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院长刘侗、党委副书记王桂生及剧院有关领导同志前往看望迟金声先生,并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
迟金声先生
迟金声先生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喜欢马派艺术,数十年追随马连良大师研习问艺,并拜在其门下为弟子,成为马派艺术传承的执鞭人。曾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几百出剧目的总导演,并执导现代京剧《沙家浜》《红岩》、新编京剧《三打陶三春》等,2011年获得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迟金声先生作为当今京剧界元老级的专家、资深导演,一生饱览梨园沧桑,腹笥宽绰,被业内誉为京剧的“活辞典”,对京剧马派艺术在北京京剧院的传承和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退休多年,仍为北京京剧院的流派传承举策献力,对剧院演职员的传道授业从未止息。
为迟金声先生庆贺百岁生辰
期颐之年的迟金声先生容光焕发、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看到剧院党委及领导班子同志前来,迟老非常开心,数度开怀大笑。他兴致勃勃地讲到:“我现在精神头很足,虽然腿脚不太灵便,但脑子还灵活。院里排戏说戏,如果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打电话询问,我退了休也是北京京剧院一份子。希望北京京剧院能在院领导积极正确的引领下,出人、出戏,把京剧艺术传承好、弘扬好。北京京剧院有前辈艺术家留存的深厚基础,流派众多、风格鲜明、传承有序,只要把传承工作做好了,艺术的进阶与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近几年我看到剧院许多青年演员成长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前两天看了詹磊的《战马超》,很欣慰北京京剧院能培养出这么好的小武生,青年演员未来可期。”
迟金声先生与王桂生书记
听到迟金声先生健朗坚定的话语,北京京剧院党委副书记王桂生不禁感慨,迟先生一生热爱京剧艺术,“脑子里全是戏”,有这样造诣深厚的前辈艺术家作为剧院生产创作的坚强后盾,是剧院之幸。
迟金声先生与杨洪义书记
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向迟金声先生转达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的致意,向迟金声先生对北京京剧院生产创作、对弘扬传承优秀国粹艺术所做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并祝愿先生福寿双全、艺路长青,继续带领马派弟子向艺术更高峰进发。
迟金声先生与刘侗院长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与迟金声先生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的健康和生活状况,他说:“北京京剧院贯穿今年全年的'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展演’能够举办得轰轰烈烈,多仰赖于您的帮助和指导。先生多年以来为剧院马派艺术的人才培养和剧目传承做了突出贡献,并在社会上有教无类、广开门路,许多马派艺术的爱好者均受益于您的教诲。先生为马派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使人才培养、剧目传承呈现可观局面,马派艺术精神血液流淌绵延展现乐观前景。
“为庆祝建党百年,剧院挖掘创排的现代京剧《许云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复排的《芦荡火种》,都是在您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先生亲历了京剧艺术发展至今的百年沧桑,见证了京剧的'半部历史’,您的艺术、精神、文化底蕴在行业内都是宝贵的财富,先生长寿,我们有福。今年七一党的华诞前夕,剧院举办了'翰墨丹青颂党恩’——北京京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职工书画展,先生欣然创作,早早提交了题为《千秋万岁》的瓦当铭文,并且不顾天气炎热,亲临画展现场,以百岁之躯的实际行动祝福党的百年华诞。先生言谈中数度提及的'有任何事情,自管来电话’更令人极为感佩,后续剧院将组织人才、汇集资料,在先生的指导下开展院史整理编纂工作,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建立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库,使之能够更好地滋养艺术灵魂,实现学术研究与艺术审美的有机结合。
“先生虽年事已高,但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和对剧院人才培养、剧目传承所做的工作未有一刻暂歇。关于先生关心的剧院青年武戏演员的培养工作,剧院今年的重点创作项目新编京剧《大刀王五》正在紧锣密鼓地创排当中,将于12月18、19日在长安大戏院奉献给广大观众。该剧将集合全院之力,打造一部具有北京京剧院艺术水准、能充分展示和发挥剧院武戏水平的高质量京剧武戏剧目,改善近年来京剧业内新创武戏剧目匮乏的局面,争取做到振兴武戏,打响全国,为京剧武戏的传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合影留念
随后,剧院领导向迟金声先生送上寿字幅和寿桃,并衷心祝愿迟先生吉泰安康、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