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医年科室风采展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艰辛奋斗历程

“2005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ICU在我省首批正式成立。当时的病房是在老院区对普通病房进行了简单改造,起初床位仅4张,医护人员10余名,无论是设备条件还是人员配备都非常紧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所有的医护人员凭借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从零起步,一点点地建设,到现在10万级层流空气净化病房……”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冬纯讲到。

16年励精图治,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构建

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现占地面积约1500m²左右,设置床位20张,每张床单元均配备独立完善的干湿分区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系统,拥有迈瑞T1、T5、T6、T8、N15中央多参数监护仪,进口德尔格和美国PB840呼吸机、飞利浦除颤仪、金宝和贝朗床旁血滤机、罗氏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完全符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和ICU建设指南要求,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构建。

科室历经十余年发展,在严重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顽固性心衰、急性肾衰、重症胰腺炎、多发伤、各种休克、连枷胸的呼吸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保守治疗、镇痛镇静、重症出血热的救治、心肺脑复苏后的救治、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并发心搏骤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长于各种类型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术、低温治疗、经皮气管切开术、有/无创心排仪的监测、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分离吸附技术及组合式血液净化技术等,并已形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治疗、颈外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呼吸机应用及血液净化枸橼酸抗凝等多项专科特色技术。其中多项专业技术填补了省、市级空白并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尤其是CRRT中用枸橼酸抗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来年已经开展了ECMO技术。

勤钻研,善思考,重注新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模式的提升

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李冬纯现任渭南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渭南市百名科技人才、渭南市卫计局质控中心副主任、陕西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委员、陕西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呼吸危重症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渭南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渭南市中心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等,带领科室医护团队积极开展新业务,探索新技术。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勤钻研,善思考,重注新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模式的提升。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荣获了省内外多个奖项:2010年在“陕西省医疗护理技能大比武竞赛”活动中,重症医学科四名参赛医护人员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荣获市卫计系统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科室;开展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获得了市级科研立项。2016年护理团队荣获陕西省第二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全国第四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优秀奖;2017年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荣誉称号,同年成立市级重症医学质控中心;2018年李冬纯主任荣获“渭南市百名科技人才”和“抗击重大疫情和突发自然灾害”的好医生称号;该科护理团队开展的“以护士主导的早期运动疗法在ICU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荣获2018中国护理质量大会“质量提灯推荐奖”,成功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荣获“陕西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在规模和技术上双领先,影响力在全市日趋扩大。

科室重视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查房、会诊、危重患者病情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诊治水平。2005年至今,先后开展中心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经中心静脉泵高浓度钾抢救低钾血症、中心静脉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临时起搏器植入、肺栓塞溶栓治疗、长程CPR+脑保护治疗猝死技术、无创鼻面罩正压通气、低温治疗等技术。2006年开展经颈外静脉泵入高浓度钾抢救低钾血症技术。2008年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逐步应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中毒、肝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挤压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2010年开展乳酸监测技术,为评估危重患者,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013年开展血浆置换技术,填补了我市空白,在没有进行肺血管造影的情况下明确诊断肺栓塞并进行溶栓治疗并且一定的成就。2015年开展脑电双频监测技术、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旨在针对各种类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精准治疗,提高休克的抢救成功率。2016年成功开展了“血浆分离/吸附”一例,填补了我市医疗在此技术领域的空白。开展护理新技术“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018年成功开展“危重病人床旁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人工肝治疗”,在渭南市重型肝病救治方面增加一个简便、安全、高效的技术手段;开展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标志着渭南市中心医院微创诊疗技术水平再上台阶;成功实施了首例儿童PICC置管术,解决了患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难题;护理团队开展“以护士主导的早期运动疗法”有效缩短了ICU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升了医疗质量。

不断完善自我,齐心助力基层

科室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不忘带动渭南市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与下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建立长期的互助关系。每年不定期组织举办市级学术活动,并对区域内多个基层医院不定期进行督导,解决兄弟单位业务难题,大幅度提高了渭南市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推动了渭南市各医疗机构重症医学质量持续改进,促进了质控中心的持续发展,提高了渭南市重症医学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强技能,讲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团队始终秉承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创新求实,勇于拼搏,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献身医疗卫生事业。全科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稚嫩到成熟的艰辛奋斗历程。总结了一套套诊断治疗方案,医疗与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现已成为全市各种危重症患者管理治疗中心、重症孕产妇的救治中心、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护室、危重症医护技能培训基地及渭南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2010年潼关金矿坑道爆炸事件中,多名工人因炮烟中毒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半个月后3名患者痊愈出院,得到渭南市及潼关县政府的表扬,为此医院为ICU特别颁发了“突发事故抢救奖”。

2017年成功救治一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患者多脏器衰竭,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高风险出血倾向(其中血小板6*109/L),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最终经18天的救治痊愈出院,获得省级专家的表扬和肯定。

2020年5月份收治一例多发伤、颈髓损伤、肺部感染、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西安大型三甲医院治疗54天仍不能撤机的情况下,经过17天的精心治疗,成功治愈肺部感染、撤机成功,拔除气管切开,最终使患者康复出院。10月为一例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成功开展我市第一例ECMO,通过16天夜以继日的守候,最终成功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撤除主动脉反搏泵和ECMO,将患者安全转回专科。在李冬纯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成功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90%左右,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由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慢性肾衰、高钾血症合并心搏呼吸骤停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使渭南市中心医院多种危重症疾病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ICU屡见不鲜,各种各样危重患者中,有呈植物状态的、有无自主呼吸的、有长期卧床满身褥疮的、有气管切开痰液随时喷溅的、有便秘无法排便的,但是你看到的却是护士们忙而不乱的身影,科室病人多时达十余人,2人同时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有时甚至是几个抢救战场同时拉开序幕,医生、护士忙得不可开交,常常顾不上上厕所,中午饭吃到晚上下班那是常事。危重病人的治疗不是单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护理团队能够发挥合二为一、默契互助的精神,以娴熟的操作,准确全面的病程记录及反复细致的交接和规范的感染控制去守护。

新冠疫情,勇当先锋,勇挑重担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为第一时间响应抗疫总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科室遣派优秀骨干护士刘阳作为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市第九医院开展新冠患者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她一直奋战在疫情的最前线,抢救和护理着最危重的患者。在武汉坚守55个日夜,圆满完成紧急救援任务。在工作之余,她向渭南市学生、基层妇女、医务工作者等讲述在抗疫最前线的感人故事反响热烈,各界青年人员备受鼓舞。同时,科内多名护理人员在疫情初期第一时间上交援鄂“请战书”,在渭南市中心医院抗击疫情攻坚时刻他们首当其冲,2名护理人员支援感染科参与重症新冠患者的护理,其中一名护理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协助问军锋医师完成渭南市首例新冠危重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最终明确诊断,为该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就是朝气蓬勃的ICU,就是这样一个集体,他们不畏艰难,他勇挑重担,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们始终秉承“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科训,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灯;他们以娴熟精湛的技术、团结奋进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与死神赛跑、救治危重生命的青春之歌。

重症医学科是以重症医学系统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专门从事重症患者救治的专业化队伍的临床基地,是来自临床各科中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过去认为已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其生存时间获得救治机会,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也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THE END
0.敢于去踩坑一直在攀登———商海奇人李海亭的筚路蓝缕孜孜求新(四)坚持不懈 把所有的“坑”变成财富 记者:李老师,您在为创业者当灯塔的同时,自己也是一名不断挑战新高的创业者,简单回顾一下您的创业历程,有哪些感受? 李海亭:感受一共有三点:耐心,思维与坚持。 第一,创业的过程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我们不要分析成功的案例,而要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分析失败的教训jvzquC41uf4jhnsi0eun1l4:3zpnLaoN{T
1.滚动新闻[国际] 美媒解析希特勒上位关键:口才出众 伪善示人 4-28 10:34 [社会] 公务员撞人后公款赔钱 法院再审撤销贪污罪名 4-28 10:34 [社会] 轿车停小区1年多无人管 大火险殃及无辜不敢挪车 4-28 10:33 [国内] 卫计委: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 4-28 10:32 [娱乐] 《魔宫魅影》北京首映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htqnr.pn|u146288564:5og€x0ujznn
2.半夏投资李蓓最新访谈:我特别擅长逃顶新浪财经Q:这几年踩过的一个印象最深的坑是什么? 李蓓:我觉得俄乌战争不算,黑天鹅完全是一个外部冲击,你要非要说我觉得19年。19年别人在抱团股上赚的很多,然后19年我的收益率就不高,然后大家就觉得19年做的不好,其实我们也没亏钱。我们会尽量谨慎,我肯定是不承诺未来一定不亏钱是吧?但是你不是问我几年踩过最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qwj{1h{of8olu{532;7/293438iqe/onkƒruex:39A9960yivvq
3.青马工程|我院青马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暨“2021年教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青年师生思想引领和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举办青马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暨“2021年教师团干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jvzquC41yy}/hshre0kew7hp1{zx1;5431694?4e967b9>;781vbin3jvo
4.昆明新励成口才培训演讲口才成人口才当众讲话新励成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广东及珠三角地区的大型口才培训机构,也是国内索质教育培训工作的早期开创者之一! 成立以来,新励成面授学员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南昌、苏州、武汉等城市开设学训中心。 发展历程 2005年,创始人吴云川女士发现,英语、计算机、职称等各种硬jvzquC41yy}/srszwg9777hqo1sfokjt1msye7mvon
5.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21年度工作总结为引导广大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攀科技高峰,学会经常性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2021年度组织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会2次(武汉、白鹤滩),组织"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学风建设"系列倡议签名活动3次(武汉、杭州、白鹤滩),组织"弘扬科学家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主题展览4次(jvzq<84yyy4du{rg0eun1^xgt1Ipp}jpv1yiq€4kf1919B3fq
6.揭秘中建大型深基坑支护施工新技术1、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上一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新世纪初的十多年,发展阶段。 1)两个阶段的标志—— 第一阶段:2000年前后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颁布; 第二阶段:2009年《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颁布、一批相关的规范全面修订。 jvzq<84yyy4dglx0qtm/ew4lulr0:95:0jznn