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邵守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本专门研究演讲、口才与公关的刊物《演讲与口才》,该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由1983年创刊时的2万份,发展到1988年创纪录的113万份,到今天基本稳定在100万份左右。此刊物在全国首届期刊评选中,名列综合文化类期刊榜首,还被评为的十佳杂志之一,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卷首寄语一句话的分量(总第551期)事成于精(总第554期)为他人考虑(总第557期)行忠于心方为诚(总第560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总第563期)话有气度(总第566期)
谈话技巧“综艺教父”王伟忠,成功不是一挥而就(总第551期)词语借代,幽默诙谐不要拿别人当枪使这样说,帮理又帮情别人为什么不想和你说话了陈道明:将“生存哲学”说清道明(总第554期)给你提意见有“风险”吗?赞美型调侃,别人更爱听教你四招话语“控制术”请不要“语言贿赂”贾平凹:睿智妙语话人生(总第557期)正话反说的幽默术阴阳怪气要不得如何婉拒他人这些带刺的话如何成了“好声音”?阎肃:一语中的,掷地有声(总第560期)往小里聊把“丑话”说漂亮先谈情,后讲理“三点论”,让你的话语更有条理成思危:言辞犀利,敢于直言(总第563期)这些话为何被人听歪了背后说真话不当的解释,是错上加错巧妙“续说”,意味深长冯仑:“在商”善“言商”的商界思想家(总第566期)什么话最动听祢衡:“口中无人”终招祸怎样的道歉更有诚意让自信的光芒在话语间闪亮
妙语赏析周立波妙语说“高调”(总第551期)汪涵妙语释“接受”(总第554期)龙应台妙论文化(总第557期)冯小刚妙用“拆字法”说“混”(总第560期)马云“休战”(总第563期)钱理群妙语鼓励青年(总第566期)交际指南张家辉:金像影帝的“三个标准”(总第551期)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你是个识趣的人吗能听骂声,才能赢得掌声做到“四处”,相处不难李国庆:凭啥把当当网做得响当当(总第554期)善克者不怒出卖别人,先出卖的是自己给他人的“恶”灭灭火不让别人迁就你王志文:世界可以改变,我这儿不能变(总第557期)色难别见不得别人比你好如何应对挑事儿的人你请客,莫让别人埋单瞿颖: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总第560期)君子不成人之恶奥巴马:交际频频失礼屡获差评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能忍小气,方成大器“青奥会”导演陈维亚的交际哲学(总第563期)一码归一码关系为何处远了好汉吃眼前亏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杨志刚:那颗“勇敢的心” (总第566期)别玩“泄私愤”不拿恩情施压于人“抖机灵”抖没了什么君子避祸不害人
交际小礼仪有一种礼貌叫马上回复(总第551期)借钱的礼仪(总第554期)陪领导出差,要注意谁先谁后(总第557期)你会正确使用“手势”吗(总第563期)致谢的礼仪(总第566期)交际文苑不用塑造的形象(总第551期)张元济的人格刘德华面对被驱逐李叔同的见客怪癖“九球天后”的真诚(总第554期)尽力不是借口扔掉旧地图梅尧臣重写报告不要排斥不同性格的人(总第557期)晋文公何以得一城人心?在失意的人面前不得意淡定与从容韩寒的感谢(总第560期)艾森豪威尔的忍让把自私关进良心的笼子最完美的祈祷缺点背后的优点(总第563期)选择决定命运我的台词还没背完浦江清不自以为“师”别人为什么不公平(总第566期)不看受批评的人给他人一个解释的机会只为对得起社长夫人演讲艺术你知道怎样搭配演讲素材吗?(总第551期)演讲巧推理,增强说服力看易中天演讲开场如何套近乎用典型材料,为演讲添彩(总第554期)排比在演讲中的作用创新的演讲观点从何而来(总第557期)善用小事,放大道理衬托术,使演讲主题更鲜明(总第560期)巧妙照应,演讲更动听诠释手法让演讲更完美讲自己的事,听众才爱听(总第563期)工于影射,让演讲更有穿透力缘事析理,用正确的思维深化演讲(总第566期)选什么样的材料更有冲击力如何让演讲有讽刺味儿演讲得失谈平常演讲的不平常之处(总第554期)李咏致“情敌”的演讲缘何让人忍俊不禁(总第557期)韩寒的“梦想”演讲缘何大获成功?(总第563期)演讲小知识初学演讲者的眼神技巧:虚实搭配(总第551期)演讲的讲台走动有规律(总第554期)演讲时如何互动(总第557期)演讲中决定语速缓急的因素有哪些?演讲结束语,你注意了吗(总第563期)如何使演讲的语言幽默化(总第566期)论辩之道……行业口才……谈情说爱……职场经纬……演讲辞选登……说长道短……海天巡看……评说名嘴……说林广记……
这本书的封面和装帧,给我一种稳重而专业的印象。我尤其喜欢它所使用的纸张,不仅有质感,而且在光线下不会产生刺眼的反射,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书的整体重量也很适中,方便携带和翻阅。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内容,但仅仅是这份厚实、考究的触感,就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钻研的。它所呈现出的细节,都传递着一种认真和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品质的追求,是很多速成式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仅在于它传达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内心的思考和行动。从这本书的外观和整体氛围来看,我预感它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传递出的信息,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鼓励读者去探索、去实践。我甚至可以想象到,这本书的作者们,一定是深谙演讲与口才的艺术,并且怀着一颗真诚分享的心,将他们的智慧结晶呈现出来。这种“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会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成为一位良师益友,在读者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引,在读者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这种深度和温度,是机器无法复制的,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演讲与口才·成人版第十六卷》这本书,我从封面设计上就觉得眼前一亮。整体色调沉稳又不失活力,字体选择也颇具匠心,既能体现内容的专业性,又不会显得过于严肃刻板。封面的插画或者摄影作品,虽然不直接展示内页,但已经传递出一种自信、有力、富有感染力的信息,让人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和厚度都相当不错,翻阅时有一种厚实而优雅的感觉,这样的书籍设计本身就奠定了一种高质量阅读的基调,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产生了一种被尊重的阅读体验。而且,它还附带了一个很有质感的书脊,摆放在书架上,绝对是视觉上的亮点,也暗示着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系列。这种注重细节的设计,无疑是为内容增添了更多的价值感,也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的一抹亮色。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演讲”和“口才”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正准备与我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标题,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那些充满智慧的篇章标题,比如“构建个人演讲风格的基石”、“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镇定自若”以及“掌握非语言沟通的微妙艺术”,无不触及到演讲者最关切的核心问题。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每一章节的背后,都凝聚着作者团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洞察,他们用一种引导式的方式,帮助读者认识到演讲的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即使是粗略浏览,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白合理,不会让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感到疲劳。每页的边框设计也恰到好处,既能保护纸张,又不会干扰视线。更重要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小贴士、关键点总结,甚至是案例的引言,都以醒目的方式呈现,让我在浏览过程中能够快速捕捉到重要的信息。这种用心的排版,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效率,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直观和高效。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图表或设计,而是以简洁、专业的视觉呈现,将重点放在内容的传达上。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反而让这本书显得更加沉稳和有力量,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加专注于思想的交流,而非被视觉元素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