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儿口才表演,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但在许多二三线城市里,“少儿口才教育”仍然是一个未被普及的领域。有许多家长在咨询中表示,即使听过了课程介绍,还是有些半知半解。
首先,让我们弄清楚一个定义:什么是少儿口才表演?
少儿的思想、少儿的想象、少儿的语言、少儿的情感、少儿的经验,透过戏剧的手法,表现宇宙间动植物的生活、人和事物的关系、社会的现象、人生的意义。用以增进少儿的知识、陶冶少儿的美感、坚定少儿的意志、充实少儿的生活、引导少儿向上的艺术活动。
少儿口才学习就是表演课?做演员?
答案当然是:NO!
少儿口才表演的参与并不是要培养孩子的表演才能,也不是就一定要做演员,这样说太狭隘了。少儿口才表演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门综合艺术,在儿童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了主持、口才、形体、写作、表演、导演等。并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肢体的表演和内心的对话,对孩子的大脑全方面的开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登台表演只是一种汇报形式,但不是学习的目的,少儿口才戏剧的学习是非功利性的,但却受用一生。
通过少儿口才表演课程的学习,辅助孩子完成从兴趣向专业过度,让孩子多方面感知、发展、尝试、锻炼,同时培养孩子的阳光性格,合作精神,塑造孩子的情商,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添砖加瓦!
少儿口才表演和主持、演讲口才一样吗?
少儿口才表演学习不仅局限于口才,而口才班以练习演讲能力为主,较少涉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想要完成一台出色的表演,需要的不仅是在众人面前的演讲能力,还要求形体、表演等综合能力,这样全方位的技能培养对孩子的潜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1
台,台词发音
通过朗朗上口、律感十足的童谣、绕口令、诗歌等,训练完善孩子们的口腔肌肉、腹式发音等语言系统的发展,帮助孩子自信、字正腔圆、充满感染力地表达自己。
02
形,形体韵律
把孩子们的声音“拿掉”,教师通过口令和肢体动作的展示,伴着不同情绪、节奏的旋律,带领孩子们用肢体来“说话”,引导他们舒展身体,借助肢体动作来释放自己,提升表现力和自信心。
03
表,即兴表演
孩子们在老师提供的场景和故事框架中,尽情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无实物表演,体会各种角色情感和生活情境,学习与同人的交流协作,全方位锻炼表现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口才表演教育能够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敏感性,使他们从小热爱艺术,更容易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本身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潜能。
除了个人能力,少儿口才表演还培养了孩子的纪律意识,由于口才表演是集体活动,通过集体创作可以使我们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通过角色的扮演和创造,我们学会体谅别人和获得群体的接纳。通过角色扮演,我们有机会对生活作出适应,使我们能有机会接近感同身受的层面,产生移情的作用。
为什么少儿口才表演会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文字是静态的。孩子阅读时,运用好朗读、讨论、模仿等方式,就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从而走进故事的铺陈,抓住情节的张力,帮助孩子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想法。当我们用上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声调语色、精妙的细节挖掘,很容易就能将小朋友们带入故事的世界。孩子理解了,感动了,自然愿意主动接近。
在课堂上,老师充当了一个演员,一个魔法师的角色。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将孩子们带入文字中、绘本中,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具有无限可能性和参与性的课堂,又有什么难的呢?而且,运用口才戏剧手段,还可以有效地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其实,口才表演本不陌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口才表演的影子,从小到大,我们玩过很多的游戏,比如把自己当成医生,当成白雪公主,孙悟空,黑猫警长等等,在每一个游戏过程中我们都把自己当成了游戏当中人物,通过体验式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比起虽然高效但是被动的应试课堂,口才表演课更能得到孩子的认同,更柔和,我们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良好习惯的塑成。
当然,少儿阶段学习更多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家长们在考虑“孩子有没有必要学表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征求一下孩子个人的意见,或者带他去上一节试听课,实地感受一下上课形式,或许能更有效率的解决疑问。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