了知识点的印象,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10
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能够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话说出来,说清楚,很容易使孩子爱上表达,性格也就随之更加开朗乐观。
艺术不再是兴趣,而是必修!艺术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它不再是一个学科上的分枝,而是和语数英同样重要的课程之一。
学习艺术就是对整个人生观的培养与熏陶,当孩子走向艺术的领域中时,艺术同样也塑造了孩子,形成更高的生命境界。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